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瞞天過海」中親情、良知、人性的思索

2021-01-07 靈美人故事迷

影片概要:

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在公平和法制缺失的背景下,愛看懸疑電影的主角李維傑捲入案件後,為保護家人,利用「時空剪輯」的蒙太奇手法,與一心尋找兒子、只求真相卻濫用職權的警察局長拉韞鬥智鬥勇的故事。本文最後探討了良知與公正等兩大主題和由影片的內涵引起的對人性和價值觀的思考。

電影敘事節奏緊湊,各情節發生前的鋪墊和與結局的聯繫,以及鏡頭對準的細節選取都別具匠心,李維傑在泰國打拼十七年,開了一家小型網絡公司,經常對路過的僧人祈福,最喜歡的是看一些經典的懸疑電影,和麵館老闆討論懸疑偵探故事時致敬了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為下文策劃「無罪證明」埋下伏筆。影片沒有一處鏡頭是多餘的,出現多次的普通警察桑坤為人傲慢,欺壓百姓,與李維傑結下的小矛盾也為後面揭發李維傑埋下了伏筆,不斷為高潮劇情推波助瀾,同時表明了小鎮法制和公正缺失的社會背景。

影片的敘事結構多次採用了同一時間,不同空間上的對比手法,精彩的展現了許多矛盾和對立,前期警察局長拉韞在調查一個案件時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判斷識破了犯罪嫌疑人的離奇作案手法,她說:「仔細研究一千個案子,你就會發現,這世界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的案子」。而李維傑曾對麵館老闆說「您要是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您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壓根沒有離奇的事情。」兩者對比鮮明,暗示了李維傑與拉韞的交鋒。

影片情節環環相扣,巧用暗喻善用暗喻,李維傑在家中問及在恩叔的葬禮上要隨多少錢後說:「我們都是中國人,講究的嘛」暗示他有著在家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的家庭觀念,父親李維傑和處於叛逆期的大女兒李平之間相處並不愉快,也是現實中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儘管李平想參加的夏令營費用不菲,儘管女兒嘲笑自己沒有文化,但李維傑還是默默地籤了字,會微笑地看著睡著的女兒,仿佛靜靜的看著女兒就有很強的幸福感。

但不幸的是,李平在夏令營遭到警察局長拉韞和議員都彭的兒子素察的迷奸,並被拍下了視頻,也許是因為父女之間的隔閡,李平並未告訴維傑。鏡頭隨後切換到另一個場面,拉韞在給素察包紮傷口,議員都彭得知素察闖禍後打了素察一巴掌,後被拉韞攔下,說明二人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合適,拉韞用錢擺平禍端說明了對素察在近乎畸形的溺愛中長大,也暗示了素察的結局。

離家出走的素察更是不依不饒地想再次欺負李平,晚上李平和母親阿玉與素察撕打在一起,此時在羅統出差的李維傑在觀看拳賽,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發生了兩場打鬥,鏡頭切換越來越快,兩處場景的交叉重疊讓節奏愈發緊湊升級。李平在母親被打後,誤打中了素察的頭部,影片誤殺由此而來,阿玉發現素察已經沒有了呼吸,冷靜後的阿玉不敢報警,把素察的屍體埋進了恩叔的棺材裡,李維傑小女兒安安看過了這一幕,一直打不通家裡電話的李維傑猶豫過後回了家。

維傑知道發生的一切後來到恩叔墳墓前,他腦海裡浮現出看過的類似電影,如何才能製造不在場證明、保護家人呢?第二天李維傑去處理素察的黃色汽車,卻被正在附近吃早餐的桑坤看到了背影,隨後他將刪掉事情的手機扔到運沙車上,最後將汽車推入河中。回到家中的維傑也開始了自己天衣無縫的布局,模擬警察盤問過程,與警察的較量一觸即發。

李維傑一家的供詞毫無破綻,在第一輪偵查中驚險過關。警察動用了所有資源調查素察的失蹤,最終拉韞還是注意到了李維傑,在維傑照常在麵館吃飯,桑坤刻意說湖中發現的汽車裡找出了一根不屬於素察的頭髮,這裡面肯定有鬼,而李維傑一瞬間的表情變化被對面的拉韞察覺,因此拉韞抓了李維傑一家並分開審訊,因為一家人刻意準備過真實的供詞,不編造「謊言」,警察找來了麵館老闆、大巴售票員、拳場男孩等人,奇怪的是,他們都可以對維傑二號行蹤做出保證,拉韞的調查陷入了僵局。

