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妃是雍正親生母親,為什麼如此不喜歡雍正,還落井下石?

2020-12-20 覓佳人

清朝雍正皇帝的登基,在和後世都引起了很大的波瀾,其原因都是他這個皇位來得不正,很多人都懷疑雍正是通過修改康熙遺詔當上的皇帝,在九龍奪嫡中,太子和八王爺是肯定不會被康熙定為繼承人的,太子是因為成不了大器,八王爺是風頭太過於強勁,而這是康熙最不喜歡的一種人,看似除了這兩個人,就是雍正可堪大任了,但是雍正因為一直在韜光養晦,存在感極低,所以當雍正脫穎而出當上皇帝後,人們都不服氣,根據康熙遺詔一度認為繼位的應該是老十四,因為老十四是康熙最疼愛的小兒子。

可見雍正這個皇帝剛登基時有多麼難做,只是那些沒有成事的王爺就夠他吃一壺了。這些人的刁難說實話雍正是不放在眼裡的,畢竟成王敗寇,但是他在剛登基後,面對眾多質疑的聲音,他最需要的是親生母親德妃的幫助。然而給他打擊最大的也是德妃,德妃在雍正懇求她住進太后居住的寧壽宮時,竟然說出同樣質疑他的話,並且拒絕配合住進寧壽宮,這讓朝政上質疑雍正的聲音就更大了。從德妃的所作所為中,可以明顯看到她對這個兒子的極度不喜,那麼德妃為何如此不喜歡雍正呢?畢竟人人都知道母憑子貴,他作為後宮的女人應該看得更清楚。

其實德妃是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這個坎就是十四子胤禵。

德妃之所以對四子雍正和十四子胤禵的態度差別這麼大,是因為在雍正降生的時候,因為她當時的身份,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德妃在16歲時,是作為宮女被選拔進宮的,所以即使後來因為美貌出眾被康熙帝寵幸,但是位份一直不高,當19歲生下雍正的時候,還沒有被封為嬪,在清朝後宮有個規定是,後宮妃子生下皇子時,如果本身位份不到嬪位,孩子只能交給位份更高的妃子去養,所以雍正剛生下就被抱到貴妃佟佳氏宮裡撫養,而且一樣就養大了,所以德妃只是負責生了雍正,根本沒有參與雍正的成長,所以雍正跟德妃的關係一直很生疏。德妃後來也相繼生了兩個皇子,那就是皇六子和皇十四子,只可惜皇六子早早去世了,所以皇十四子就成了德妃的心頭肉,與雍正這個給出去的兒子相比較,德妃肯定更希望十四子當上皇帝。

除此之外,德妃如此對待雍正,雍正自己也要擔一部分責任,皇帝後宮是個很勢力的地方,雍正自小在佟佳氏宮裡長大,自然也更懂這些,所以就牢牢地抱住了佟佳氏這條大腿,以至於他自己也忽略了與親生母親的親近,所以即使後來德妃在20歲時被封為德嬪,他也沒有去刻意親近親生母親。這才為後來雍正登基帶來難題。

其實德妃如此刁難雍正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她心裡皇上立老十四當皇帝的可能性更大,當雍正突然拔得頭籌時,內心裡是無法接受的。

