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第一計——瞞天過海:薛仁貴瞞天過海,遠徵高麗

2021-01-07 史家新說

很多人在談到瞞天過海這一成語時,可能會誤以為其中的「天」是與海洋相對應的天空,其實不然,而是天子的意思,也就是古時候的皇帝。這個成語最原始的意思是瞞住上天(即天子),偷偷讓他渡過大海,直到後來才逐漸演變成表面上通過謊言甚至偽裝隱瞞自己的真實目的,在暗中偷偷進行自己的計劃。所以,它不僅僅是一個成語,還是一個有關歷史上一位名將和明君的典故。「瞞天過海」這一計策早在唐朝之前就有很多人使用過了,但這個成語的形成卻是和薛仁貴與李世民有關,後被收錄到《三十六計》中成為第一計。

既然談到了瞞天過海這一計策,不妨聊聊它的實施者——薛仁貴,是如何巧騙這「天」——唐太宗李世民渡海的故事。

太宗皇帝李世民在歷史上也算有名的帝王了,能夠和秦皇漢武並列,足以說明他的傑出了。太宗在位期間勤勤懇懇,採取了許多開明的政策,使得毗鄰和睦,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由此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後八方來賀,李世民更是被尊稱為「天可汗」,同時有了許多附屬國,其中就有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高麗了。當時在中國的東北方有三個附屬國,其中高麗是最強大的,高麗扶持了其中一個附屬國百濟去攻打另外一個國家新羅,新羅只好派出使臣請求大唐帝國的幫助。見自己的附屬國被欺負,太宗皇帝也是怒火中燒,決定御駕親徵,率領大軍,討伐高麗,打算讓高麗有點作為附屬國的自覺。

浩浩蕩蕩的唐朝大軍便從長安出發了,當浩浩蕩蕩的唐朝大軍開到陸地的盡頭時,才發現高麗還遠在海洋的另一邊,而自己卻被一片汪洋大海擋住了去路。大海可不管他是誰,依舊波濤洶湧,不時掀起驚天巨浪。看著眼前的陣陣巨浪,作為一隻地地道道的「旱鴨子」,太宗皇帝不免心生退兵之意,但堂堂大唐帝國卻被一片海洋攔住了去路,難免會留下笑話,於是進也不行,退也不得,躊躇之間便如同雞肋一般。

在看到李世民的躊躇之意後,薛仁貴想出了一條瞞天過海的計策。他將自己打扮成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出現在了太宗皇帝面前,自稱有辦法可以讓大軍平穩渡過大海,並請皇帝移駕前往觀看,只見一條彩色帷幕連接著一個豪華的房間,裡面一群侍女早已備好了美酒佳餚。見此場景,李世民暫時忘記了渡海的煩惱,與一幹臣子開懷暢飲起來。當李世民喝的略微有點醉意時,忽然覺得四周開始搖晃起來,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自己喝醉了,直到後面晃動的越來越劇烈,他才感到有所不妙,急忙掀起帷幕,只見窗外波濤洶湧,只見一行人已然置身於茫茫大海之中。在太宗驚慌之間,薛仁貴撕去偽裝,跪倒在李世民面前:「請皇上息怒,微臣見皇上為渡海一事擔憂,會影響軍心,無奈之下只好出此下策」,

