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概要:
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在公平和法制缺失的背景下,愛看懸疑電影的主角李維傑捲入案件後,為保護家人,利用「時空剪輯」的蒙太奇手法,與一心尋找兒子、只求真相卻濫用職權的警察局長拉韞鬥智鬥勇的故事。本文最後探討了良知與公正等兩大主題和由影片的內涵引起的對人性和價值觀的思考。
電影敘事節奏緊湊,各情節發生前的鋪墊和與結局的聯繫,以及鏡頭對準的細節選取都別具匠心,李維傑在泰國打拼十七年,開了一家小型網絡公司,經常對路過的僧人祈福,最喜歡的是看一些經典的懸疑電影,和麵館老闆討論懸疑偵探故事時致敬了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為下文策劃「無罪證明」埋下伏筆。影片沒有一處鏡頭是多餘的,出現多次的普通警察桑坤為人傲慢,欺壓百姓,與李維傑結下的小矛盾也為後面揭發李維傑埋下了伏筆,不斷為高潮劇情推波助瀾,同時表明了小鎮法制和公正缺失的社會背景。
影片的敘事結構多次採用了同一時間,不同空間上的對比手法,精彩的展現了許多矛盾和對立,前期警察局長拉韞在調查一個案件時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判斷識破了犯罪嫌疑人的離奇作案手法,她說:「仔細研究一千個案子,你就會發現,這世界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的案子」。而李維傑曾對麵館老闆說「您要是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您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壓根沒有離奇的事情。」兩者對比鮮明,暗示了李維傑與拉韞的交鋒。
影片情節環環相扣,巧用暗喻善用暗喻,李維傑在家中問及在恩叔的葬禮上要隨多少錢後說:「我們都是中國人,講究的嘛」暗示他有著在家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的家庭觀念,父親李維傑和處於叛逆期的大女兒李平之間相處並不愉快,也是現實中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儘管李平想參加的夏令營費用不菲,儘管女兒嘲笑自己沒有文化,但李維傑還是默默地籤了字,會微笑地看著睡著的女兒,仿佛靜靜的看著女兒就有很強的幸福感。
但不幸的是,李平在夏令營遭到警察局長拉韞和議員都彭的兒子素察的迷奸,並被拍下了視頻,也許是因為父女之間的隔閡,李平並未告訴維傑。鏡頭隨後切換到另一個場面,拉韞在給素察包紮傷口,議員都彭得知素察闖禍後打了素察一巴掌,後被拉韞攔下,說明二人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合適,拉韞用錢擺平禍端說明了對素察在近乎畸形的溺愛中長大,也暗示了素察的結局。
離家出走的素察更是不依不饒地想再次欺負李平,晚上李平和母親阿玉與素察撕打在一起,此時在羅統出差的李維傑在觀看拳賽,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發生了兩場打鬥,鏡頭切換越來越快,兩處場景的交叉重疊讓節奏愈發緊湊升級。李平在母親被打後,誤打中了素察的頭部,影片誤殺由此而來,阿玉發現素察已經沒有了呼吸,冷靜後的阿玉不敢報警,把素察的屍體埋進了恩叔的棺材裡,李維傑小女兒安安看過了這一幕,一直打不通家裡電話的李維傑猶豫過後回了家。
維傑知道發生的一切後來到恩叔墳墓前,他腦海裡浮現出看過的類似電影,如何才能製造不在場證明、保護家人呢?第二天李維傑去處理素察的黃色汽車,卻被正在附近吃早餐的桑坤看到了背影,隨後他將刪掉事情的手機扔到運沙車上,最後將汽車推入河中。回到家中的維傑也開始了自己天衣無縫的布局,模擬警察盤問過程,與警察的較量一觸即發。
