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天,又是一場春暖花開,許的人還在嗎?思念還是那麼深嗎?
2020年的春天,在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中緊張地進行著,新冠疫情的出現,讓每一個人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定義生命與健康。
此刻,花開滿園,疫情遠去,山河無恙。
春天,總是美好的,總是給人很多希冀與念想。
導演陸慶屹拍的家庭紀錄片《四個春天》,像一匹電影界的黑馬突圍而出,豆瓣評分高達8.9,是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的最佳剪輯(提名);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紀錄片(提名) 。
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導演來說,如此成績算是了不起了。我想這部片最打動人的是鏡頭的真實與樸素,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導演陸慶屹把這句話踐行的恰到好處。
《四個春天》主要講述導演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故事,團聚,分離,生活一如平常地進行著,唯有詩意地活著,才是對生活最美的詮釋。
愛生活的人,都是可愛的
電影的開篇集市的鏡頭一閃而過,這是年前人們置備年貨的集市,也是為團圓飯做準備的集市。接著是父親陸運坤用嘴給薰香腸的鐵皮桶吹火,然後坐在鐵皮桶旁看書學習,天黑了打開一塊布,誘人的薰香腸出場了,讓人禁不住流口水。
父親陸運坤曾是一名物理教師,退休後在家過著閒居野鶴的生活,會寫毛筆字,自家的對聯都是父親寫的,會拉二胡,拉小提琴,拉手風琴,吹笛子,唱歌,伴奏等,而母親也時常嘴裡哼著他們的山歌,甚至拿著扇子跳舞。
吃飯時,母親也會講著笑話給父親倒酒喝,母親時常記得父親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不禁想起日本紀錄片《人生果實》的英子奶奶也總是給修一爺爺做喜歡吃的土豆飯,儘管她不喜歡吃土豆,但是還是用心給修一爺爺做著吃。
陸慶屹的父母喜歡運動,經常去田野間,有時爬山,有時去採藥,有時去田間做點農活。不管累不累,母親都笑嘻嘻的,哼唱著歌曲。
愛生活的人,都是有儀式感的
燕子飛回來了,父親總會開心的笑著說:燕子又來了。母親說,別那麼高興了,等燕子走了心又要灰好多天。燕子像極了他們的兒女,都遠走他鄉,過年時匆匆一聚,又都各奔東西。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完整的,都是分崩離析的,不想兒女離開,可是前途誰又擔得起;兒女不想離開,可是未來誰去拼。
他們在家裡養金魚,種花草,養蜜蜂,採野花等,細水流長的日子,過得詩情又畫意。
父親離開老家已經整整60多年了,但是每年的過年,都會祭祖,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各種節日,父母都會認真地過。
父親也時常會記錄家裡的日常生活,他們每年都會拍照片,並且悉心珍藏。
愛生活的人,都是用情至深的人
即使多麼熱愛生活,多麼想要一切如意,但天有不測風雲,生命無常,姐姐陸慶偉始終還是沒熬過病痛的折磨,病逝。
姐姐的離開,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轉折點,整個節奏悲傷起來,父母再也唱不出歌了,日子變的憂鬱,白髮人送黑髮人,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痛。
本來姐姐是個愛唱愛跳愛玩的人,可是病魔下,姐姐瘦如枯柴,嘴裡喊著「媽呀,媽呀」,直到最後擠出一絲微笑和調皮,是全劇最大的淚點。
病床前,兩鬢斑白的父母,儘管悉心照料,但還是沒能挽回他們心愛女兒的凋零。姐姐上大學就跑到了東北,後來久居在瀋陽,可是最後病的散手人寰之時,還是在自己的老家貴州。
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人情的冷暖,也許只有在故鄉,我們才能找到最長久的陪伴和終極的歸屬。或許我們窮盡一生也從未走出過生我養我的那座小城,父母和故鄉始終是我們最大的滋養。
《四個春天》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四個春天》用一種影像的方式給我們道出了人生的相聚離別。此片沒有渲染的氛圍,沒有流量的鮮肉,沒有精心的劇本,但就是用最真實最樸素的鏡頭,向我們展示了春天歲月的點滴。
有網友說:看多了各種濾鏡下的影視劇,有這樣一部直面真實的生活印象,讓人倍加珍貴。
這部劇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一天都是值得被珍藏的。人生沒有多餘的每一天,每一天可能都是你最美的一天。
我們自從生下來,就已經開始了倒計時,如何把鮮活的生命過得有意義,有色彩,取決於我們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父親陸運國活到老,學到老,有著人老心不老的心態,在時代的變遷中,他總是用一顆謙虛和上進的心學習,電腦,樂器,養蜂,園藝,他都能通過學習掌握,他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
母親總是愛笑的,愛唱的那個人,像極了《人生果實》裡英子奶奶說的那句話:女孩子不笑是不好看的。
他們一家看起來在粗茶淡飯中過日子,實則內心充滿了詩意和遠方。
《徒然草》裡有這樣一句話:「仔細想來,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有詩意和遠方,也有過去和回憶。
他們一家人善於記錄,珍惜當下,時常凝視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時常也欣賞歲月的變遷,他們是生活的主宰者,也是傳播者。
春去春又來,花開花又落,人生浮沉,用心過好每一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