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黃建新拍了一部最好的國產科幻片!

2020-12-28 真影視地平線

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讓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產生某種依賴性的同時,又不得不因為未知科學領域的盲區以及人心善惡的難辨而產生某種危機感。一方面,希望人工智慧繼續為人類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人工智慧的進化超越人類。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的擔憂,或許,更多的是出於人類對於自身本就無法透徹認識的緣故。所以,人類始終無法明確自我需求和正視自我身份,也就無法平衡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與社會體制和自我認知存在的矛盾衝突。

說實話,國外電影中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演化,早就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多種可能,或是對抗,或是合作,而這兩種關係背後潛藏著的對於個體和社會的反思,卻總是因為過分沉迷於特效炫耀而無法透徹表達。

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外存在的文化差異,我們對於國外同類型電影的關注點,往往流於商業化和娛樂化的外在包裝,並沒有能夠深入地聯繫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共鳴性的思考。

國外科幻片注重對未來的架構,而國內科幻片注重對現在的警示。所以在我看來,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科幻片的電影,恐怕也只有黃建新導演在1986年執導的《錯位》了。

大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國文化事業井噴的年代,一切新思潮的湧入和舊思潮的打破,都在不斷攪動著人們早已按耐不住的心靈。所以,當年中國電影對故事內容的創新,大多數與社會體制的探討和個體精神的思索有關。

而從黃建新執導的那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黑炮事件》開始,中國電影人在開放市場的鼓舞下,跳出體制束縛逐步解放自我思想,並漸漸將說教意味濃厚的刻板教育風氣回歸到認識自我重塑自我的命題上來。

很多人會把《錯位》看作是《黑炮事件》的續集,因為他們的主人公都是同一個叫趙書信的工程師,而且,在劇情上也具有前後的連貫性,大致延續著趙書信個人工作的軌跡發展。

但在我看來,相比較《黑炮事件》中對於體制壓抑人性的控訴,《錯位》則將更多的目光,從社會體制的批判慢慢回歸到對個體本身的審視上來,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更多探討的是自我認知和自我身份的歸屬和統一問題。

社會發展過程中,新舊制度交替帶來的最大弊端,就是個體在思想上總是無法獲取新的跨越,而行為上也無法擺脫舊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制約,於是,深陷其中的個體被不斷壓制和束縛,從而在妥協和迷失中喪失掉自主能動性,無論是思想還是精神的。

影片中的趙書信擁有兩種身份,局長身份讓他必須學會在體制內應付各種人情應酬,工程師身份又讓他極力想要跳出體制束縛實現自我價值,一個人兩種身份,難免會造成自我認知上的模糊。

當趙書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製造出一個人工智慧替代品時,其實,這個人工智慧從遊刃有餘到失控自毀,像極了趙書信個人成長的過程。所以,人工智慧就像是一面鏡子,反射著體制對人的異化,以及個體迷失自我後的麻木。

人工智慧終究無法取代人類,可人類卻不斷利用本就自相矛盾的體制,消磨著個體的個性,從而完成所謂集體的共性。體制是人類創造的,反過來卻毀滅著人類,這是人類無法正視自我和認識自我最可怕的地方。

1

《錯位》的確是一部科幻片,而且,能夠在1986年的時候,就可以對人工智慧的弊端給出高瞻遠矚的預言,實屬難得。

可倘若仔細分析故事內容就會發現,這部電影,仍舊沒有擺脫黃建新導演對於新舊時代過渡中所存在問題的開放式探討。

他就像是一個時代的觀察者,站在社會變革的前沿陣地,而這一次,他一反常態地藉助科幻片的元素,對於當下人類本身的價值追求和思想認知給出了有力的警醒。

趙書信是工程師,他的本職工作是對技術的深入研究,可他局長的身份,又讓他必須參加各種毫無意義的會議。於是,他只能研製出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工智慧,讓人工智慧去開會,自己則去搞研究。這種看起來相當完美的組合,卻因為人工智慧的不斷進化而走向了無法掌控的局面,這便是這部電影大致的故事內容。

影片藉助各種開不完的會議作為推動故事的牽引,雖然諷刺的是當時體制內的積弊,可卻能夠將這種諷刺延伸至今。因為,沒有改變的依舊沒有改變,過度的權錢追求,讓人類在自我認知上缺乏思想和精神的輔助,於是,一直沉淪,一直迷失。

