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鋮 通訊員 盧萌卿 葉慧 胡澤)近日,位於慈谿市的寧波凱波集團有限公司電熨鬥柔性裝配自動化生產線籤約,預計今年9月初正式驗收運行。屆時,慈谿電熨鬥產業有望新增產值40億元。
和凱波集團一樣,慈谿目前有482家規上企業實施了智能製造項目,佔該市2352家規上企業的五分之一強。今年1至4月,該市新批以智能製造為主的工業技改項目466個,同比增長182%。
實體經濟是慈谿經濟的根。如何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適應國內外市場深刻的供需變化態勢?慈谿用智能製造撬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慈谿市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標準化+」「機器人+」技術改造,打好家電、汽車零部件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起,百餘名國內外智能製造服務專家陸續走進慈谿企業車間,開展新一輪智能製造「把脈問診」。寧波蘭花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煎烤器生產流水線改造需求引來了省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服務組上門服務。專家們看產品、訪員工,在公司細緻走訪了兩天後,一份詳盡的智能化改造診斷報告出現在了企業負責人的辦公桌上。
「以前銷售人員想知道訂單的生產進度,必須打電話給各個部門甚至親自到倉庫、車間查看。」公司負責人卓亦胡表示,公司的智能改造項目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屆時企業生產各個環節的信息都將實現透明化和數位化,這有助於優化訂單排產、供應鏈控制、質量追溯等過程管理,進而提升生產效益。記者了解到,去年至今,慈谿市已完成250家規上企業的智能化改造診斷。
隨著智能製造的深入推進,不少慈谿傳統製造業企業打開了新的成長空間。慈谿汽車零部件產業領跑企業浙江長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通過實施機器換人和信息化管理,公司人均產值從40萬元至50萬元提高到80萬元至100萬元,產品成本比進口件降低40%以上。生產方式技術改造帶來的甜頭促使浙江長華從「製造」走向「智造」。公司研發比常年保持在3.5%以上,開發更多滿足特殊需求的生產加工設備,在提升產品性能的同時提高了競爭力,公司年銷售額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根據慈谿市出臺的《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智能經濟的十條意見》,到2020年底,該市將力爭組建若干個智能經濟研究院,培育10家智能經濟行業龍頭企業,打造100家智能經濟示範企業,實現1000家規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