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伊登》:從青春殘酷物語到白左樣板戲

2021-01-08 騰訊網

1876年1月12日,傑克·倫敦生於舊金山的一個破產農民家庭,十歲就開始打工挑起家庭的重擔,小狗羅洛是他最好的朋友:

1893年,17歲的水手傑克·倫敦以《日本海的颱風故事》獲得《舊金山呼喚》雜誌徵文比賽冠軍,獎金25美元;1900年,傑克·倫敦在一流雜誌《綜合月刊》發表短篇小說《北國的奧德薩》,稿費120美刀。

1903年,傑克·倫敦出版《野性的故事》,轟動美國,形成傑克·倫敦旋風,暢銷全球:

《野性的故事》初版封面

1916年,功成名就、如日中天的傑克·倫敦,因服用麻醉品過量而去世,這個曾以《熱愛生命》激勵了無數讀者的大作家,為何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

傑克·倫敦1909年出版的半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或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馬丁·伊登》初版封面

同名影片《馬丁·伊登》,今年摘得威尼斯電影節影帝桂冠:

《馬丁·伊登》情節很簡單,一個來自底層的窮小子,拼命寫作,名利雙收,步入上流社會,但卻感到空虛、幻滅,最終跳海自殺:「當人生只能帶來痛苦和疲憊,死亡就做好準備以便你能在長眠中得到安慰。那麼他還等什麼呀?可以走了。」

傑克·倫敦筆力強悍,對馬丁初入上流社會的惶恐做了非常動人的描述:

進入飯廳的那一段路程對他來說簡直是一場惡夢。他跌跌絆絆地往前走,時而衝到了前面,時而又蹣蹣跚跚地落在後面,有許多次看來是寸步難移了,然而他畢竟走完了這一段路,在她身邊坐下來。可面前擺著的各式刀叉又使他著了慌。

怎樣用鏡頭再現這一情景?

馬丁從容、自在,似乎早已習慣中產階級的餐桌禮儀;面對政府是否加大教育投入的問題,他巧妙地用食物作比喻,經費應該用於底層:

這樣的改編看似增添了人物的魅力,實則踐踏了原著的精華,太簡略,也太過敷衍——

面對中產家庭高雅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馬丁從惶恐無地的巨大落差中奮發向上,不顧一切地汲取學識、埋頭創作:必須出人頭地才能配得上高貴的女神。

好端端的奮鬥、幻滅的青春殘酷物語,楞被整成了苦大仇深的白左樣板戲,歐洲自由派被自己的亂編感動得一塌糊塗:

既然如此,何不讓馬丁參加遊擊隊,打擊法西斯?

馬丁時來運轉,作品大賣,紅得發紫,拋棄他的女友又找上門來:

馬丁認為她愛的只是他現在的名氣、地位,她並不愛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整個社虛偽得要命:我厭惡生活,它令我作嘔!

可是,向曾經的愛人大吼「給我滾」?!

這不是馬丁,馬丁心地善良,就算再傷心、絕望,也不可能破口大罵一個曾經讓他頂禮膜拜的女神——

這是編導對原著卑劣的篡改,完全違背藝術和生活邏輯的意淫。

片尾拍得不錯,燦爛的晚霞中,馬丁頭也不會地遊向大海深處,充滿殉道式的悽美、悲壯:

死亡可怕而又美麗,就像馬丁投奔怒海前誦讀的溫伯恩的著名詩句:

幸虧生命並非永恆,

幸虧死者長眠不醒;

