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在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

2021-01-07 糰子真香

近年來選秀節目日益盛行,無論是最近刷屏的「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還是《王牌對王牌》上06年超女重聚的唏噓,都印證了一個普遍事實,一個普通人也可以一躍成為大眾明星,這或許正印證了五十年前安迪·沃霍爾說的那句話,在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而安迪在屬於他的時代,也迎來了他的名人時刻。

1928年,安迪出生於匹茲堡市一個猶太貧民窟裡,彼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安迪的童年生活並不好過,以至於後來安迪自己回憶都稱「童年時期的家是他去過的最恐怖的地方」。

除了貧窮,疾病也如影隨形,在安迪8歲那年,他患上了「風溼性舞蹈病」,休學一年。病癒之後,疾病留給他的後遺症卻伴隨了他的一生。皮膚更加蒼白,頭髮也日漸稀疏,這大概也是他日後如此鍾愛假髮的原因,疾病造成的身體上的變化養成了安迪安靜羞怯的性格,幸而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得他在生病的日子裡也能盡情揮灑藝術方面的天賦。

1949年,成年的安迪帶著一腔熱血離開匹茲堡來到了紐約。此時的紐約正欣欣向榮,一切都散發著工業和商業的味道。安迪成為了一名商業藝術家,那時候他的第一次個展或許是在一家小型咖啡館裡。

安迪的才華並沒有被偌大的紐約城所埋沒,僅僅幾年之後,安迪就成為了紐約城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在那個時代,有些藝術家個性野蠻、粗魯,甚至還在酒館裡與女人吵架,安迪厭惡這種行為,他所希望的藝術家並不應該是這樣,他更擅長於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講話輕聲細語然而作品和著裝卻特立獨行的人。

在消費文化盛行的社會中,安迪尤其熱愛一切商業化的東西,從可口可樂瓶到坎貝爾罐頭,安迪將藝術從高高的殿堂拉下,化為平常的藝術。從前藝術家們繪畫,畫山川,畫日常,畫人物,很少有人將商業品作為藝術畫下來。安迪做到了,他打破了商業與藝術的界限,「坎貝爾濃湯罐」至今仍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安迪也理所當然成為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

名人與死亡總是能引起大眾的八卦之心,1962年,瑪麗蓮·夢露在家中意外去世,引發全民討論,安迪嗅到了一絲機會,將夢露的照片進行再創造,運用他標誌性的絲網印刷留下了夢露最美的一面。安迪從不屑於去討論藝術品背後的含義,而將它留給了藝術評論界,唯有牆上的夢露真真切切地向我們展示了安迪無與倫比的才華。

安迪喜歡戴墨鏡,據說他的眼睛對於光線十分敏感,因此才留下了那麼多色彩繽紛的作品,或許這只是他偽裝自己的一種方式,童年時身體上的創傷從未遠離安迪,他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做一個清醒的分割。

他穿上了「安迪裝」,戴上假髮,仿佛在扮演另外一個人,他將自己從世界抽離,旁觀整個世界的悲歡離合。他也不在乎別人如何評論他的作品,加拿大市市長質疑他作品的原創性,他只是說那樣複製做起來更簡單,只是覺得要去做而已。

作為20世紀最有名的藝術家之一,安迪所達到的藝術成就絕不僅僅限於美術,還包括電影、音樂,他所參與製作的地下絲絨樂隊對大眾的影響絕不亞於甲殼蟲樂隊。今天我們或許還能在方方面面看到安迪·沃霍爾的影子,食品包裝、服飾、廣告等等,這些都是安迪留給世人廣大的財富。