李世民見事已至此,也不好降罪於他,只好繼續前行,徵討高麗。從那以後,瞞天過海這個成語便被用來形容通過高明的手段消除對方的疑慮,將自己想做的事暗中進行下去。

事實上,這瞞天過海之計關鍵之處就在於「瞞天」上,難也就難在「瞞天」二字上。如何才能做到瞞天呢?這就得根據具體的實際來謀劃了,瞞天之後,過海一事還不手到擒來。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必要的時候說謊比說真話更重要!
    清代編著的三十六計被後世奉為兵家經典。《三十六計》中摘錄了中國古代各個時候的經典案例,其中「瞞天過海」被編著成三十六計的第一項計策。在生活中,大人們常告訴小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夠「撒謊」,撒謊的人會被警察叔叔抓走云云。然而在必要的時候說謊,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的那些典故
    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之中的第一計,「瞞」就是隱瞞,「天」指的是天子,也就是皇帝。這計的本意是指瞞著皇帝,讓他平穩地度過大海。後來指把計劃隱藏在某種暴露的事物之中,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本計有一個傳說,相傳在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遠徵高麗。但是卻有茫茫大海相隔,唐太宗就有些發愁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有了撤軍的想法。
  •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天」是什麼意思?
    一起看看開篇第一計瞞天過海:沒有看過全書或只是道聽途說這個計謀的,可能認為這個天是我們頭頂上的藍天,把天遮住了,再過海。小時候就是這麼理解的,就像孫悟空請哪吒把天變黑了,跟那兩個小妖怪說是把日月星辰都給裝進去了。
  • 瘋狂猜成語:為什麼說「瞞天過海」是36計中的第一計
    【出自】:清·無名氏《三十六記》:「瞞天過海。」我們經常說「三十六計」,那麼你可知道「三十六計」這第一計是什麼意思,還有,為什麼把這一計放在第一計?所謂「瞞天過海」,瞞的是什麼天,過的又是什麼海呢?《三十六計》共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前六計屬於勝戰計,是兵家處於優勢之計謀。
  • 《三十六計》解讀:瞞天過海的日常運用,以及要點解析
    古人先哲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其中所包含的智慧無窮無盡,比如兵法奇書《三十六計》。實際上很多人對於《三十六計》有著誤解,認為這是一種普世智慧,誠則不然。雖然每一個計謀讀起來不明覺厲,但三十六計本身是存在著先決條件的,比如第一計瞞天過海,就有著很大的限制。
  •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講的是什麼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事備周全的話,人的意識就會慢慢懈怠,平常見慣的事物,不會再產生懷疑,秘密往往蘊藏在公開的事物中,而不是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越是公開的事物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貞觀17年,唐太宗李世民統領30萬大軍御駕親徵高麗,行軍至遼東海邊,海水波濤洶湧,高麗卻遠在千裡之外的對岸,30萬大軍不熟水性,如何渡過大海呢?眾人面面相窺,無計可施。
  • 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隋猛將智取徐州,唐名將巧渡渤海
    古代智慧博大精深,其中孕育了偉大的「三十六計」。先哲思想深刻,整合和歸納了古代經典戰術事例,才獲得了「三十六計」!今天我們就來講"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瞞天過海。瞞天過海的表意為瞞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謊言和偽裝向別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但背地裡偷偷地行動。
  • 三十六計:不懂「瞞天過海」的男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好男人?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譯文:防備的十分周密,往往容易麻痺大意;司空見慣的事情,往往不會引起懷疑。陰計往往藏在陽事的進程中,而不只是在陽事的對立面。最陽光的行動中,往往藏著最秘密的計謀。「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主要用於戰爭中怎樣通過高超的隱瞞技藝而達到迷惑對手的目的。
  • 古裝國學電影三十六計《瞞天過海》在蘭州開拍
    大型古裝國學小戲骨電影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於 2020 年 12 月 12 日在蘭州新區影視城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據了解,經過劇組前期的精心策劃與籌備,由張朝評導演執導,趙靈莉為演員副導的國學經典電影三十六計開始拉開攝製的帷幕。
  • 成語故事《瞞天過海》:薛白袍「瞞天過海」智取高麗
