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新農人》向觀眾呈現不同的農業、農村、農人

2020-12-23 光明網

  在紹興新昌縣的大明茶場,一位壯實的茶農大哥,正操縱著一臺小巧輕便的「採茶機」採摘茶園中的嫩葉。而在他旁邊的幾道茶壟中,五位茶農女工也正在用嫻熟的手法對茶葉進行著分秒不停的人工採摘,現場的氣氛緊張而激烈。僅僅是採茶,為什麼這一幕會給觀眾帶來如此張力十足的感覺呢?

  用機器機採茶

  原來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超級新農人》節目的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採茶大戰」。這臺「採茶神器」正在與五位能手組成的人工採茶隊進行採茶速度和質量的比拼。這檔節目正於每周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黃金檔進行播出。

  《超級新農人》是全國首檔大型「新農技能」挑戰節目。其在全國選取農業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通過節目中特別設置的新農推薦人和發掘人的幫助,走到田間地頭,尋找著那些身懷絕技的農業「牛人」們,為觀眾進行農業技術的風採展示和技能挑戰。

  節目中的新農人們有著不同的背景,其中不乏歸國留學生、城市青年或進城求學再回鄉的高學歷人士,有經營相關工業商業的成功者,也有進城務工、在外參軍轉業回鄉的青年。他們也身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和時期——有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前輩新農人」,例如鑽研小麥育種三十餘年、碩果累存的吉萬全教授,自主研發了珍珠精選機、幫助高效解放生產力的薛水生;也有七十年代的「中青代新農人」,例如通過「大數據」養雞、經驗豐富的陳明泰,採用自動化花生炒制系統、敢做新昌小京生行業帶頭人的石謂明;更有「80後」「90後」等新生代的年輕新農人,例如致力於實現果蔬採摘自動化、正在研發獼猴桃採摘機器人的李凱團隊。他們都在節目中大顯身手,通過一場場「絕技」挑戰,展示著新農人的先進農技水平和美好的勞動風採。

  李凱團隊研發獼猴桃採摘機器人

  《超級新農人》節目中的新農代表們,對農業生產勞動不獨有著深摯的熱愛,更有著對田間事業執著追求、對行業技能精深鑽研的精神。蘇州的新農人代表徐衛東,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葡萄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和示範推廣;楊凌的吉萬全教授,同樣是用30餘年的時間,精心鑽研、辛苦奔波,成功培育出陝西「最貴」的小麥種子,以及多種優質高產的其他品種。他們紮根腳下熱土,為農業奉獻著自己的人生,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農業夢想,也為了將收穫的喜悅,更多地送進千家萬戶。

