「希望升起」為撒瑪利亞救援會籌得160萬美元

2020-12-28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ure Publicity

由演員柯克·卡梅隆(Kirk Cameron)和妹妹坎迪斯·卡梅隆·布蕾(CandaceCameron Bure)共同舉辦的福利音樂會為撒瑪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籌集到了超過160萬美元。在疫情期間,該慈善組織一直在義大利北部和紐約市運營著戰地醫院。

根據活動創立者、來自「時間合作」(The Tempus Collaborative)的瑞安·辛吉斯(Ryan Higgins)的表示,T.D·傑克斯(T.D. Jakes)主教、葛福臨和葛洛莉雅·蓋諾(Gloria Gaynor)以及其他知名基督教藝術家和領袖紛紛聯袂參演了這場在4月19日舉行的「希望升起」(Hope Rising)在線活動,估計吸引了1000萬觀眾

辛吉斯在致《基督郵報》的聲明中表示:「重要的是要知道籌款100%都歸於撒瑪利亞救援會,並用於他們正在進行的對抗新冠狀病毒的工作。令人驚喜的是,活動必須創造某種記錄,而我們是可以完全不花一分錢地做到這點。我們聽人說,『希望升起』現在是有歷史以來最大型的流媒體基督教音樂會,這項壯舉在兩周前計劃開始時根本沒人想得到。」

4月19日晚上,「希望升起」在Facebook上進行直播,為撒瑪利亞救援會籌款。撒瑪利亞救援會已經在美國紐約市和義大利克雷莫納建立了戰地醫院,還在疫情爆發期間為照料患者的醫院提供醫療援助。

這項活動的目的旨在通過音樂和鼓舞人心的信息來提升、加強和安慰那些網上觀眾們,以消除封鎖期間人們感覺到的恐懼、絕望和焦慮。

參加了這場一個半小時活動的藝術家及演說者包括:

鑄冠樂團(Casting Crowns);
憐憫我樂團(MercyMe);
新聞男孩團員(Newsboys);
娜塔莉·格蘭特(Natalie Grant);
麥特·威斯特(Matthew West);
為了王國和國家(For King and Country);
柯克·富蘭克林(Kirk Franklin);
凱利·秋柏和寇迪·卡內斯(Kari Jobe and Cody Carnes);
丹尼·寇奇(Danny Gokey);
以及演說人克莉絲汀·錢諾維斯(Kristen Chenoweth)、萊莎·特爾克瑞斯(Lysa TerKeurst)及普莉西雅·夏伊勒(Priscilla Shirer)等人。

辛吉斯稱:「我感謝參加此次活動的眾多音樂家和演說人,感謝那些參與者和受到鼓舞的人們,也感謝那些願意慷慨解囊、深入支持這一寶貴事業的人們。我的執行製片人柯克·卡梅隆、馬特·漢米特(Matt Hammitt)和丹尼爾·札帕塔(Daniel Zapata)的投入及貢獻是無價的。我也特別感謝撒瑪利亞救援會,因為他們選擇了在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挺身而出。」

活動期間,辛吉斯引見了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陶匠之家的領袖T.D·傑克斯主教,後者則是向觀眾們提供勸勉的信息。

傑克斯談到了人們普遍感覺到的恐懼:「新冠狀病毒已經是個現實,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它,無論是富人名人,還是窮人和無家可歸者,也無論是住在豪宅或是庇護所的人們。我們都被壓垮的共同點是,我們在某種程度都是脆弱的,黑人白人紅棕色人,以及富人窮人和高矮胖瘦。不管你是千禧年一代還是嬰兒潮一代,我們都有些許脆弱。」

這位超大型教會的牧師還透露,負面性並不是疫情對世界的唯一影響。

「人們也意識到,病毒讓我們達到了團結、共同和凝聚的地步,這也就是說,對我而言,這個答案就是血清,就是我們都在尋找的魔藥。儘管新冠狀病毒可能如此強大,但2020年的團結一致比病毒能做到的任何事情都要更強大。我向你們發出挑戰,如果我們團結在一起,則我們會比分離時要更好。」

傑克斯也敦促每個人將自己的才華和天賦相結合,產出比以往更強大的事物。他表示:「如果我們不辜負我們信仰的承受人,那麼地獄深坑中就不再有任何事物,也不存在任何可以摧毀上帝已經加入進來、讓任何人屈服的生物之敵。」