李維傑一家的供詞毫無破綻,在第一輪偵查中驚險過關。警察動用了所有資源調查素察的失蹤,最終拉韞還是注意到了李維傑,在維傑照常在麵館吃飯,桑坤刻意說湖中發現的汽車裡找出了一根不屬於素察的頭髮,這裡面肯定有鬼,而李維傑一瞬間的表情變化被對面的拉韞察覺,因此拉韞抓了李維傑一家並分開審訊,因為一家人刻意準備過真實的供詞,不編造「謊言」,警察找來了麵館老闆、大巴售票員、拳場男孩等人,奇怪的是,他們都可以對維傑二號行蹤做出保證,拉韞的調查陷入了僵局。
蒙太奇手法被識破,安安心理防線被擊破。李維傑唯一的愛好是看電影給了拉韞啟發,拉韞在觀影記錄中注意到了《蒙太奇》,「利用蒙太奇的技巧交錯時空」讓拉韞明白李維傑偷換了時間,「就像一部電影,呈現在證人和我們腦海裡的故事都曾經發生過,只是經過了他的剪輯」。在拉韞雖識破蒙太奇卻又無可奈何時,素察的朋友被找到了,所有的警察看到了那個視頻。
拉韞走到在狹長的走廊盡頭坐下,她仿佛知道了素察已經回不來的事實,一個長鏡頭精準地展現了拉韞幻想破滅的心理狀態。單純地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內心的悲痛化為無聲的痛哭,拉韞只想得到真相,不擇手段地利用了安安看到家人被打的不忍心和恐懼。此處俯瞰的鏡頭和燈光的變化以及一步步遮掉光亮的陰影,形象表達了安安的無助和被逼迫的結局。
隨後拉韞一行人來到了後院的墓地,在場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地看著棺材裡那多出的那個袋子,此時鏡頭刻意變慢,放慢的暴雨細碎的雨滴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就在大家都以為裡面放的就是素察的屍體時,出現了情節的高潮,出現的卻是那隻被桑坤開槍打死的羊,這是一處精彩的反轉,同時也特寫了棺材蓋子內壁上的抓痕,與對吞舌的解釋前後呼應。警察的行為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引發暴亂,局勢失去控制。這與李維傑父母死於亂世的社會背景暗合,也為他最終投案自首加強了心理動因。
釋放後的李維傑發現安安為得到口琴而更改了試卷分數,其次李維傑在向僧人祈福時,僧人說「無相布施才會獲得無限功德」,暗示李維傑內心有罪,隨後李維傑投案自首,這是影片的又一反轉。當初他為守護家庭而精心設計,現在也許是因為心中的正義而贖罪,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影片結尾頌叔在被採訪時一句話也沒說,但他的眼神和表情變化卻顯然表達出了更多意味,也表現了人物複雜的心路歷程。
影片多處反轉,劇情跌宕起伏,劇中反覆出現的羊運用了象徵蒙太奇的手法,細節絲絲入扣,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有學者評價《誤殺》的「力量就在於其完整的精彩的故事裡的那種人的生命不能須臾離開的感情和欲望的要素的呈現是這部電影始終能夠讓觀眾投入其間的地方」。
影片探討的兩大主題分別是親情和良知,公正與法制,李維傑為保護家人才會「瞞天過海」,李維傑本性善良,為了教育安安成為誠實正直的人,也為了結束暴亂,只要暴亂停止,就會少一些無辜的人受害,他選擇了自首。拉韞身為母親,母性的泛濫可以讓她不顧一切,與阿玉在對峙時,兩個母親為了孩子都表現出誓死拼搏的態勢,通過對比兩個母親將親情和人性進行了思辨性的探討,主角李維傑雖沒有強大的背景和驚為天人的能力,家庭有危機時也會奮不顧身擋在前面,這齣自於一個父親的責任和丈夫的擔當,在缺失法制和公正的背景下,他有別的道路可以選擇嗎?
影片以光影刻畫人物情感的鏡頭運用得入木三分,慢鏡頭中的雨滴動靜結合,同時展現了李維傑激烈的內心活動,這些精妙的藝術手法讓觀眾全身心投入其中,心理狀態也隨著影片情節的展開而變化,甚至為之震動.
一部好的電影能夠引起觀眾對主題、情節、人物的思考,影片巧用蒙太奇手法設計了開放式結局,開頭結尾交相呼應的情節設計在激發觀眾聯想的同時也像經典電影致敬,而關於反轉的結局、公道是非、罪與罰命題乃至人性和價值觀的思索,都交由觀眾判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