  吉萬全育種團隊

  一處處新農村的魅力與風光,一項項地方農業產業的強勢呈現,一位位新農人的精彩絕活,透過這些內容讓大家看到了不同的新農村、不同的農業產業、不同的農民。相信隨著這檔節目的持續熱播,職業農民的新形象將得到更深入人心的塑造,不同年代的代表農人用知識、技術、創新等嫁接賦能成為「新農人」,把小項目做成大產業,用熱情和投入譜寫鄉村振興圖景,《超級新農人》呈現了現實新農人「科技武裝頭腦」的硬實力,也體現了「看我實力領跑」的真成效,是不同年代奮鬥者們堅守強農興農初心、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技事業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展示的新平臺。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麗萍)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超級新農人》為農業「牛人」搭臺展絕技
    正於每周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黃金檔播出的《超級新農人》,是全國首檔大型「新農技能」挑戰節目。節目在全國農業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通過特別設置的新農推薦人和發掘人的幫助,走到田間地頭,尋找身懷絕技的農業「牛人」們,為觀眾進行農業技術的風採展示和技能挑戰。
  • 央視首檔《超級新農人》節目開播,尋找農業領域「農技牛人」!
    8月16日,一檔全新的大型季播節目《超級新農人》在央視17套農業農村頻道橫空出世,首播當天就引起了不少的關注。蘇州之行新農推薦官——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首席專家錢劍林,為大家介紹當地果蔬種植的新發展,鳳凰水蜜桃、枇杷、葡萄,翠冠梨,從育種到採摘,都包含了新農人的智慧和現代農業科學。同時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當地已經在開展現代化蔬菜水果種植的新探索,在果蔬採摘環節利用現代機械協助,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目亮點呈現頗多,處處彰顯「新奇的新農技」。
  • 新銳農播客來了!省農播超級聯賽決出20強!
    在浙江,有這麼一群活躍在農村廣闊天地的農創客,他們把農村短視頻與直播帶貨做得風生水起,不僅通了銷路、活了產業,更富了農民、樂了市民。   10月12日至16日,浙江省農播超級聯賽訓練賽在湖州市吳興區舉行,浙江省農播培訓班同時舉辦。經過現場培訓與短視頻實戰,產生了30個優秀農播短視頻,又通過模擬直播帶貨賽,決出了20強,這20位選手被授予「新銳農播客」稱號。
  • 12月《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成績單揭曉!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到來讓短視頻和農業產業在不同的空間維度上有了進一步融合。如何提升短視頻行業三農創作者素養,如何更好以視頻推廣鄉村文化,打造高質量有內容的三農創作平臺是短視頻行業發展的重要關注點。 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三農內容創作激勵計劃正是網易新聞響應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和短視頻內容圈層推出的以「尋找農村最真實的記錄者」為初衷的三農類目扶持活動內容創作計劃。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智慧農業|新農人|農業經理人|植保無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2020超級新農節暨海南一村一品鄉村品牌推介會海口開幕
    央廣網海口12月19日消息(記者朱永)12月19日上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海南熱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海南省一村一品發展研究會、觀農會聯合主辦的2020超級新農節暨海南一村一品鄉村品牌推介會在海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舉辦,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及新農人代表500餘人出席活動
  • 李七月主持新節目《超級新農人》表現不俗,業務橫跨央視4個頻道
    從8月16日起,每周日晚8點半在CCTV-17播出《超級新農人》,這是央視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推出的首檔大型季播節目,也是一檔融「原創電視節目+伴隨式網絡原生互動節目+網際網路宣傳」三位一體的開放性全媒體行動。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倪雪瑩:新浪微博助力新農人操盤手
    以下是演講全文(根據錄音整理)先給大家分享三個故事,比較代表性的,關於農業品牌的創造性。第一個故事,我們微博上有很多的新農人,胡雪鶯姐姐分享說好的新農人其實是要做一個很好的碼農,你要懂得在網絡上推銷自己。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新農人」不局限於年齡但要願意接納新事物、注重創新在田間調研的過程中,李道亮看到,傳統農人最大的優點仍然是吃苦耐勞,但受制於小學為主的文化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稍弱。孫鬱晴不想被困在這樣的「刻板印象」裡,她將自己和母親都算作「新農人」的一分子,在她看來,這個概念指的是新一代有文化、有知識、願意投身農業的人,而不局限於年齡,即使不是年輕一代,只要願意接納新事物,注重創新,都可以稱為新農人。
  • 土家漢子化身電商「新農人」 帶領鄉親致富
    新農人上央視直播為家鄉代言為老百姓增收的同時,向學明還帶動了周邊10餘名農村青年做起了電商,成了大家心中名副其實的「致富幫手」。2017年,向學明入選國家農業部「益農信息社」百家案例之一。2019年,榮獲「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稱號。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_新華報業網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 新農人王思聰的農業憂思
    貧困縣走出來的「新農人」  改革開放初期走出農村,至今仍舊在創業的王思聰,每周五,無論多忙多晚,都會從北京趕回老家,將整個周末都投入到自己心愛的農業之中因此,王思聰回鄉後,對家鄉農業現狀有些擔憂,於是牽頭成立了專業生產合作社,組織村民共同種植馬鈴薯、辣椒等農作物,並幫助對接商超來解決銷售難題。  對於農業生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王思聰也有自己的理解。在與朋友、生意夥伴聊起吃什麼時候,周邊人都在追求健康和綠色飲食。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種田當上農業CEO 用生態鏈的眼光管好茶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本報記者 葉曉楠今年11月舉辦的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之農作物植保員決賽現場。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 安徽:「新農人」用農夫市集連接城市和鄉村
    這個名為「新農人農夫市集」的集市已在這座城市開辦了近5年,為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戶和尋找安全農產品的消費者架起了溝通的橋梁,讓地裡的生態農產品得以直接登上市民的餐桌。「我們建立市集的初衷就是幫生態農場解決銷路問題,幫消費者找到放心食材,通過面對面的溝通推介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問題,從而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
  • 四川「新農人」返鄉書寫「興農」故事
    【小康中國】四川「新農人」返鄉書寫「興農」故事  【現場】「夕陽的餘暉經過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鳥待遇嫋嫋的炊煙……」  【解說】7月中旬,在四川德陽高槐村的「田野秀場」,伴隨著吉他琴弦撥動,「民謠小院」樂隊歌聲中描繪出一幅鄉村畫卷。  【解說】「85後」音樂人張小黑是「民謠小院」樂隊成員之一。
  • AI種樹莓,農業新味道
    「農業勞動力斷層,農民的消失不會循序漸進,而是一瞬間就沒了。」郝亦成說,「新一代農業人的一大使命,就是延緩農業勞動力真空期的到來,或者說能夠迅速填補這種真空,依靠技術維持甚至提高產量和產能。」  這個年輕團隊選擇的方法,是向技術要生產。
  • 《農星之路——廣西農業創業案例》亮相2020廣西書展,為農業創業者...
    廣西民族出版社攜《農星之路——廣西農業創業案例》亮相書展,並於19日上午展開「品味《農星之路》交流三農創業」直播活動,與書友分享該書背後的農業創業故事。「品味《農星之路》交流三農創業」直播活動據介紹,廣西民族出版社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劃出版了脫貧攻堅系列出版物,《農星之路——廣西農業創業案例》是其中之一。
  • 山南市農業農村工作掃描:「農」墨重彩譜華章
    人勤春來早。春分以來,雅礱大地,到處是忙碌的景象,廣大農牧民群眾正搶抓農時,忙著清理水渠、播種青稞……近年來,山南市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目標,狠抓農業農村工作,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