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露天畫廊:著名之作竟是兄弟之吻,柏林東區畫廊

2020-12-28 旅行奇事

目前的柏林圍牆僅存東部畫廊這一小段,但仍可依稀感受到當年東德人民為了翻閱這一堵牆付出了多少代價。清晨的陽光灑在牆一側的施普雷河,波光粼粼,為肅穆的柏林圍牆平添一份浪漫色彩。

著名的塗鴉作品是《兄弟之吻》,創作靈感源於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的會晤照片,極具衝擊力。

當地人並不關注我尋找的那片柏林圍牆塗鴉藝術區。他們步履匆匆,著眼於自己眼下的生活,似乎已遠離那段29年前那段城市分割的歷史。而唯有全世界的遊客,如我,來柏林繼續「見證和消費」那段奇特的歷史片段,絡繹不絕,仿佛這座城市才剛剛邁過1989年。塗鴉都集中在東區畫廊,也是我一開頭向路人打探的地點。沒問到路,但我察覺到有遊人模樣的隊伍陸續往一個方向前進,於是跟著他們步行500米左右,就看到了這堵牆體畫廊。

東邊畫廊是現存的三段柏林圍牆中最長、最著名的一段。牆上有各國藝術家創作的塗鴉繪畫,多以政治主題為主,因而得名。畫廊西側在兩德統一前屬於西德,塗鴉作品更為精美,東側則相對粗糙。施普雷河(Spree)就在景點附近,夜景很美,看完畫廊可以順道去河邊小憩。

除了兄弟之吻,東區畫廊的其他壁畫塗鴉也都很有意思,而且內容大多抽象、激進、浮誇或是荒誕,這跟柏林圍牆這個塗鴉的載體有很大的關係,僅靠一堵並不高大的磚牆,就隔離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原本就是一件極其荒誕的事情。

如今柏林圍牆殘留的最長一段綿延數百米,牆上塗滿了各式各樣的塗鴉,被稱作「東區畫廊」,那副最有名的塗鴉—兄弟之吻,就位於東區畫廊最核心的位置,在這裡留影的遊人也最多,人頭湧動,幾乎找不到任何空隙給這面牆壁來個特寫。