在「恐怖和痛苦、悲傷、損失、不確定性、失業和經濟不景氣」之中,傑克斯向所有人發出挑戰,要求他們都站在基督的旗幟下。傑克斯宣稱:「信仰是我們所希望事物的實質。是的,這是我們從未見過事物的證據。如果團結起來,我們就能看到它。」


以上翻譯自《基督時報》英文版

相關焦點

  • 「撒瑪利亞救援會」成立50周年紀錄片:讓你的心和上帝一同破碎
    如果你有讀過葛福臨的自傳,你肯定對於「撒瑪利亞救援會」這個基督教救援組織不會太陌生。撒瑪利亞救援會 ( Samaritain's Purse ) ,這是一個以耶穌基督的名在世界各地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基督教組織,包括幾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都能看他們的身影,當時他們捐了100萬美元的急需物資。
  • 水滴籌怎麼樣?為眾多患病家庭點燃希望之火
    「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這些順口溜都是對「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形象寫照。因病致貧、返貧是大多數貧困家庭的貧困原因,一方面家庭有人患病後花銷大幅增多,另一方面家庭勞動力急劇減少。
  • 艾爾頓·約翰主持全明星臥室音樂會,10分鐘籌100萬美元
    這場由艾爾頓·約翰牽線籌辦的臥室音樂會旨在為新冠肺炎疫情籌款,全明星陣容星光熠熠,包括Mariah Carey,Camila Cabello,Alicia Keys,Shawn Mendes 和Sam Smith等。Elton John這場特殊的音樂會沒有插播任何商業廣告。
  • 24小時籌滿200萬!水滴籌求助案例再次刷新愛心救援速度
    7月6日,患者在家屬的協助下,通過水滴籌發起求助,在近8萬愛心網友的幫助下,僅用了24小時,200萬治療金已經籌集完畢。  記者從水滴籌了解到,因王帥一家急需治療,平臺為他們開啟快速打款綠色通道,加速材料審核,5小時完成打款。此外,考慮到他們的特殊情況,平臺決定為他們補貼第三方支付渠道費用,金額達1.2萬元。  王帥一家來自河南省南陽市,目前在北京市順義區居住。
  • 澳洲山火持續肆虐,歌手Pink為消防救援募捐50萬美元!
    nk)則慷慨地捐出50萬美元,以協助當地消防隊作救援行動!自去年9月開始,澳洲山火持續蔓延,現時死亡人數已上升至23人,更導致超過5億隻動物喪生。當地消防局定期使用電腦來計算山火的路徑走勢,不過消防局早前則直言低估了火災的威力,而當地官員亦表示火災已達到最壞情況。
  • 愛心變現的資本局:水滴籌上市,輕鬆籌掉隊
    並且今年7月下旬,輕鬆籌曾傳來了新一輪融資的計劃,彭博社報導稱,輕鬆籌尋求新一輪融資,融資額約為5000萬—1億美元,公司估值將為10億美元。彼時,該輪融資估值同樣引來市場熱議,有業內人士稱輕鬆籌實際估值僅為3—5億美元,此輪融資或是為上市提高估值。
  • 高效幫助困難大病人群 水滴籌為生命加速
    怎麼能為這些已經患病的困難人群提供保障?水滴籌因此誕生,並從一開始就不向用戶收取服務費,甚至長期補貼第三方支付通道手續費。水滴籌自2016年7月上線截至2019年12月底,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265億元的醫療救助款,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了超過8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 助力抗白之路 水滴籌託舉重生希望
    治療白血病的過程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精神方面的壓力,同時,患者治療費用也極其昂貴,動輒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的治療費用,讓許多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患者無法得到救治。根據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公布的數據顯示,白血病位列平臺求助項目數量第三名,佔比4.4%。來自安徽宿州碭山縣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 水滴籌,免費為大病患者籌得救助款超過370億
    來源:時刻頭條截至2020年12月底,僅僅"四歲"多的水滴籌已經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集到的醫療救助款超過370億元,這串數字代表著有將3.5億愛人人士參與了水滴籌的救助項目,超過11億人次的愛心捐贈和行為。
  • 水滴籌為更多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帶來希望
