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選秀節目日益盛行,無論是最近刷屏的「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還是《王牌對王牌》上06年超女重聚的唏噓,都印證了一個普遍事實,一個普通人也可以一躍成為大眾明星,這或許正印證了五十年前安迪·沃霍爾說的那句話,在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而安迪在屬於他的時代,也迎來了他的名人時刻。
1928年,安迪出生於匹茲堡市一個猶太貧民窟裡,彼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安迪的童年生活並不好過,以至於後來安迪自己回憶都稱「童年時期的家是他去過的最恐怖的地方」。
除了貧窮,疾病也如影隨形,在安迪8歲那年,他患上了「風溼性舞蹈病」,休學一年。病癒之後,疾病留給他的後遺症卻伴隨了他的一生。皮膚更加蒼白,頭髮也日漸稀疏,這大概也是他日後如此鍾愛假髮的原因,疾病造成的身體上的變化養成了安迪安靜羞怯的性格,幸而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得他在生病的日子裡也能盡情揮灑藝術方面的天賦。
1949年,成年的安迪帶著一腔熱血離開匹茲堡來到了紐約。此時的紐約正欣欣向榮,一切都散發著工業和商業的味道。安迪成為了一名商業藝術家,那時候他的第一次個展或許是在一家小型咖啡館裡。
安迪的才華並沒有被偌大的紐約城所埋沒,僅僅幾年之後,安迪就成為了紐約城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在那個時代,有些藝術家個性野蠻、粗魯,甚至還在酒館裡與女人吵架,安迪厭惡這種行為,他所希望的藝術家並不應該是這樣,他更擅長於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講話輕聲細語然而作品和著裝卻特立獨行的人。
在消費文化盛行的社會中,安迪尤其熱愛一切商業化的東西,從可口可樂瓶到坎貝爾罐頭,安迪將藝術從高高的殿堂拉下,化為平常的藝術。從前藝術家們繪畫,畫山川,畫日常,畫人物,很少有人將商業品作為藝術畫下來。安迪做到了,他打破了商業與藝術的界限,「坎貝爾濃湯罐」至今仍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安迪也理所當然成為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
名人與死亡總是能引起大眾的八卦之心,1962年,瑪麗蓮·夢露在家中意外去世,引發全民討論,安迪嗅到了一絲機會,將夢露的照片進行再創造,運用他標誌性的絲網印刷留下了夢露最美的一面。安迪從不屑於去討論藝術品背後的含義,而將它留給了藝術評論界,唯有牆上的夢露真真切切地向我們展示了安迪無與倫比的才華。
安迪喜歡戴墨鏡,據說他的眼睛對於光線十分敏感,因此才留下了那麼多色彩繽紛的作品,或許這只是他偽裝自己的一種方式,童年時身體上的創傷從未遠離安迪,他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做一個清醒的分割。
他穿上了「安迪裝」,戴上假髮,仿佛在扮演另外一個人,他將自己從世界抽離,旁觀整個世界的悲歡離合。他也不在乎別人如何評論他的作品,加拿大市市長質疑他作品的原創性,他只是說那樣複製做起來更簡單,只是覺得要去做而已。
作為20世紀最有名的藝術家之一,安迪所達到的藝術成就絕不僅僅限於美術,還包括電影、音樂,他所參與製作的地下絲絨樂隊對大眾的影響絕不亞於甲殼蟲樂隊。今天我們或許還能在方方面面看到安迪·沃霍爾的影子,食品包裝、服飾、廣告等等,這些都是安迪留給世人廣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