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雜誌之旅」
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看文不迷路!
最近,社會各界掀起了一場反對食品浪費的行動。
而這次批判的矛頭直指網絡平臺上形形色色的「大胃王」吃播。
央視更是直接「點名」直播行業,指出「所謂大胃王吃播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
圖片來源:網絡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正變得越來越豐富,尤其是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而言,「缺糧」正在成為過去式。
然而當我們放眼全世界就會發現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
嚴峻的糧食問題依然危害著多達8.2億人的生存狀況。
全球平均每9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面臨飢餓。
圖片來源:網絡
即使是當下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也無法輕易迴避糧食問題。
因為,我們要用全世界10%的耕地養活25%的人口。
節約糧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一個過時的話題。
讓我們回到「吃播」的問題上來。
不知從何時開始,以獵奇為主題的「大胃王」吃播佔據了美食類直播的主流。
隨便點進一個「大胃王」的直播間,映入眼帘的都是體量驚人的食物與大快朵頤的主播。
當這些主播們輕描淡寫地幹掉眼前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份量的食物時,相信此時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和我一樣:
他們是怎麼吃下去的?
圖片來源:網絡
答案五花八門,很多知名吃播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但萬變不離其宗,「假吃」這個詞就足以概括全部了。
醫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成年人的胃容積在1.5升左右,最大可達2-2.4升。
這個數字基本上代表了正常人短時間內可進食的極限(體積約4-5瓶礦泉水)。
一旦超過,就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而諸如「一口氣吃100個漢堡」之類的暴食,從生理上來講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真相就只剩下「假吃」了。
事實上在吃播圈子裡,假吃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後期剪輯、催吐、遮擋、特製餐具、鏡頭角度.
為了營造出「主播真的很能吃」這樣的節目效果,吃播們可謂使盡渾身解數。
如此一來,看客們滿足了獵奇的需要,主播也收穫了粉絲、流量與禮物。
只不過,大量的食物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浪費了。
或許有人會對這個結論表示反對:
「人家不過就是多扔了幾頓飯菜,對大家又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我們光從食物的數量考慮,那麼結果確實如此。
但現實是,「大胃王」吃播帶來的不良影響絕不是浪費幾斤肉、倒掉幾碗面那麼簡單。
在直播行業與商業活動聯繫頻繁的當下,「大胃王」吃播無時不刻地都在向大眾輸出錯誤的消費觀念,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
圖片來源:網絡
簡單來講:「大胃王吃播」的存在就是在給鋪張浪費搖旗吶喊。
就算每個中國人只浪費一粒米,加起來也是整整26噸糧食啊!
浪費無小事,這就是央視對吃播行業亂象重拳出擊的原因之一。
然而,對於「走入歧路」的吃播行業來說,浪費僅僅是危害的一部分罷了。
有人說,吃播之所以亂象頻出的原因,是它對市場無底線地迎合。
除了前文所說的獵奇心理之外,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快朵頤、胡吃海塞是一種有效的解壓方式。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浪漫?
於是乎,比起傳統美食博主輸出的內容,更勁爆刺激的「大胃王」吃播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在「大胃王」風靡直播間之初,吃播們收割了大把大把的流量與鈔票。
圖片來源:網絡
先來者嘗到了甜頭,後來者看得眼饞。
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小主播一擁而上紛紛加入「吃播大軍」。
甚至連一些娛樂圈明星都不能「倖免」。
野蠻生長的後果,便是同行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以及觀眾越來越挑剔的口味。
此時在一些主播看來,想要贏得更多粉絲的青睞,就必須用更不可思議、更壯觀、更獵奇乃至於更危險的吃法。
原本能吃十碗八碗面的,加到一百碗八十碗;
原本直播途中吐一次就行的,現在需要翻來覆去地吐了再吃、吃了再吐。
原本吃熟食的,現在挑戰生食、活食;
圖片來源:網絡
原本只是吃得多,現在還得吃得鹹、吃得辣、吃得酸.
最可怕的是,有些吃播對著鏡頭吞下去的東西,壓根兒就不是能吃的啊!
當一部分人猛然清醒過來時才發現,吃播的一些「迷惑操作」已達到了不堪入目的程度。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當吃播們為了流量瘋狂折磨自己之後,又得到了什麼呢?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效仿「一脫而紅」的模式,以破釜沉舟之勢幻想著自己能夠「一吃而紅」。
但殘酷的事實是:除了少部分出類拔萃、獲得了流量扶持的大主播之外,大部分吃播都處於收入低微乃至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一位「大胃王」稱,他們業內很多吃播的月收入只有兩千至三千,遠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網紅」那麼光鮮,有的人甚至因此負債纍纍。
圖片來源:網絡
「過來人」都明白,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哪一行不是萬軍中過獨木橋?
想要靠吃來「成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況且,通過這種近乎自殘的方式來成就事業的人,又有幾個人不是傷痕累累、病痛纏身?
「大胃王」吃播的性質就決定了這種「職業」的本質是與健康背道而馳的。
熬夜、生活不規律和暴飲暴食,讓很多吃播的健康狀況堪憂。
不久前,一位吃播網紅因心腦血管疾病不幸去世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這位年僅30歲的男子是瀋陽一位小有名氣的吃播,平日裡主要以吃高熱量、高脂肪的肉食為主。
不均衡的飲食結構讓他的體重在短短半年間暴增80斤,身體每況愈下。
圖片來源:網絡
最終,找上門來的不是金錢名利,而是致命疾病。
對此,我們除了扼腕嘆息之外,也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吃播」真的走進了死胡同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飲食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不同地區各異的飲食習俗,是各地、各民族文化差異性的重要體現。
而介紹美食、分享美食,也一直都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共鳴的重要方式。
當美食碰上了直播行業發展的快車時,吃播行業就理所應當地迎來了爆炸式的發展。
因此,吃播誕生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發展過程中走向了歧途罷了。
真正對社會有益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吃播」,是回歸初心,向大眾分享美食的魅力以及美食背後的文化。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向國際輸出的代表人物,李子柒在全球網民中的影響力眾所周知。
她在作品裡為我們塑造了夢幻般的田園生活。
其實,按照上文中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
李子柒,不就是廣義上的「吃播」嗎?
她的大多數作品都與「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只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強化了「美食是如何誕生的」這個過程。
圖片來源:網絡
毫無疑問,李子柒抓住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方向。
而B站up主「盜月社食遇記」團隊的風格,則更傾向於美食訪談。
他們的視頻輕鬆愉快,他們的視角總是穿梭在城市鄉村的犄角旮旯間。
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總能在不起眼的小店中發現美食,以及美食背後的溫暖故事。
去年#12元鴨仔飯老闆坐擁10棟樓#的熱點話題,就是出自他們團隊之手。
圖片來源:網絡
看,拋開「大胃王」的糟粕,吃播一樣能夠煥發生機,一樣能夠博得觀眾喜愛。
我們生存在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之中,身邊的事物無時不刻都在發生著改變。
對於「吃播」這種新興行業來說,我們要看到它在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亂象,更要看到它背後所蘊含的經濟、人文價值。
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無疑是當下最有效,也是最聰明的做法。
最後,請大家點個「在看」吧!
比起獵奇刺激的「奶頭樂」,我們更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央視新聞 @澎湃新聞 @李子柒 @盜月社食遇記-作者-
*予青,用文字洞悉生活的歷史人。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後臺聯繫小編開白。
*主播:小宇,雜誌之旅籤約主播,用我的聲音,陪你度過雜誌之旅的每一天。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