    唐太宗御駕親徵,發兵三十萬,分三路討伐高麗。命張士貴為前軍統帥,攻打松亭關。之後大軍路過遼東,直達渤海岸邊紮下營寨。太宗來到海邊,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感嘆說:「我們離開長安已經走了五千多裡,而高麗在海的東面還有一千多裡,現在大海波濤洶湧,我們要怎樣才能過去呢?
  •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中國日報網 2020-11-11 09:36
  • 三十六計很多人只記得走為上計,卻忽略了孫臏最高明的一計
    其實這個計謀被用到得很普遍,一說出來大家可能都曉得,但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的事情卻不為人知那就是瞞天過海,是不是說出來其實很常見,其實關於這條計策,還有一個傳播很廣的故事。相傳在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帶領三十萬大軍遠徵遼東,一群人浩浩湯湯,雄赳赳氣昂昂,結果到了海邊一看,完了,茫茫無邊的海水,洶湧磅礴,這可咋過啊。一群人就這麼犯了難。
  • 瞞天過海的故事
    你知道瞞天過海的故事嗎?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率領大軍討伐高麗,在遼du東大破蓋蘇文,zhi蓋蘇文從海路狼狽逃回朝鮮半島後,太宗準備渡海進攻高麗。可是來到海邊,太宗駐馬前望,只見海天相接,無邊無際的大海令太宗不由頭暈目眩,險些栽下馬來。
  • 瞞天過海的「秘密」
    三十六計第一計就是瞞天過海,什麼意思?瞞天過海字面是「薛仁貴徵遼,化妝過海的故事」天指的是李世民,海是真的海。用來比喻故布疑兵,麻痺別人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相似的故事還有三國時期的「太史慈突出重圍」和明代王陽明「秋風掃落葉」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 精讀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
    編者說,一本優秀的課外讀本不僅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知識,更應該帶給人一種思想上的啟迪和感悟,《三十六計》正是這樣一本被歷史所證實並且經久不衰的經典讀本。·它是一部總結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鬥爭經驗的兵書,但在現代社會裡,它所包含的戰術卻仍然與我們休戚相關。
  • 以易演兵——瞞天過海
    所謂「陰陽燮理,機在其中」,以易演兵,援易析謀,用《周易》的哲學思想推演軍事謀略,這是《三十六計》的最大特色。在此基礎上我們約略推斷,它的作者可能是位熟讀《周易》的軍人或軍事愛好者。 需要特別指出,《三十六計》是兵法,作戰之法。同戰爭的兩面性一樣,一切兵法也隱含著對人的機心和殺戮。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有哪些不同?
    近期我用手機軟體聽孫子兵法,我的朋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問了我幾個讓我苦笑不得的問題,比如:圍魏救趙是孫子兵法裡面第幾計,或者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是三十六計裡面那一計的內容。更有甚者認為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就是一本書。
  • 推薦電影《瞞天過海》,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你看過嗎
    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抓住在幕後操縱整個組織的神秘頭目,也就是團隊領導者,於是一場生死較量就此拉開,到底是主人公可以瞞天過海得到他想要的生活還是會在鐵窗後度過餘生呢?這部精彩的影片,你看過嗎?
  • 36計解讀之第1計:瞞天過海,瞞的是哪個天?過的是哪個海呢
    36計中的第一計是瞞天過海,這個成語現在是意思是用欺騙的手段,在暗中行動,而他瞞的哪個天?過的是哪個海呢?這還要從這個詞語的出處說起,大唐貞觀17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句麗,但是到了海邊,身為北方人的李世民就開始頭疼了,看到大海的波濤洶湧,心裡一陣嘀咕,於是就下令大軍先安營紮寨休息,這時候手下大將張士貴前來稟報,說一位富商聽說陛下御駕親徵,特來貢獻錢糧物資,於是李世民就去了,來到老者家中,那真是富麗堂皇,鶯歌燕舞,唐太宗也和這位富商把酒言歡,可正當夥盡興之時,房間裡突然發生了劇烈的搖晃,桌上的東西全都撒到了地上
  • 「瞞天過海」1:計謀探源: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千古一帝
    當然這個話本寫的還是很有味道的,要不然也不會被《永樂大典》收錄,直到後來被《三十六計》的編者看到,並激發出劇烈的火花,用它來為自己著作開篇明義,並將它的思想貫穿整部著作。當然「瞞天過海」的故事本來並沒有那麼多含義,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小說,其他的都是魯迅先生說的。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看看薛仁貴是怎麼「瞞天過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