相關焦點

  • 「夢露像」製造者安迪·沃霍爾:在未來,15分鐘內,你也能成為名人!
    美國人被新圖像和新聲音轟炸,黑白電視機、唱片播放機、個人錄音機、可攜式收音機、拍立得相機在市場上風行一時,大部分美國家庭中都能找到它們。這個國家的人在他們的客廳裡觀看了總統候選人約翰·F·甘迺迪和理察·尼克森的第一次電視辯論,幾年之後又目擊了甘迺迪總統被刺身亡。1969年,全世界都關注了「鷹號」(The Eagle)登月艙的著陸,見證了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賣出人類的第一步。
  • 安迪·沃霍爾:未來人人起碼都會養至少15隻貓…
    未來人人起碼都會養至少15隻貓。安迪·沃霍爾  一根香蕉都能變成美國人追捧的時尚符號·沃霍爾的藝術那樣橫空出世、獨一無二,不是沒有緣由——每一個任性的人的背後都該有多麼包容他的人。而這些調皮、溫馨的氣息裡,有不一樣的安迪·沃霍爾,不一樣的安迪·沃霍爾和其他人交流的方式。  安迪每周都和他母親上教堂。復活節的時候,安迪·沃霍爾和全家一起,以一種斯洛伐克的古老技藝往彩蛋上繪畫,他和母親之間,一直以一種叫羅斯語的烏克蘭方言對話。
  • 安迪·沃霍爾的「網紅」之路
    後來他和媽媽一起出版了一本畫冊,叫做《 25 只叫 Sam 的貓和一隻藍咪》,可實際上,這本書裡並沒有 25 只貓,只有 16 只而已。光擼貓怎麼行,他還要生活啊 ,所以要出去賺錢啊。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插畫設計師,為《魅力雜誌》繪製《女鞋圖》,他對高跟鞋情有獨鍾,塗鴉式的線條能夠快速描繪出圖像,還有一些墨點。這份工作,安迪·沃霍爾幹了十年,也得到了很多大咖的喜愛。
  • 【影像】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地下電影情結
    本次展覽由位於美國匹茲堡的安迪沃霍爾博物館和TIFF組織,主要以安迪·沃霍爾創作於1950年至1980年的畫作、攝影、電影以及他的私人收藏探討了這位波普藝術大師對好萊塢及名流文化的迷戀,以及其作為紐約先鋒的地下電影人在影像藝術上的開拓性貢獻。我早
  • 波普教父|安迪·沃霍爾
    至六一年,沃霍爾已被譽為是繼Dali及畢卡索後另一位前衛藝術界名人,不論是一卷廁紙或一個廁板,只要蓋上他的印章,隨即便時髦起來! 沃霍爾成為成功的商業插畫師,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事了,他為專輯和書本設計封面,也為百貨公司的玻璃櫥窗提供畫作,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為米勒鞋店所畫的插畫,這令他獲得「畫鞋的人」的美譽。
  • BBC記錄片:《現代藝術大師》(1—2)安迪·沃霍爾、馬蒂斯
    《現代藝術大師》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檔電視系列節目,它由四部分組成,分別詳細介紹了20世紀的四位重要的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
  • 49歲的Interview停刊了,安迪·沃霍爾曾在這裡發了18年朋友圈
    直到時尚作家格倫·奧布賴恩(Glenn O』Brien)和編劇鮑勃·克拉塞羅(Bob Colacello)成為這本新雜誌的編輯,將它改造成一本報導名人文化的光鮮潮流月刊《Interview》之後,一切才起了真正的變化。02.每個人都可能上我的雜誌封面
  • 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時代,真正的網紅是怎麼賺錢的?
    編輯導語:這是個人人都有機會當網紅的時代,只需要手機和網絡,人人都可以直播,也都有機會可以成名。與此同時,機會多了、門檻降低了,成名的難度也隨之增加了。那麼,真正的網紅該如何賺錢呢?本文作者通過編譯國外網紅營銷平臺的文章,介紹了網紅營銷方式及變現能力,希望能夠給各位內容創作者一些啟示。「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出名。」
  • 【安迪·沃霍爾】畫作之外的音樂、電影與工廠
    安迪·沃霍爾的野心絕不止靜態的絲網印刷和名人肖像那麼簡單。
  • 安迪·沃霍爾:寶麗萊
    安迪·沃霍爾:寶麗萊 2020-08-03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安迪·沃霍爾的藝術營銷哲學
