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一天,一個名叫格雷的編劇正坐在爐火旁回憶往事。
他不知道要寫點什麼好。
他突然回想起自己的父親曾安利他看的一部電影,名叫《逃亡列車》。
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囚徒越獄後,登上了一輛火車。結果火車司機心臟病發死了,火車停不下來。
格雷興致勃勃找來錄像帶,把電影看完,「絕世好片啊!」
格雷意猶未盡,一查資料,發現原來這個電影《逃亡列車》是改編的。
它改編自日本1975年拍攝的《新幹線大爆炸》。
那部電影由3個故事組成。
其中第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歹徒把炸彈放在列車上,時速低於80公裡每小時,炸彈會爆炸。
這部電影的編劇是黑澤明。
在看完這兩部電影後,編劇格雷抽了一支煙,轉頭他看見了牆上的《虎膽龍威》海報。
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無賴警察一人救了紐約。
此時一個想法在格雷的腦海中閃過:
要是寫一個故事,一輛坐滿乘客的公車被壞人放了炸彈,時速低於50英裡就會爆炸。
壞人以此索要高額贖金,一個警察跳上公車,拯救了全車人。這樣的題材一定會火爆吧?
格雷刷刷刷的寫完了劇本,很快就被20世紀福斯公司買下了,投了2800萬美元。
電影《生死時速》就這樣開拍了。
01
在最初選擇男主角的時候,本來是鎖定了一個叫做史蒂芬·鮑德溫的演員。
不過他看完劇本後說,「這個男主不就是《虎膽龍威》裡布魯斯威利的翻版嘛,這兩個角色太像了,對我將來演藝事業發展有影響!」
他爽快拒絕了邀請。
同樣拒絕邀請的還有哈利貝瑞,她也不想當電影的女主角。
電影公司老闆不高興了,媽的!兩個大牌演員都不演,弄啥勒。
導演趕快找了另一個編劇改了劇本:
把劇中男主的形象從無賴警察變成了保全所有人安危的正人君子。
導演選了在電影《驚爆點》中有出色表現的基努·裡維斯來飾演男一號。
基努·裡維斯答應了,在和導演握手籤約的那一天,導演並沒有意識到:他將在拍攝中被基努·裡維斯「驚爆」兩次。
1993年9月17日,《生死時速》正式開拍。
1993年的10月31日,美國報紙上刊登了一條重磅新聞——
憑藉《我自己的愛達荷》成名的男演員瑞凡·菲尼克斯不幸去世。
這本來和《生死時速》劇組是沒有關係的,但這個瑞凡是基努·裡維斯最好的朋友(《我自己的愛達荷》也是他們二人主演)。
基努·裡維斯沉浸在悲傷中,根本無法進入狀態。
導演被迫改變拍攝計劃,讓基努·裡維斯先拍一些簡單的場景。
日後導演回憶說,「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入戲,瑞凡的死把他嚇壞了。」
拍了一段時間,基努·裡維斯的心情平復了。
他是一個忘我投入的出色演員,任何動作戲他都搶著實拍。
有一場戲,從捷豹車躍上巴士。
基努·裡維斯要求親自上陣,馬上遭到導演反對。
這太危險了,要是發生意外,這2800萬投資都打水漂了。
不過基努·裡維斯堅持,他練習多次,最終在拍攝時一躍跳上了巴士。
其實實拍時,他是很危險的。
因為飾演捷豹車司機的演員兩天前被吊銷駕照,屬於無證駕駛。
導演在日後回憶道:「我差點犯了心臟病。」
02
此外,電影還有許多有趣的幕後花絮。
1、桑德拉為了得到飾演女主角的機會,拖著基努·裡維斯一起去試鏡,導演看到兩人在一起的奇妙cp效果,而選中桑德拉。
2、基努·裡維斯追趕巴士,徒手砸破了玻璃,這個鏡頭純屬意外。
3、巴士駛入高速的鏡頭,拍攝於洛杉磯第105號高速路,當時這條公路還沒對外開放。
在考察拍攝地點時,導演發現有一段路剛好凹陷的缺口。於是電影就添加了巴士飛躍凹陷路段的戲碼。
為了讓巴士「飛」起來。
真正實拍時是把巴士上所有能拆的都拆了,車上只留一個司機。
這場戲共拍了兩次。
第一跳,以巴士滑出斜坡墜毀而告終。
兩天後又弄了個巴士,拍第二跳。
巴士成功落地,不過落地時把攝影機砸壞了。
幸運的是位於不遠處的「備用」攝影機將這壯觀的一幕收錄了下來。
4、巴士駛進飛機場,背景中有波音747飛機起飛,這個鏡頭拍了50多次。
5、影片結局撞毀的地鐵列車,後來被再次利用,出現在1997年李安導演的電影《冰風暴》中。
6、影片剛拍完就把錢都花光了,後期特效、剪輯都沒錢做,在得到試映的肯定後,製片方再次追加投資。
7、基努·裡維斯在的影片中佩戴的手錶本來已經停產,影片上映後,這款手錶再次生產並熱賣。
03結語:
1994年,這部3000萬投資的電影《生死時速》上映後,共在全球獲得了3.5億美元票房。
它讓基努·裡維斯和桑德蘭躋身好萊塢一線明星。
電影中用炸彈設下「隨時爆炸」的概念,帶來的緊張感至今仍令觀眾難忘。
經典不會過時,真正出色的電影憑環環相扣的劇情、憑搏命的演技,留在觀眾深深的回憶裡。
關注@文字怪人 百家號,收看更多有趣的電影解讀,如《無間道》《甜蜜蜜》《神探》《鐵達尼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