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2020-12-24 專注健康生活解說

李佃貴院士,是全國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他已經積累了50餘年的從醫經驗,在治療胃病方面,為患者解決了很大的難題,70歲的他,至今還在工作崗位上,他提出的「濁毒學說」,在幫助萎縮性胃炎方面,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李院士表示,胃癌前病變不是無法逆轉的,為了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要少做。

胃不好的危害有哪些?

1、引起痰溼體質

要知道,大多數胃不好的人,都會引發痰溼體質,很多人會發現者自己的舌苔發厚,或者是舌頭上出現了很重的牙齒痕跡,這就表示是脾胃虛熱引起上火了,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

2、引起氣血虛

胃在機體裡主要負責運輸並消化食物,如果脾胃出現異常情況,身體就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來提供動力,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氣血虛,就拿臉色發黃和手腳經常發涼的人來說,大多就是這樣造成的。

3、內臟下垂

如果是胃引起的脾氣主升,一定程度上,還會造成身體內臟的下垂,這是很不好的,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脫肛及胃下垂等。

4、大便異常

正常人的大便是發黃狀態,但是在排除吃黑色的食物下,很多人的大便是呈現黑色狀態的,並且臉色也發白,其實就是胃功能下降引起的。

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1、 不講衛生

對很多人來說,吃東西都是不講究的,比如飯前不吸收、不用公筷等,這樣是不禮貌的,而且也會帶去一些病菌,想必大家對 「病從口入」這句話是在熟悉不過的,但是它的深意,也是值得思考的。

2、 吃宵夜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熬夜的情況都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不僅僅是熬夜加班,更多地是熬夜玩手機,基本都是在凌晨以後才睡覺的,有時候還會吃宵夜,這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還會造成內分泌紊亂,造成消化系統出現障礙。

3、 抽菸喝酒

對於有菸癮和酒癮的人來說,到了一定年紀,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菸酒不僅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還會讓胃功能出現下降,導致消化系統變差,在這種刺激作用下,會使胃黏膜變差,而且在酒精的灼燒感下,會出現燒心、胃潰瘍等症狀。

因此,這些不良的習慣是一定要改正的,平時胃痛的人,胃就已經受損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就會使胃功能變得越來越差,導致胃炎、胃癌等疾病發生,同時,在飲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幾點:

1、 飲食清淡

要知道,吃進身體裡的食物,都是先到胃裡面進行消化利用的,如果吃的食物過於油膩,就會加重胃的工作量,使胃動力下降,如果吃得過於刺激,會導致胃黏膜受損,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以清淡為主。

2、 不吃生冷食物

在冬天,很多人都會吃冷飲,就拿冰激凌來說,對胃的傷害是很大的,很多人吃完冷飲後,就會感到胃痛,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3、 多餐少食

每個人的飯量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總是不加節制,吃入人體的食物過多,不僅造成了胃的負擔,也會引發各種問題,所以在保證一日三餐的前提下,七分飽就可以了,不要吃得太撐。

除了注意飲食外,大家還要加強體育運動,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身體消化,還能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入侵,同時,要做到早睡早起,夜間讓胃功能得到很好地修飾釋放。

