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不得不承認,現在越來越多的關注「肥胖與健康」話題,但健康以外,男人追求簡單高效,女人追求瘦身美容,此時代餐作為一種能解決各種問題的功能性食品進入了大眾視野。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為了讓患有中度脂肪肝的老公許幻山恢復健康,老婆顧佳毅然決定讓陪老公晚餐斷食、代餐,那代餐這種東西究竟是能解決困擾千年的減肥問題?還是新時代的智商稅呢?
最早的代餐產品應該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是一種叫做 Tang的飲品和一種叫做SpaceFood Stick 的能量棒,因為被太空人帶入太空而名聲大噪,但隨著太空項目的停滯,人們對太空食物的熱情有所減弱。直到1986年,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能量棒才被加拿大馬拉松運動員BrianMaxwell研製出來。能量棒最初的目的是「幫助運動員在長距離運動中堅持下來」,避免耗光糖原,因此代餐首先是在了專業運動員人群流行起來的。
從90年代到本世紀初,能量產品的形態開始了多樣化,我們今天熟知的粉狀、能量棒、營養奶昔和濃縮飲品等等 層出不窮。
你們知道嗎?如今代餐在減肥界的興起,歸功於一位對吃飯感到累和浪費時間的程式設計師。矽谷碼農羅布·萊因哈特厭惡了總是吃不健康的快餐,又認為做飯是個麻煩事,他認為維持我們身體正常運轉需要的只是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而非食物本身,於是他自創了可以代替吃飯又能滿足人體所需營養的代餐產品。
2013年,Soylent創立,在矽谷的程式設計師中非常受歡迎,吸引了大筆的眾籌和風投資金,其中GoogleVentures也進行了投資。因此Soylent也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代餐品牌。雖然代餐一直遭受質疑,但它確實吸引了包括忙碌的年輕專業人士、大學生以及愛旅行的人、減肥人群等各種各樣的消費者,當時代餐被媒體稱為「食物終結者」和「未來食物」。
對於減肥人群來說,一定聽說過康寶萊、USANA這樣的品牌吧,它們產品的目標也是用來代替吃飯的,雖然有一些保健品系列,但主要還是用減肥效果開市場的。
受到像Soylent這些品牌成功的激勵,在中國人對健康食品有著越來越高追求的背景下,近一兩年,中國的代餐賽道開始風起雲湧,原本在微商中大行其道的減肥代餐產品正在被資本熱捧,隨著時代發展,好的品牌已經紛紛走向了新零售行業。真正的巨頭們看準代餐有需求、產品無痛點、新零售正當時,自然開始在中國市場大力布局。
事實證明,肥胖給全世界越來越多人的健康帶來了困擾。2019年1月開始,中糧發布具有減肥代餐功效的餅乾新品;菲嘗瘦明星產品蛋白棒和代餐咖啡;Keep發布Keeplite輕食系列產品;旺旺發布了旗下的健康零食品牌FixBody;康師傅上架了一款名為「陽光優纖」的代餐棒;直至今天競品仍層出不窮... 代餐在經歷了默默無聞後,再次受到追捧。
我們今天用一個品牌舉例,菲嘗瘦新零售主打的代餐產品,有代餐棒和代餐咖啡。只拿蛋白棒說明它每支棒35g,含33.0g優質蛋白、36.0g碳水化合物、6.0g膳食纖維等等,且是0g反式脂肪(酸),分量很足,像裡面添加的杏仁、榛子肉眼可見,確實足矣支撐人體正常的生活活動需求了。同時相比快餐,價格優勢也比較明顯,總結來說就是營養全面,省時省力,而市場上相同價格區間內,幾乎沒有比它更好的代餐產品能夠與之匹敵。
其實你們最關注的應該不是智商稅的問題,而是「代餐能減肥嗎」?
代餐主要分為五種品類:代餐粉、餅乾、衝泡飲品、燕麥和能量棒。而目前在國內市場,成長速度最快的是代餐粉和衝泡飲品。
我們買代餐的動機大多數都是因為食用方便、有飽腹感,同時能減肥。這也就說到了:代餐憑什麼能減肥?當然是飽腹感+補充營養。只有好產品才能經得起市場發展的推敲,選擇好的,吃著也放心。
總結一下:這類產品只能說是「捷徑」,但不能依賴,一旦依賴,捷徑就會變得沒有退路,更何況每個人體質不同,食用起來效果也不同,真的有人瘦的很快,有的人就一般般,所以買代餐和吃代餐 都不是智商稅,但指望它一定有什麼效果,就是智商稅了朋友。
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