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利亞救援會」成立50周年紀錄片:讓你的心和上帝一同破碎

2021-02-20 標竿人生 Emmanuel

編輯:標竿人生丨轉載請授權

許多弟兄姊妹也許對著名布道家葛培裡(Billy Graham) )比較熟悉,但於對他的兒子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可能並不太熟悉。如果你有讀過葛福臨的自傳,你肯定對於「撒瑪利亞救援會」這個基督教救援組織不會太陌生。

撒瑪利亞救援會 ( Samaritain's Purse ) ,這是一個以耶穌基督的名在世界各地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基督教組織,包括幾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都能看他們的身影,當時他們捐了100萬美元的急需物資。

撒馬利亞救援會,  這個由著名傳道人和記者,在 1970年創建的非營利基督教事工,是為了幫助在世界各地遭難遇險的人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有精神上的幫助,同他們分享上帝的愛!

2月25日是撒瑪利亞救援會成立50周年紀念日,葛福臨說:「我很感恩上帝在50年來借著撒瑪利亞救援會所做之事,因著祂的恩典,我們得以回應全球範圍內的緊急情況、拯救生命、減輕苦難並且分享福音的盼望,榮耀歸給上帝。」

 撒瑪利亞救援會50周年紀錄片 

撒瑪利亞救援會的歷史


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或譯普善施,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布恩的基督教福音派國際慈善機構。現任會長是葛福臨。該組織的名稱來自《新約》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

1970年,一位名叫鮑勃·皮爾斯(Bob Pierce)的宣教士一手創立了「撒瑪利亞救援會」。

他說自己早年在亞洲的宣教旅行中,偶然發現一些勇敢的女性願意犧牲一切來服事麻風病人和孤兒,並且和他們分享耶穌基督的愛,就像聖經·路加福音10章所記載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鮑勃·皮爾斯稱這次的經歷使他萌生「撒瑪利亞救援會」的事工異象。按照聖經「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鮑勃希望該會能「當機立斷、適時介入、解人燃眉之急」,像好撒瑪利亞人一樣不計代價、不求回報地憐憫、幫助身處危難中的傷者。

1975年,鮑勃·皮爾斯邀請當時年僅23歲的葛福臨與他一起前往亞洲探訪深陷貧窮的地區。

在同行的六周時間裡,葛福臨深深被戰亂、地震、饑荒所帶來的滿目瘡痍觸動,從此決定投入該會的救援工作。

1978年,鮑勃·皮爾斯博士因為患有白血病而離世,葛福臨繼任「撒瑪利亞救援會」的會長。在他的帶領下,「撒瑪利亞救援會」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和專業水準的基督教人道救援組織之一。

迄今為止,「撒瑪利亞救援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開展醫療、救災事工。從美國本土的颶風營救、到滿目瘡痍的蘇丹和索馬利亞、從炮火紛飛的黎巴嫩、到遭受海嘯重創的日本、從西非伊波拉疫情、到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

撒瑪利亞救援會總是會在第一時間集結救援物資到最前線,他們以基督徒的身份,將衣服、食物、藥品送給災難中的人們,並且與他們分享信仰。

2020年2月25日,是「撒瑪利亞救援會」成立50周年紀念日,現任會長葛福臨說:

「我很感恩上帝在50年來借著撒瑪利亞救援會所做之事,因著祂的恩典,我們得以回應全球範圍內的緊急情況、拯救生命、減輕苦難並且分享福音的盼望,榮耀歸給上帝。」

葛福臨的「中國情緣」

撒瑪利亞救援會的董事、會長葛福臨牧師,是著名基督教福音布道家葛培理的兒子,而且葛福臨的母親鍾路得則出生在中國江蘇清江浦(今淮安)。

葛培理夫婦在回到淮安

葛培理夫婦有3個女兒和2個兒子。葛福臨作為葛培理的長子,和父親一樣,也是一名布道家;20多年前,葛福林也曾在中國生活過。

葛福林參與全球各地的災難救援工作超過30年,此前葛福林已分別以「撒瑪利亞救援會」及「葛培理布道會」的名義,向中國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00萬元人民幣。

葛培理的二兒子是葛納德,他現在領導的東門國際事工(East Gate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正在中國贊助印製聖經、建造教堂,其中最大的一所能容納4000人,位於鍾路得的出生地江蘇淮安。

