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解碼遠方的客人為何留下來

2021-01-11 樂居網

3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遠方的客人為何留下來(解碼·鄉村文化振興)》一文。文中提到,在雲南,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正在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在政府的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下,人們探索鄉村振興最適合的模式,而依託的最重要資源,恰恰是原生態的鄉村文化。

以下是報導全文:

在雲南,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正在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在政府的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下,人們探索鄉村振興最適合的模式,而依託的最重要資源,恰恰是原生態的鄉村文化。

不管外面天氣怎麼樣,老段都能在自己的博物館裡看到「藍天白雲」——白族傳統民居的院落中,藍白相間的長布高高掛起,織就一片扎染的天空,和真正的藍天相互呼應。「真美啊」,走進小院的遊客總是忍不住抬頭驚嘆,每當這時,老段就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本地有很多文化資源,如何利用,當地百姓也在徘徊」

老段叫段樹坤,其實今年還不到50歲,但做起扎染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手。開家扎染博物館是老段幾年前就開始盤算的事。他和妻子段銀開都是土生土長的雲南大理喜洲鎮周城村人,從小對扎染耳濡目染。在這個白族聚居的村落,每家的姑娘、媳婦和阿媽都會扎花。扎染產品不僅意味著長衫、頭巾、桌布等生活必需品,更是茶餘飯後的生活方式和賡續千年的手藝。

前些年,老段夫妻二人盤下了一個扎染廠,靠著創新產品、找準銷路,經營得紅紅火火。不過,作為白族扎染技藝的傳承人,夫妻倆想讓更多人認識扎染,知道周城村這個白族扎染藝術之鄉。當時,大理的旅遊市場已經興起,政府也很重視鄉村民族民俗資源,於是,心思活絡的老段有了主意。

改造場館、搜集史料、請文博專家把關設計、抓住機會做宣傳……2015年,璞真扎染博物館對外開放了。遊走其中,白族扎染的淵源和傳承、原料和工序,傳統文化習俗等一目了然。穿過院子,則是一大片體驗區,選好紋樣,每個人都能親手扎塊方巾、染件衣裳,在藍底白花間慢了時光。

把文化資源包裝成產品,再找到合適的時機推向旅遊市場,老段的這招既激活了古老非遺的生命力,也契合了遊客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的需求升級。很快,博物館成了景點,來村裡的人越來越多,有學生有遊客,還有來取經的手藝人、經營者,隨手拍發到朋友圈,又引來更多遊客。去年,光博物館就接待了十五六萬人次的參觀者,遊客體驗的費用更是佔到了工廠整體收入的近1/3。

博物館裡坐著幾位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的白族老阿媽,忙時,她們指導遊客穿針引線,閒時,只是坐著扎花就能引來不少注目。像這樣的老阿媽村裡還有很多,老段的染坊把崗位分散到農戶家,按扎花的件數計算報酬,每年用工2000多人次,手藝嫻熟的不耽誤做飯、帶娃就能掙到補貼家用的錢。「每個月能有一兩千塊呢。」一位老阿媽喜滋滋地說。

帶動之下,周城村的鄉村旅遊不斷升溫。「扎染靠的不是個人,而是家家戶戶的支撐。開工廠、辦博物館,都是想用好文化資源帶動鄉村發展。本地有很多文化資源,如何利用,當地百姓也在徘徊,需要引導。」老段的想法挺樸素,「扎染吸引了遊客,帶來了資源,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幸福指數增加了,鄉村自然而然就振興了。」

開發還應堅持以保護為主,讓遊客感受原生態的文化氛圍

老段正在做的,也是和善均未來想做的。他是納西傳統銅藝的省級傳承人,如今在老家——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的自家宅院裡帶著徒弟,安心打銅製作茶壺、火鍋、火盆等,每年能賣出100多萬元。

1997年,麗江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包括大研古鎮、束河古鎮和白沙古鎮三部分。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大研古鎮,相比之下,和善均所在的白沙古鎮有些「默默無聞」。

「以前就有零星的遊客過來,但當時沒有開發的意識。」白沙鎮黨委副書記盧駿說。白沙鎮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是納西文化的發源地。這裡的納西族人大多務農,一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兩三千元。不過,也正因為沒有商業開發的高歌猛進,這裡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納西族文化、建築和生活方式。

