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重俊的景龍政變

2021-02-13 陽光下的魔法師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次年駙馬王同皎策劃政變謀誅武三思,但卻失敗了。又過了一年,太子李重俊再度發動政變,這一次政變本來是要殺安樂公主李裹兒的,但沒想到武三思意外躺槍。

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只有長子李重潤是嫡子,其他都是庶出。李重潤被武則天所殺,韋後懷疑是次子李重福向張昌宗告的密,因此將李重福流放,李顯於是立了三子李重俊為太子。

李重俊生性聰穎果決,但因為少年時期受李顯的案子牽連,也被武則天抓去坐牢了,致使該讀書進學的時候沒有讀書,而是在牢裡跟囚犯們一起成長。李重俊從小失去母親,父親被流放,自己又在獄中長大,生長環境不好,所以他雖然聰慧,但性格粗野急躁,好勇鬥狠,也沒什麼法制觀念。他雖然貴為皇儲,但實際上就是一個江湖混混的性格。

李顯做了皇帝,李重俊為太子,中宗讓女婿楊璬(長寧公主的丈夫)、武崇訓(安樂公主的丈夫)二人為太子賓客,讓他們好好教導太子。楊璬、武崇訓二人都是無德無才驕縱不法的紈絝子弟,這二人自己就是壞的掉渣的人物,豈能把太子教育好?他們在東宮與李重俊終日鬥雞走馬,時而出城圍獵,搶劫民財。

李重俊和武崇訓關係不錯,和武家走得很近,本來兩人親如兄弟的,但安樂公主李裹兒卻讓李重俊非常不爽。

李裹兒是韋後與中宗流放途中所生,與中宗韋後一起流放十四年,她既是嫡女,又是當時中宗身邊唯一的孩子,因此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地位遠甚其他兄弟姐妹。

李裹兒貌美,有「唐朝第一美女」之名,但她生性輕佻,未嫁時即好與美少年淫邪。武則天執政末年,李裹兒未婚懷孕,當時李顯與韋後將她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武三思明知此事,但他那時候見到李顯做了太子,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於是歡喜地為武崇訓李裹兒操辦婚禮。安樂公主出嫁時,朝廷貴戚顯宦都來相賀,宰相盈門,郎官站街,非常熱鬧。李裹兒出嫁五個多月,生了個兒子,武家對此事三緘其口,武崇訓也深以為恥,最忌諱別人提及。

神龍政變後,李顯稱帝,極力籠絡武三思、武崇訓、李裹兒這些人,並囑咐李裹兒,一定要將武家父子籠絡好,讓他們成為中宗靠得住的臂膀。李裹兒自恃皇帝寵愛,擅自開府建牙,矯詔封官,但中宗知道後也沒有怪責。她於是變本加厲,愈演愈烈,一時之間,天下王侯皆出自公主之門,李裹兒得以權傾天下。

李裹兒開了這個先例,中宗其他六個女兒也紛紛效仿,新都公主、宜城公主、定安公主、長寧公主、永壽公主、成安公主都開府建牙,明碼標價出售朝廷官爵,只要肯送錢財,立即封官授職,這種官被稱為「斜封官」。公主們這麼能折騰,天下各路人渣聞風而動,迅速向京城匯聚,洛陽城裡的客棧常年滿員,公主們的府邸前排隊的人群塞滿道路。

李裹兒瞧不起太子李重俊,經常說他是「賤婢所生的野種」,奏請中宗立她為皇太女,將來傳位給她。此時大炮魏元忠已經回朝了,他對中宗說:「此事斷不可行,陛下難道要重演武瞾舊事嗎?」中宗這才作罷。

李裹兒還不死心,自己寫了一份詔書,以皇帝的口氣封自己為皇太女,然後用紙貼住前面的內容,只留籤名欄讓中宗畫押,結果中宗真籤了。李裹兒以此自稱皇太女,但中宗認為這不過是她頑皮而已,視為笑談,根本沒當回事。

既有太子,又有皇太女,這一下子出了兩個儲君,中宗覺得無所謂,反正是玩,但是太子李重俊可不這樣想,他覺得安樂公主就是衝著他來的,理所當然要反擊。

李重俊性格急躁,得知此事後立刻就發飆,把在東宮任職的武崇訓叫來臭罵一頓。他越說越生氣,邪火上來,叫人把武崇訓按住,親自動手拿棍子把武崇訓揍了個屁股開花。

武崇訓這輩子最擅長的就是欺負人,被人欺負這種事實在是罕見。他在東宮吃了虧,跑回家找皇太女告狀說:「李重俊那賤人居然敢打我!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何況我是你老公!他打了我的屁股,就跟打了你的臉一樣啊,你要替我報仇啊!」李裹兒大怒,先把武崇訓抽了一頓耳光,然後寫了一封詔書,稱李重俊是賤婢所生,身份下賤,不堪為太子,特此廢去李重俊太子之位,貶為安樂公主的家奴,然後讓人拿著這份詔書去東宮宣旨。