葛納德的妻子葛郭瑞玉則是曾國藩的玄孫女。

全球救災現場

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相關焦點

  • 「希望升起」為撒瑪利亞救援會籌得160萬美元
    ·卡梅隆·布蕾(CandaceCameron Bure)共同舉辦的福利音樂會為撒瑪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籌集到了超過160萬美元。Jakes)主教、葛福臨和葛洛莉雅·蓋諾(Gloria Gaynor)以及其他知名基督教藝術家和領袖紛紛聯袂參演了這場在4月19日舉行的「希望升起」(Hope Rising)在線活動,估計吸引了1000萬觀眾辛吉斯在致《基督郵報》的聲明中表示:「重要的是要知道籌款100%都歸於撒瑪利亞救援會,並用於他們正在進行的對抗新冠狀病毒的工作。
  • 明晚8時紀錄片《深海救援》登錄央視4套《國家記憶》
    2018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9周年的日子。據該片撰稿兼編導田柳介紹,為了能夠製作好這部《深海救援》紀錄片,攝製組從2016年6月15日跟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由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奔赴美國夏威夷,全程記錄了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演習——「環太平洋—2016」軍演。這也是中國第二次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來自26個國家的50餘艘艦艇、200餘架飛機、2.5萬人云集夏威夷海域,參加了這場聯合軍演。
  •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成立15周年,將推老八路風採紀錄片
    為慶祝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成立15周年,11月20日,該團在京舉行媒體見面會,公布團慶相關活動。2005年10月,在中央機關和首都一批老革命家的支持下,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在京成立。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宗旨為弘揚延安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宣傳八路軍精神和抗戰精神。在多年的演出中,該團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歌頌新時代。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曾排演《八榮八恥歌》,是在全國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是最早唱響《八榮八恥歌》的文藝團體之一。該團也曾多次下基層演出,教當地群眾學唱老歌,傳遞紅色基因。
  • 吳秀波和李光潔約你來看!野生救援《明星探索公益之旅》北京放映會
    這部年度巨獻,就是由野生救援WildAid和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聯合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明星探索之旅》。「選擇這些動物,是因為它們正在走向瀕危和滅絕」野生救援中國代理首席代表Steve Blake說:「它們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就是人類活動。不同於我們傳統的公益廣告,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紀錄片系列所呈現的感人故事情節和唯美的拍攝方式來帶領觀眾建立與野生動物更加深厚的情感。」
  • 《使徒行傳》電影剪輯:福音傳到撒瑪利亞
    此時,聖靈還沒有降在每一個信徒身上,所以彼得和約翰為撒瑪利亞的基督徒受聖靈禱告。在一世紀的那些早期事件發生之後,如今,一旦我們接受耶穌作為我們的救主,聖靈就會進入我們的心。我們不需要其他人來幫助我們受聖靈。西門所關注的重點是有能力行神跡奇事。當彼得責備他時,他有一顆悔改的心。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紀錄片展播 |《跨越時代的音樂傳奇...
    甘肅衛視《紀錄30分》 周一 至 周四 午間11:50-12:20播出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撒瑪利亞女孩》:罪的工價是死亡。
    而《撒瑪利亞女孩》片名中所出現的「撒瑪利亞」四個字,毫無疑問應該在基督信仰背景下去解讀。而電影《撒瑪利亞女孩》與《聖經》中的「撒瑪利亞」有什麼關係呢?文章中提到《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但此篇經文與電影故事聯繫不大。在《路加福音》第十章「好撒瑪利亞」人段落中,耶穌基督講了一個寓言: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有祭司和利未人路過但不聞不問。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不顧教派隔閡善意照應他,還自己出錢把猶太人送進旅店。究竟這一段真實的意義是什麼?與電影故事有何關聯呢?
  •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
    新華社莫斯科9月27日電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  新華社記者張驍  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北京胡同、中國青年跳俄羅斯民族舞、三節棍表演……一幕幕絢麗多彩的影像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深沉渾厚的旁白將中國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 尼哥底母和撒瑪利亞婦人誰更接近神?
    所以,尼哥底母只是心存疑惑地與耶穌對話。耶穌又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耶穌明明白白地告訴尼哥底母:「你是肉身生的,所以你的靈必須重生。」可是,尼哥底母反問道:「怎能有這事呢?」尼哥底母很聰明,又是官員,見多識廣,因而很自信。
  •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成立15周年,大型紀錄片獻禮建黨100周年
