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我們都希望癌細胞死了,人活著!過度治療是雪上加霜

2020-11-18 騰訊網

「醫生,沒事,我全力配合,只要能把癌症治好,手術、化療一起上都沒問題。」

陳大勝是一位態度非常積極的癌症患者,上周查出直腸癌,他立馬就住進了醫院,讓醫生趕緊制訂治療方案,不要浪費時間錯過治療時機。

面對如此「積極」的患者,醫生們哭笑不得,只好耐心跟他解釋:治療癌症要「對症下藥」,不是手術好就做手術,化療強就上化療,癌症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病情來選擇治療的手段。

癌症發病率上升,治療手段也隨著發展!

從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2014》中的數據來看,肺癌是全球癌症發病率上升最快,佔癌症死亡率19.4%,是全世界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的首位。其次是肝癌,死亡率佔9.1%;第三位是胃癌,死亡率佔8.8%。

而隨著癌症發病率的增加,關於癌症治療的手段也在不斷提升。不同的癌症病情採用的治療手段會不一樣,適合你的手術,不一定適合另外一位患者。

以陳木勝患者為例,其病情可採用「榻榻米」(TaTME)這種新型的低位直腸癌保肛微創手術治療。與傳統腹腔鏡或開腹TME手術的直腸癌治療方法相比,TaTME主要通過患者的肛門來取出切除的腫瘤,不用在腹部切口創傷,其微創與美容效果更好,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保肛率,也降低了直腸癌患者局部復發的風險。

假如醫生真的如陳木勝患者所願,手術化療「雙管齊下」,反而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不利傷害,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癌症治療要注意一點:合適患者的才是最好的。

癌症過度治療不可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曾說過:外科醫生挖肉,內科醫生下毒,放療科醫生烤電,都是以殺癌細胞為主的。最後癌細胞活著,病人死了!我們都希望癌細胞死了,人活著!

有些醫生過分追求治療的「絕對性」,忽略了患者預後護理的重要性,「寧可錯殺正常細胞,也不願放過癌細胞」,導致很多患者體內的細胞微環境一次又一次被破壞,嚴重影響健康。

1.外科手術盲目擴大切除範圍

有些醫生在治療時為了穩妥,會選擇「一刀切」,增大手術範圍或者在不需要手術的前提下多切除了病灶周圍的組織。

例如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早期宮頸癌患者,在可以選擇宮頸廣泛切除時,為了追求近期療效與遠期生存而選擇子宮全切除。此類行為對於患者的生存治療與後期功能康復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2.放化療追求大劑量、多療程

想通過增加放化療的劑量來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這種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放射劑量的增加不一定能改善生存率,反而會對癌細胞周圍的正常組織則造成一定的傷害,患者的後期生活質量也會隨受到影響。

3.藥物選擇求新、求多

抱著嘗試心態想著「死馬當活馬醫」,把一些尚未被證實藥理、藥效的「新藥」或治療手段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給患者用,這種做法十分危險。不僅對病情沒有好處,反而會因為盲目的嘗試而延誤病情的治療!

事實上,過度的治療常會使得癌症患者本來就虛弱的體能狀態持續下降,自身免疫也會遭到破壞。尤其一些晚期癌症患者,治療的強度超過了腫瘤侵犯範圍或患者的耐受限度,只會使病情更加惡化,最終死於過度治療!

癌症不能根治,帶瘤生存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來說,沒有考慮到患者整體情況,只一味的追求消滅腫瘤,這種做法基本上無法達到完全康復的目的。

因為中晚期癌症患者身體機能都很差,無法承受過度的手術與放化療帶來的嚴重損傷抵抗力,反而為再生癌提供了環境,導致患者死亡加速!

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中晚期癌腫患者,在進行了大劑量放化療後,大大縮短了本就虛弱的患者的生存時間。所以對於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重點,主要以控制腫瘤,實現癌症患者長期的「帶瘤生存」為目標。

不一味的追求腫瘤的消退,重點控制腫瘤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這樣的治療方向,其意義不亞於消滅腫瘤。想要實現「帶瘤生存」的治療目標,最主要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從而提高人體的抗癌功能。

免疫治療,患者「帶瘤生存」的最佳選擇

免疫治療與放化療直接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思路不一樣,其主要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抵抗癌細胞。

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腫瘤內科和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案例分享中,晚期胃癌、肝癌、肝細胞癌通過免疫治療再聯合其它治療方法,可以實現控制病情,延緩病灶出現的問題,使「帶瘤生存」成為一種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與免疫療法聯合治療效果頗好的是近年新型癌症治療段手段「靶向治療」

