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海上也早已成功發射,期待空中

2021-01-09 騰訊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多次成功發射火箭

自2015年9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火箭已連續十次成功發射順利將48顆衛星送入太空。

2020年5月30日凌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兩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我國運載火箭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

北京時間2018年2月27日消息,我國運載火箭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

對於陸地上的發射場來說,在設計時,會讓火箭殘骸儘量落在人跡罕至的區域,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殘骸落入無人區域,從以往情況來看,殘骸對人們的生活還是產生了一定影響。而海上發射火箭可遠離人口稠密區,火箭發射後,火箭殘骸可直接落入海中,對民眾生活和地面設施基本不會造成影響。

未來會不會進行空中發射火箭?

穀神星一 號

空中發射火箭的優點很多:

1.發射位置、發射方向靈活;

2.所需地面設施、人員和勤務工作少;

3.發射場安全問題少;

4.可快速頻繁發射;

5.因高空空氣稀薄,空氣阻力小,加上載機賦予的初始能量,故可減少火箭的推進劑量,提高噴管膨脹比,從而提高推進效率和有效載荷比。空中發射運載火箭的體積和質量受載機的限制而不能太大,並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以減輕質量。

大家覺得中國會向哪方向發展比較好呢?我更看好新技術空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箭雙星!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一箭雙星!用於這次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第11次發射,也是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5次航天飛行。中科院介紹說,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標誌性成果,專項一期已部署並成功發射「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用於這次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第11次發射,也是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5次航天飛行。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圓滿成功 (趙聰 攝) 至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星B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天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衛星發射後將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為主要業務,可為自然災害要素監測、土地利用宏觀監測、水資源監管與保護、農作物面積動態監測與產量評估、地震應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此次被接替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於2008年9月6日發射,已在軌服役近12年。
  • 中國首款中型火箭長徵八號成功發射,一箭五星!
    圖為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飛,與之前在西昌發射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實現了「一箭雙星」的航天成就不同的是,這次是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智星一號A星和天啟星座零八星這
  •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點火8分鐘後偏離軌道,24.5億全打水漂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逐漸將目光放在了太空領域,另外,我國北鬥系統成功完成組網,美國瞬間感到了危機感,開始加大在衛星方面的投資,但拋開這一導航系統而言,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因而在美國時不時就高舉制裁大棒的「鞭策」下,各國開始奮力追趕美軍,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相繼獲得重大突破。
  • 快舟一號成功發射行雲二號衛星
    本報北京5月12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科普:陸地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去海上?
    剛剛,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聖馬科發射平臺包括兩個不同類型的平臺,一個做火箭發射臺,另一個是控制發射的指揮所。聖馬科發射場的成功驗證了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可行性,突出了海射火箭高效率、低成本等優勢,同時為海上發射公司的成立提供了參考信息。第二個階段是海射公司階段。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衛星發射後將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為主要業務,可為自然災害要素監測、土地利用宏觀監測、水資源監管與保護、農作物面積動態監測與產量評估、地震應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此次被接替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於2008年9月6日發射,已在軌服役近12年。
  • 一箭雙星 快舟·傳祺GS4號運載火箭四月將發射行雲·武漢號衛星
    近日,《汽車年輪》了解到,中國航天科工快舟火箭行雲衛星聯合試驗隊分批全部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後將對由武漢生產的「快舟·傳祺GS4號」固體運載火箭進行總裝測試。擬於4月中旬將「行雲·武漢號」衛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送上太空。
  • 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組網終於圓夢!
    第二步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二號)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2012年4月30日,北鬥二號「一箭雙星」 發射成功。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開始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宣告建成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在太原...
    2020-11-06 13:19:18來源:FX168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快車道,商業發射市場蓄勢待發
    2015年11月,成功發射新謝帕德號火箭,並成功實現軟著陸,首次完成亞軌道垂直起降火箭推進級的安全著陸與定點回收。兩個月後, 回收的箭體再次發射,並成功完成返回軟著陸, 率先實現同一箭體發射到「卡門線」(100 km)高度回收後再次復用。SpaceX首次實現軌道運載火箭第一級的陸地和海上垂直著陸和定點回收。
  •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十三五」宇航發射任務收官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視頻由 張杰 攝汪江波 攝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長二丁一箭破蒼穹,攜四星發射成功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 (唐小麗、張昱欣、張錦、朱利軍)今日凌晨5時07分,由上海航天局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太空。這是長徵二號丁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我國又一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麥當勞炸雞塊吃出...
    我國又一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8月6日12時0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清華科學衛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2次飛行,至此,長二丁火箭30年50發全部成功!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王寧 煙臺報導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
  • 專家揭秘:海上發射火箭為何彈到半空才點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航天捷報頻傳!快舟一號「一箭雙星」,萬物互聯邁出關鍵一步
    據環球網報導稱,中國航天捷報頻傳,快舟一號「一箭雙星」,萬物互聯邁出關鍵一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使用「一箭雙星」將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中的「行雲二號」01測試星和02測試星成功發射並圓滿入軌。隨著「行雲二號」01星和02星的發射成功並通過測試,我國在海面領域、地理領域、天氣領域等都將有著跨步式的進展。同時要知道,雖然此次發射的01星和02星只是「行雲工程」中的α開端,「行雲工程」全部進程為α階段、β階段、γ階段。但是,據環球網透露,α階段、β階段、γ階段將會在2023年左右實現全員發射,解決現有的海洋領域僅5%覆蓋,地理領域僅20%覆蓋的局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