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國產電影表現十分「驚豔」,這就是《誤殺》。
這部電影翻拍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就如同原版電影名字直觀表現的那樣,《誤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李維傑的男人,為了保護捲入一場「誤殺」案件的家人,而瞞天過海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視角,做出了不同的解讀,得出不同的結論。有人在探究李維傑環環相扣的「蒙太奇」式偽證手法,有人在探討以暴制暴是不是公平正義的實現路徑,有人在分析這部影片裡面若干的法律點,有人在感嘆這部影片裡展現的如山的父愛……看完這部電影,我思考的問題是,瞞天過海易,瞞過自己難。
李維傑是小鎮上一家網絡公司的小老闆,同時也是一個看過上千部影片的影迷,他與人為善,有時還有些懦弱,和鎮上的人相處融洽,是個公認的老好人,鎮上的人都很信任他。他有兩個女兒,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他對妻子女兒很好,「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有能力讓你們過得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不讓你們受傷害!」這就是他對家人的承諾。
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因為抵抗警察局長兒子的欺辱和威脅,和母親一起失手造成這個官二代「惡少「的死亡。一家人眼看就要面臨沒頂之災,為保護家人,李維傑決定和家人一起掩蓋這件事。他利用在電影中看到的一些情節,通過「蒙太奇」手法偽造全家不在場證明,用一隻「替罪羊」調包,偷換了埋屍地點,製造出一系列無罪證據。甚至利用人性的弱點,藉助大家對他的信任,調動了民意,引發了社會輿論對這個事件的關注,借民眾的力量掀翻了對手,幫助全家度過了危機。
我們都知道,無論在怎樣嚴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司法體系之下,總會有一些公平正義難以被實現。所以,那些自覺沒有收穫到公平正義的人,往往會自己拿起武器通過以暴制暴的同態復仇形式,來取得個人角度的正義,這個方法直截了當,快意恩仇。
李維傑就是如此,他處在一個警察濫用權力、吃拿卡要,公正缺失,底層民眾權利得不到伸張的司法環境裡。最重要的是,他們誤殺的對象是一個厲害的角色——母親是警察局長,父親是競選市長的候選人。面對如此懸殊的社會地位對比,為了保護家人,深諳人性、具備豐富社會經驗的李維傑,自以為通過正常渠道難以獲得權利救濟和保障,他做出了不合法卻合乎情理的選擇,這也是無奈之舉。
李維傑之所以能夠能以一己之力對抗那麼強大的對手,主要是憑著對家人的愛與責任,讓他從一開始就認為這是一場正義的較量,是實現公平的路徑,他堅定執著,充滿力量,完成了這一系列高難度的「瞞天過海「計劃。正所謂,正義到不了的地方還有愛。
然而,以私力救濟實現的正義,或許能夠讓犯罪的人受到懲罰,但同時也將自己陷入犯罪的泥淖之中。作為一個原本善良的人,報復的快感只是暫時的,其負面效果,是根本無法想像的,當事人會因為無法完成自身的救贖而陷入不安,經受無窮的心理折磨。所謂瞞天過海易,瞞過自己難,就是這個道理。
以暴制惡,惡不能止,卻很可能產生更多的惡果。保護了家人,實現了正義的李維傑就將自己置於這樣的境地,因為他的事情引發了暴亂,打砸搶燒,讓他內心十分不安。此外,他看到了來自小女兒安安的變化,因為參與了爸爸帶領全家人的「瞞天過海」,小女兒也學會了造假騙人。
李維傑終於明白了,「瞞天過海」雖然保護了大女兒,卻因為做了錯誤的言傳身教而傷害了小女兒。於是,當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 作為父親的李維傑卻選擇了的自首,坦白自己做的一切。他想用這種以身作則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誠實學會認錯。
因為愛大女兒而犯錯,因為愛小女兒而改錯。這位父親實現了自我的救贖,獲得了心靈的寧靜。
電影中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惡少」的惡行有有深層次的家庭原因,從小面對的是父母溺愛縱容的不當教育方式;惹禍之後,會有父母以權力加持進行善後,沒有犯罪成本,沒有幹擾阻力,讓他更加驕縱和有恃無恐。與其說是李維傑的家人誤殺了他,倒不如說是他的父母合力將他變成「禽獸」,合力將其誤殺。
李維傑和警察局長為保護自己的孩子,同樣都選擇了不擇手段。只是來自警察局長的這份扭曲的母愛和李維傑那份寬厚的父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點,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個亮點。
看完電影,在感慨主人公心思縝密的高智商設計之餘,我更思考一個問題,是誰「殺「了公平正義,讓良善的李維傑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伸張正義,固然要用正義的方式,但我們更希望法律能公正到不需要我們要以暴制暴就能獲得正義,這才是減少以暴制暴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