這是一種針對已經明確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的治療方法,藥物在進入體內會特異的選擇致癌位點來產生作用,殺死癌細胞,對於周圍的組織影響較少。

靶向治療具有較強的特異性與有效性,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也比較好。比較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適合靶向治療,如免疫療法,也不是對所有患者都起效,治療效果也因人而異。

總的來說,患有癌症要接受正規、合理的治療,醫護人員在提高治療精準度的同時,也要注重人文關懷,不過度治療。在人類攻克癌症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走,希望在未來,癌症能像慢性疾病一樣,成為一種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參考資料:

[1]「榻榻米」手術,直腸癌新術式不僅保肛還微創.健康時報.2020-3-4.

[2]讓癌症成為慢性病,免疫治療有望將「帶瘤生存」成現實.健康時報.2019-9-2.

[3]與癌症能「和平共處」嗎?.人衛健康.2020-11-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致敬院士·感恩大愛,天美健董事長陳晴出席北京健康大會
    鍾南山院士:健康中國理念 會議上,鍾南山院士以《新冠疫情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主題做主旨發言,深入貫徹健康中國理念,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早期發現,早期幹預。
  • 高溫「燙」死癌細胞,被證明有效?醫生:治療多種腫瘤,副作用小
    導語:我們都知道癌症現在沒有什麼好的特效藥,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還需要讓患者遭受很大的痛苦,所以很多人就會千方百計的使用天方,71歲的張奶奶前段時間檢查的時候,發現自己存在左上顎鱗狀細胞癌,當時家人都覺得是五雷轟頂,但是專家卻說可以把癌細胞燙死,這句話聽起來似乎非常的搞笑,但是有著相應的科學理論
  • 吃得越清淡就越能殺死癌細胞?不妨了解
    現如今,癌症已經成了一種高發、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臨床對癌症的治療辦法在不斷發展和完善,有很多早期癌症都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部分患者可實現臨床治癒、帶瘤生存等標準。
  • 癌細胞為什麼能「殺人」?人死了癌細胞是不是也沒了?
    平時我們也許就聽過這樣的說法,蜜蜂蟄了人後,自己就會死去,其實癌細胞也一樣,癌症發展到最後,癌細胞會隨著人類一起死亡,我們身體的癌細胞為什麼這麼傻?非要和人類同歸於盡呢?如果癌細胞有思維意識,會說話,很多人都會很想問問它為什麼?
  • 精準打擊癌細胞、副作用小……中國自己的「第五療法」要來了!治療...
    目前,全球利用該技術已治療病人超過1400例,這種新療法對腦膠質瘤、黑色素瘤和頭頸部復發腫瘤,具有不錯的療效,並且開始試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臟器腫瘤。治療原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的總指揮,也是BNCT實驗裝置研製的主要參與者。
  • 為了救女兒,父親放棄治療離世
    「為了救我,父親放棄了治療。」孫瑩說。 孫瑩是河南人,長相乖巧可人,原本應該青春蕩漾的年紀,卻在18歲那年被診斷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這給了孫瑩以及家人當頭一棒,母親剛剛做了子宮肌瘤手術,父親肺癌,一直都在進行治療,孫瑩的癌症無疑是在雪上加霜。為了給孫瑩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為了讓她活著,父親悄悄放棄了治療,把所有的希望給了她。同年12月,孫瑩的父親離世。 帶著父親的希望,孫瑩開始進行後續的抗癌治療,這一場抗癌旅程,長達4年。孫瑩每天都活在副作用的煎熬下,或者看不看得到明天太陽的絕望下。
  • 精準打擊癌細胞、副作用小中國自己的「第五療法」要來了!治療費用...
    目前,全球利用該技術已治療病人超過1400例,這種新療法對腦膠質瘤、黑色素瘤和頭頸部復發腫瘤,具有不錯的療效,並且開始試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臟器腫瘤。治療原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的總指揮,也是BNCT實驗裝置研製的主要參與者。
  • 科學家發現精神的力量確實可以治療疾病,癌細胞最怕「愛」
    神經的傳導和大腦的思考都是生物電的作用,興奮的情緒下,大腦會放電,刺激相關的部位,可增強其功能,如果身體某部位出現了病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生物電進行刺激,並表達出自己美好的意念,可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而生物電來自於人體電解質的化學反應。古今中外長壽的人除了獨特的飲食習慣之外,都具有一種博大的心胸、樂觀的人生觀。
  • 每個人都有癌細胞?酸性體質易患癌?關於癌症的謠言,別再傳了
    由於對癌症了解不深入,一知半解,很多人「談癌色變」,對癌症也是諱莫如深。更糟糕的是,有很多關於癌症的謠言被隨意傳播,導致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甚至阻礙了預防、治療和預後。基於此,我們總結了癌症的一些謠言,希望能幫大家更好地認識癌症。
  • 植物人可執行安樂死? 他們是活著的人有生存權
