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生母王採玉一生歷經坎坷,卻為何最終能苦盡甘來母憑子貴?

2020-12-23 小小徐霞客

若是論起民國時代的風雲人物,那麼蔣介石必定是榜上有名。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人士身後必定會有家庭對他的深刻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用在蔣介石身上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實際上,蔣介石的性格養成和他的母親王採玉在其幼時對他的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位民國政府掌門人的生母——王太夫人。

蔣介石母親王採玉

王採玉生於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從小深得父母喜愛,從小聰明伶俐,精於女紅,也頗通文字,自小就能念誦《楞嚴經》《金剛經》等佛教典籍。17歲時王採玉奉父母之言嫁給一位農民竺某為妻,不久生一男孩。男耕女織,本也還算幸福。不料,禍從天降,婚後不到三年,丈夫和幼子相繼夭亡。而王採玉的娘家此時也是家道中落,只能靠王採玉的母親姚氏苦苦支撐。走投無路之際,20歲的王採玉只好遁入空門,帶髮修行。本原以為會就此青燈黃卷了此一生。卻沒想到一位看相人無意中說的一番話竟從此改變了王採玉一生的命運。

這位看相人對王採玉說根據相法,日後可生一貴子,晚年將光耀無比。故事的真假我們姑且不去深究。單說讓一位青年女子一輩子枯守青燈黃卷,也的確是有悖情理。就這樣,在堂兄的撮合之下,23歲的王採玉還俗嫁給了奉化溪口鎮上的鹽商蔣肇聰做續妻。儘管兩人年歲相差二十多歲,但感情不錯,不到十年,連生兩男兩女,長子便是小名瑞元,後來在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蔣介石。誰知好景不長。1895年,蔣肇聰病故,32歲的王採玉再度守寡,不久次子和幼女又先後染病夭亡。誰知屋漏又逢連陰雨,就在此時,蔣肇聰前妻徐氏生的大兒子蔣介卿又偏偏在這個時候要強行分家。試想,一個年輕寡婦,哪裡能受得了這麼大的一連串打擊?王採玉哭告無門,蔣家族人對他們孤兒寡母的遭遇也多是袖手旁觀。在困境中掙扎的王採玉本就生性剛強,在此逆境下,王採玉將自己全部的精神意志都寄托在了長子蔣介石的身上,這也是王採玉人生當中的最後一絲希望了。

蔣氏故裡奉化溪口

王採玉對於兒子蔣介石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經常敦促蔣介石要努力學習,刻苦自強,長大好做出一番事業。蔣介石每次出門回家,王採玉都要查看蔣介石的行囊。外出時,也必問到何處去。蔣介石放學回來王採玉還要親自查看他的課業。平時,王採玉還教導蔣介石用冷水洗臉,做農活,分擔一些家務和應對禮節等等。如果蔣介石頑皮不聽話或闖禍時,王採玉也會動手打他,甚至打得很頻繁,用蔣介石的話說就是「夏楚頻施,不稍姑息。」

蔣介石19歲時,因為抗捐被官府抓進了監牢,王採玉由此深恨社會腐朽,她支持兒子剪去髮辮,還為其籌款去日本留學。不久,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陳其美圖謀大事,讓盟弟蔣介石火速回國相助,作為孝子的蔣介石擔心家中老母會擔驚受怕,遭到牽連。於是,他給母親王採玉寫了一封信向其說明緣由,並且特寄了一張絕命照,可誰知,深明大義的王採玉卻回復到:「死生一視於義,勿以家事為念。」她相信,自己兒子的選擇不會有錯。而蔣介石也正是在辛亥革命中一馬當先直接攻進了浙江巡撫衙門,生擒巡撫曾韞,一時名噪全國,後來蔣介石在陳其美死後又成了江浙財團的代言人,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峰,昔日的「溪口無賴」蔣瑞元終於成了大氣候。

蔣介石和母親王採玉

作為封建時代的一位女性王採玉的人生可以說是一生歷經坎坷,到了晚年卻最終苦盡甘來母憑子貴。這其中兒子蔣介石無疑是她最為值得驕傲的地方。雖然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家來說他有很多的失誤和不足,但作為一個兒子來說,無論是他發跡之前還是飛黃騰達之後,蔣介石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孝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為母親的王採玉恐怕做夢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兒子會有呼風喚雨的那一天吧。王採玉一生的功績正如孫中山先生在1921年為王採玉寫的祭文中所說:

「恩勤辛苦,以撫遺孤,養之長,教之成」,「慈愛異常母,督責如嚴師。」

蔣介石發跡後為紀念母親建的慈庵

結語:人們常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順利的成長,他們可以為之付出一切,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作為母親,他們無所畏懼,只懂得付出,卻從不求回報。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生母王採玉, 一位一生歷經諸多坎坷的女人
    此時,正坐在店堂裡聽候消息的蔣家老太爺聞知添了一個男孩,大喜過望,於是為其取命「瑞元」,這就是後來稱雄一時的蔣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在蔣介石4歲時,王採玉又生了一個女兒叫瑞蓮。兩年後,又生次女叫瑞菊。又隔了一年,生下幼子叫瑞青。王採玉和她的公公蔣斯千都十分信佛,也都迷信相面算命之說。
  • 蔣介石五代媳婦:母王採玉原配毛福梅夫人宋美齡子媳方良孫媳徐乃景...
    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後,王採玉在玉泰鹽鋪後屋樓上豐鎬房生下蔣介石。蔣介石與母親王釆玉王釆玉一生坎坷,在民國10年(1922年)6月14日上午7時,卒於舊居內寢,享年58歲。毛福梅、王採玉、蔣介石(王採玉懷中為幼年蔣經國)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冬,浙江奉化巖頭村「祥豐南貨號」老闆毛鼎和之幼女,20歲(虛歲)姑娘毛福梅與溪口15歲(虛歲)少年蔣介石成婚。1903年,毛福梅進入奉化作新女校,讀過不到半年書。1910年,毛氏生下了兒子蔣經國。據說,毛氏生前經常攜兒回娘家小住,因此,蔣經國童年很多時間是在巖頭外婆家度過的。
  • 毛福梅:遭家暴流產後生下蔣介石唯一兒子,死後引發父子矛盾
    毛福梅作為蔣介石的原配、又替他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蔣經國,為何她的死卻讓蔣介石如此冷漠、甚至可以用絕情來形容呢?要解釋這一現象,還得從之前的事情說起。1901年,蔣介石經父母做主娶了同村鄉紳之女毛福梅為妻,當時的毛福梅19歲,家裡世代經商財力雄厚,屬於當地的望族。
  • ...母王採玉原配毛福梅夫人宋美齡子媳方良孫媳徐乃景重孫媳林姮怡...
    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後,王採玉在玉泰鹽鋪後屋樓上豐鎬房生下蔣介石。蔣介石與母親王釆玉王釆玉一生坎坷,在民國10年(1922年)6月14日上午7時,卒於舊居內寢,享年58歲。毛福梅、王採玉、蔣介石(王採玉懷中為幼年蔣經國)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冬,浙江奉化巖頭村「祥豐南貨號」老闆毛鼎和之幼女,20歲(虛歲)姑娘毛福梅與溪口15歲(虛歲)少年蔣介石成婚。1903年,毛福梅進入奉化作新女校,讀過不到半年書。1910年,毛氏生下了兒子蔣經國。據說,毛氏生前經常攜兒回娘家小住,因此,蔣經國童年很多時間是在巖頭外婆家度過的。
  • 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曾經一度遁入空門
    蔣介石的母親名叫王採玉(原名彩玉),但不管是採玉還是彩玉,都是個如詩如畫的名字。如果讓我們今天用兩句話來形容她的人生歷程,那便是曾經衣食無憂過,也曾苦難沒落過。王家祖先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奉化連山遷居到葛竹村。移民,用今天的話來說多少有些創業的意思,在封建時代,想要白手起家也許只有一個字:難。
  • 王採玉有什麼樣的身世?為什麼她會選擇出家當尼姑
    王採玉有什麼樣的身世?
  • 蔣介石:撮合宋美齡蔣經國母子情終成枉然,因果或許早成定局?
    宋慶齡一生愛國,不忘初心,用一輩子心血完成了今生的夙願。宋藹齡最終站在蔣介石一邊,隨了宋美齡的心願。宋美齡是宋氏三姐妹中,最有野心的,蔣介石在世時,她是蔣介石的左膀右臂,蔣介石死後,她也沒有停止對權力的幻想。
  • 蔣介石之母並非等閒之輩!死後墓碑上的四個字,彰顯其過人之處
    說起蔣介石最愛的女人,也許很多人也許會說:宋美齡。然而,雖然蔣介石一生娶過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宋美齡四個女人,但是這四個女人對老蔣的影響,加起來也比不過另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蔣介石最愛的母親王採玉。1922年6月14日,58歲的王採玉病逝。
  • 蔣介石喜歡表妹,母親請人提親,姑媽卻說:我有10個女兒也不嫁他
