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梁雪: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
近日,安徽省長豐縣掀起一股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 出臺政策在其所轄的幾個鄉鎮試點,對「子隨母姓」的新生兒家庭獎勵1000元。(8月4日 新華網合肥)
長豐縣獨出心裁地出臺這樣的政策是有一定緣由的。2011年,長豐縣成為「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別平等項目」中國三個試點縣之一。該項目的開展旨在倡導全社會關注女孩的生存環境和健康發展,轉變思想觀念,提倡男女平等,遏制社會性別失衡。這個政策顯然是長豐縣推動「性別平等項目」的一個政府主動舉措。
長豐縣是想用「姓氏革命」推動「性別平等」,其現實效果也是想平衡男女比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已成為國家關注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男女比例失衡,意味著未來有相當數量的男孩不能正常娶妻,由此就會帶來一定的社會隱患。據長豐縣統計,幾年前,當地新生兒男女比例一度達到128:100, 而出生人口性別比(每出生100名女嬰時對應出生的男嬰數)的正常值域在102-107,其他值域則被視為異常。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的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60:100。在中國,影響性別價值取向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傳統的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意識,而其重要表現形式就是姓氏的傳承。正如長豐縣人口計生委副主任龔存兵所認為的,「長豐縣的做法是在逐步淡化姓氏傳承意識,以此來降低男孩偏好的重要一面」。
「子隨母姓」是長豐縣採取的一種引導措施和激勵機制,當地政府對於新生兒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沒有任何強制幹涉。政府也無權幹涉,因為《婚姻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但是,正是長豐縣這樣的一個引導措施,引發了人們對陳腐傳統觀念的反思和重新認識。據悉,該縣已有近30戶新生兒家庭主動申請了新生子女隨母姓。
雖然,「子隨父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在其裡面,已成為一種文化的事物,但是「姓氏繼承」和「性別平等」畢竟存在一定關係,而「性別平等」又事實影響著出生人口性別比。物質獎勵可以促進意識觀念的變化,由此筆者認為,長豐縣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可以起到實效作用,進一步促進「重男輕女」觀念的淡化,從而利於解決男女比例失衡這樣的社會問題。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