蒙太奇手法被識破,安安心理防線被擊破。李維傑唯一的愛好是看電影給了拉韞啟發,拉韞在觀影記錄中注意到了《蒙太奇》,「利用蒙太奇的技巧交錯時空」讓拉韞明白李維傑偷換了時間,「就像一部電影,呈現在證人和我們腦海裡的故事都曾經發生過,只是經過了他的剪輯」。在拉韞雖識破蒙太奇卻又無可奈何時,素察的朋友被找到了,所有的警察看到了那個視頻。

拉韞走到在狹長的走廊盡頭坐下,她仿佛知道了素察已經回不來的事實,一個長鏡頭精準地展現了拉韞幻想破滅的心理狀態。單純地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內心的悲痛化為無聲的痛哭,拉韞只想得到真相,不擇手段地利用了安安看到家人被打的不忍心和恐懼。此處俯瞰的鏡頭和燈光的變化以及一步步遮掉光亮的陰影,形象表達了安安的無助和被逼迫的結局。

隨後拉韞一行人來到了後院的墓地,在場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地看著棺材裡那多出的那個袋子,此時鏡頭刻意變慢,放慢的暴雨細碎的雨滴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就在大家都以為裡面放的就是素察的屍體時,出現了情節的高潮,出現的卻是那隻被桑坤開槍打死的羊,這是一處精彩的反轉,同時也特寫了棺材蓋子內壁上的抓痕,與對吞舌的解釋前後呼應。警察的行為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引發暴亂,局勢失去控制。這與李維傑父母死於亂世的社會背景暗合,也為他最終投案自首加強了心理動因。

釋放後的李維傑發現安安為得到口琴而更改了試卷分數,其次李維傑在向僧人祈福時,僧人說「無相布施才會獲得無限功德」,暗示李維傑內心有罪,隨後李維傑投案自首,這是影片的又一反轉。當初他為守護家庭而精心設計,現在也許是因為心中的正義而贖罪,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影片結尾頌叔在被採訪時一句話也沒說,但他的眼神和表情變化卻顯然表達出了更多意味,也表現了人物複雜的心路歷程。

影片多處反轉,劇情跌宕起伏,劇中反覆出現的羊運用了象徵蒙太奇的手法,細節絲絲入扣,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有學者評價《誤殺》的「力量就在於其完整的精彩的故事裡的那種人的生命不能須臾離開的感情和欲望的要素的呈現是這部電影始終能夠讓觀眾投入其間的地方」。

影片探討的兩大主題分別是親情和良知,公正與法制,李維傑為保護家人才會「瞞天過海」,李維傑本性善良,為了教育安安成為誠實正直的人,也為了結束暴亂,只要暴亂停止,就會少一些無辜的人受害,他選擇了自首。拉韞身為母親,母性的泛濫可以讓她不顧一切,與阿玉在對峙時,兩個母親為了孩子都表現出誓死拼搏的態勢,通過對比兩個母親將親情和人性進行了思辨性的探討,主角李維傑雖沒有強大的背景和驚為天人的能力,家庭有危機時也會奮不顧身擋在前面,這齣自於一個父親的責任和丈夫的擔當,在缺失法制和公正的背景下,他有別的道路可以選擇嗎?

影片以光影刻畫人物情感的鏡頭運用得入木三分,慢鏡頭中的雨滴動靜結合,同時展現了李維傑激烈的內心活動,這些精妙的藝術手法讓觀眾全身心投入其中,心理狀態也隨著影片情節的展開而變化,甚至為之震動.