相關焦點

  • 除了「兄弟之吻」,教你看懂柏林圍牆上塗鴉的德國歷史
    East Side Gallery柏林圍牆於1989年被拆除,只有少部分被保留,有一處較長的存留位於施普雷河沿岸奧伯鮑姆橋附近,本地人更願意稱之為東區畫廊其中,不乏許多這幾年重新繪製的塗鴉。「兄弟之吻」柏林圍牆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繪原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吻民主德國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的情景。
  • 柏林必遊景點推薦!
    巴黎廣場自18世紀開始就是遊客的首選之地,一度被稱為「國王的接待室」。它是柏林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位於布蘭登堡門內,菩提樹下大街的西端。戰爭夷平了巴黎廣場的大部分,只有布蘭登堡門倖免於難。之後不斷的資金投入使得廣場慢慢恢復昔日的輝煌。       如今的布蘭登堡門和巴黎廣場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遊覽。
  • 西岸博覽會參展畫廊 | 大田秀則畫廊
    本期將介紹參展畫廊之一大田秀則畫廊並回顧其今年的精選展覽。大田秀則畫廊 上海空間外景圖大田秀則畫廊上海 | 東京 | 新加坡大田秀則畫廊1994年於東京成立,今年將迎接其26周年。多年來,畫廊通過其豐富的藝術家代理與合作項目,推廣了眾多多樣化的藝術家們,包括享譽世界的草間彌生。
  • 德國柏林旅遊不可錯過的十個景點
    在歐洲背包旅行時,柏林是無法忽略的地方。作為世界歷史重要的節點,柏林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如今,柏林集商業,藝術,時尚,文化於一體,景點紛繁,但是其中有十個是你旅遊柏林不該錯過的十個景點,每一個都給你帶來柏林所獨有的體驗。1.柏林圍牆–東區畫廊它由一系列的壁畫直接畫在1316米長的殘餘的柏林圍牆,位於柏林的中心。
  •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公布參展畫廊和藝術家名單
    這些參展畫廊經過了嚴格的甄選,選擇的一個標準是展出作品的品質;另一個標準是如何將作品放在語境中展示。參觀者將看到著名藝術家的許多作品或年青藝術家最新的作品。參加《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的國際知名畫廊包括:阿拉裡奧畫廊(首爾/天安/北京/紐約)、Boers-Li畫廊 (北京), Emmanuel Perrotin畫廊 (巴黎/邁阿密), 誠品畫廊(臺北), Hans Mayer畫廊 (杜塞道夫), Michael Janssen 畫廊 (科隆/柏林), Michael Schultz畫廊 (柏林/首爾/北京), Nature Morte畫廊
  • (意)艾萊娜·吉納耐斯奇《佛羅倫斯烏菲齊畫廊 》3
    有關聖弗洛裡亞諾生平的動人畫面,烏菲齊畫廊展示出兩幅,大概它們原本屬於一幅被拆散的多聯畫,是這位雷根斯堡藝術家為林茨附近的聖約翰小教堂所作的。就在相同年代裡,藝術家還為林茨的聖弗洛裡亞諾牧師會畫過一幅多聯畫。人們又重新找到了七幅畫片,其中兩幅在烏菲齊畫廊,三幅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一幅在布拉格國家美術館,還有一幅已經屬於柏林的一家私人收藏。
  • 十問畫廊之AIKE
    A: 這個半年多以來讓我驚喜的事情有許多,最為驚喜和欣慰的是畫廊團隊的成長。Q: So far in 2019, what surprised you the most?A: There were plenty of surprises throughout this period of more than half a year.
  • 畫廊周北京2020困境下的重啟 畫廊展向架上繪畫回歸
    新聞發布會現場,左起:王一妃(畫廊周北京總監),盧傑(長徵空間創始人),王彥伶(北京798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厚霖(I Do 基金會創始人)畫廊周北京2020展覽項目 架上繪畫「回歸」畫廊周北京2020原計劃有23家畫廊及6家非營利機構參展。
  • 畫廊群雄角逐的上海,藝術秀脫穎而出的西岸博覽會
    此次畫廊帶來了德國藝術家託馬斯·舍比茨(Thomas Scheibitz)的個展,作品價格從2.5萬美金到百萬美金不等。託馬斯·舍比茨(1968年生於德國拉德貝格)工作和生活於柏林,在過去二十餘年裡,託馬斯·舍比茨一直活躍於當代藝術繪畫和雕塑的創作前沿。目前,關於他的大型展覽正在柏林國家博物館組織之一的Berggruen博物館展出,展期至2020年2月2日。
  • 2019畫廊調查報告一:畫廊籤約了哪些藝術家?