相關焦點

  • 雍正繼位後,親生母親德妃的反應卻如此讓人意外
    不過宮中比德妃更受寵的妃子還有的是,康熙去世,她的悲痛心情可以理解,但似乎也還不至於到以死殉夫的地步,這其中很難說不摻雜著其他複雜情緒。 德妃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能夠在後宮如此得到康熙的恩寵,在野史中有過記載,康熙皇上其實也是一個極為好色的皇帝,他的幾次南巡的真正的目的就是去外面尋找美貌女子,妄猜一下這個德妃年輕時候應該長的很漂亮。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但是對於德妃來說卻不是這樣,她認為她的兒子沒有資格當皇帝,也不看好這未來的皇帝,這確實是讓人無法揣測她的心思。這讓雍正感到十分的尷尬,本以為自己的母親會替他高興,沒想到更多的是不屑一顧,甚至是懷疑兒子的能力。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尊其生母德妃烏雅氏為皇太后,並定徽號「仁壽」。在母以子貴的年代,多少後宮嬪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登上帝位,獲得無限榮耀。可是,烏雅氏卻一點都不高興,不但無情地拒絕了冊封,而且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烏雅氏如此「痛恨」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還要從烏雅氏自己的出身,以及入宮之後的際遇說起。
  • 德妃烏雅氏跟雍正的關係如何?雍正:生恩不及養恩大
    如果兒子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最終當上皇帝,那麼,作為母親,肯定很高興。因為這不僅自己身份變得尊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而且能夠讓其娘家在大清皇室享有崇高的地位。可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代聖君康熙離世,雍正帝繼位,其生母烏雅氏不但不高興,而且還處處跟雍正唱反調。
  • 雍正生母德妃有多討厭雍正?寧殉葬也不當皇太后?原因並不複雜
    德妃烏雅氏與大兒子胤禛不合,格外寵愛小兒子胤禵,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德妃卻一碗水端不平,以致於出現了親兄弟相殘的場景,烏雅氏為什麼這般討厭胤禛呢?
  • 德妃為何暴亡,是否為其子強逼而死?三大證據讓雍正成為第一嫌疑人
    德妃劇照其中有的說德妃之死因是她看不慣雍正帝胤禛欺壓親弟十四阿哥胤禵,而後撞了鐵柱子輕生的;而雍正自己卻說母親是因為康熙皇帝驟然駕崩,悲傷過度茶飯不思這才相隨而去的。太后要見允禵,皇上大怒,太后於鐵柱上撞死」),他本人是這樣辯解的:母親德妃本來就生性仁厚慈祥,大行皇帝頓時薨逝,讓她哀痛不已,甚至到了「決意從殉,不飲不食」的地步,不過是後來雍正自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這才「勉進水漿」。可以說雍正這一段就是在為母親悲傷過度而後不幸逝世的說法做足了情感鋪墊。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會反對雍正繼位?
    人們熟知八阿哥胤祀的生母出身辛者庫,但在清朝正史中,康熙卻是無比寵愛良妃(胤祀的母親)的。良妃死後康熙甚至為她,寫了無數悼念的詩詞。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 德妃從一名小小的宮女,被晉升到德妃,再到後來被封為皇太后,可以說她就是康熙後宮之中的宮鬥傳奇。德妃出身內務府包衣,父親是滿洲正黃旗護軍參領一等公威武。
  • 她是雍正唯一的親生女兒,母親被雍正瘋狂寵幸,地位比甄嬛還高
    據相關統計,雍正一生只有四個親生的女兒,大女兒與三女兒是懋嬪宋氏所生,這兩個女兒都只活了一個月便夭折了,敦肅皇貴妃年氏生下了四女兒,可惜這個女兒也早早地夭折了,除此之外,二女兒便成了雍正唯一成活的親生女兒,那麼,雍正的這位二女兒又是誰生的呢?
  •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為何還作死的去挑釁德妃?
    一向尊崇孝道的雍親王為何如此急不可耐地下旨斥責先皇的寵妃,這件事情的背後隱藏著極為隱秘的深層次原因,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一、事件的經過康熙在位之時,最為寵幸的妃子共有四人,分別是惠妃、宜妃、德妃、榮妃。在這四人當中,宜妃郭絡羅氏與康熙感情最為深厚,她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的原型。
  • 九子奪嫡,雍正順利繼承皇位,生母德妃非但不願承認,還處處拆臺