一部好的電影能夠引起觀眾對主題、情節、人物的思考,影片巧用蒙太奇手法設計了開放式結局,開頭結尾交相呼應的情節設計在激發觀眾聯想的同時也像經典電影致敬,而關於反轉的結局、公道是非、罪與罰命題乃至人性和價值觀的思索,都交由觀眾判斷思考。

相關焦點

  • 《誤殺》瞞天過海易,瞞過自己難
    最近有一部國產電影表現十分「驚豔」,這就是《誤殺》。這部電影翻拍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就如同原版電影名字直觀表現的那樣,《誤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李維傑的男人,為了保護捲入一場「誤殺」案件的家人,而瞞天過海的故事。
  • 《誤殺》石神與李維傑
    看完電影後想起了 嫌疑人X的獻身有些情節總覺似曾相識同樣是母女在被迫之下的誤殺一個是熱愛邏輯推理縝密的數學家一個是熱愛看電影的小學未畢業生一個是深刻狂熱的愛情一個是令人動容的親情同樣都是混淆利用了時間,也就是誤殺裡所說的蒙太奇。同樣對於受害屍體處理的伏筆,人性的善惡對立卻又交錯混雜。雖然相似但不及東野圭吾的小說!
  • 透過《十二怒漢》,探尋潛藏在人性中的良知
    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很多人沒能看過這部佳片,今天我們透過電影,一起探險潛藏在人性中的良知。01 故事背景故事圍繞一宗弒父案件,男孩從小被父親家暴,這天他買了一把彈簧刀,而他的父親卻在當晚午夜被發現死在了家中,胸口正插著那把彈簧刀。因為有兩名目擊證人都指認男孩的罪證,所以在「人證物證俱全」下,法庭宣判了男孩的死罪。
  • 中影熱映丨《誤殺》:結局很意外,卻又是理所當然!
    四年前,一部印度神作刷爆了朋友圈,它就是《瞞天過海》,又名《誤殺瞞天記》。沒錯,這也是近期熱議電影《誤殺》的原型故事。
  • 印度高能電影《誤殺瞞天記》 | 全程高潮反轉瞞天過海!
    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誤殺》的時候,小編找到一部更加精彩的印度懸疑喜劇。
  • 《誤殺》真正的結局竟如此黑暗:好人總是犯下錯後良心過不去
    《誤殺》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但通過融入國內元素以及多處情節改編,該片播出後好評如潮,成為史上評分最高的國產改編電影,自上映之後票房突破 8 億元,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這是一部有關親情、欺騙、對峙與救贖的電影。
  • 中國版《誤殺瞞天記》
    相較於原版前部分近一個小時冗長的劇情鋪墊,《誤殺》在劇情上做到更為緊湊,環環相扣,每一秒都蘊藏著關鍵信息。 壓縮敘事節奏,能讓觀眾更快地代入,充分調動觀眾的注意力。 《誤殺》沿用了原版邏輯順暢的故事藍本的同時,還保留原版中的諸多細節,保證整部電影的流暢程度。
  • 回顧《誤殺》,依舊「細思極恐」,為何至今還有人看不懂?
    有了這個主題之後,今後我們說的所有細節都是關於這個個主題的,而且重點就在於最後一句話「主角是如何瞞天過海騙過警察的」,先來說說已經是被人挖掘的細節。他們認為,《誤殺》的改動實在太大了,相比較原版來說刪掉了很多東西,為的就是過審,所以很多看了原版的觀眾才打了低分,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導演已經將這部電影的格調提升了不少,我們看最後的結局就知道了。
  • 誤殺:蒙太奇的手法,心迷宮的人性,鞭笞脫序的執法者
    然而它們幾乎都是些質量中下水平的作品,直到《誤殺》上映後,徹底改變了我的這一看法。《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
  • 《誤殺》被贊國產電影翻拍典範
    前日,翻拍自2015年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國產影片《誤殺》全國公映,短短兩天時間,該片就收穫一片讚美。有觀眾認為,這部影片保留了原版電影的基本框架,又能在很多細節上創新,是一部很靠譜的翻拍電影,甚至有觀眾認為,該片可稱為是「翻拍國產電影的典範」。《誤殺》公映兩天,票房接近1.5億元,成為這周公映的新片中最搶眼的一部。
  • 《誤殺》:瞞天過海只為保護家人,肖央顛覆過往挑戰高智商犯罪片
    12月13日,由肖央主演的《誤殺》,就要擠進競爭激烈的賀歲檔。筆者有幸提前觀看了點映場,這是一部主打高智商概念的犯罪推理片。影片由陳思誠親自出任監製,劇版《唐探》導演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和秦沛等聯袂主演,這麼多實力戲骨出現在一部電影中,互飈演技,觀眾當然會非常期待。