    15周年新聞發布會。除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顧問代表,八路軍老戰士張其賢、老戰士王利軍到會參加並發表感言外,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團長焦歌還在會上宣布,由文工團拍攝製作的大型紀錄片《不忘初心——老八路風採》將在明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10周年之際作為獻禮作品面世。
  • 紀念抗美援朝 60.4%受訪者會看紀錄片和影視作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你會以怎樣的形式紀念?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期進行的「你會如何紀念抗美援朝」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關注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歸國的消息。紀念抗美援朝,60.4%的受訪者會看有關紀錄片、影視作品,58.5%的受訪者會關注時事新聞和重要講話。本次調查共有2134人參加。調查樣本來源為問卷網(wenjuan.com)、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平臺用戶。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紀錄片為了和平 今晚播出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紀錄片為了和平 今晚播出!】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今日起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該片共6集,分別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每集約50分鐘。今晚央視八點,不見不散,一同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 主日講章:從破碎的心到火熱的心
    一.破碎的心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裡面,給我們看見,「這事成就已經三天了」,只是三天。在路上談話的這兩個人,是耶穌的門徒,然而他們對耶穌死而復活的事確實不明白。他們曾親眼看見過主耶穌所行的神跡,也親耳聽見過主耶穌的講道,三年多時間主耶穌與他們同在。但是,三天以前,他們看見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心破碎了。
  • 韓國世越號6周年祭,相關紀錄片你都看過嗎?
    4月16日,是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發生6周年的日子。6年前的這一天,韓國一艘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浸水事故,之後沉沒。這場事故導致304人遇難,其中大部分都是韓國檀園高中的學生。
  • 亞馬遜為巴黎拍攝50周年紀錄片,第一集將在9月15日上映
    亞馬遜透露到為巴黎拍攝的50周年紀錄片即將上映,第一集將會在9月15日發布。亞馬遜會員視頻(Amazon Prime Video)此前表示會在今年發布一個關於巴黎的紀錄片,以慶祝巴黎建隊50周年。近日亞馬遜宣布紀錄片「這裡是巴黎,五十年激情」的第一集將在9月15日發布,該集名為「走進明星」並且會內容會以巴黎的歐冠旅程為主。亞馬遜表示該紀錄片會以幕後視角來拍攝俱樂部和球隊的爭奪歐冠之路,同時亞馬遜為球隊給攝影組提供的方便和支持表示了感謝。最後亞馬遜為首集總結道:將會以前所未見的鏡頭來展現球員們、教練、主席和員工們在今年這個獨特而又意想不到的賽季裡是如何度過的。
  • 心院師生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新中國歡慶七十華誕,兩千餘名北大學子在遊行方陣、廣場合唱、聯歡活動和志願者服務中各擔重任,用兩個月的辛勤訓練與汗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重大活動貢獻力量,獻上祝福。大家的目光緊緊盯著屏幕上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方陣,隨著音樂揮舞手中的五星紅旗、掌聲歡呼不斷。當由北大師生組成的「凝心鑄魂」方陣行至天安門城樓前,大家激動鼓掌、歡呼,並隨著方陣師生一同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 讀《上帝之子》,就像看「失去」主題的紀錄片
    這是一篇融合了美國南方哥特小說、極簡主義和福克納精神的小說,福克納是麥卡錫的路標,但也是他想走出陰影的對象,在這部小說裡,我們能看到麥卡錫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腔調。在《上帝之子》中,敘述腔調有四層。第一層是恐怖與漠然:「那是一種乾巴巴的抽吸空氣的聲音,聽不見卻透著恐懼。
  • 清教徒紀錄片:一生歸於上帝的榮耀
    這部精心製作且觸動人心的紀錄片,向我們講述了清教主義的誕生,及其延續至今的影響力。此紀錄片有精美的畫面,扣人心弦的音樂,發人深省並且榮耀上帝的文字內容,是教會和團契小組的絕佳學習材料。我們真誠邀請您與我們一起跟隨這些清教徒學者的腳蹤,來認識這些一生為上帝榮耀而活的人們,來認識他們所相信,且為之而生,為之而死的合乎聖經的古舊福音。
  • 吳官正學長向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成立50周年發來賀信
    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吳官正學長向全系師生發來賀信,衷心祝賀母校自動化系成立50周年。 吳官正學長出生於江西省餘干縣貧困的農民家庭。正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他才得以完成小學、中學教育,並於1959年考入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就讀於熱工量測與自動控制專業。
  • 【天國創投】《黑豹》妹妹創立新公司Threesixteen 以約翰福音3:16命名:這是受上帝啟發成立的!
    雖然許多人無法接受鮑斯曼忽然離世,但萊特補充,劇組只是處在悲痛中,仍會試著找到曙光。(圖/Letitia Wright Instagram)鮑斯曼去世後,萊特曾在Instagram上發表一段影片,用溫柔且真誠的口吻感謝神,以及分享與鮑斯曼之間共事的點點滴滴,「我永遠不會忘記遇見你的那天,在我坐飛機去洛杉磯見到你之前,上帝說你是我的弟兄,而我也如此地愛你,以前是,未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