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一定會讓每一個親歷者記憶深刻。因為緊張的疫情,宅家不能外出的日子,很多人變身美食達人、群聊小能手、追劇大王、哄娃狂魔……
時鐘滴答滴答,日子一天一天過,床墊都被躺凹下去了,網劇也看膩了,微信群裡的聊天話題,也日漸沒有新意,小朋友都快把沙發跳塌了……可是什麼時候上班,依然顯示「等待通知」中。
漫長的一個月過去了,終於等來了上班日子,雖然都戴著大口罩,但是光看喜上眉梢的小半張臉,就知道大家臉上洋溢著「終於上班了」的笑容。
一位同事說,工作這麼多年,從未如此渴望上班。不僅僅是因為要養家餬口就要努力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種目標清晰、互相協作、一起奮鬥的感覺特別好。
而家裡就不一樣了,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讓你心猿意馬,你似乎什麼都做了,但似乎什麼都沒結果。
菜沒做好,被家人數落,第二天賭氣就不做了,心裡還很氣呼呼地表示,一代廚神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裡。
微信群裡,不知怎麼就聊到了中西醫之爭,對立的兩派馬上互相人身攻擊,原來的和氣氛圍馬上炸毛,群主苦勸無效,只能宣布就地解散。
安靜地陪娃,也能陪出毛病來,教育理念之爭蔓延到人身攻擊,再到互挖陳年「黑料」,眼看完美家庭就要分崩離析。
花了很多時間,追劇到大結局,遠不是自己想像的那個結果,大罵編劇水平差,差點讓手機代替自己珍貴的下樓機會。
一位朋友說,疫情期間,他思考了很多,為何家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港灣,但是待久了就各種膩呢?因為家是一個建立了長期目標的地方,而又不可能制定一堆制度規範,去保證這個目標分階段、穩步去實現。
這些長期目標,考驗的是雙方或者多方的情商、耐心和長遠規劃能力,而且也沒有一個完美的培訓成長體系,讓所有的成員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去奮鬥。所以,一個人在家待久了,就會出現很多爭端,逐漸喪失了成就感。
而工作就不一樣,有明確的目標,有保證其實現的制度、績效考核,有團隊支持一起克服困難,如果你的能力達不到要求,還有完善的培訓體系來提高,從而保證實現小目標、中目標、大目標。能達成結果的事情,會帶來他人和自我的認同,激發人的成就感。
我深深認同這樣的看法,並且認為工作與生活有時候是互相支撐的,彼此帶給我們的一些領悟,也是可以解決彼此問題的。
老闆喜歡把工作和生活聯繫起來思考,經常舉他兒子的例子。他說,有時候,兒子調皮搗蛋,也會讓他忍不住想發脾氣,但是他一想到自己是發自內心地愛兒子的,就應該用兒子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而不應該自己一頓情緒發洩,管他有用沒用,自己先舒坦了再說。
他說,自己最初也是個超級完美主義者,見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要指出來。但是創業這麼多年,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知愛價值觀下,不斷修煉出了強大的包容心。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這項修煉都讓他受益匪淺,也讓他能從容處理複雜的事情。
這個空前的長假,我家迎來一位新成員,老婆、老大、老二都要照顧,除了精力分配上是個考驗,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情緒管控。從老婆後面對我的態度來看,個人感覺打個80分應該沒問題,這跟我在工作上不斷修煉、提高自己的心性密不可分。
其實,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觀點是什麼呢?就是工作和生活不是割裂的,我們在工作上積蓄的智慧,往往有助於我們解決紛繁的家庭問題。而我們從家庭那裡,得到了全力的支持,也能幫助我們在工作上更上一層樓。
最後,我要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工作是最好的道場。我們在做事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疫情雖是一次無情的危機,但是能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生活和工作的辯證關係,促使我們更加智慧地擁抱今後的生活,也算是一個意外中的驚喜。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