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丨人生是一場修行,生活就是最大的道場

2021-01-11 網易

  

  文/民生周刊

  轉眼,2020已至最後一天,2021即將到來。

  在時光的車輪上,唯有特別日子的存在,才能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光陰的流逝。而我們又總是在回首之時,才發現時間如脫韁的野馬奔跑不停,轉眼消失無蹤。

  2020年或許有很多的不如意,當我們尋著記憶的方舟,細數來時的路時,總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沒有哪一年,帶給我們如此多的變故,也同樣沒有哪一年,讓我們收穫如此大的成長。

  其實,你和很多人已經見完最後一面了

  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而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從開年的新冠肺炎,到涼山火災、南方洪澇災害……2020年裡,我們見得最多的是離別,聽得最多的是珍惜。

  總以為一輩子很長,就算現在忽視了,以後也來得及補上。然而經歷了才懂得,意外的來臨,從來不會跟人打招呼。

  時間永遠不等人,那些你愛的人也一樣。倘若失去是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那就別再說什麼來日方長。

  家人也好,朋友也罷,能擁抱時不要爭吵,能陪伴時不要猶豫。活在當下,用力去愛,方才不負相遇,不留遺憾。

  沒有好身體,一切都是零

  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提問:2020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高贊的回答只有簡單8個字:「一切以健康為中心。」

  這一年,狡猾的病毒席捲了全球,也為我們的健康敲起了一記警鐘。

  人生不是一場比拼速度的短跑,而是考驗耐力的馬拉松,贏家並不是看誰走得最快,而是看誰笑到最後。

  一位經濟學家這樣形容。身體是「1」,名聲、地位、財富都是後面的「0」,如果沒有前面的「1」,後面的數字將毫無意義。

  曾經「中年人用保溫杯泡枸杞」的話題被人在網上嘲弄得不行。

  我覺得保溫杯、秋褲這類東西,都是成長路線上的必然,沒什麼好嘲弄的,每個人也終將拿起保溫杯,每個人也終將老老實實地為自己套上秋褲。區別只是有的人還有消耗健康的資本。

  保溫杯不意味著別的,不意味著保守和平庸,沒有更多的象徵性。他們只是為了健康地活著罷了。

  人們常說,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然後才能談學習、謀生活。而要健康,就要養成健康的習慣,有自律的生活方式。

  新的一年,別再給健康打空頭支票了。早睡早起,三餐準時,堅持運動,保持愉快。

  好運氣,就藏在好習慣裡。

  花錢爽一時,存錢贏一世

  「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錢就能產生,可悲劇卻大半和錢脫不了關係。」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生活剎了車,三毛的這句話也被反反覆覆驗證著。

  從未有哪年像2020一樣,讓人如此明白存款的可貴。

  有人調侃道:「疫情後沒有迎來報復性消費,而是報復性存錢。」解封後,沒有想像中的「買買買」,更多的是深思熟慮後的「存存存」。

  從網上到現實,大大小小的意外見得太多太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了那句「及時行樂」的荒謬。

  流行趨勢不停在變,東西到手便不再新鮮。花錢帶來的快感,總是轉瞬即逝。可帳戶餘額帶來的安全感,永遠是抵抗疾病、風險、未知的底氣。

  人生幾多風雨,口袋有錢,才能心裡不慌。

  人生再怎麼無常,生活還是要照常

  從疫情到洪災,2020年的無常,總是一場未平息,一場又襲來。

  沒有人不害怕苦難,但短暫的消沉過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與其抱怨,不如騰出精力來想想怎麼解決眼前的問題。

  一時間,各行各業都在積極「自救」,身邊每個普通人都在尋求轉機。上半年被疫情打亂的生活秩序,在後半年裡,緩慢而又穩定地恢復著。

  庚子年沒有如願重啟,我們卻也一路支撐熬了過來。世事難料,命運拋出的難題,常把人打得措手不及。

  無力抵抗,那就接受;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下雨了就打傘,沒有傘就找屋簷,屋簷也找不到,那就努力奔跑。」