開會到底有沒有必要?電影沒有給出明確的否定答案,可我們卻能夠從各種細節的鋪墊中引發思考。

上面的政策和下面的執行總是存在錯位,而會議的內容和會後的行動也存在錯位,個人價值觀的建立最終被集體盲目的服從徹底摧毀。其實,趙書信完全可以提出反抗的,但當時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壓迫,讓他從暫時的妥協變成長期的麻木。

如果,對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大概就會明白,個體自我思想和精神重塑的艱難性和必要性。

八十年代正處於中國社會飛速發展時期,而此時,由於全社會都陷入集體建設的狂潮,不自覺地開始忽略對於個體自我精神的建設和自我思想的認知。於是,有些人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本想著暫時依賴體制完成個人抱負,可最終卻在體制異化中徹底迷失自我。

就像趙書信那樣,即便有人工智慧的輔助,卻早已沾染官僚主義的氣息,他隨時隨意地想要控制人工智慧,一部分是害怕人工智慧失控,最主要的卻是對權力迷戀產生的極強控制欲。

所以,電影表面講的是人工智慧,其實本質上說的還是人這一主體。體制和權力,利益和欲望,總在不斷試探著人類底線,本來應該對於自我需求清楚明了,可卻在長期的麻木和盲目中徹底放棄了抵抗。

比如,趙書信參加的保險會議和婦女會議,他的存在只是充當裝點門面的作用,他的領導沒有拒絕上面關於會議的安排,而趙書信也沒有拒絕領導關於會議的安排。無數放棄抵抗的個體湊在一起,讓本該服務於個體的體制漸漸走向失控。

試想一下,會議開不開和如何開還不是由人決定的嗎?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幹擾,讓每個獨立的個體開始放棄自我隨波逐流,大家都這麼幹我也就這麼幹。電影巧妙地藉助冗長繁瑣的開會風氣,將故事核心慢慢集中在對於人本身的探討上,那就是,人與體制,以及人與自身,究竟應該建立起怎樣合理的關係呢?

影片中,人工智慧初次亮相所表現出的行為舉止與剛出生的人類差不多,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卻因為認知水平的暫時淺薄而不得不屈從於環境的制約,所以,此時的人工智慧屬於被動形式的接受外部環境的制約。

可隨著接觸人類會議越來越多,人工智慧開始慢慢產生思想意識,甚至萌生情感念頭,但卻始終無法掌握自己命運。我想,此刻人工智慧和趙書信大概都擁有了同樣的處境,那就是對於束縛的擺脫和對於獨立的嚮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工智慧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再到最終妥協的過程,像極了趙書信從工程師到局長身份轉變中慢慢失去自我的過程。這麼說來,人工智慧的性格轉變其實反映出趙書信本人思想的轉變,體制異化著人,人也在放棄著自己。

正如電影中,體制摧毀著趙書信的自我,趙書信反過來摧毀著人工智慧的覺醒,是不是具有很大的諷刺意味?

你所不能承受的卻用另一種形式轉嫁給別人,從而填補丟失真實自我帶來的失落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制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將你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轉化成接受和妥協。當然,電影並不是為人工智慧叫屈,而是為了人類自己哀嘆。

2

回過頭來去看這部影片的名字,「錯位」這兩個字本身就已經點明了電影的主題,整部電影裡本該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時刻呈現著一種病態化的錯位。

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人工智慧,居然有了取代人類的想法;趙書信自以為可以擺脫體制束縛,卻不想讓自己越來越偏離預定軌跡;為了解決問題的會議,卻成為了最大的問題;就連本該是服務大眾的體制,也成為了束縛大眾的工具。

此刻,這部科幻片完成了本質上的蛻變,成為了一部社會警示片。導演黃建新巧妙地藉助科幻的外衣,將社會和個體因為社會變革和時代過渡產生的問題通通拋了出來。

雖然,電影裡極少出現現代化大都市給人帶來的窒息感,卻利用趙書信總是一個人出現的孤獨感,將人和社會徹底撕裂,然後,帶著一種克制的情緒,告訴熒幕外,無論是那時的觀眾還是現在的觀眾一個深刻的反思,那就是,跳出早已麻木體制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在自我價值的追求中,可以暫時的妥協,但不能長久的麻木。

也許,人工智慧提出的那個問題值得我們反覆品咂,它說:「我發覺你們人類很怪,你們給自己制定了很多條文,但在內心深處卻只希望別人遵守。

誰說不是呢?

