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星」發射失敗!點火8分鐘後偏離軌道,24.5億全打水漂

2021-01-10 騰訊網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逐漸將目光放在了太空領域,另外,我國北鬥系統成功完成組網,美國瞬間感到了危機感,開始加大在衛星方面的投資,但拋開這一導航系統而言,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因而在美國時不時就高舉制裁大棒的「鞭策」下,各國開始奮力追趕美軍,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相繼獲得重大突破。

俄羅斯衛星奮力追趕,成果如何?

2020年,相較於美國的低迷,中俄兩國的發展勢頭很足,接連獲得不小的突破,拿俄羅斯來說,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成就暫且不提,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成功試射一枚「安加拉」A5重型航天運載火箭,俄總統更是直言,稱這次試射任務對俄羅斯的國防安全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據悉,俄羅斯試射的這枚「安加拉」A-5火箭是為了取代現有的質子-M重型運載火箭,說起來,其早在2014年就開始試射,只不過後期因為技術、製造等方面的問題一直被推遲,如今也算熬出頭了,將於今年配合新火箭的發射平臺啟用,確實,正如俄總統所言,這一成就對俄羅斯國防安全意義重大,是其多年專注研發、改進的結果。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

就如今國際社會而言,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對武器裝備的要求也愈發嚴謹,稍不注意就會被甩在身後。環球網消息,歐洲境內傳出一聲巨響,阿麗亞娜公司的「織女星」運載火箭在點火8分鐘之後偏離軌道,上面搭載的兩顆衛星也不知所蹤,歐洲「一箭雙星」計劃宣告失敗。

更有意思的是,這並不是「織女星」運載火星第一次發射失敗,其曾在發射阿聯軍用遙感衛星時就發生了相同的悲劇。更奇怪的是,火箭發射之後,數據顯示正常,但從8分鐘開始,變故突生,這一火箭並未將兩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據悉,這兩顆衛星是由西班牙和法國研製的,耗資24.5億元,主要是為了觀測氣候引發的自然災害,但很顯然,這一項目失敗了。專家直言,歐洲之所以頻頻失敗,主要是因為人為操作不當,而歐洲沉溺於之前的成就「畫地為牢」,並未在該領域進一步探索,這才一次次釀成悲劇,反觀中俄兩國,穩紮穩打,航空領域頻頻傳出捷報。

相關焦點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海上也早已成功發射,期待空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多次成功發射火箭自2015年9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火箭已連續十次成功發射順利將48顆衛星送入太空。2020年5月30日凌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兩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一箭雙星!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 起飛(汪江波 攝) 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以火箭支撐艙側壁搭載方式發射。
  • SpaceX進入高頻節奏,十月發射180顆星鏈
    暫停發射再檢查一遍整個發射系統,以防萬一。 受到10月3日嘗試發射第4顆GPS衛星未果的影響,最近兩次發射全部按照老規矩進行靜態點火測試。美東時間10月21日16:00,這枚三手獵鷹9號火箭進行了短暫點火。在此之前,今年部署第8~12批1.0版星鏈,SpaceX已經連續5次未經靜態點火而直接發射操作。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記者到廠房時,長徵八號首飛任務試驗隊正在進行一場發射前的合練,相當於提前演練一遍火箭發射全流程,為正式發射做準備。長徵八號長啥樣?從視覺上看,箭體白色,標註有「中國航天」和「CZ-8」字樣,整流罩上還印有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站在廠房一層抬頭望,火箭高入雲霄。
  • 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題: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凱姿、周旋  南海之濱,徹夜無眠。11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星B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天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衛星發射後將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為主要業務,可為自然災害要素監測、土地利用宏觀監測、水資源監管與保護、農作物面積動態監測與產量評估、地震應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此次被接替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於2008年9月6日發射,已在軌服役近12年。
  • 專家揭秘:海上發射火箭為何彈到半空才點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武漢號」閃耀太空
    (攝影:汪江波)湖北日報訊(記者許曠、通訊員譚青海、李文卉)5月12日9時16分40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款中型火箭長徵八號成功發射,一箭五星!
    圖為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飛,與之前在西昌發射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實現了「一箭雙星」的航天成就不同的是,這次是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智星一號A星和天啟星座零八星這
  • 差點損失幾十個億,一顆神秘衛星發射失敗,發射臺燃起熊熊大火
    圖為德爾塔重型火箭發射現場近日,據媒體報導,美軍一顆神秘衛星發射失敗,原來是德爾塔重型火箭搭載一顆絕密偵察衛星準備升空,卻不想在起飛前出現意外,點火瞬間發射臺燃起熊熊大火,場面十分震撼,這次事故差點讓美軍損失幾十個億,而發射失敗的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 世界各國「一箭多星」發射記錄排行
    世界各國「一箭多星」發射記錄排行:第一、印度,一箭104星第二、美國,一箭64星第三、俄羅斯,一箭37星第四、中國,一箭20星美國目前無論是火箭發射次數還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都是排在世界第一的。印度一箭104星的壯舉屬實令人驚訝,要知道就連美國這種科技大國也只能完成一箭64星的發射量。但是為什麼印度一箭104星的壯舉卻被西方媒體嘲諷為「製造太空垃圾」呢?第一、衛星太小。在印度的104星當中,有101顆不到10公斤重的納衛星,最重的一顆衛星也只有730公斤重,最小的衛星只有5公斤。
  • 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快車道,商業發射市場蓄勢待發
    2017年6月,又成功發射5個月前回收的「二手火箭」,並實現再次回收,且48小時後又同樣完成另一項發射和回收任務,創造了48小時內「兩射兩收」的紀錄。SpaceX下一階段目標:回收後的「二手火箭」經過檢查維修和加注燃料後24小時內完成第二次發射。從12個月,到5個月,再到未來24小時,火箭重複使用技術逐步縮短火箭發射周期。
  • SpaceX年度衝頂第26發,首次動用高復用火箭發射國安機密任務
    這次動用一枚高復用獵鷹9號火箭(編號B1059.5),曾發射過兩次貨運龍飛船、一次星鏈任務、一次商業任務。這次發射再次跳過規定動作——靜態點火測試,直奔主題發射 liftoff !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旨在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旨在建設一個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的遙感信息獲取平臺,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信息服務。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一箭雙星 快舟·傳祺GS4號運載火箭四月將發射行雲·武漢號衛星
    近日,《汽車年輪》了解到,中國航天科工快舟火箭行雲衛星聯合試驗隊分批全部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後將對由武漢生產的「快舟·傳祺GS4號」固體運載火箭進行總裝測試。擬於4月中旬將「行雲·武漢號」衛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送上太空。
  • 成立百餘天就發射AI衛星 成都這家航天創新企業把黑科技送上天
    成立百餘天就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還創下四個全國首次今年9月5日,隨著白色的火箭一聲巨響,由成都星時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技術驗證衛星「天府軍融一號」、「成都高新一號」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約120秒後火箭按計劃進入亞軌道,成功實現星箭分離。
  • 西安航天力量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一箭13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航天力量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一箭   11月6日11時19分,在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五周年之際,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