  即使千難之後有萬險,也要關關難過關關過。

  人生是一場修行,生活是最大的道場。

  曾聽到有人說,2020年是「史上最差的一年」。我卻覺得,這艱辛的一年裡,反而藏著最真的道理,最好的修行。

  每一樁苦都沒有白熬,每一滴淚都沒有白流。

  這一年,好的壞的,都是成長。

  

  主播:zhq

  《民生周刊》新媒體編輯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洞見(ID:DJ00123987)、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點擊圖片可進入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生是一場修行,工作是最好的道場
    2020年的春節,一定會讓每一個親歷者記憶深刻。因為緊張的疫情,宅家不能外出的日子,很多人變身美食達人、群聊小能手、追劇大王、哄娃狂魔……時鐘滴答滴答,日子一天一天過,床墊都被躺凹下去了,網劇也看膩了,微信群裡的聊天話題,也日漸沒有新意,小朋友都快把沙發跳塌了……可是什麼時候上班,依然顯示「等待通知」中。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人生在世都不易,《六祖壇經》講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世間本無物, 庸人自擾之,也就是心若不動,萬事從容。  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裡。  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無論外界發生什麼,都能從容應對。
  • 真正的修行道場不在寺院,不在深山
    、不是禪堂,真實的道場就是每一個當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個念頭。修行不是一種逃避;更不能成為一種心靈的娛樂,或是爭權奪利。修行要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實際問題都是入口。每一個問題是道場,每一件煩惱的事是道場,每一次情緒的旋風是道場,每一次恐懼的到來是道場,每一個念頭是道場。能以平心靜氣處理而心不妄動,就是真修行。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text:孫衍記得剛回南京時的一次聚會,一位年長者對我說:「你把自己擰得太緊了,像發條一樣。但有些事就是當局者迷,在外人眼裡的那個自己,或許卻是最真實的。你的言行,你的舉動,你的不經意流露出的眼神,或許都會成為別人判斷你此刻心情的證據。後來想想那句類似告誡的話,雖然是那麼像心靈雞湯,但對當時我的來說卻異常受用。因為我們一直以為只有自己才最懂自己,卻不知那些隨時擊中你的話,是出自那些與你只有一面之緣的人。
  • 紅塵,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提起修行,總會讓人聯想到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山林隱士,坐禪,吃齋,念經…… 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紅塵,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 當朋友詢問為什麼時,蔣勳說: 人生中有太多捨不得,一些喜歡的人捨不得,一些喜歡的東西捨不得,一些想去的地方捨不得,甚至有時候自己也厭煩,為什麼這麼多捨不得。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從古到今,大凡有作為的人都是能夠守住寂寞的人,一個人只有保持寧靜的心態才能守住寂寞,不忘初心,奮力前行,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做人要有寧靜的心態就需要有淡泊名利,只有將名利看淡了,心情才不會浮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不知煙花柳巷好修行?躲什麼躲?隱什麼隱?卻道險山惡水是福庭?深山有鬧市,桃源在紅塵,擇什麼地?選什麼境?要修的,唯此身心!心在當中擱,不偏亦不淪。一切皆由己造,助人為善,自然福報綿長,自行其惡,必定報應不爽、自受其殃!一顆心不清淨仍是空忙一場!因此上,閉上是非口,遠離名利場,不誤為人一場,學聖學佛靜旁觀,笑看世人奔忙!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純淨透明。生活是充滿五顏六色的染缸,把純淨的人扔進去,接觸到的染缸不一樣,顏色也就不一樣。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
  • 《天道》真水無香,至味清歡,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天道》真水無香,至味清歡,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如何「具化」修行。「修者」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修行,但人生就是修行,知不知不影響修行本質,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知道自己身份未必找到真善美,不知道自己身份未必找不到自己。每個人悟性、慧根、根器各有不同。「律者」就是自己做人做事都有規範和標準,嚴格按照法律、道德、倫理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克制情緒、克制本能,能夠通過自律和他律,減少犯錯和被心魔困擾。