「後來,有外地人看到了商機,到這裡建客棧。」盧駿介紹,尤其是這3年來,客棧和遊客增長得很快。現在,在白沙鎮白沙村委會所轄區域開設的客棧、飯館、商鋪等已有百餘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萬元,今年春節期間,來這兒的遊客達6.5萬人次。

旅遊起來了,會不會擔心商業味變濃,傳統的文化受到衝擊?「肯定會。」盧駿毫不猶豫。因為起步晚,他們在開發階段就做了些限制,比如,建築不能超過兩層,要保留原有的民族風貌,開店不能是單純的購物店,要展示納西文化,「開發還應堅持以保護為主,讓遊客感受原生態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古鎮核心區,不能過度商業化。」盧駿說。

古鎮每天都有變化,新開的客棧和餐館、重新鋪設的道路,還有一天天多起來的遊客、日子好起來的村民。但有些東西又沒變,納西族老奶奶還是習慣穿著民族衣裳,在古街曬太陽、拉家常,白沙壁畫、明清建築群依然屹立,古老的白沙細樂時常奏響。「旅遊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要讓老百姓意識到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對進一步發展有期待。」盧駿說。

「鄉村振興不能只振興一個鄉,要同時搭臺,一起唱戲」

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遺存賦予了雲南獨特的旅遊資源和發展稟賦,商業開發能帶來人流和關注,創造經濟收益,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文化與商業、保護與發展如何平衡也引發探討。

麗江古城就曾被質疑「商業味過濃,文化味太淡」,趨同的商品、低端的業態稀釋了古城原本的樣貌,遊客吐槽、原住民出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為此,古城委託專業機構開展調查分析,重新規劃了業態配比,同時,利用直管公房扶持特色文化產品經營、修復名人故居遺蹟、建設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展示項目,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我們納西族文字裡的『羊』字,可以看到羊頭、羊角……」體驗館裡,納西族講解員和潤華在沙盤中「畫」出一個羊字,因為了解並熱愛納西文化,她從2016年開館起就在這工作,忙的時候,和另一位講解員同事得從早講到晚。館裡展示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東巴繪畫、東巴紙製作,還有學寫自己的納西族名字等活動,和潤華說,這幾年,展品、活動、遊客都在變多。而像這樣由政府扶持建設的文化院落,古城裡已經有17個,未來,還會有書店、紀念館、街頭情景劇等更多文化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

嘗試挖掘、利用文化資源的還有大理的雙廊鎮。幾年前,這個千年漁村突然爆紅,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絕佳風光給了它「蒼洱風光第一鎮」的美譽,遊人、客棧、餐館等同時井噴。

當地的村民開心了,光是收房租就能賺不少錢,以前跑出去打工求生存的年輕人,不僅自己回來搞經營,還帶回合作夥伴,旅遊帶動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眾多工作機會。錢袋子鼓了,生活品質和品位也上去了,家裡紛紛種起花草,掛上書畫。

不過,由於「沒做好準備就紅了」,服務保障跟不上、攤販雜亂、「海景房」野蠻生長等問題接踵而來,給洱海保護、接待承載等帶來壓力。2017年,大理啟動洱海保護治理行動,鎮上的幾百家客棧餐館都關停整治,雙廊一下子「冷」了下來。雙廊古鎮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施國東覺得這是「成長的陣痛,理性的教育」,景區熱了,應該理性思考怎麼接續發展,怎麼在自然風光外注入獨特的文化內涵,怎麼讓熱度常態化。

看著全新亮相的雙廊旅遊逐漸回暖,施國東挺感慨:「風貌、管理、服務、業態、文化都在提升。」他期待以後盤活周邊景區,把其他鄉鎮的資源像珍珠一樣串起來,「鄉村振興不能只振興一個鄉,要同時搭臺,一起唱戲。」

