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新農人」陳燕鵬:讓更多年輕人把農民當職業

2020-12-25 騰訊網

9月,汕頭市「新農人」陳燕鵬有了新的身份——汕頭職業技術學院保稅產業學院電子商務班特聘講師,為大三學生講授「國內電商實戰」課程。這是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的有效探索,亦是陳燕鵬為培養發掘更多鄉土青年人才的主動實踐。

今年35歲的陳燕鵬,2010年從部隊退伍後回到汕頭創業。十年來,他做電商,拍電影,搞農業,玩直播,一直在創業的道路上作新的嘗試,取得新的突破。2019年9月,榮獲「汕頭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20年1月,榮獲汕頭市市級鄉土人才「青年農民能人」稱號。

陳燕鵬作宣講。張偉煒 攝

實際上,陳燕鵬所從事的領域看似「跨界」,但始終不離農村農業這一主陣地。「我希望通過我所做的,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農業工作者,把『農民』當成一份職業,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只有這樣,農村才能發展得更好。」他說。

十年艱辛創業成電商達人

十年前,陳燕鵬剛退伍回到汕頭後,為了儘快熟悉社會發展變化,選擇從一名快遞員做起。心懷創業夢想的他,用一個星期時間快速熟悉市區大街小巷,著手謀劃開網店自主創業。

「當時電子商務剛興起,電商平臺上什麼都有賣,但是賣農特產品的相對較少。」陳燕鵬心想,很多在外潮汕人心繫家鄉美食,加上老家金灶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很多農產品可以賣。於是,他在網上銷售鹹菜、菜脯、橄欖菜等潮汕特色美食及新鮮水果。

沒有人教,他就自己摸索,客服、攝影、美工、採購、打包等所有環節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一步一步把網店開起來。創業的第一年,他還繼續兼職當快遞員,把辛苦賺來的錢用於創業資金周轉。

在陳燕鵬的不懈努力下,網店經營步入正軌,團隊不斷壯大,營業額逐年攀升。正當業務風生水起時,他發現,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少消費者網購水果時,最擔心的就是「農藥殘留」問題。這促使他萌生了轉型做種植端的想法。

而在參與拍攝電影《爸,我一定行的》期間,陳燕鵬感受到家鄉金灶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淳樸的民風,加上國家對三農領域的大力支持,讓他更加堅定了返鄉創業的念頭。

「不管電商市場玩法怎麼變,電商企業都需要找到好的貨源,做高品質的產品就不愁銷路。」陳燕鵬說。2016年12月,他成立潮陽區速農種養專業合作社,出任合作社理事長,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在金灶鎮集中300多畝地,經營種植楊梅、油柑、百香果等名優水果,並註冊品牌商標「陳小豬」,著手種植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為了這第二次的創業,陳燕鵬不惜賣掉位於市區繁華地區的商品房,在家鄉200畝閒置荒地上嘗試種植黃金百香果。為此,他經常到外地學習前沿的專業技術理論,並「手把手」將種植新技術傳授給農民。

十年艱辛創業,陳燕鵬的網店逐漸發展成長為頗具規模的電商公司,年營業額超1000萬元。其水果種植基地年產量70多萬斤,產值超500萬元。

踐行「吃水不忘挖井人」反哺理念

「常懷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這是陳燕鵬的信條。

「我算是最早一批享受到國家政策,輸送到院校培訓學習的新型職業農民。」陳燕鵬感慨道,他有幸到華南農業大學學習,並藉此機會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牛哥驛站鄉村振興服務站,得到華南農業大學全產業鏈服務支持。而先後3次參加團省委組織的「領頭雁」培訓班,則讓他認識到全省更多優秀的創業青年,他們相互之間分享經驗,探討商業模式,使他認清自身的優勢劣勢,在創業道路上能夠發揮所學所長。