    如果能將求助的信息傳遞的更遠,是不是就可以多籌到點醫療費用呢?以水滴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大病求助平臺的出現就解決了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這個問題。水滴籌通過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將民間"互助互濟"的線下行為搬到社交網絡上,並通過親友分享、行動支付等方式幫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及家庭更便捷地發布、傳播求助信息,讓贈與人也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幫扶。水滴籌的出現,也為大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 花了2億美元,用了160萬尺膠捲,《信條》卻全球票房遇冷
    耗資2億美元製作,耗費了160萬尺膠捲,真炸飛機,作為一部大製作電影,《信條》票房遇冷,著實令人意外。9月8日的日票房收入約為2000萬元。全球票房表現也低於預期,英國、韓國等國家於8月26日便上映,而目前,《信條》也已在中國內地、北美等地區上映,可總票房才1.46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2020萬美元,北美票房低還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 花了2億美元,用了160萬尺膠捲,但《信條》卻全球票房遇冷
    ,耗費了160萬尺膠捲,真炸飛機,作為一部大製作電影,《信條》票房遇冷,著實令人意外。億元,9月8日的日票房收入約為2000萬元。,其中北美票房2020萬美元,北美票房低還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信條》這部大製作電影想要回本,預計全球票房最起碼要高達6億美元,就目前的全球票房表現來看,《信條》極有可能會虧本。
  • 水滴籌、輕鬆籌死磕健康保
    滿足吃得飽、穿得暖需求之後,人們的生存訴求轉向身體健康,不過各種疾病防不勝防,窮苦人家一人重疾拖累三代,中產人群也又會因高額醫療費揭不開鍋,高賠付的健康險也就成為人們未雨綢繆的選擇。人們健康的意識不斷提升,健康險增速不減,實現了規模上的大躍進。
  • 1歲女童ICU內等待救援,輕鬆籌愛心人士數小時緊急籌12萬與病魔賽跑
    偶爾監護室的門被打開,李維夫婦希望是通知他們,又害怕是通知他們。每天醫生會告知兩人寶寶的情況,「孩子因為大腦缺氧過久,現在還是昏迷中,能否清醒、後面情況會怎麼樣,我們也無法確定。」一字一句,都扎在李維夫婦的心上。
  • 《神奇女俠1984》票房口碑差,不能只怪 《緊急救援》
    豆瓣評分雖比《緊急救援》稍微高一些,但從7分迅速降到6分水準,對比前作退步了一個檔次。 貓眼評分更是下降到7.9,對比《緊急救援》9.2的「商業片正常分數」,那真是低得可憐了。
  • 《神奇女俠1984》票房口碑差,不能只怪《緊急救援》
    就拿這次《緊急救援》和《神奇女俠1984》的對決來說,12月18日兩部電影首映當日,根據貓眼票房數據,前者在一線城市拿下1160萬票房,而後者1077.5萬,差距並不大。豆瓣評分雖比《緊急救援》稍微高一些,但從7分迅速降到6分水準,對比前作退步了一個檔次。貓眼評分更是下降到7.9,對比《緊急救援》9.2的「商業片正常分數」,那真是低得可憐了。
  • 水滴籌三小時內為重病高考學子籌得救命錢
    在親戚朋友的努力下,總算是為小周湊齊了初步的手術費用。小周接受了長達8個小時的的開顱手術。手術結束,清醒後的小周,看到守護自己的爺爺奶奶說,就算再苦再難,也會堅持治療,好好活下去,報答他門。雖然經過手術,但因腦補神經血管交錯,小周腦部腫瘤並未完全切除,按醫囑,他需要長期住院,進行放療、化療和藥物控制。因此,後續醫療費用依然是沉重的負擔。
  • 《緊急救援》首周末票房力壓《神奇女俠1984》登頂
    上周末,備受期待的兩部中外大製作——國產大片《緊急救援》和好萊塢大片《神奇女俠1984》在影市狹路相逢,首周末三天,《緊急救援》以2.37億勝出,《神奇女俠1984》以1.23億屈居亞軍。不過兩部影片表現都低於預期,未能明顯扭轉市場的低迷態勢。
  • 《撒瑪利亞女孩》:罪的工價是死亡。
    金基德在世紀初以援交為背景推出了這部《撒瑪利亞女孩》。個性十足的金基德當然不會僅僅局限於女學生與成年男子的愛欲情仇,他將宗教救贖與現實奇情混雜在一起,試圖去剖析深陷其中的人性掙扎,去呈現這屬世與屬靈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是結果並沒有朝著一條光明的方向前進,故事裡的所有人依然像結局泥潭裡的轎車,用盡所有的力氣,終究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 馬龍線上慈善演唱會致敬涅槃樂隊,籌得260萬美元善款
    有意思的是,演出中Malone身著碎花連衣裙,讓人不禁想起已故涅槃樂隊主唱柯特·科本1993年9月為The Face拍攝的雜誌封面,而柯特·科本的遺孀科特妮·洛芙和涅槃樂隊的貝斯手克裡斯特·諾沃塞克也觀看了這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