  • 呂燕妮出身低結局好,黎婉華卻把好牌打稀爛,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呂燕妮出身低結局好,黎婉華卻把好牌打稀爛,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富人只愛跟富人玩」,郭晶晶嫁給了霍啟剛,也不是所謂的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因為跳水皇后郭晶晶,本來就是高貴的白天鵝。·被偏愛的,始終是原配霍英東也給了自己髮妻最大的尊重,呂燕妮的大兒子霍震霆,成了家族的門面,他負責的是,家族影響最深遠的體育事業,二兒子和三兒子,則是負責家族其他的產業。
  • [正念祈禱文]《道德經》: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
    每天清晨當陽光灑遍大地的時候,我們用真誠的祈禱來開啟一天的生活。讓我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到我知道: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平安。在這個世上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人們對於幸福的理解各種各樣,但平安是福,是最普遍讓人接受的理念。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
  • 佛教:在家人該如何修行?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01第一:公司就是道場對於出家人來說,道場自然就是寺廟,在這裡他們集體做早課,做晚課,吃大鍋飯,睡大通鋪,一心修行。當然了,也有一些境界高的法師,不僅自度,還要擔負起為眾生講解說法,心理輔導,祈福教化,廣種福田的責任,也就是度他。而對我們在家人來說,去寺廟裡面拜佛燒香,供養三寶,或者偶爾去廟裡短時間修行一下是可以的,卻絕對不能天天都在那裡呆著,那咱們的道場又在哪裡呢?
  • 人生的不甘來源於苦難,終於修行
    人這一輩子總是生活於不甘之中。不甘心於出生環境,不甘心於瑣碎平庸,不甘心於老之將至而疾病纏身……誰不想一鳴驚人,誰不想出將入相,誰不想千古流芳?我們整日勤奮刻苦、忙忙碌碌,不過是求取功名,做一番在眾人看來光宗耀祖的大事業罷了。
  •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壽長壽短皆是功德圓滿,只是滿壽不易修罷了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壽長壽短皆是功德圓滿,只是滿壽不易修罷了。人生的意義,這個看似迷茫的命題,在學完哲學,讀完幾大宗教的經書之後,似乎顯得更加迷茫了。畢其一生,鑽研某一領域的技術突破,也是一種修行;絞盡腦汁,唯利是圖者,也是一種修行啊;審時度勢,逐利天下者,不也是一種修行嗎?因此,人生的意義,重在修行,修行的意義,重在修。修煉善者,得正報,不善則得不到圓滿的回報。僅此而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私利者,可修壽與天齊;公利者,可修功名利祿;眾利者,可修大德高望。寡利者,則誤了這一世好時光,萬利不得一。
  • 人生就是一次修行
    吃飯,看似小事,卻能夠吃出人生態度,有人說,習字是一種境界,習字修煉的就是人生,吃飯也一樣,為了生計的吃飯,那是填飽肚皮。而吃出美好,吃出幸福,除了美食,還需要心情和環境,懂得分享更是一種境界,據說善於創造美食的手,也有一顆樂於讓別人分享成果的心,這就是態度,何嘗不是修心?
  • 閱讀,是人生必可少不可缺少的一場修行
    這不由得讓人感嘆:生活已經不易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別說靜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都無法達到可我們忘了,讀書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文字的閱讀就是一場旅行,當讀得多了心也得到了修行。讀書,雖然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可能只是充實生活的興趣完善自我的途徑,它沒有難度只要認字,就都能施行雖門檻很低,可回報卻高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使你的人生重新出發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與其周密的算計,不如捫心自問,究竟是捨得還是捨不得?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白羊寺 | 美食是人生一場修行
    2019年4月,白羊寺的天真庵,師太的料理和細小的感動…這一段,將是我人生永久的驚喜。《Chef's Table》中的靜觀師太Netflix出品的《Chef's Table》算是美食紀錄片中的戰鬥機,第三季的明星毫無疑問就是Jeong Kwan,靜觀師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