這些年來,陳燕鵬回歸農村、紮根農村,憑藉自身的不懈努力,示範帶動家鄉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此期間,他堅持「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反哺理念,依託專業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至目前,輻射帶動基地周邊農民種植生態水果,解決農村30個勞動力常年務工,50人季節性務工,帶動全鎮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業增收達100人以上,農民務工年平均收入達到4.8萬元。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金灶鎮桑葚銷量受阻,面臨著巨大的銷售壓力,陳燕鵬整合周邊的合作社及桑葚果農抱團發展,對已成熟的桑葚進行收購併開展線上線下銷售,助力掀起一股接力助農熱潮,幫助農戶銷售桑葚100多噸。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陳燕鵬還藉助新媒體平臺推介本土農產品,結合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媒體營銷手段,助力打造金灶鎮農產品電商交易、宣傳平臺,幫助農民群眾實現增產增收。

如今,陳燕鵬以百香果園為重心,每天堅持早晚到果園幹活,其餘時間除了經營電商公司之外,還積極學習了解新政策並參加培訓。傍晚,在回棉城的路上,沿途他還將成熟的百香果分發給位於金灶、關埠、西臚、河溪、棉城等地30多家水果店、便利店及社區團購點。「目前已在潮陽本地區建立自銷渠道,接下來將努力擴大到周邊地區。」他說。

而從9月開始,每周四下午,陳燕鵬將到汕頭職業技術學院保稅產業學院電子商務班授課,為大三學生講授電商課程。「我準備以農村電商發展為主線,分享更多實戰經驗,教他們如何創業與運營。」他說,將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團隊,讓他們在分組PK中找到優劣勢,更快成長為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村的新農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的動力。

寒來暑往,在陳燕鵬的時間表裡,八小時工作制的界限早已模糊,能完完整整地休個節假日,已成為奢侈的想法。他告訴記者,自己心中謹記:「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南方日報記者 黃嘉鋒