即使疲憊不堪的河流,

也能入海安身。

總體而言,這是一次糟糕到可怕的改編,唯一的功用是激發讀者閱讀《馬丁·伊登》原著的興趣。

相關焦點

  • 《馬丁·伊登》青春殘酷物語
    傑克·倫敦1909年出版的半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或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馬丁·伊登》情節很簡單,一個來自底層的窮小子,拼命寫作,名利雙收,步入上流社會,但卻感到空虛、幻滅,最終跳海自殺:「當人生只能帶來痛苦和疲憊,死亡就做好準備以便你能在長眠中得到安慰。
  • 一場4小時的青春殘酷物語
    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擁有對這個發明的專有權,人們關於青春的想像也由此整體地改變。 此前的青春是美好浪漫、花季雨季的想像,英國作家康拉德的《青春陰影線》將青春劃定在將臨30歲的時候。而60年代所發明的青春,將青春的概念整體下移,成了13歲,或許18歲、20歲這樣一個生命如同「化凍的沼澤」般的時期。
  • ——《青春殘酷物語》
    ——《青春殘酷物語》2001年1月21日11:2:37 網易社區 sarah51(琴嶼飄燈)  1968年的巴黎「五月學潮」有一句著名的口號「我們什麼都要,現在就要。」  之所以翻出這些舊聞,想說的第一個意思就是拍攝於1960年的《青春殘酷物語》不是一部能夠脫離開時代背景和大島渚人生經歷的電影。實際上,這是大島渚能夠真實地描繪那個反叛時代中年輕人的心態並作出冷酷批判的底蘊。   且不說整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這個畫面相信看過影片的人都不會忘記:藤井清把新莊真琴一把推進水中,把她扒上岸的手踢開,反覆問著同樣的問題:是否同意作愛。
  • 賈樟柯亮相坎城 推介4K修復《青春殘酷物語》
    賈樟柯與《末代皇帝》製片傑瑞米-託馬斯  搜狐娛樂訊 第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進入第二天,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應邀前往經典修復單元,與《末代皇帝》的製片人傑瑞米-託馬斯,坎城電影節藝術總監福爾茂一起登臺,隆重介紹日本大師級導大島渚的代表作《青春殘酷物語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殘酷的青春物語
    最近一部沒法一口氣看完的影片,一部關於殘酷的青春物語,沒有絕對的弱者和強者,每個青春的孩子都有痛楚,星野的世界是灰色的,可能是因為家庭,也可能是因為學校的環境,在經歷一場生死後,性情突變,開始還是懲惡揚善,後來只為了惡念,善良的星野已死,利用諸多惡行來悼念那個曾經善良的自己,他似乎討厭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久野,又比如津田詩織,蓮見,一直都是懦弱的,受欺負不敢出聲,喜歡的女孩子被強暴也只能默默哭泣
  • 《河畔》一出重口味青春殘酷物語
    最可怕的是冷漠,父母的冷漠導致孩子的迷茫,迷茫又帶來冷漠,這倒給演員帶來了方便,全程冷漠臉;青春殘酷物語雖不是新題材,但影片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不錯,因此想給更好的評價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1世紀青春殘酷物語
    1960年,大島渚執導的《青春殘酷物語即便時代背景不同,講述風格有異,但核心主題卻與《青春殘酷物語》一模一樣,青少年們在成長的躁動、迷茫、及對社會的不適應中逐漸異化,在他們可悲的青春背後隱藏著現代社會的頹廢與非人性。當然所不同的是,《青春殘酷物語》突出了年輕人因對社會制度不滿而進行的反抗與掙扎,然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的孩子們則只有在校園暴力中自我沉淪,是屬於新世紀的殘酷篇章。
  • 性教育、亞文化……Netflix的殘酷「青春物語」
    文| 武怡楠編輯| 何潤萱Netflix做青春劇越來越拿手了。從2016年一炮打響的《怪奇物語》,到關注青少年心理的《性愛自修室》《去他*的世界》《十三個原因》《難以置信》《這樣不OK》,再到青少年犯罪題材韓劇《人間課堂》、西班牙劇《名校風暴》,這幾年不少頗有名氣的青春劇集都出自Netflix之手。
  • 青春的殘酷物語
    本文從電影題材選擇與社會思辨、電影敘事與視聽分析來討論青春的殘酷和校園電影的社會內涵。一、題材選擇與社會思辨「青春片,廣義上來說,是一種電影題材,一種對於青年生活、青春歲月、成長主題的或樂觀、或悲觀、或寫實、或戲劇化的表達;而狹義上來說,則是一種類型,一種基於一系列具有共性的能指符號對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衝動、叛逆、錯失、莽撞和迷誤的馴服、救贖和引導。」
  • 性教育、亞文化,Netflix的殘酷「青春物語」
    Netflix做青春劇越來越拿手了。從2016年一炮打響的《怪奇物語》,到關注青少年心理的《性愛自修室》《去他*的世界》《十三個原因》《難以置信》《這樣不OK》,再到青少年犯罪題材韓劇《人間課堂》、西班牙劇《名校風暴》,這幾年不少頗有名氣的青春劇集都出自Netflix之手。
  • 午夜造夢機|青春殘酷物語|島國新浪潮之欲
