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隨著居民外出就餐增多,餐飲等服務消費明顯復甦。10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中國飯店協會等發布的《2020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表明,隨著疫情在全國範圍內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在歷經寒冰期、融冰期之後,餐飲行業正呈現逐步向好態勢。
△疫情期間的餐廳工作間
△《逆風飛揚》:煙火漸旺的舌尖幸福
疫情突襲,上線簡易版菜站
經過一晚上漂水、焯水、去毛等初加工程序,早起冷水下鍋,大火燉半個小時,中小火再慢燉三個多小時,配以四川老黃姜和豆瓣醬等調製而成的秘制醬料,一盤東坡肘子端上客人的餐桌。
△餐廳招牌菜「傳家東坡肘子」
如今,在這家主營川菜的餐飲企業北京亦莊店,東坡肘子每天的銷量在80到100個左右,然而,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這個數字卻幾近為零。
負責亦莊店的區域經理諶愛紅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從初三開始一下子就下降到幾乎沒有顧客了,那個肘子基本上就沒有銷量了。
中國烹飪協會2月份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餐廳「病毒防控公示欄」
年夜飯退訂、食材囤積、總共四層的門店僅開放一層大廳,每小時消毒一次,客人進店需要登記信息,增加餐桌間距……疫情突襲所帶來的震動,廣泛而具體。「我們要努力活下去。」諶愛紅開始積極尋找自救出路。
諶愛紅:積壓了那麼多食材怎麼辦呢?大年初一看著我們的蔬菜庫,我就在想,客戶也在說買菜難,而我們有那麼多菜,我們隨即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初二的早上就擺了第一版簡易的菜站。
△餐廳工作人員正在布置門店菜站
諶愛紅清楚地記得第一天的菜站擺了三張桌子,售賣辣椒、大白菜還有四川的蓮花白、萵筍等。雖然第一天的收入只有幾百元,卻讓公司看到了轉機。在所有線下門店全面推行菜站的同時,公司又開始嘗試開發線上賣菜渠道。
供應鏈總監、菜站站長高楠:大概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大家一起把我們線上的小程序開通了,我們把12種四川蔬菜做成整箱大概有六公斤的「菜籃子」。
外賣、半成品、火鍋料意外走紅
線上菜站小程序從最開始的幾十單,單日銷售量逐漸突破1000單以上。而來自國家的各項利好政策也紛紛馳援「救場」,從稅收、社保等方面為餐飲企業提供援助。國家增值稅減免563萬元,國家對企業的員工社保減免1000多萬元,房租減免575萬元……疫情衝擊之下,這家餐飲企業不僅沒有關門倒閉,反而更有了活下去的底氣。
餐廳北京城市運營中心總經理陳素群:北京市商務局還給我們送來了便民車,讓我們能把產品銷售到各個社區、園區,銀行金融機構也給我們提供了「無還本續貸」的服務,給我們帶來了現金流,我們企業活下來了。
△諶愛紅(左)為餐廳員工進行手部消毒
「賣菜」固然是節源自保的好點子,如何開源才是餐廳能否真正復甦的關鍵。
售賣食材能帶來的利潤遠比售賣菜品要低。在全民做飯的熱潮下,半成品菜餚和方便食品因為簡單易操作,成為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品類。
從中央廚房,到門店後廚,幾乎是在轉瞬間就開始忙碌起來。
諶愛紅告訴中國之聲記者:除了賣蔬菜以外,我們有三種產品,第一種就是外賣的熱菜,做好給您打包;還有就是可以一會吃的產品,比如說我們中央廚房配送的半成品;第三種就是可以囤著吃的產品,比如說四川的火鍋料還有調料。把餐飲端的產品和零售端的產品一起結合,一起做社群服務。
△大廚拍攝視頻講解半成品食品加工過程
線上,小程序下單、供應鏈統一配送,線下,門店員工「無接觸外賣」直達,產品克服重重困難送到顧客手中。疫情期間,諶愛紅所在餐飲企業線下所有門店累計服務400多個社群,為5萬多個家庭送去美味,而線上小程序接單量也累計突破2萬多單。
堂食回暖,經理期盼暖春
成績來之不易,作為餐飲人,諶愛紅更懂得「一粥一飯」的珍貴,杜絕浪費,才能「回味無窮」。
諶愛紅:我們響應國家號召,做了菜品劵,六塊錢的光碟券,如果大家有光碟我們就送券,我們員工也會提示顧客適量點餐,如果真的有沒有吃完的,我們會主動告訴顧客我們提供打包服務,給客人打包帶回家。
餐飲行業颳起厲行節約之風,正呈現逐步回暖的趨勢。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對餐飲行業Top100企業的調查統計,今年第三季較第二季度的營業額增長44%,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7%以上。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副院長張翔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
張翔:消費者的信心確實在逐漸穩步提升,一部分是存量消費需求,另一部分是增量的需求,通過我們的新供給和消費促進活動的拉動,產生了新的需求,對於餐飲的回暖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餐廳顧客就餐量增多
如今,亦莊店餐廳前臺預訂電話響個不停,門店堂食幾乎恢復到了往年同期的客流量,每天顧客量都在三千人左右。
△諶愛紅(左)接受記者劉夢雅採訪
一周七天,諶愛紅大多數時間都在店裡忙碌著,最多能抽出半天陪陪剛上小學的孩子。最近,她又開始張羅著為幾個店元旦和春節的團圓飯做前期準備。經歷過寒冬,她越發堅定了對暖春的期盼。
諶愛紅:前段時間應該是說我們如何活下來,那麼現在就是如何活得更好了。你既然做這個事情,就把它做好,不管你選擇做哪個行業。人在精神在嘛!
中國之聲短評
從諶愛紅和同事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困難」與「堅守」,更有整個中國餐飲行業面對疫情衝擊,重新定位、轉型自救的影子。
從堂食為主到擁抱外賣,從賣菜自救到開拓市場,從吃得放心到吃出健康,從一味追求銷量到重視勤儉節約。快速恢復的中國餐飲業,沒有原路返回,而是危中尋機、借勢而起,與廣大消費者一起,走出一條觀念倒逼革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好菜不怕晚,舌尖上的中國餐飲,一定會越做越大,越做越香!
總監製丨高巖
策劃丨劉欽
審稿丨吳喆華 曹波
記者丨劉夢雅
播音丨郭鵬 劉夢雅
編輯丨唐澤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