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 text:孫衍
記得剛回南京時的一次聚會,一位年長者對我說:「你把自己擰得太緊了,像發條一樣。放鬆點,打開自己,去一些未知的旅途,尋找真實的自己。」當時的我一臉茫然,一直以來,我並沒有真正審視過自己,是過於緊張了,還是變得從容了。
但有些事就是當局者迷,在外人眼裡的那個自己,或許卻是最真實的。你的言行,你的舉動,你的不經意流露出的眼神,或許都會成為別人判斷你此刻心情的證據。
後來想想那句類似告誡的話,雖然是那麼像心靈雞湯,但對當時我的來說卻異常受用。
因為我們一直以為只有自己才最懂自己,卻不知那些隨時擊中你的話,是出自那些與你只有一面之緣的人。
曾經認識一個臺灣男孩,他叫徐笙竣。徐笙竣經常會在微博上艾特一些朋友,其中包括我。隨時匯報自己現在到了哪裡,見到了什麼,他會拍一張自己的照片,背景有時候是西藏,有時候是新疆,有時候是在一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
每一張照片上,他都報以燦爛的笑,而無法令人想像他是一個白血病患者。
曾幾何時,上天對我們的生命開了個玩笑,在年輕生命奔跑的旅途上給予重重的一擊,本來是揮灑青春汗水的年紀,卻必須與病魔對抗,在生死一瞬間與死神勇敢說我要活下去。
我還記得他有一次做自己的旅行分享會,我去看望他,他一口一個老師的叫著,十分的謙遜。他介紹自己的家鄉,那是一個在臺灣來說相對偏遠也相對落後的地方,但十分的美麗,那個地方叫白河,在臺灣的南部。他發現自己患白血病時才十九歲,還是自己拔智齒時才發現的。這猶如晴天霹靂,讓他一時難以接受。誰都知道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甚至已經有殯葬業者到病床前遞名片了。「有種被詛咒的感覺,心情真是糟透了。」他當時這樣想。
那一年,他做了七次化療,十五次骨髓穿刺,六次腰椎穿刺,在注射了大量激素藥物後,體重一下子飆升至七十多公斤,變得極為臃腫。
還好,他從小就喜歡運動,他想著或許通過鍛鍊能讓身體有所恢復,哪怕能多活幾年也是好的。但身體機能和肌肉的嚴重衰退,讓他連爬個樓都覺得費勁。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嘗試用單車騎行,先是從家鄉臺南騎到了最南端的墾丁,接著又開始嘗試環島旅行,在首次環島912公裡後,他連續三年每年環島一次。
從2011年起,徐笙竣開始踏足祖國大陸,用十四個月的時間,騎行雲貴川北高原、甘肅絲綢之路、巴丹吉林沙漠、川藏青新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三省……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當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時,我應當決定生命的寬度。我要用車輪去丈量大地,體會生命意義。」徐笙竣說。
2015年的夏天,他的新書《世界在我腳下》在臺灣上市,向世人昭示,只要認定自己,給自己足夠的信念,就不怕任何艱難坎坷,生命的長度就此被拉長。
徐笙竣或許是個特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那樣,可以與死神搏鬥。但我們起碼可以學會相信自己,發現自己,在任何的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
一年又一年,當想像著自己還有張青春不老的臉時,卻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照過鏡子。鏡子中的自己早已不是以前的少年,而少年時的夢想又有幾件已經實現?
走過的路就像丟棄的玉米,你再也撿不回來。在前行的路上,你永遠是一個飢餓者,並且要保持飢餓者的狀態,這樣,你才有動力和信心,去尋找食物。
時間像個老者,教會我們太多太多,你以為你的情商提高了,卻發現智力並未跟上,當你以為自己的努力夠了,卻發現好多事並不是靠單打獨鬥就可以解決的。世上有千條路,你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但世上也有千種行路的辦法,選擇對了自然會奮蹄直追,相反只會南轅北轍。
如果,生活給了你劫難,那也是因為上帝覺得你太懦弱,以此來考驗你,這算不算是一場修行?
做一個逃避的人比做一個迎難而上的人容易的多,但逃避就註定停滯不前,而路一直在你的面前鋪陳,你走不走,都會老的,只是不要老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 END -
▼
本期作者
孫衍,書評影評人,白襯衫禁慾系大叔,精神分裂患者。文藝微刊《空白地區》特約作家。(微信ID:yanbooks)
空白地區
一個最愛文藝的微信公眾號
主編/菊十一畫
編輯/空手道長、白十三、畫眉鳥、張薇
籤約授權作家/趙波、孫衍、青峰教主、哥舒小妖
美術設計/YECHUN workshop
攝影/Ferdi Rizkiyanto
圖片來源/網絡
音樂/Justin Bieber - Let Me Love You
投稿郵箱:288778@qq.com
▲
微信公眾號:空白地區,免費訂閱
持續關注有驚喜,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