    次日二人再次相遇,相約到水邊遊玩,然而阿清卻粗暴對待真琴並企圖強暴她。事後真琴並沒有遷怒於阿清,還給他留下了聯繫方式。 阿清卻遲遲沒有聯繫真琴,因為他與一個有夫之婦有染。傷心的真琴在酒吧裡借酒消愁,遭到幾個小混混騷擾。阿清趕來救下真琴,於是二人再度和好,並決定同居。因為把錢都給了小混混,阿清交不起學費,他便決定和真琴聯手,敲詐那些願意搭載真琴的中年男人,二人屢屢得手。
  •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青春的殘酷物語
    七、八兩個月,就有近九十部影片相繼上映,喜劇、愛情、動作、冒險、動畫、青春,琳琅滿目、異彩紛呈,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態勢。而即將上映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則是一部相對另類的愛情片,沒有甜蜜的主線,也沒有暖心的結局,是一部主打虐心、虐戀牌的青春殘酷物語。《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改編自籽月的人氣暢銷小說,在90後群體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 Priest專題|評《大哥》:青春殘酷物語
    然而,Priest的《大哥》,依然將「兄弟年下」模式的感情書寫——尤其是對身為幼弟的魏之遠如何認同自己萌發的情慾之過程的書寫——與兩名少年在社會底層的成長結合,書寫了別樣的青春殘酷物語。《大哥》中「血緣」提供的局限功能幾乎不存在。加之魏謙特殊的家庭環境,所謂「大逆不道」的「道」只意味著來自外部社會及傳統大家庭的綱常倫理格局。
  • 《聲之形》:耳目一新的殘酷青春物語
    憑藉細膩唯美的畫風以及浪漫感人的純愛物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如今又有一部現象級日本動畫電影登陸內地影市並正在熱映中,這便是改編自日本著名漫畫家大今良時創作的同名漫畫的《聲之形》。提起大今良時創作的同名漫畫,在日本漫畫界可謂是赫赫有名。該作曾獲得第80屆「《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畫獎」、2014年度「ComicNatal大獎」第1名、「這本漫畫真厲害!
  • 《白線流》白線流 —— 屬於每個人的青春殘酷物語
    白線流 屬於每個人的青春殘酷物語放白線——將男生學生帽的白線與女生水手服的領巾結成一條線靜靜地被流放到河水中,從小河流向大海,代表著每個畢業生踏上旅程,這樣的畢業儀式似乎是為了紀念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或是那樣一個人存在過,陪著你度過了整個青春。 七顆性格迥異的星星在各自分離的地方出生,逐漸變大 ,相互吸引,有時不理睬,有時碰撞 ,儘管如此一直在附近 。
  • 單非跨境女學童的硬核青春殘酷物語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感受上是這部電影,是很特別的青春片。但是看多了幾次之後,卻覺得這部電影更傾向於講述的是一個像大島渚導演的《青春殘酷物語》一樣的故事,是女主角佩佩在生活的迷茫中走向自我毀滅的過程。相較於影片將自己歸類為青春片,個人認為其中講述的故事在犯罪片所佔據的比例更甚。
  • 王小帥鏡頭下的殘酷青春物語
    導演在此片中用一種平視的、成熟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底層人物,像是把玩一件老古董,只為觀賞而非利用,而青春大抵也是用來懷念的,在成年後想起十七歲的故事,那個回不去的雨季,理想豐滿,愛情美滿,卻也只是夢幻泡影,轉瞬即逝。
  • 《觸網情深》曝傷痛版預告,徐海喬賴雨濛青春殘酷物語
    電影《觸網情深》再曝傷痛版預告, 以浪漫殘酷的青春物語全新定義熱血青春。本片是由顏景新執導,徐海喬、賴雨濛領銜主演,胡耘豪、王侃、雲蘭、何宜謙、王怡淳、丁芝天、楊依寒、孫天陽等演員傾情演繹,上海番薯影業和凱羿影視聯合製作,鉅鯨善影、廣東小象影業聯合出品的青春競技愛情電影。
  • 影評|《馬丁·伊登》
    電影改編自美國傳奇作家傑克·倫敦1909年出版的同名半自傳體小說,而電影的時空背景被移花接木到了20世紀中葉的義大利。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水手馬丁·伊登陰差陽錯地結識了一位知書達禮的富家小姐,穿著簡樸卻又談吐不凡的馬丁·伊登令富家小姐一見傾心。
  • 讀書 |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殘酷青春物語,一個屬於我們的青澀時代!
    隨著傾訴的話語愈加痛楚,他們互相安慰,彼此溫暖,約定在莉莉周演唱會上見面,那一晚,當莉莉周的音樂響起,在那個現實與虛幻的交叉點上,卻爆發成一個殘酷的青春物語……02作者簡介巖井俊二,著名導演、作家。其代表作還有《燕尾蝶》(1996年)、《四月物語》(1998年)、《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花與愛麗絲》(2004)年等,都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公映時再破《情書》紀錄,轟動世界影壇。整部作品猶如德彪西的音樂,極富色彩感,被譽為「殘酷青春」代表之作。人類不會飛翔。人類就是在地上亂爬的螞蟻。都是任性自私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