太子聽說欽差來了,還設了香案來接旨,結果欽差把聖旨一念,太子的鼻子都氣歪了,「草泥馬,欺人太甚啊!老子跟你拼了!」

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五月,李重俊找到左金吾大將軍李千裡、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商議,想誅殺皇太女李裹兒和駙馬武崇訓。

李千裡是太宗皇帝之子吳王李恪的嫡長子,當初李恪本來有機會做太子,被長孫無忌給毀了,後來李恪被長孫無忌害死,這一支的子弟被流放嶺南。但是因為這一支的人在武則天上位之前就被流放了,因此與武家沒有什麼來往,談不上恩怨。武瞾晚年時,李千裡逢大赦回京,封為襄州刺史,他裝聾作啞,偽裝成憨愚的傻瓜,從來不過問政事,瞞過武則天的耳目。中宗李顯上位之後,李千裡做了左金吾大將軍。李千裡其實對武家很痛恨,認為武家是致使大唐衰亡的罪人,早就有心討伐武氏,現在他聽李重俊這樣說,立刻加入了太子的謀逆團夥。

順便一提,李千裡從前在嶺南任職時,帶回來一個閹割過的小孩,他把這個小孩送到宮裡做宦官,但這個人不久因小過被逐出宮去,又在武三思家做過事,之後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取名高力士。這個人後來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

李多祚是靺鞨族人,賜姓李,一直是禁軍大將。神龍年間張柬之等人政變,李多祚是統軍大將,武則天退位後,他依然任原職。他對武家人也很厭惡,見神龍政變除惡不盡,這一次又加入了李重俊的集團。

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李重俊率領李千裡、李多祚等人發動政變,但這個政變是出於私怨,而不是為了大業,所以一開始就犯了致命錯誤。

李多祚建議先去宮裡把皇帝皇后搞定,這樣接下來武崇訓李裹兒這幫人就是俎上魚肉,隨時可以弄死,但是李重俊咽不下那口氣,堅持非要先把李裹兒殺了再入宮。最後這幫人率領數千羽林軍衝到武三思家,正好遇到武三思、武崇訓父子,立刻將他們斬死。

事有湊巧,那天李裹兒並不在家,而是去了宮裡,但李重俊不知道,率軍把武家翻了個底朝天。當日倒是有個本該在宮裡的人,卻在武家睡著,這個人就是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與武三思長期通姦,不過她是中宗的昭容,這件事是不能洩露的,於是每次都是從宮中側門乘馬車來,然後悄悄走。這一天上官婉兒正好在武家,外面沸反盈天,她還以為是來捉姦的,立刻就想跑路,但武家已經被包圍了,她出不去。上官婉兒讓武三思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自己立刻換衣服偽裝成武家的侍女。武三思被殺,上官婉兒叫苦不迭,這回是要死了吧,但是此時李重俊找不到李裹兒,急的跳腳,李多祚擔心夜長夢多,催促李重俊速去玄武門與李千裡回合,這幫人心急火燎的,也沒有細查,殺了武家父子及十多個家人之後,率兵就走了。

上官婉兒見他們走了,立刻出門乘馬車奔向朱雀門。朱雀門是大臣出入的地方,本來上官婉兒一個貴妃擅自出宮是死罪,不能走這裡回去,但是事情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也管不得了,她衝到朱雀門亮明身份,在眾人驚訝莫名之中衝了進去。

此時李多祚帶著李重俊趕到玄武門與李千裡匯合,準備攻擊玄武門,這時候宮裡還沒有得到政變的消息,玄武門是開著的。但是李重俊這時候充分展示了一個江湖混混的格調,他非要先去宮城把韋後、李裹兒給揪出來殺掉,於是這幫人只好繞到肅章門準備去後宮。

這個時間一耽誤,就讓上官婉兒先入了宮。她立刻找到韋後,拉著韋後一路狂奔去找中宗,然後簇擁著中宗到玄武門,恰好李裹兒這會兒和中宗在一起,於是這幫人全部逃脫。

中宗趕到玄武門時,羽林衛將軍劉仁景正在執勤,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心裡正在疑惑。中宗等人扯著嗓子叫:「關門!快關門!」劉仁景見皇帝親自來了,心知有變,趕緊關了玄武門,眾人弓上弦刀出鞘,在宮城門樓上等著,同時燃起緊急烽火,召集京中兵馬勤王。

李多祚等人在肅章門又撲了個空,這回再繞回玄武門時才知道大勢已去。

韋後等人在城樓上對著士兵喊話:「你們都是朝廷的將士,為什麼跟從逆賊作亂!現在京城各路兵馬都在聞訊而來,你們的事兒成不了啦!你們要想活命,趕緊殺了領頭的,還可以免罪!」於是士卒倒戈,將李千裡、李多祚殺死,政變失敗。

李重俊見勢不好,帶著幾個隨從從肅章門出逃。他途中遇到來勤王的兵馬,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見太子狂奔,喊他也不理,眾人莫名其妙,也不敢攔阻,看著他出了城門。