【作者】 黃嘉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發展,廣順園公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覆蓋6個鄉鎮86個貧困村,累計帶動貧困戶733戶1680人脫貧致富,帶動就業500餘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各級農廣校和培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
  • 四川「新農人」返鄉書寫「興農」故事
    【同期】德陽「新農人」 胡蓉  因為當時我們在城裡也是做文創的,所以我們在打造這個小院的時候,我們就把文創的元素、藝術的元素可能更多地植入到這個空間裡。就是這種把城裡很美好的東西和鄉村裡很美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以後,一下子就像放鞭炮一樣,一個「鞭炮」就「引爆」整個高槐村的咖啡休閒產業。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沈海燕的女兒孫鬱晴今年24歲,她並不完全認同母親的看法,阻止年輕人回歸的不只是收入的落差和鄉村生活的單調,與上一代農人之間的代溝也是原因之一。在她看來,新一代農人更希望用科學的方法,將種植過程演化為「公式」,變成放到任何一個地方或是任何一撥人,都能夠上手操作的標準化模式,「老一輩更習慣用經驗去判斷一切,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但缺乏總結與推廣。」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智慧農業|新農人|農業經理人|植保無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AIvs農民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AI vs 農民,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 深度報導記者/郭慧敏「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競賽大棚這是一場關於誰能種出更多優質草莓的比賽。農人組豔九天巾幗隊隊長、被譽為「草莓育苗皇后」的沈海燕對此深有感觸,上一代人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回到鄉土,斷層由此出現。沈海燕的草莓企業坐落在「中國草莓之鄉」的長豐縣水湖鎮,她種植園區的工人大多超過60歲,有的70歲還在工作。沈海燕把年輕人的流失歸結對農村的排斥,「他們覺得回來沒面子,工資待遇也沒有網際網路、房地產這些行業高。」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
  • 《超級新農人》為農業「牛人」搭臺展絕技
    正於每周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黃金檔播出的《超級新農人》,是全國首檔大型「新農技能」挑戰節目。節目在全國農業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通過特別設置的新農推薦人和發掘人的幫助,走到田間地頭,尋找身懷絕技的農業「牛人」們,為觀眾進行農業技術的風採展示和技能挑戰。
  • 山西農民合作社帶農富農作用增強
    原標題:我省農民合作社帶農富農作用增強「我們合作社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我特別高興。入選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鞭策和鼓勵,希望能在新的一年裡帶動更多的鄉親們致富。」1月13日,新絳縣珍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晁貞良說起自己的新年打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_新華報業網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超級新農人》向觀眾呈現不同的農業、農村、農人
    其在全國選取農業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通過節目中特別設置的新農推薦人和發掘人的幫助,走到田間地頭,尋找著那些身懷絕技的農業「牛人」們,為觀眾進行農業技術的風採展示和技能挑戰。  節目中的新農人們有著不同的背景,其中不乏歸國留學生、城市青年或進城求學再回鄉的高學歷人士,有經營相關工業商業的成功者,也有進城務工、在外參軍轉業回鄉的青年。
  • 山東臨邑:「新農人」領跑「種好地」
    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以往的生產節奏,但危中尋機,山東臨邑德平鎮的種糧大戶魏德東有了一個新身份——山東德州富益民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隨著國家這幾年越來越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幫忙式」的託管、半託管服務,變為正規運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讓更多的農民享受集約化經營帶來的好處,成為魏德東的心願。這次疫情,為他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一個契機。目前,魏德東的公司有7臺植保無人機、23臺噴藥機、25臺聯合收割機,同時還在不斷補充農資儲備,正在給4萬畝耕地提供種植管理服務。
  • 第六期「新農菁英」產品直播:網聚青力量 助農促消費·江蘇共青團...
    」產品直播——網聚青力量 助農促消費·江蘇共青團助農豐收直播節正式起航,也即將為為期一個半月的「新農菁英」產品直播畫上句號。   第六期「新農菁英」產品直播:網聚青力量 助農促消費·江蘇共青團助農豐收直播節將邀請兩位「新農菁英」的助力人將走進直播間
  • 土家漢子化身電商「新農人」 帶領鄉親致富
    新農人上央視直播為家鄉代言為老百姓增收的同時,向學明還帶動了周邊10餘名農村青年做起了電商,成了大家心中名副其實的「致富幫手」。2017年,向學明入選國家農業部「益農信息社」百家案例之一。2019年,榮獲「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稱號。
  • 忠縣3人獲評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
    近日,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農業農村委公布2020年度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表彰名單,我縣趙麗、劉衛東、汪冠軍3為農企負責人上榜。根據2020年度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評選活動要求,參評者必須是從事農業產業、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新型職業農民。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種田當上農業CEO 用生態鏈的眼光管好茶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本報記者 葉曉楠今年11月舉辦的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之農作物植保員決賽現場。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雲浮8家農民合作社獲評省級示範社
    近年來,廣東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為契機,圍繞全省產業布局,不斷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中國人的故事|90後「海歸新農人」張琬婷:稻田畫夢
    您做了一輩子農民,米是您的魂,農是您的根。您自小就在地裡摸爬滾打,跟著爺爺種稻,在磨米小作坊幹活,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把式」。您不滿足於傳統的農業種植,而是以咱家的小磨坊為起點,成立米廠,還建成了以稻田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稻夢空間」。「稻夢空間」水稻田。
  • 聊城10位「職業農民」即將晉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璇記者從臨清市政府網站獲悉,臨清市對10名2020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職稱推薦人選進行公示。根據臨清市人社局、臨清市農業農村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申報工作的通知》規定,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並組織評審,確定了我市10名同志為2020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職稱推薦人選,2020年度新型職業農民正高級、副高級、中級職稱無符合條件推薦人選。
  • 市縣新觀察|老農民如何變成「新農人」,山東這兩地用上了新招
    如何提升農民的致富本領,讓他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我省各地也在不斷地探索。請看,青島推出線上培訓直播平臺,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學到新知識新技能;諸城打造「微課堂」,「土專家」「田秀才」在田間地頭為農民答疑解惑。青島:「雲直播」培育更多「新農人」「大家好,歡迎準時來到我們的農民培訓雲直播間,我是主持人江玉萍,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