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歌曲之所以能被人喜歡,是因為歌曲本身是源於演唱者靈魂深處的聲音,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聽眾才能被他真正感染。那些背後有故事的歌曲,往往能夠成為經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兩首表達真情實感、有故事的歌曲,它們一直被以為是情歌,然而卻不是。
1.張雨生《大海》
這首歌是表達張雨生對妹妹的思念的,不是一首情歌。
1966年,張雨生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家裡共有兄妹五人,兩個弟弟,兩個妹妹,作為大哥的他最疼愛小妹張玉仙了,兩個人都非常愛好音樂,他認為妹妹唱歌比他都好。張雨生讀書住校時,經常給妹妹打電話,一聊就是幾個鐘頭。而妹妹從小就有個夢想,就是長大後當一個歌星。
1986年7月的一天,一家人出去遊玩時,妹妹不幸溺水身亡。那一年張雨生20歲,妹妹15歲。失去了最疼愛的妹妹,張雨生十分傷心,沒有人可以取代她的位置。妹妹的離開也徹底燃燒起了張雨生追求音樂夢想的決心,他決定替妹妹實現夢想。於是張雨生帶著母親送給妹妹的吉他,報名參加了「木船」民歌比賽,一舉獲得決賽第一名。1988年,張雨生參加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又獲得了團體組冠軍以及最佳主唱獎,從此正式進軍歌壇。
這以後張雨生為妹妹寫了很多歌曲,表達思念。1992年,他的好友陳大力為他寫了一首歌《大海》,希望張雨生通過這首歌,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唱出來。這首歌由張雨生傾情演唱,飽含思念,所以才那麼動人。
然而天妒英才,1997年張雨生因為一場車禍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才31歲,一位天才就此隕落。張雨生去世後,被葬在了梨山「雨生園」,與心愛的妹妹合葬在了一起,永遠相伴。
2.張學友《想和你去吹吹風》
這首歌是張學友寫給他父親的,成名後他沒時間陪父親,表達的是父子之情,希望別的朋友也能抽空陪陪自己的父母。
在MV中,講述了父子之間感人的故事。父親是電影院裡的放映員,兒子從小在電影院裡長大,常常幫父親放電影,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理想,把電影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長大以後兒子跟他爸爸說想去學拍電影,父親跟他說我們家很窮,兩人都不再說話了。父親繼續努力工作,後來父親還是給了他一筆學費,支持他的夢想。兒子離家尋夢時,父親也沒有多說什麼。再後來兒子拿到了電影獎項,他舉著獎盃說:我要把這個獎送給我爸爸!臺下一片掌聲。
整個故事情節裡,父子的對話並不多,但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父親深沉的愛。MV非常感人,這也是張學友真實的情感流露。
這兩首歌都不是情歌,不要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