    (北京、紐約)創辦時間:2004年創始人:黃燎原、張浩銘畫廊風格:創立之初的宗旨是「把中國現在藝術留在中國」、「把中國現在藝術留給世界」。2012年後,玉蘭堂逐漸展開了與成熟藝術家的合作,先後與尹朝陽、李津等著名藝術家合作了博物館級的展覽,舉辦了「新雕塑」等專題展覽,逐漸成為一個廣受尊重的本土畫廊品牌。
  • 十問畫廊之亞洲藝術中心
    A: 雖然我很熱愛和享受我的工作,但如果有一年的假期,我可能會安排一場環遊世界的藝術之旅,我想去感受偉大的博物館、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甚至想在歐洲小巷子裡欣賞塗鴉藝術、街頭藝術。Q: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a year long holiday?
  • 傑伊·喬普林:英國白立方畫廊的創建者
    ,該分部將和其它畫廊一樣面對成千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昨天,一位以倫敦為基地的藝術藏家說由於經濟低迷,某些情況比較糟糕的畫廊現在「簡直就是在蛋殼上行走」。而Jopling的魅力、悟性以及樂觀的心態也許能讓他成為這次Frieze上的大贏家。「在很久之前,Jopling就告訴我說如果他在他這一行中做不到最好,他就會對此失去興趣,」白立方畫廊的展覽總監Tim Marlow說。「新開張的分畫廊就是很好的證明。
  • 夜上海·格調丨煌煌外灘多文藝 尖峰畫廊也抱團
    虎丘路一帶成了新一季的秀場,在這條低調的小馬路上,琥珀大廈和外灘美術館隔街相對,觀眾可以在這裡一站式地打探到新鮮、有趣的尖端藝術收藏。圖說:託馬斯·坎託作品 官方圖- 青年力量「盲點」創作 -除了三家西方畫廊之外,坐落於虎丘路香港路交叉口的本土畫廊閬風藝術空間,在近日推出展覽《盲點》,海報必須戴上3D眼鏡才可看出究竟。
  • 待戰勝疫情,與子同遊清江,踱步畫廊,共赴春天之約
    景區所在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山歌、南曲、巴山舞是長陽「文化三件寶」,還有哭嫁等眾多的奇異風俗,則成為古代巴人遺存在清江畫廊的活化石。清江畫廊,一步一景,一裡一畫。
  • 畫廊不應是「江湖」
    徐佳和 如果說,風起雲湧的拍賣場上不斷出現的高價江湖風雲險惡,廟堂卻又無法及時俯下身姿,這讓上海的畫廊業發展處於一個有些微妙而尷尬的境地。也有畫廊將作品直接輸送到拍賣行裡的,為什麼不直接在畫廊裡進行交易?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稅收。拍賣行在工商註冊的性質為中介,只需交3%的稅;畫廊在註冊時被歸屬到銷售類,需要交17%的增值稅,此外,還要按照畫廊業績繳納相應的稅,加起來得交30%左右。
  • Hi畫廊精選6丨逛7家畫廊看66件作品,5分鐘幫你實現
    畫廊本期「Hi畫廊精選」將呈現66件作品,分別來自北京、上海、香港、柏林、印度尼西亞的7家畫廊。當想像力抵達之時「判決書」上也能作畫。畫廊由戴天利(Katie de Tilly)於2001年創立,是⾹港當代藝術文化的推動力,亦是亞洲領先的當代畫廊之⼀。畫廊與來⾃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展開⼴泛合作,並⽀持新興的亞洲藝術運動。在過去的⼗年中,畫廊通過展覽、對話、論壇和出版帶動亞太地區藝術的蓬勃發展。畫廊同時與多地區的策展⼈合作,提供多樣化的展覽和活動。
  • 沈瑋 | 倫敦 FLOWERS畫廊個展
    《緞繡》打開了另一個秘密的世界,有關時間、能量和夢,同時探索平和與危險、力量與順從的共存。除了肖像照,《緞繡》系列中還有門、亭閣這些在中國有著重要且複雜社會意義的符號,它們象徵身份、權力和社會地位。拍攝這些自拍像是一種情感上的釋放,是我對坦誠和緣分的渴望,也是更一步地學會包容。當這個系列讓我試圖去領悟希望與解脫的同時,也促使我在自然和社會中尋找人性的共同歸屬。——沈瑋」
  • 再見,柏林!
    我誇獎小郭的講解不錯,她說自己是學工科的,原來對德國及柏林的人文歷史了解不多,為了做導遊,惡補了一些歷史知識。         有些斑駁、看似不厚的柏林圍牆,曾經把一個國家分成兩個世界,28年的時空、百萬家庭的悲歡離合、千百個為衝破這堵牆而獻出的生命。這堵牆,代表了德國一段傷痛的歷史。
  • 全球一級畫廊皆到位如聯合國盛會
    而位於主視覺位置的大型平面繪畫與裝置結合之作是近年頻頻在國際展會中亮相的臺灣藝術家周育正近兩年來的作品,周育正擅長以現代化多重演變與轉進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此件大型裝置以日常所見的建築材料和廉價的對象結合而成,而其上還有真實的水果,隨著時間的流逝水果逐漸敗壞,恆久不變的不鏽鋼與逐漸死亡的水果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