    在雍正剛剛登基不久的時候,按照慣例皇帝應該向自己的生母行朝拜大禮,不料雍正卻硬生生被自己的這個親生母親德妃拒之門外,並且還回應了他一句:「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甚至在雍正想要授予她「皇太后」封號的時候也被她斷然拒絕,拒不接受冊封,直至她去世以後才被雍正強行加封為「仁壽太后」。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而雍正生母烏雅氏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與雍正和其弟胤禵的矛盾有極大關係,即使不是德妃尋短見,也是因思子心切的舔犢之情,使其心結未開,心力交瘁,抑鬱而終!那麼,同樣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何會厚此薄彼呢?
  • 寧願給先帝殉葬也不當皇太后,雍正的生母討厭雍正到什麼程度?
    雍正和十四王爺是親兄弟,生母是德妃,在「十大罪狀」中還有一條,是德妃因為生雍正的氣,撞柱而亡。我們都知道,雍正當上皇帝以後,對自己的兄弟們進行了清算,沒有一個能落得好下場,但肯定會對自己的母妃敬重有加,德妃為什麼還會想不開呢?那首先我們就要知道,雍正和他生母德妃的關係到底好不好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當著胤禵的面立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是何用意?
    九阿哥哥十阿哥,康熙更是不喜歡,他倆基本上也沒戲。十三阿哥,還在宗人府圈禁,也沒有希望。康熙不但要治他的罪,還準備要殺他,最後在其他兄弟的阻攔下才僥倖脫險,可康熙呢,則因為氣的一口氣沒倒上來昏了過去。本來這件事對於十四阿哥來說確實是個大罪,可結果呢,在康熙醒來之後,不但沒有治十四阿哥的罪,還封他的母親德妃為皇貴妃,讓十四阿哥兼管兵部。這樣不罰反賞的操作,讓十四阿哥都沒想到。
  • 揭秘皇太后烏雅氏為何要「為難」雍正?
    影視劇中雍正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劉雪華飾 太后為什麼自康熙一去世,就要殉死而去?為什麼處處與雍正作對?胤禛的母親德妃從帷幕後走出,質問隆科多為什麼故意篡改?隆科多斥責說:「國家大統,非你所關,多言無益。」 當然,這個小冊子可能是出於獵奇,不能據以為真。 但自康熙去世,乃至雍正即位伊始,皇太后處處「為難」雍正,顯出諸多反常之舉,其中的意義很不簡單。這主要有三件事。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什麼會反對雍正繼位?其實是人之常情 ?
    人們熟知八阿哥胤祀的生母出身辛者庫,但在清朝正史中,康熙卻是無比寵愛良妃(胤祀的母親)的。良妃死後康熙甚至為她,寫了無數悼念的詩詞。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出身內務府包衣旗下的烏雅氏,父親是正黃旗參領威武。威武被康熙晉封一等公,還是在烏雅氏(德妃)封妃以後。內務府通過遴選秀女,讓烏雅氏走入皇宮,從此烏雅氏便成為了皇宮中一名小小的宮女。
  • 九子奪嫡中,十四阿哥為何支持八阿哥,而不是一母同胞的雍正?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參加九子奪嫡的九位阿哥,親生母親基本上都不是同一位的,也即大家幾乎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其中卻有一個例外,就是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他們是一母同胞,親生母親都是德妃,也即孝恭仁皇后。那麼,既然如此,九子奪嫡中,為何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呢?
  • 雍正繼位,她的親生母親何以寧死也不當皇太后?
    根據宮中規則,皇太后應該居住寧壽宮,德妃原居永和宮,雍正帝和禮臣請她從永和宮移居寧壽宮,接受恭上皇太后的徽號,她也以在喪中不允許進行。允禵出任大將軍之時,康熙帝封他王爵,但是沒有賜給嘉號,不像允祉擁有和碩誠親王、胤禛擁有和碩雍親王那樣,似乎還不是正式加封。至此,雍正帝取消允禵的王爵,只給他保留康熙帝最初所封的貝子爵位。朝鮮文書中記載的「胤禎」一名,系允禵在康熙帝晚年用的名字。
  • 雍正與生母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母子關係勢同水火?
    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冊封嬪妃時,名單裡沒有烏雅氏的名字,顯然當時的她還不受康熙帝的重視。康熙十七年,她生下了皇四子胤禛,母以子貴,第二年便被冊封為德嬪了,兩年後又被晉升為德妃。康熙十九年,德妃生下皇子胤祚,不過這位皇子在康熙二十四年就夭折了。
  • 在《雍正王朝》劇情裡,雍正為什麼要把喬引娣從老十四身邊奪走?
    再加上老十四無論是在回京的路上,還是到了京城後,對即位稱帝的雍正都不滿意,滿嘴都是抱怨,逐漸的,喬引娣對雍正的印象開始變壞,覺得雍正就是個昏君,以及眼中無骨肉之情的一個無情帝王。,為什麼自己的母親偏袒老十四,且這宮女也非常偏袒老十四,再加上雍正總覺得我這個喬引娣在哪兒見過。
  • 《雍正王朝》喬引娣與雍正究竟是什麼關係?學者:原著關係太錯亂
    ,堪稱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雖然沒有大場面也沒有精良的之作,甚至還面臨著經費缺乏的困局,但是由於素材精良,演技精湛,仍然火遍了大江南北,《雍正王朝中有很多個謎團,如果不仔細探究根本就無法探尋細節背後的奧秘和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