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明信片仍是人們向親朋傳遞旅行見聞感悟,分享行走足跡,收集世界景觀的一種方式。明信片的歷史並不長,早期的明信片沒有照片,一面是貼郵票與收件人地址,一面是發件人的信息。1861年,美國費城的約翰·P·查爾頓(John P. Charlton)發明了私人明信片,並獲得了版權保護。但是,他的專利申請被拒絕了。查爾頓將其版權出售給自己的朋友及印刷商HL Lipman,後者製作並出售了Lipman的郵政卡。這是一張沒有圖片的留言卡,一側有一個郵票框和地址線,另一側留有空白消息的空間。他被認為是現代明信片之父。
查爾頓和利普曼印製明信片
同一時間,英國的藝術家、攝影師威廉·亨利·傑克遜(William Henry Jackson)畫了南北戰爭的戰場,並用這些來給家人寫信。威廉·亨利·傑克遜是地質調查攝影師,以對美國西部影像的了解而聞名的探險家。他是美國國家象徵山姆大叔的祖先塞繆爾·威爾遜的侄子。
威廉·亨利·傑克遜(William Henry Jackson)
黃石公園1871年
威廉·亨利·傑克遜 William Henry Jackson 攝
1864年,比利時使用了類似的卡片。1865年,德國的郵政總監海因裡希·馮·史蒂芬(Heinrich von Stephan)博士在參加奧德郵政會議時提出了明信片的想法,也被拒絕了。
海因裡希·馮·史蒂芬(Heinrich von Stephan)
1877年將電話引入德國
幾年後,維也納的伊曼紐爾·赫爾曼(Emanuel Hermann)博士再次提出了明信片的想法,這次受到奧地利郵局的重視。1869年10月1日,世界上由第一張政府發行的郵政明信卡誕生了。奧地利出售了這些帶有壓印郵票的明信片,稱為Correspondenz Karte。發行後三個月,售出近300萬張。
伊曼紐爾·赫爾曼 Emanuel Herrmann
Correspondenz-Karte明信片;奧地利版
發送日期:1870年10月22日
到達郵戳:1870年10月23日
這次巨大的成功促使其他國家的加入。1870年7月德國加入。1870年10月英國加入。1871-1873年,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加拿大也採用了官方郵政明信片。1872年6月8日,美國郵政局開始使用。1875年7月1日,在第一屆郵政大會上,國際之間郵政明信片的寄送協議正式生效。
中國最早的明信片應該是在大清郵政局正式開辦後於1897年發行的。1897年2月20日(光緒二十三年一月十九日),大清郵政奉旨正式開辦。1897年10月1日,由大清國郵政發行的蟠龍圖郵資明信片才是中國郵政第一枚郵資明信片。採用中式排版豎式印刷。由日本築地印刷所印製。郵資圖在片的左上角,橢圓形。郵資圖的上圖是蟠龍圖,下是萬年青圖,中間是資費壹分字樣。郵資圖上框是「大清國郵政」,下框是英文「IMPERIAL CHINESE POST」。明信片為桃紅刷色。明信片尺寸:77毫米×123毫米(橫×豎)。片四周有框線,框線四角分別是「太極圖」,框線大部分是「回形紋」,靠近「太極圖」處是曲線花紋。
清一次片 圖片來源/集郵雜誌
隨後陸續發行了四次蟠龍圖郵資明信片。大清郵政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15年間先後發了四次大清郵政潘龍圖郵資明信片。除第一次只有單片一種外,其餘三次均有單片和雙片兩種,前後共有七種。(集郵雜誌 2017年10月5日)
2009年4月河南洛陽舉辦的中國嘉德世界郵展專場拍賣會上,一枚1907年重慶寄德國的大清郵政三次郵資明信片,以2萬元起拍後,最終以2.5萬元成交。
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盛行明信片收藏。除了一些發行量小的郵資明信片外,進入收藏領域的大部分是印有各地風光名勝、風土人情的明信片。
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共10張,每張的正面都有外文說明具體景點,背面印有「拜耳顏料廠」字樣與商標,應為拜耳顏料廠用於企業宣傳,具有廣告傳播性質的明信片。
民國杭州風景明信片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由於明信片依託龐大的通信網絡,可以進入全國乃至全球郵政大網流通。同時它又是人們日常使用的一種通信方式 ,有著廣泛的社會消費基礎,傳播範圍廣,可信度高,廣告接觸頻次高的特性讓明信片成為眾多商家眼中本小利大的廣告媒介。明信片最早被商業看中是在1872年,英國出現了第一張廣告明信片。1873年,美國芝加哥洲際工業博覽會製作了廣告明信片。
德國則在1874年就已出現廣告明信片,進入中國進行市場宣傳的拜耳顏料廠當然深諳其中道理,印製帶有中國風景、風情的明信片進行廣告宣傳。提起德國拜耳集團,知道的人或許不多。如果提起阿司匹林、海洛因、美沙酮、環丙沙星等就應該是家喻戶曉了,這些都屬於拜耳集團的重大發明。。1863年8月1日,商人弗裡德裡希·拜耳(Friedrich Bayer)與顏料大師約翰·弗裡德裡希·威斯考特(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在今天德國烏帕塔的巴門(Barmen)創建了一家顏料公司──弗裡德裡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et Comp.)。1882年,拜耳的染料首次在中國市場上出現。
弗裡德裡希·拜耳(Friedrich Bayer)
Johann Friedrich Weskot
明信片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它忠實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它也是對缺失老照片的彌補。好的風景明信片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的同時也具有藝術觀賞性及美術參考價值。國內已出版了眾多明信片收藏的書籍,這裡就不贅述。
責任編輯 :程實
美術編輯:郭哲延(實習)
圖片來源:影易在線拍 第三期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