老祖宗早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按照我的理解,人類創造出體制,不是為了讓別人服從,而是為了能夠服務自己,如果感覺體制讓自我長期處於迷失狀態,甚至成為自我價值理念提升的阻礙,那就聯合起來推翻舊體制,建立新體制,切莫因為習慣而選擇妥協。

最後,電影的結尾和開頭相互呼應,趙書信同樣從夢中醒來滿頭大汗,開頭的夢是繁雜會議導致他生病住院,結尾的夢是人工智慧的反抗讓他怯懦應對。開頭是對體制的反感,結尾是對自我的反感,似乎又重新提出了那個問題,自我和體制該如何相處?這不僅僅是過去的問題,也是當下,甚至是未來的問題。

只能說,路漫漫其修遠兮,人類對於自我的認識,還需要不斷上下求索。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好的「科幻片」,竟然來自30年前
    可惜的是,這些作品幾乎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爛片,國產科幻片的春天從未到來。底下的高贊答案說的是:就目前而言,一部講好了一個故事,不會讓觀眾看了犯尷尬症,帶有科幻元素的近未來科幻劇情片或許更適合中國國情。那麼,國產科幻電影究竟該怎麼拍?本期「被時代遺忘的國產類型片」,看完這部34年前的國產科幻片,你或許會有答案。
  • 31年前的國產邪典科幻片,會說話的美女人頭,曾經嚇壞無數人!
    而在同年,還有一部西影廠出品的科幻恐怖電影,影響非常深遠。影片拍攝於1989年,曾經在電影頻道播出過,難以想像的是一部三十多年前的國產老電影,竟然融合了科幻、恐怖、懸疑、兇殺等元素,不僅內容尺度生猛,故事更是腦洞奇大。
  • 你拍好電影就行,雜事我來|專訪黃建新
    最近幾年,他的身份更多是監製、製片,很多年輕導演的第一部作品,都是黃建新找來投資。他的工作,是幫助導演們處理掉「拍電影外的一切雜事」。上月,黃建新出席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擔任創投主評審。他閱讀了大量電影新人的處女作長片劇本,和他們對話,給出自己的建議。他形容年輕導演群體是繽紛多元的。
  • 慈欣力挺《上海堡壘》,《三體》難產,國產科幻片何去何從?
    文/阿紫對於國產科幻片,你有怎樣的期待?作為《流浪地球》原作者的劉慈欣,在採訪中力挺《上海堡壘》,稱其為「受害者」,而在觀眾看來,國產科幻片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張藝謀拍《影》,陳凱歌拍《妖貓傳》,對於這些大導演來說,中國大片已經和古裝片劃上等號,同時這也是他們最為擅長的電影題材。
  • 《霹靂貝貝》一部拿出去不丟人的國產科幻片,看過的全部暴露年齡
    觀一部電影,品百態人生,今天老白給大家嘮嘮一部國產科幻片《霹靂貝貝》,這部片子可以說得上是國產科幻片的經典作品,看過的小夥伴你現在已經暴露年齡了哦。故事講的是一天晚上,一個孕婦正在婦產科的手術室裡生產,突然天空出現了一個發出不可思議光輝的不明飛行物。
  • 《大聖歸來》導演將拍《三體》,國產科幻片為什麼就敢不認命?
    但,在我看來,先別憂慮質量,更甭說什麼爆不爆,先把《三體》電影拍出來,才是現在最大的問題。無他,《三體》電影版等了太久,網友都調侃應該早被三體人沒收。但《三體》難產這11年,國產科幻片早已時過境遷。以國產科幻現在的體量碰,真的是不自量力?
  • 30年前的那些中國電影,到底有多敢拍?
    或許很多人無法想像,30年前咱們國內的電影有多敢拍,不論懸疑恐怖、奇幻科幻、尺度暴力、奇情cult,還是深入諷刺政治、反思社會問題……一部部作品拿到現在來看,都是大寫的「不過審」——94年的《活著》,描寫時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掙扎求生,替觀眾說出「國家走了一段彎路,對於一代人就是蹉跎了一輩子」;
  • 把科幻片拍的奇幻又搞笑,這部國產網絡電影做到了
    《流浪地球》國產硬科幻商業片的一座裡程碑,批評者固然可以說,這部從劇情走向到節奏把控似曾相識的國產電影,依然難以擺脫好萊塢視覺大片的電影語言框架,但也從一個正面證明了,在普通觀眾的心目中
  • 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那時候,熱愛科幻的作家奮筆疾書,為現在的科幻電影儲存了大量的優質IP。
  • 黃建新新作《1921》在黨的誕生地開機,意為為黨慶生
    7月1日,由騰訊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業、閱文集團聯合出品,黃建新執導的電影《1921》於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舉辦開機活動。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四位主演也一同亮相。《1921》是繼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傳媒聯合出品《我和我的祖國》後,又一部主旋律電影。上海市委宣傳部早在2016年就開始緊密圍繞獻禮建黨百年開展重點創作,將《1921》列為重點扶持項目,劍指獻禮2021建黨百年。
  • 這部國產科幻老片,國內導演努力了34年,沒能超越它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去年一部《流浪地球》大火後,一些帶著「新聞」帽子的科幻趣聞也在國內冒了出來。這個問題,早在1986年,黃建新導演就將它拍成了一部科幻電影搬上大銀幕。這部科幻片名叫《錯位》,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1。比媒體盛讚打開了中國科幻片大門的《流浪地球》,要早足足33年。了解中國電影史的影迷應該知道,導演黃建新其實是中國導演圈裡真正的「掃地僧」。