  • 精讀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
    剛剛讀完36計裡的瞞天過海計,感觸頗深;由心佩服古人的智慧,深知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悟,願能幫助愛學習與思考的美女子。01瞞天過海原文與翻譯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 《誤殺》了人身還是人心?真理如何發現?教育如何成長?
    電影簡要解讀】電影《誤殺》,李維傑的女兒遭人渣素察性侵、要挾,打鬥中被女兒誤殺。李維傑選擇了用時空剪輯的蒙太奇手法,瞞天過海與警方鬥智鬥勇的為家而戰。電影註定是個悲劇,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行為下意識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電影前面部分,一度和X嫌疑人有些類似,而越往後看才知道誤殺的真相是:素察是被活埋的。
  • 『解析篇』電影《誤殺》,看懂了「羊」你就看懂了人生!
    「國產,犯罪,翻拍」近幾年貼著這些標籤的電影實在太多,最後吃相也實在太難看,但是《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
  • 賀歲爽片《誤殺》驚豔首批觀眾 肖央顛覆形象瞞天過海對決陳衝
    電影《誤殺》聚焦話題度頗高的「反殺」案件,講述了李維傑(肖央飾)與妻子阿玉(譚卓飾)與其兩個女兒,在一個雨夜發生的一場意外,自此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寧靜。作為父親的李維傑,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不顧一切地決定瞞天過海……影片從多個維度去剖析此類事故裡的道德困境和艱難抉擇。在觀眾酣暢地享受到震撼的視覺盛宴之外,更觸發直擊心靈的思考,帶去警醒和啟發,可謂是年度不可錯過的口碑佳作。
  • 看電影《誤殺》有感
    誤殺》,思緒萬千,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愛」這個字,無論是素察母親,一位警察局局長的偏執的愛;還是李維傑和阿玉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顧一切瞞天過海保護自己女兒的愛;還是頌叔在李維傑危難時刻不坐視不管的愛,都是一種愛,一種讓人迷醉的感情。
  • 《誤殺》:李維傑為愛瞞天過海,也願為愛投案自首
    小人物活得艱難,抵抗不了大人物的仗勢欺人,但誰也不能忽略小人物的愛子之心,愛可以讓他們苦中取樂,也可以讓他們奮起反擊。李維傑是《誤殺》中的小人物,也是一位平凡不擅表達的父親,唯一一個愛好就是看電影,沒有太大的本事,但當家人遇見危險時,他也可以奮起反抗,把妻子和孩子擋在自己的身後。
  • 《誤殺》:實力相當的對峙博弈,其亮點絕不只在於劇情的反轉
    "被凌辱的女兒,意外的'誤殺'事件"引發了一場實力相當的對峙博弈,同時將兩個家庭拉入了悲劇的深淵。12月13日上映的《誤殺》以超高的口碑成為了今年年底國產電影中的一匹黑馬。
  • 《誤殺》成票房黑馬,翻拍片如何擺脫「撲街」魔咒?
    2019年12月13日《誤殺》上映,連續7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豆瓣評分7.7分,電影《誤殺》不僅成為賀歲檔的第一匹黑馬,也為國產翻拍片正了一次名《誤殺》改編自2015年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據說原版的故事設定靈感來自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也是第三者為兇手隱藏罪行,製造騙局,和警方鬥智鬥勇的故事。只不過,一個是因為愛情,一個則是因為親情。
  • 《誤殺》:都去看這部國產懸疑
    《誤殺》的劇情梗概: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在夏令營被警察局局長拉縕的兒子素察迷奸並拍下視頻要挾,在扭打中平平和母親誤殺了素察。為了保護家人,李維傑運用電影裡的技巧瞞天過海,和拉縕進行了一場拉鋸戰。表面上,《誤殺》是一部帶有「犯罪」、「反殺」等等標籤的商業爽片,但影片的野心絕不僅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