    撰文 | 李麗儀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美國當代著名波普(Pop Art)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有人說,安迪·沃霍爾最好的作品就是營銷自己。曾在上世紀他便預言:「未來世界中,人們出名往往只需要15分鐘。」我們活躍於社交媒體,在這個名人時代,日常接觸的抖音、快手等APP,甚至能在15秒中實現點讚、關注破百萬,驗證了安迪的預言。作為當時紐約的流行教主,安迪到底是依靠什麼走向他的成名之路?這是一門學問,背後的答案對年輕的我們意義匪淺。
  • 安迪·沃霍爾作品全集
    Untitled (Superman Collage #15), 1960《寂寞牛仔》安迪·沃霍爾與保羅·莫利賽聯合導演
  • 從達利到Jay-Z:安迪·沃霍爾如何影響了流行文化
    局促不安地待了五分鐘之後,手足無措的沃霍爾決定逃跑。 比安卡·賈格爾、麗莎·明尼裡和安迪·沃霍爾在54工作室的新年聚會上 拍攝:Robin Platzer 圖片來源:Life/Getty Images
  • 有鹽直播 | 6月17日 走進安迪·沃霍爾的「複製時代」
    6月17日周六下午15時,有鹽君攜手山水美術館,邀請20位幸運鹽粉一起參觀安迪·沃霍爾「複製時代」藝術展!
  • 使肖像畫比明星本人還出名的波普教父——安迪·沃霍爾
    1964年的紐約,在一個噴滿銀色油漆,名為「工廠」的地方,有一個忘記自己要打電話給誰的人,他就是安迪·沃霍爾。《布裡洛的盒子》安迪·沃霍爾最初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廣告插畫師。對他來說,這個商品雲集的世界,即使在超市當中,都充滿了創作的素材,充滿了可以高價出售的藝術商品。安迪·沃霍爾把肥皂包裝盒放大製作,然後包裝出售,這成為了他著名的藝術商品--《布裡洛的盒子》,單個售賣價格就達到了300美金。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藝術,然而現代主義的傳統就是這樣被翻倍的成交價格給顛覆了。
  • 樂夏回望:安迪·沃霍爾為何是一位偉大的樂隊製作人?
    關於地下絲絨樂隊與波普巨星安迪·沃霍爾的合作,歷來諸多爭議。許多人認為沃霍爾不曾插手一個音符,又怎能自封製作人,並在20世紀最偉大的唱片上掛名?他總是說:有些演員會因為攝像機打開了而興奮起來……每個人都是明星。好的攝影就是把焦距對準名人。 地下絲絨和妮可正是沃霍爾發掘的「明星」和「名人」。裡德、凱爾、莫裡森、莫琳、妮可,每個人都在「工廠」的實驗中爆發了超我的能量,聚合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小宇宙。
  • 叫安迪的人,是不是都特別會賺錢?
    60年代,他將工作室改名為「工廠」,邀請社會名人,沒人不想去參加他的「工廠派對」,為沃霍爾帶來了巨大媒體的關注和社會的曝光。一起看看都有什麼,每一件都超愛~if 姐剛工作時,工位上用的就是雀巢經典的紅色咖啡杯。
  • 【雅昌專稿】「接觸」安迪·沃霍爾:電影、自拍和「銀色工廠」
    如伊迪·賽吉維克、布莉姬·柏林、鮑勃·迪倫、蘇珊·桑塔格、小野洋子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在這裡,性、毒品、易裝癖、同性戀不再是禁忌話題。他的許多電影都是以「銀色工廠」成員的生活狀態為靈感做出的敘事性記錄。他將整個「銀色工廠」營造成大規模的頹廢場景,將這些人視為他的「收集物」的一部分,觀察並拍攝記錄這些人的行為。「銀色工廠」甚至一度引來了極端的道德問題討論。
  •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此後,沃霍爾開始運用充斥於消費社會中的日常物品(商品)和大眾傳媒中的圖像進行創作,並在創作方式上從繪畫轉向具有商業性質的絲網印刷。    第三個區域呈現了安迪·沃霍爾對名人與商業廣告的關注,作品包括了1966年至1976年創作的《奶牛》系列以及1970年的《瑪麗蓮》系列。取自冰淇淋品牌的牛頭形象與好萊塢巨星瑪麗蓮·夢露肖像,體現的是「個體」被符號化之後的強大力量。  展覽的第四個區域呈現了安迪·沃霍爾一系列從展覽、電影、雜誌到音樂節等各類海報的創作。
  • 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激進的波普時代
    展廳現場展廳現場2020年12月31日晚的開幕式現場在2020年12月31日晚的開幕式上,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表示,波普藝術不僅反映了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時代特徵,也象徵著反傳統、反權威、反美學的獨立精神。沃霍爾無論是作為一個形象,還是作為一個符號,都無不提醒和慰藉著我們,尤其在疫情橫行的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