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磐安縣影劇院裡絲韻交響,曲聲悠揚,一場葫蘆絲名家專場演奏會在這裡精彩上演。
主奏者是磐安本地一位土生土長的專業水準的葫蘆絲愛好者,她的名字叫陳愛雙。剛從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回來的她和自己的同伴們一起在家鄉舉辦了這場專場演奏會,接受家鄉父老的檢閱。
演奏會在歡快活潑、熱情洋溢的《打跳歡歌》中開場。陳愛雙或獨奏,或合奏,或三重奏,或團奏,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茉莉花》、《斷橋殘月》、《孤獨的黑駿馬》等群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演奏曲目風格多樣,時而輕快,時而悠揚,時而激蕩,時而婉轉……
有著中國「葫蘆絲王子」美譽的著名葫蘆絲藝術家李春華和他領銜的國內專業葫蘆絲演奏團——新絲韻」藝術團團員以及磐安本地數十名葫蘆絲愛好者也一起演奏《山丹丹花開紅豔豔》、《軍港之夜》、《賽馬葫蘆絲變奏曲》等曲,為山城人民帶來了一場傳統樂器的視聽盛宴。
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登朝說,這也是金華歷史上首個葫蘆絲個人專場演奏會,在整個浙江也是不多見的。
葫蘆絲是中國特有的民族樂器之一,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其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樸、優美婉轉,被稱為史上最純淨優雅、溫馨和諧的「天籟之音」。葫蘆絲好聽易學,愉悅身心,深受大眾喜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文化藝術需求的日益增強,葫蘆絲從專業殿堂走向民間大眾。
現在磐安縣衛計局工作的陳愛雙原來是磐安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2008年開始接觸葫蘆絲,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葫蘆絲演奏。他幾乎每天早上5點起床練到8點,下班後再加練幾個小時,從不間斷。藝術不負苦心人,目前,她的葫蘆絲演奏水平已經達到專業三級,多次獲得全國葫蘆絲大賽金獎,如今她已經是雲南藝術學院專業指導老師、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多次獲得全國葫蘆絲大賽金獎。今年10月7日,她隨老師李春華先生和「新絲韻」藝術團36位葫蘆絲演奏者一起,在世界頂級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內,為當地觀眾獻上了一場葫蘆絲與交響樂珠聯璧合的專場音樂會。
陳愛雙說,她在金色大廳上演奏了一曲《夢幻樓蘭》,可容納1700人的金色大廳座無虛席,這讓她非常感動。維也納政府部門代表給出這樣的評價:「沒有想到一隻小小的葫蘆絲能夠發出天籟之音,和交響樂的結合堪稱天衣無縫。」演奏會結束後,大家還將從中國帶過去的葫蘆絲送給當地人。
磐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新森說,只要努力,只要堅守,磐安同樣可以造就出德藝雙馨的藝術名家,磐安人同樣可以憑自己的出色才華走進世界藝術的殿堂。
陳新森還介紹,為了推廣葫蘆絲音樂,讓更多的人喜歡葫蘆絲這朵民族音樂之花。從今年開始,陳愛雙利用晚上時間舉辦公益培訓班,為廣大愛好者搭建了學藝平臺,這場專場演奏會就有88名學員參加演奏。這些學員成為傳播葫蘆絲藝術的「種子」,帶動形成了磐安濃厚的文化藝術學習氛圍,激發和培養了廣大幹部職工學藝興趣和藝術素養,成為一支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文化事業的文藝新軍。
李春華如此評價陳愛雙的演奏:靜心的修煉讓她獲得了涅磐般的升華,善良和堅韌內化了一顆出世之心,音樂讓她變成了美的化身、葫蘆絲的精靈。她的精神和靈氣,將會感動和感染身邊的物象。
昨天,陳愛雙的眾多親人和衛校同學也來到了現場,為她助陣和鼓掌。熟悉她的幾位同學和朋友都說,陳愛雙的家庭情況並不特別好,她的婆婆是植物人,她的媽媽患有憂鬱症,一生體弱多病。而她自己也因為身體的原因,做過兩次手術,那段艱難日子裡,是葫蘆絲奏出的曲子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讓她忍受住了術後難以言喻的疼痛,伴她度過了多個未曾合眼的黑寂的夜。
陳愛雙說,在家鄉舉辦專場演奏會,內心是滿滿的感恩與感動,感謝所有觀眾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葫蘆絲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我將把推廣葫蘆絲音樂文化藝術視為己任。」(杭州新聞 江勝忠 攝影 孔德賓 江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