    「醫生將我們叫到辦公室,告訴了媽媽的病情,主要是特重型顱腦損傷,腦疝和腦室擴大,情況很不樂觀。」小林回憶,醫生建議將李大媽轉到市級醫院搶救,也許有一線希望。轉到市級醫院後,李大媽總算從死亡線上回來了,但一直處於植物狀態。「即使她不能和我們有任何交流,我們也願意看著她,希望她活得更長。」小林說。  因車禍等外傷造成的植物人非常普遍。
  • 每個人都在用力活著,用我們自己不同的方式堅強活著
    原創 劉譯文我們都在用力的活著,酸甜苦辣自己品嘗,悲傷難過自己療傷,也曾哭過醉過,醒來後依舊要奔跑。因為我們肩上扛著家庭的責任,所以需要扮演著各自的社會角色,一路前行,堅持到底。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瞧糧食安全,糧食是生存命脈,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一旦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因為活著才是一切的根本,活著才會有希望。
  • 不想苟且的活著,只想體面地死去:安樂死到底意味著什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們常常聽老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是很多人的生命觀,也是可以在關鍵時候拯救生命的至理箴言。但是,這句話並不是人人都適用,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這樣的觀點。為親人而活巴金先生生命的最後六年,都是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的。
  • 癌細胞也可被欺騙?新型「偽裝者」或將助力免疫治療
    癌細胞由於具有無限增殖、可轉化和易轉移的特點而變得難以攻克,然而近期報導了一種新的抗癌藥物可以通過假冒病毒並「感染」癌細胞,來幫助免疫系統摧毀腫瘤,這個新型「偽裝者」就是名為B0-112的藥物。
  • 人人人都怕癌,但癌細胞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
    提到癌症,人人都害怕,聞之色變! 不過,這可怕的癌細胞,也有「怕」的東西!它最怕你做這些事! 癌症其實是一類可以預防的疾病。它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指遺傳、免疫和內分泌等,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 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李佃貴院士,是全國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他已經積累了50餘年的從醫經驗,在治療胃病方面,為患者解決了很大的難題,70歲的他,至今還在工作崗位上,他提出的「濁毒學說」,在幫助萎縮性胃炎方面,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李院士表示,胃癌前病變不是無法逆轉的,為了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要少做。
  • 11位院士撰文
    【浮躁社會滋生科學精神危機】為何那些所謂大師的一言一行令人深信不疑,反倒是真正科學的解釋沒人信服?追尋背後的原因,與現代浮躁的社會和人們的從眾心理有關。而且當前我們的啟蒙教育,非常需要注入一些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
  • 餓死癌細胞或許不是謠言,科學禁食解決免疫治療耐藥問題
    關於癌症治療的謠言一直很多,比如其中一條廣為流傳的謠言:癌症不需要任何治療,只要「禁食」就可以「餓死「癌細胞。 我們都知道單純靠斷食讓癌細胞餓死,從而達到治療效果,這是一件多麼不靠譜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要減肥?科學家證實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與沒有肥胖史的人相比,具有 5 年以下肥胖史的人,糖化血紅蛋白數值要高出 5%,而對於那些有著 20-30 年肥胖史的人來說,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20%。可見,肥胖的危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近年來,隨著與肥胖有關的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研究並發掘肥胖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對於未來癌症的預防和治療研究至關重要。
  • 從電影《姜子牙》談中醫如何解開癌細胞與正常細胞間的「宿命鎖」
    本文將電影中的核心人物與元素抽象成腫瘤元素,談談《姜子牙》與中醫治療腫瘤的理念與思路。劇情的核心人物姜子牙、九尾狐妖(妖形態的蘇妲己)、小九(人類形態的蘇妲己),九尾狐妖與小九之間有一把「宿命鎖」用來鎖住兩者之間的「元神」連接,解開宿命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徹底毀掉,也就是用「金斧頭」劈掉,這樣狐妖死了,小九也會死;另外一種就是將小九送入
  • 讀《活著》後哭得不能自已: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
    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這部小說集是一個悲劇,由於在福貴的一生中,每時每刻都是承擔著天災人禍,承擔著喪失親人的痛楚,遭遇著死亡。可是為了活著這些人接納了命運的安排,和所謂的命運角逐活著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