    作為一代梟雄,蔣介石身邊的女性也頗受世人關注,在蔣介石一生所娶的女人當中,名氣最大的是宋美齡,原配是毛福梅,此外還有沒有得到正式公開名分的陳潔如和姚冶誠。不過,在娶毛福梅之前,蔣介石的初戀卻是自己的表妹阿春,因為想娶表妹不成,母親才找人給他做媒娶了毛福梅。
  • 母憑子貴?這個女人卻因為自己兒子貴不可言而遭殺身之禍
    按照母憑子貴的說法,鉤戈夫人後來應該是貴不可言的,但卻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兒子即將繼位,她卻被漢武帝賜死了,這是為什麼呢?她難道犯了天大的錯誤?漢武帝就是擔心子弱而母壯,擔憂漢昭帝劉弗陵會如同漢惠帝劉盈一般成為被母操縱的傀儡皇帝一樣,這才殺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戈夫人。
  • 蔣介石的少年時代是有名的「瑞元無賴」,兩次事故差點讓他喪命
    到蔣介石祖父蔣斯千開始經商。經營一個「官鹽專賣」的「玉泰鹽鋪」。蔣介石的父親叫蔣肇聰,精明能幹,從不吃虧,人稱「埠頭黃鱔」。把玉泰鹽鋪經營得有聲有色,生意興隆。蔣家由此小康,在溪口鎮名列十大家族之一。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是奉化葛竹人。聰明乖巧,讀過詩書,尤精女工。18歲嫁給俞某為妻,但第二年丈夫與幼兒相繼死去。
  • 如意芳霏:傅容以命換命救肅王,終於主動親吻,母憑子貴不遠了
    《如意芳霏》傅容以命換命救肅王,終於主動親吻,母憑子貴不遠了。該劇基本是《芸汐傳》原班人馬出演,主演鞠婧禕、張哲瀚由於二度合作,無論是戲內搭檔的CP感還是戲外的交談都更加默契了,雖然換了個故事,但是依舊保留了《芸汐傳》的風格,就連「母憑子貴」一詞也是再次出現在該劇中,真的是夢回「西芹夫婦」呀。
  • 蔣介石的虎將衛立煌:美國人眼中的常勝將軍,歷經坎坷終得善終
    國民黨執政之後,蔣介石手下有很多厲害人物,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五虎上將。其中被譽為虎將的衛立煌可謂家喻戶曉,一生歷盡坎坷,國民黨下野後,出走香港做生意竟賠的血本無歸,然而最終卻修得正果,演繹了一段傳奇而振奮人心的往事。
  • 蔣緯國臨終前,為何宣稱「蔣經國也不是蔣介石的兒子」?
    1、側室姚怡誠 這種說法源於當時稱蔣緯國為蔣介石的次子,是蔣介石與側室姚怡誠所生,但這多少有些官方掩飾的味道。蔣緯國是由姚怡誠一手撫養長大的,蔣緯國一直將姚怡誠視為生母,並且後來接她到臺灣頤養天年。
  • 了解下「母憑子貴」是什麼梗,為何秦王殿下張哲瀚自曝這個梗?
    不過當小編追完《芸汐傳》以後,瞬間就GET了「母憑子貴」到底是個什麼梗。韓芸汐成為秦王妃後第一次回門時,三娘就拉著芸汐到一邊,親自傳授經驗。於是這一句「母憑子貴」就深深的給咱們小王妃洗了腦:龍非夜的青梅竹馬百裡茗香來到秦王府後,韓芸汐無意撞到百裡茗香以解毒為由親近龍非夜,生氣地離開秦王府去買醉。借著醉酒不僅跳到秦王懷抱,還說要母憑子貴!氣得女二咬牙切齒呀~~哈哈,太搞笑了。
  • 揭秘真實的甄嬛:前半生不受寵愛,母憑子貴逆襲成太后
    身份低微,只得一子 真實的甄嬛還確有此人,她就是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被贊為清朝歷史上命最好的太后,一直活到了86歲。但真實的甄嬛並沒有贏得四郎的青睞,而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才得以頤養天年。 兩人封號氏一樣的,為何姓氏不同呢?
  • 蔣介石表面上是基督教徒,內心卻受母親思想薰陶還是信仰佛教者
    蔣介石看上宋美齡是一個貌美才女,有財有勢,是他日後從政的好幫手,即同意她提出的要求。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轟動一時的結婚儀式。蔣母王採玉,浙江奉化葛竹村人青年時命運不佳,先後遭到子夫夭亡的變故,年輕守寡,後出家當尼姑。23歲還俗再醀,做了45歲的溪口玉泰鹽鋪蔣肇聰的繼室,當上了老闆娘。
  • 乾隆生母「甄嬛」並不受寵,上位晉升熹貴妃,只因母憑子貴
    他的一生功績卓著,平定大小和卓,創建了宏大的康乾盛世,為清朝的興旺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乾隆的身世之謎一直是清史學家研究的重點,對於乾隆的生母真實眾說紛紜,有的說乾隆是漢女之子,有的說乾隆的生母確實是滿族八旗貴族。
  • 淺析《知否》:古代到底是「母憑子貴」還是「子憑母貴」?
    有一個成語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就是母憑子貴。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思維,婚姻關係不好了,用孩子來維繫婚姻關係。但事實上,孩子也僅僅是把兩個人套在婚姻裡,並不能改善婚姻裡兩個人的關係。更何況,孩子是婚姻的試金石,本來感情好的夫妻,也不一定能經得住孩子到來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