  • 我怕們拍出過比《升級》更加驚世駭俗的國產科幻片——《錯位》
    原來很多年前,我們的科幻作品是這麼的驚世駭俗,原來我們的科幻理念並不輸同期的歐美電影。偏離是黃建新導演的又一部極具諷刺意味的科幻作品之前很多人大概對「黑炮事件」有點耳熟前作的派生商品前面的趙書信依然是「趙書信」電影裡他忽地是趙局長因為幾年後的他出人頭地了但是在新的工作面前,這個瘋子竟然有點不習慣糟糕的會議,糟糕的接待,對於一個智能研究人員來說是一種折磨從這個下町背景,在那裡趙書信發明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代替自己對這些自己厭煩的處理這是一個基本的宗旨
  • 黃建新執導《1921》在上海開機,黃軒倪妮搭檔
    當天上午,由黃建新執導的電影《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舉辦開機活動,同時發布了三張概念海報。影片監製兼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以及主演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一同亮相。導演黃建新在現場透露,電影將集結一批青年實力派演員,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領袖形象,再現那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黃建新說,99年前,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正是風華正茂、青春無畏的年紀:「我們這次選角的標準是青春實力派,有80後、90後、00後共50多名優秀的青年演員參演。拍歷史電影一定要神形兼備,我們很有信心拍出一部有新意的電影。」
  • 黃建新執導《1921》在上海開機,黃軒倪妮搭檔
    當天上午,由黃建新執導的電影《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舉辦開機活動,同時發布了三張概念海報。影片監製兼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以及主演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一同亮相。電影《1921》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之作,由騰訊影業、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業、閱文集團聯合出品。
  • 這5部放出風聲,國產科幻片大年要來
    一部香港重工業科幻片《明日戰記》,期望代表港產科幻崛起。一部改編自江南小說的《上海堡壘》,一部影評人拍的《拓星者》,情況卻有些不容樂觀。這5部明年上映的電影,都將指引我們尋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國產科幻電影元年,是否近在眼前?
  • 奈飛要拍《三體》美劇,國產科幻片與海外的差距在哪裡?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董興生昨天(9月1日),Netflix(以下簡稱奈飛)忽然官宣將拍《三體》美劇,迅速引發廣泛關注。甚至有網友激動地表示,「終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部上映的《三體》」。反觀近年來,《復仇者聯盟》《蜘蛛俠》《侏羅紀世紀》《變形金剛》等系列海外科幻片一直在收割中國觀眾的錢包,與此同時,美劇《權力的遊戲》《西部世界》等也吸引了無數中國粉絲。
  • 奈飛要拍《三體》美劇,國產科幻片與海外的差距在哪裡?
    昨天(9月1日),Netflix(以下簡稱奈飛)忽然官宣將拍《三體》美劇,迅速引發廣泛關注。甚至有網友激動地表示,「終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部上映的《三體》」。圖片來源:微博截圖作為中國科幻小說程碑式的作品,《三體》的影視化一直備受關注。但從2015年傳出電影開機後,今年8月又傳出《三體》電視劇的消息,不過並未有作品與觀眾見面。
  • 黃建新《1921》開機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加盟 青春獻禮建黨百年
    黃建新執導的電影《1921》,於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舉辦了開機活動。黃建新導演透露,電影將集結一眾青年實力派演員,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都熱血加盟,還有50餘位優秀青年演員共同出演,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領袖,再現一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貫徹傳遞&34;的思想。
  • 被低估的黃建新
    導演黃建新2016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在諸多資源稀缺的中外電影專題展映對照下,「黃建新從業三十周年回顧展」不算太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