實際上,除了像雙廊古鎮、麗江古城這樣的明星村鎮,部分以前鮮有人知的傳統村落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餘劍明介紹,目前雲南省有中國傳統村落615個,數量位列全國第一。傳統村落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未來將繼續依託雲南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在保護傳承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管是麗江三股水還是香格裡拉尼史村,如今在當地政府引導下,部分社會資本進入村莊打造高端民宿,而依託的最重要資源,恰恰是原生態的鄉村文化。滇山雲水間,它們都在探索用文化帶動鄉村振興的最適合的模式。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焦點

  • 《阿詩瑪》《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兩首歌曲的創作故事
    5月6日那天,範禹在海宜鄉幫撒尼農民收、打麥子後,聯想到熱情的鄉親們善於用自己的高歌勁舞表達對遠方來客的歡迎,於是觸景生情,激發了創作靈感,當即從腦海中蹦跳出一串詩意的浪花,大約只費時半個鐘頭,便形成了這樣的歌詞意向:路旁的花兒正在開,樹上果子等人摘,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豐潤的谷穗迎風蕩漾,期待人們割下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姑娘們趕著白色的羊群,踏著晚霞就要回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 《瞭望》新聞周刊今日刊文 詳解「南京更新」
    原標題:《瞭望》新聞周刊今日刊文,詳解「南京更新」   深厚的
  • 美國的疫情為何會失控?美國《時代》周刊刊文一針見血
    美國《時代》周刊刊文一針見血 美國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技術,那美國的疫情為何會失控根據參考消息網的消息,近日美國的「時代」網站發表了一篇主題為「美國為何輸掉肺炎之戰」的文章。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讀懂時代變遷中的社會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讀懂時代變遷中的社會活力(新視角)寒暑輪替、冬至陽生,站在2020年的歲尾回望,一個又一個社會熱點事件交織構成你我的共同記憶,拼湊出過去一年的脈絡圖景。
  • 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抗日雷劇《雷霆戰將》,下架停播
    人民日報客戶端也刊文批評:「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就在今天(16日),有觀眾發現,該劇已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下架。15日,《人民日報
  • 天龍DA300 解碼耳放一體機聽感
    一直有些朋友問我,2000檔有什麼解碼或者解碼耳放一體機子可以選擇,畢竟不是所有朋友的預算都是很寬裕的。這問題蠻為難的,因為玩HIFI這東西,一直都是大投入少回報,以前這價位,通常都是一些不入流的DIY產品提供選擇~不過現在發現,大家也慢慢提高了水平,降低了價格,最近2000檔也有不少東西可以選擇,比如雙木三林的套裝,還有這個DA300USB解碼耳放一體機……這個解碼耳放一體機是天龍公司出的,我也搞不清是屬於日本天龍呢,還是美國天龍,產地是在國內,設計是天龍公司還是國內未知
  • 人民日報:「標題黨」 賺了眼球丟了節操
    成了《黨報談新常態:中國經濟受不了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降成本,該怎麼漲工資》成了《人民日報刊文:近幾年工資是不是漲得太快了?》……主流媒體頻頻「躺槍」,遭到輿論的口誅筆伐,卻百口難辯。  「標題黨」借流量、轉發和打賞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卻擾亂了新聞行業的正常秩序,讓普通讀者和主流媒體深受其害。  「標題黨」到底侵犯了哪些權利?
  • 人民日報刊文:招牌「統一設計」不等於「單一設計」
    (來源:人民日報)
  • 被人民日報批評的《雷霆戰將》,為何會受到解放軍報的「力挺」?
    對此,《人民日報》也發文指出了劇中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用髮膠、髮蠟等不符合歷史的瑕疵,批評其把「偶像劇」套路用在了抗日題材上。很多網友不太理解,面對同樣的一部電視劇,為何兩個官媒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價
  • 人民日報批評的《雷霆戰將》,為何會受到解放軍報的"力挺"?
