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又因為「放飛自我」上熱搜了。
單是看這個雲裡霧裡的熱搜標題,就很「鄭爽」。
這次雖然沒有中途崩潰,讓主持人「社會性死亡」,但爽妹子依舊非常做自己——
在這場11月1日的「教室公益直播專場」直播中,不但遲到一小時,而且全素顏戴口罩出鏡。
明星直播,最大的亮點就是明星出鏡。
這樣的行為,不禁讓很多人困惑,為什麼每次鄭爽出現,總是能搞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難的是主持人,全程小心翼翼,生怕觸碰到她的情緒點。
下播後,鄭爽對自己的遲到和戴口罩出鏡做出了解釋。
遲到是因為,自己想起了之前直播的不愉快經歷,心情很焦慮。
而戴口罩是因為,心情焦慮,所以沒來得及化妝做造型。
當然「尊重」和「直率」作為核心觀點,雖遲必到。
鄭爽說:「我真的沒有不尊重在場的所有觀眾和朋友們,自己真的是一個直率的人。」
所以,「直率」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有人說鄭爽是綜藝節目最想合作,又最怕合作的藝人。
因為只要鄭爽加盟,肯定不愁熱度,但有了熱度之後,風評還能不能把持住就另當別論了。
最近爽爽子又上了一檔戀愛綜藝,在3期節目中露面一共40多分鐘,成功用「爽言爽語」,貢獻了節目中無數,讓人尷尬的片段。
錄像中,約會途中,素人男嘉賓給睡著了的女嘉賓蓋上了衣服。
觀察室嘉賓都大讚男嘉賓這一舉動,覺得非常貼心,加分。
但鄭爽不這麼認為。
她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女生就應該這樣培養男生」。
觀察室討論,本來應該是看點,但在鄭爽的「低情商」和「表達欲」面前失控了。
鄭爽不斷打斷在發言的人,重申自己的觀點。
不僅如此,在其他嘉賓試圖轉移話題,重新開始探討的時候。
完全沒聽對方在說什麼,不斷重複「不管怎樣,這是男人應該做的事情。」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現場的絕望。
這種,「不管你在說什麼,反正我有理」的做法,真的很不討喜。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同場的嘉賓又體驗了什麼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現場的女嘉賓聊起自己的理想型。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身騎白馬的王子,說起來誰不是一臉陶醉呢?
這種時候,如果別人劈頭丟給你三個字「好虛榮」,你會作何感想?
鄭爽就這麼做了。
而就是這樣的鄭爽,在直播裡覺得主持人在完成本職工作的時候,忽略她的感受,就是不尊重她。
這樣的雙重標準,真的很難讓人信服。
當然如果你有異議,鄭爽大概率會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直率的人。
雖然可能不合時宜,但是她還是想選擇做自己。
遇上這樣的嘉賓,心疼完現場嘉賓,還要心疼後期。
別的綜藝都要靠後期剪輯來製造話題博眼球。
鄭爽上綜藝,要靠後期力挽狂瀾,都不知道救不救的回來。
在最早的花兒與少年裡。
楊洋走丟,大家都很著急,作為導遊的她卻在責怪楊洋沒有重視導演給的路線圖。
在解釋自己的行為的時候,依舊是拉出別人來墊背。
在跟楊洋和解的環節,事實被她解釋成,別人都是「表面上的」,只有她自己心裡很著急,但不太會做出來。
道歉真不真誠,不知道,但是楊洋在之後的5年都再也沒有上過綜藝。
合作過的藝人,紛紛繞行,也許鄭爽也該有所反省了。
井柏然曾經被問到,你心中的鄭爽是什麼樣的?
他的回答非常精準。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想要表達一種情感的時候,她盡力了,聽的人也盡力了,但就是不懂。」
這應該是大多數和鄭爽共處過的人的感受。
無論鄭爽的「直率」是真是假,都讓身邊的人非常不適。
鄭爽,作為演員,演技有待商榷,作為藝人,又太過為所欲為。
而讓她黑紅黑紅的這些綜藝,對她來說,既成就了她,也毀了她。
但不管大家對她認知如何,她都對自己的現狀很是受用。
鄭爽把自己的「紅」歸結於自己的「與眾不同」。
喜歡的,是因為看到她的特別。
不喜歡的,是因為習慣了虛偽,受不了真實。
鄭爽就這樣在自己一個看似自恰,實則自以為是的詭辯裡,越來越忘乎所以。
對於一次次因為「瘋子」一樣的言行,衝上熱搜之後,鄭爽本人是怎麼認為的呢?
「輿論讓大家知道了我,片酬就會漲。」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給她搭臺子讓她「直率」的,捧她不一定是真,但消費她一定是真的。
而每次上熱搜之後,粉絲罵她是真,但卻不一定是踩她。
如果問,我們身邊有沒有鄭爽這樣的人存在。
有,但是很少。
這種人有強烈的表現欲,想要被所有人認可看到,所以他們往往非常自大,習慣拉踩別人,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渴望關注的同時,有非常害怕失敗,內在有非常強烈的自卑感。
一旦事情沒有按照她的想法發生,她就無法接受,用崩潰收場。
而解釋這些滑稽行為的通用法則就是:
我很敏感,我覺得別人沒有尊重我,所有人都很虛偽,只有我是真實的。
如果傷害到別人,就是自己不懂表達,別人不理解自己。
總之就是,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人如果在現實中存在,必然要有不必改變和不被打的資本。
比如,鄭爽,她有流量。
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