相關焦點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85歲院士研究宮頸50年,提醒:3種食物會喚醒HPV「因子」
    根據一項臨床數據統計顯示,在我國超過35歲以上成年女性中,感染HPV的機率高達75.6%,雖然有一部分女性是在感染後不自知而被免疫系統給悄然清除掉,但依然有相當大一部分女性,因為長期經受HPV病毒侵犯,而出現了宮頸病變乃至宮頸癌的症狀。
  • 研究血管60年,90歲院士分享經驗:記住3個健康秘訣,少往醫院跑
    陳可冀院士1954年自福建醫學院畢業,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至今已有60餘年,對我國防治心血管疾病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80年代時期,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迅速增長,陳老嘗試將中醫活血化瘀的思路運用到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於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86歲院士,研究肝病60年,提醒:遠離餐桌上3種「致癌食物」
    今年86歲的李院士,已經研究有60來年的肝病,對肝癌非常了解,是資深的腫瘤科專家,雖然李院士已有86歲,但還是依然容光煥發、精神抖擻、身體健康。李院士曾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人患上肝病,排除其他環境因素,絕大部分是通過我們日常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
  • 20歲的女人40歲的卵巢?不想卵巢早衰,4件事情要少做
    核心提示:在所有的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39%;5年復發率最高,約70%。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對卵巢癌缺乏認知,70%以上的人不知道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 近年來,卵巢癌已經成為威脅婦女生命健康的「婦科第一癌」。
  • 院士提醒:不想轉氨酶升高,除了喝酒,廚房3種「蔬菜」也要少吃
    吳孟超院士自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一直從事肝膽外科工作60餘年,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之一,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在訪談中,吳院士曾談到,我國肝病患者佔了全球50%以上,其主要原因在於飲食習慣,有人認為酒精傷肝,其實生活中的一些蔬菜處理不好,其危害性可能會大於酒精。
  • 行醫七十餘年仍未「退休」 張金哲院士迎來百歲壽辰
    行醫七十餘年仍未「退休」——「小兒外科之父」張金哲院士迎來百歲壽辰張金哲院士,被國際同行稱為中國「小兒外科之父」,他將自己奉獻給我國的小兒外科事業,至今仍是我國小兒外科領域的靈魂人物。做了一輩子兒科醫生,救了那麼多孩子,贏得那麼多榮譽,但張金哲最喜歡的稱謂,依然是一聲最普通的「張大夫」。從醫70多年,他的每一件白大褂上,都清清楚楚地寫著「外科張金哲」5個大字,讓人一眼就能看清,便於患兒與家長們辨認。
  • 96歲院士研究小兒積食7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年近百歲的肖娟院士,研究小兒積食的問題將近70年。她認為目前孩子積食的問題都是「吃出來的」,所以處理孩子積食,還是要從飲食方面入手。3.寒涼食物脾胃畏寒喜溫,所以不給孩子吃寒涼的食物是有道理的。冷飲,生冷食物以及寒性的水果易傷害孩子的脾胃。
  • 提醒:血脂高的人,3種食物要少吃,否則血管遲早會「水洩不通」
    國家衛生部門統計,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高達3億左右,且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有300萬人,因腦梗而癱瘓有700萬人左右。研究血管疾病60餘年的陳灝珠院士曾指出,造成我國血管疾病如此嚴峻的局面,與國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所以,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防要大於治」,對於生活中容易危害血管健康的食物,要少吃。
  • 奉勸大家:3種食物要少吃,易招幽門螺桿菌,小心胃病「找上門」
    近幾年,雖說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但患胃病的人數卻只增不減,胃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據相關數據反饋,很多胃病都是吃出來的,所謂病從口入,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提高警惕。說到胃病大多是吃出來的,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辛辣食物、燒烤、醃製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對胃具有刺激性,多吃易造成胃損傷,從而導致胃病的發生。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除了這些食物,這幾種食物也要少吃,特別容易招惹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也會導致胃病的發生。
  • 癌細胞「甦醒」,身體會有2處「變臭」,提醒:3種食材儘量少吃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新發肝癌患者80萬左右,其中有50%以上在我國,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長。造成如此局面,與肝病早期症狀易被忽視脫不開干係,但肝癌來臨之前,並不是「毫無徵兆」,留意身體出現的異常,或能消除癌變的隱患。
  • 醫生提醒:常見的4種食物,或是傷害胃的「元兇」,告知家人少吃
    另外,當得了胃病以後,還不注重及時調理,依舊不注意飲食,亂吃東西,加重病情。其實,得了胃病後,需要管好嘴巴,少吃傷害胃部的食物,這麼一來胃部才會慢慢恢復健康。
  • 3種蔬菜或是「傷肝大戶」,醫生提醒:40歲以後要少吃,別不在意
    然而,肝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功能、活性會慢慢減弱,也更容易發生損傷,尤其是在40歲以後,肝功能下降會更加嚴重。因此,在40歲以後,更要注重肝臟養護,少吃對肝臟有害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醫生提醒:3種蔬菜或是「傷肝大戶」,勸你少吃1、醃製蔬菜蔬菜醃製後,不僅便於存儲,口味也非常獨特,深受不少人的喜愛。若是醃製蔬菜食用過多,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傷,還可能導致肝病發生。
  • 醫生推薦:3種運動適合胃病患者,健康群體也能做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在胃病的臨床診斷上,我發現很多患者屬於「少動」群體,基本沒有體力運動。運動調理胃病的原理運動是維繫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的做法,正所謂「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別看運動是肢體和肌肉行為,實際上它對體內血液流通已經臟器的運轉都有好處。在胃部方面,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加胃腸道蠕動,幫助臟器分泌消化液,加強胃部、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 這樣吃可能會得胃病?提醒:4種隔夜食物或傷胃,平時要少吃
    特別是一些隔夜食物,食用起來比食用同等體積辣椒更傷胃,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引起胃病。一、這樣吃可能會得胃病?提醒:4種隔夜食物或傷胃,平時要少吃1、海鮮海鮮因為其鮮美的味道,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高蛋白低脂肪而受到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在晚飯時間食用當天捕獲的海鮮是追求味道的大家的偏好。
  • 胃最怕這4個字,或是導致胃病的「真兇」!放屁說明胃病有好轉了?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胃病,是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病變、急性胃擴張等。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部飽脹、疼痛、噯氣、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所以當出現消化系統的症狀時要儘早查明病因,積極治療。
  • 有胃病的人要注意這5個變化,不可忽視,養成這3個習慣好好保護胃
    導致胃病也逐漸地年輕化,而很多有胃病的人常常都會忽視它,從而導致胃病慢慢地拖成了胃癌。當體內開始有了病變,其實身體也會向人們發出警告,如果一旦發生有這些情況,則應當及時檢查就醫,千萬不要拖延。不然,胃炎就真的拖成了胃癌了。一、當胃部開始癌變,會有哪些信號呢?
  • 32歲女子,查出胃癌,提醒:出現4個異常,去做個胃鏡,別拖延
    然而,一直以來,林女士都有胃病,經常胃痛,腹脹,但每次看到美食,就仍不住,先吃了再說。胃不舒服,林女士都是自己買點止痛藥,從來沒有正規的去醫院檢查。卻不料最終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胃病最怕「拖」生活中,胃病的人,越來越多。也因此,很多人不重視,出現胃部不適,就選擇「忍一忍」。
  • 家家戶戶常見的3種調料,或是誘發胃病的「歹兇」,很多人還不知
    胃不舒服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胃部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發生與人們的日常飲食有很大關係。經過調查發現,誘發胃病的「歹兇」,或與家家戶戶常見的一些調料有關,吃得越多,胃就越傷,很多人還不知道,甚至還吃得不亦樂乎。
  • 胃病:七分養,三分治,早上做2件事,晚上少做3件事,胃慢慢變好
    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腸胃方面的問題。現在生活壓力大,很多人早上不吃飯,中午隨便吃點外賣,晚上加班回家隨便糊弄一餐。長此以往,微博就會出現異常。胃的重要性很多人心裡都清楚,但是因為生活節奏太快。他們一次次地忽略腸胃,變得越來越差,胃病常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