    為此,《人民日報就在《人民日報》發文的同一天,《解放軍報》竟也刊登了一篇有關《雷霆戰將》的文章,但與《人民日報》的意思完全相反,稱《雷霆戰將》是以戰鬥青春致敬英雄。兩大官媒給出的評價差異為何如此之大《解放軍報》只是完美的跳過了《人民日報》所提及的服裝、造型等問題,而是選擇一個比較討巧的接入點。但是《人民日報》也是完美的說出了觀眾的心聲。讓觀眾吐槽的更加理直氣壯。
  • 我不是購物狂圓滿收官 青春勵志正能量獲《人民日報》點讚
    「無死角」式打造精品國劇 青春勵志正能量獲《人民日報》刊文點讚  《我不是購物狂》收視成績不俗的背後,是其打造精品國劇的初心、匠心和用心。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青春勵志大劇,該劇於上海、蘇州、倫敦三地取景,並以敏銳新鮮的視角,首度聚焦全民消費升級下的「購物狂」現象,進而將線上電商與實體百貨之間短兵相接的跨賽道博弈搬上熒幕,堪稱業界先鋒。
  • 北京衛視加強與北京時間深度融合 《全面小康 全面解碼》讓理論深入人心
    北京時間集中推送節目相關視頻,有效地提升了《全面小康全面解碼》在網絡端的曝光度。 節目播出期間,北京時間進行了同步直播。為進一步提升直播關注度,北京衛視在微博、臺內矩陣等渠道的宣傳文案中添加北京時間直播信息、地址和二維碼,以優質內容積極為北京時間引流。
  • 王源的一個視頻竟然被人民日報轉發了?到底怎麼回事
    今年他成為了一名大二的音樂在讀生,在今天也用一個視頻說明了自己的態度《前途》 「前途就像一條通往遠方的路,不走出去,怎麼會看到遠方呢?」是初心,也是熱愛。其中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更是第一時間轉發,播放量一些突破十萬!
  • 完美解碼 v20170308 正式版-影音解碼包
    完美解碼是一款能實現流行音視頻、高清及4K等多媒文件軟硬解播放的影音解碼包,集成多媒體播放器PotPlayer、MPC-BE,分離器解碼器套件LAV
  • 《在遠方》保劍鋒pk劉燁等演員飆戲,演技佔上風。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在遠方》的觀眾確實是留下來了,因為什麼呢?因為有保劍鋒,保劍鋒飾演的劉雲天又圈入了大量粉絲,讓很多人入了他演技的坑!保劍鋒飾演的劉雲天,人未出聲先至,讓觀眾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只知道他是一位偏執自大狂,是一位依賴於數據統計的非常理性的人物。
  • 精品民宿留下遠方的客人
    「象外高臥」民宿負責人郝慶國樂呵呵地介紹,來這兒的客人多是為了享受山野間的慢生活。近兩年來,在太行山上,一批類似「象外高臥」的精品民宿方興未艾,這些民宿都「藏」在邢臺西部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中。伴隨著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興起,民宿這一新型的鄉村休閒模式也隨之出現,民宿經濟日漸紅火。
  • 遠方對話現實
    但是,「詩和遠方」不是空中樓閣,也要與現實對話。只有在一次次的田園體驗中「楔入」不同的人生故事,讓不同的人生觀、幸福觀相互交流和碰撞,才能讓觀眾沉得下來,看得進去,體會到「很高興認識你」的深層緣由。(沈一夕)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他是中國第一位萬元戶,曾登人民日報轟動全國,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因為在我國,結婚的成本越來越高了,曾有網友做出各省的禮金調查對比,除了南北東西有巨大的差異以外,網友們驚奇的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高,動輒就是幾十萬,因此很多男性認為,不是不結婚,是結不起婚,在這個動輒就以萬做單位的現在社會,可曾記得在半個世紀之前,我國的萬元戶少之又少,第一個萬元戶出現的時候還被人民日報刊文表揚,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他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人民日報》評《跨過鴨綠江》:這才是我們該追的劇!
    1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這才是我們該追的劇》為題刊文,稱讚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引發了強烈社會反響,引人思考,促人奮發。一起來看!
  • 被《人民日報》點名,遭遇「潑糞門」的趙薇,為何獲三人獨寵
    被《人民日報》點名,遭遇「潑糞門」的趙薇,為何獲三人獨寵趙薇好像一個男人一樣,很有義氣,很尊重電影,在電影《三人行》片場裡她表現出來的狀態,不是一個大明星,也不是一個闊太太,而是很有專業精神。隨著雜誌的發行,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慢慢的這件事發酵的越來越大,連《人民日報》也報導了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