李重俊逃往終南山,中宗派果毅校尉趙思慎追趕捉拿。李重俊一直跑到半夜,窩在小樹林裡躲藏,身邊僅剩幾個家奴,這些家奴聽到追兵的馬蹄聲,非常害怕,於是殺了李重俊投降。中宗將李重俊的首級獻於太廟,並祭奠武三思、武崇訓父子。

多年之後,睿宗即位,追復了李重俊的太子名位,也為李千裡、李多祚恢復了聲名。

李重俊的景龍政變雖然失敗,卻激勵鼓舞了另外一幫人,很快又有一場政變正在呼嘯而來。

相關焦點

  • 【歷史大案】太子李重俊為什麼要發動政變
    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第35集提到太子李重俊發動了宮廷政變,結果卻失敗了。這次政變在唐代歷史上確實發生過。
  • 唐中宗復位後,不接受教訓又重用後宮,太子被逼反叛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朝廷5位重臣,發動了神龍政變。他們殺掉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然後帶兵包圍了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無奈之下,武則天被迫還政於李唐。就這樣,太子李顯登基稱帝,是謂唐中宗。然後李顯立他的三子李重俊為太子,朝廷開始走入正規。
  • 李顯復位太子後,武則天已年逾八旬,他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李顯復位太子後,武則天已年逾八旬,他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五大功臣,最終為何都慘遭毒手?犯了個致命犯錯誤!
  • 唐朝太子:風險係數很高的職位(唐中宗至唐玄宗時期)
    中宗李顯(李治的第四任太子)中宗李顯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李顯的第三子,按理說太子之位本不是他的,可是命運使然。先是他的大哥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裡議論張氏兄弟擅政之事,於長安元年(701年)被武則天處死。後來在神龍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哥李重福遭到韋後的誣陷,被貶擔任濮州員外刺史。
  • 李隆基在政變奪權時,為何執意殺掉已經投降的上官婉兒?
    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此人生性英明果斷,並且有勇有謀,在唐隆元年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之後贏得皇位。 李隆基 上官婉兒因此深得皇帝和皇后的信任,在宮中可以是混得如魚得水,之後她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而此人十分英武,連續殺害了幾個不支持韋皇后的大臣,之後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並且一直推崇武家,而這一點遭到了太子李重俊的反對
  • 唐中宗時期,太子李重俊起兵,李唐皇族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唐中宗時期,太子李重俊起兵反抗韋後的進逼,結果失敗。儘管李重俊的支持者寥寥,但在為數不多的支持者中,李唐皇族卻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參與李重俊軍事行動的將領除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獨孤禕之與沙吒忠義外,還有右羽林將軍李承況,左金吾大將軍李千裡及其子天水王李禧。
  • 中國歷史上政變最多的王朝,一共經歷六次政變,卻依然很強大
    在這23個朝代之中,絕大部分的王朝都發生過政變,明朝的奪門之變、靖難之役、五代十國的陳橋兵變。又或者是更早的嫪毐宮廷政變、沙丘政變等等,可以說有不少政變還成功的改變了時局。 政變雙方為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過程中,李世民親手射死哥哥李建成。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禪讓,開啟了23年的貞觀之治。按照結果來看,其實這次政變對於唐朝並無壞處,李世民是個好皇帝。 第二次政變是神龍政變,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人在洛陽紫薇城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事後李顯登基,只不過武則天是李顯母親,李顯在政變後對其也十分尊敬。
  • 武三思私通皇后和婉兒還不算,還盯上了皇位,太子重俊怒斬他全家
    自從太子李重俊鞭打駙馬之後,韋後就經常在中宗李顯面前說太子的壞話。當時為了故意激怒李重俊,在宮門外,武崇訓與安樂公主兩口子,故意與作為太子的李重俊爭道,本來重俊與安樂就不是一個媽生的,這倒也罷了,武崇訓仗著他爸是武三思,老婆是公主,就故意用言語激怒太子,最後太子用馬鞭打了武崇訓。太子氣得回東宮了,可安樂兩口子,跑到中宗面前,惡狠狠的告了一狀。
  • 此人不當太子,心甘情願讓給弟弟,弟弟登基成為千古一帝
    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駕崩,有傳說唐中宗李顯是被韋皇后下毒害死的。李顯死後,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自己便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也想效仿武則天過把皇帝的癮。李旦是當時的太尉,以前又當過皇帝,加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朝廷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怎麼會讓唐朝的李姓江山再次陷入危機呢。於是在景龍四年發動政變,一舉滅掉了韋皇后的實力,李旦也第二次當上了皇帝。
  • 李顯已是太子,武則天卻風燭殘年,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開始的目的是皇親、國戚再加上大臣們為了誅滅張易之兄弟為首的「男寵」政治集團,後來在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都出面支持的情況下才演變為「奪權政變」,作為太子的李顯卻是被迫加入的。
  • 李成器為何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李隆基為何要殺上官婉兒
    唐景龍四年,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發動了一場政變,將弄權的韋後與安樂公主趕下了臺,大唐終於結束了由女性主宰的命運,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誰為太子被提上了皇家最緊要的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