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沈竑
>>>相關專題:新時代奮鬥者
東方網記者奚亮5月20日報導:在上海崇明區,有這麼一個「全國農業勞動模範」,高學歷的他毅然放棄「鐵飯碗」,紮根海島20餘年引領農民增收致富,在堅持創新生態農業的同時,還不忘培養青年人才,他就是沈竑。
人物小傳:沈竑,男,1964年9月生,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現任上海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上海沐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灘涂生物資源開發研究所所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高學歷人才紮根農村成實幹家
沈竑是一位專家型的生態農業實幹家,給人一種親切、謙遜的感覺。他個頭不高,又粗又黑的眉毛下架著一副眼鏡,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著幾分睿智與自信。沈竑來自魚米之鄉浙江湖州,1986年他畢業於浙江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專業,同年進入上海水產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1989年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從事海洋環境生物監測工作。
因為工作表現出色,1995年,沈竑晉升成為高級工程師,那時他只有31歲。同年又被評為國家海洋局十大科技精英。但是,頭頂光環捧著「鐵飯碗」的他,又緣何來到崇明?這源於他最初的夢想,那就是專心從事水產養殖與科研。而他又是一個夢想創業的人,做一個敢於挑戰的人。
沈竑鍾情水產養殖
1995年,沈竑第一次來到了崇明島。當時,在水產養殖領域,蟹苗繁殖的難題一直未被攻克,全靠捕撈,且價格昂貴。在機緣巧合下,崇明聯繫上了沈竑,對此沈竑也把這個需求看成了自己的一次機會。
「我看到了良機,就和幾位同事一起到崇明搞河蟹育苗。通過大家的努力,突破了河蟹人工繁育瓶頸,也讓我曾經一度沉寂的水產養殖夢又開始在心中燃燒起來,崇明成了我夢想生根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沈竑回憶說。
這一巨大的成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同時也讓沈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折。沈竑坦言:「穩定的職業讓我想尋求突破,也希望所學所想能真正為百姓服務。」1997年,沈竑毅然離開海洋局,從此紮根崇明島,在發展生態水產養殖事業上徑直向前。
「沈竑是農業工作的奮鬥者,具備高學歷的他毅然紮根農村,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崇明區豎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鄔衛東眼裡,沈竑是個執著的「綠領」,他堅持一條路,那就是生態。「在他的帶領下,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斷擴大,老百姓獲得感直線上升。甚至是休閒農業的發展、優質經營主體的入駐,沈竑都是核心。」
堅持生態農業 引領青年返鄉
新時代,農業需要創新,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吃」這一頭等大事早已不僅僅滿足於「量」,而是追求「質」。
上海崇明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在世界綠色低碳發展大潮流下,崇明順勢而行,積極探索生態發展新模式,「生態立島」理念深入人心。
之所以紮根崇明20餘年,沈竑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而他又有著一顆永不滿足的心。
沈竑認為,農業與追求安全與品質是協同發展的,技術人員搞創業農業,與一般農民搞農業有著天然的區別,而其差異則完全取決於模式是否真正生態。而作為上海的「菜籃子」,崇明理應為市民提供最好的農產品。
沈竑探索的共生生態模式大獲成功
2004年,沈竑在豎新鎮大東村流轉了700畝土地,成立了上海沐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自己掛帥為總經理。在這塊土地上,沈竑繼續做生態研究,開始嘗試「種養結合」模式。最初,他盤出50畝地探索種植水稻,並在每畝水稻地裡投放小龍蝦種蝦。因為要投放種蝦,就必須要開挖生態環溝,並降低水稻種植密度,由此,稻田因通風、光照好,再加上小龍蝦等生物「消滅」了一部分害蟲,「稻蝦共生」試驗大獲成功。
但當時的小龍蝦還不是如今的「網紅」,其經濟效益並不高,為了提高農民收入,沈竑又想到了養殖甲魚,而原本的小龍蝦就成為了甲魚的餌料。「機緣巧合」下,沈竑的實驗成功了。由此,一條「稻-蝦-鱉」共生的產業鏈形成。
為了向農民推廣「稻-蝦-鱉」共生生態模式,2008年沈竑和農民兄弟一起成立上海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隨著合作社的規模不斷擴大,一條種養結合的產業鏈也在完善,通過家庭農場加盟,為家庭農場提供了技術支撐,還統一了生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如此一來,更是帶動了周邊家庭農場的發展致富。
「返巢」的創業青年
而在「永不止步」的沈竑內心,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逃離」海島的年輕人,能夠回歸崇明,成為島上有著專業技術的「新農民」。
利用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優勢,沈竑建立了自己的青年人才創業見習基地,並親自擔任創業導師,給青年人才講解農業知識,分享創業經驗,一個個有著專業技術的「新農民」不斷湧現。
創業青年徐松友就是其中一員,他原在上海市區開出租,後在崇明青年創業學習班上認識了沈竑。因為沈竑過硬的技術與熱忱的心,徐松友「返巢」搞起了養殖。從引進育苗到技術指導,沈竑始終是他可靠的老師。對比開出租「身心俱疲」的日子,徐松友感嘆:「現在和妻子只需要每天喂喂魚,沒有特別的壓力,一年收入也有十多萬。」
除了秉持生態農業埋頭實幹,沈竑還一直致力於向市民推廣綠色生態消費理念。2011年,沈竑按心目中的「田間超市」模式,打造了「禾偕水產生態園」。生態園可以讓市民觀摩農產品生產全過程,也可以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沈竑說:「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生態與否,才是最重要的。打造世界級生態島,最重要的是要培養生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