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是修行》:逆境,是最好的老師

2020-12-24 以書話人生

2020年只剩最後一個星期,不管這一年過得好與壞,都將過去成為歷史。

這一年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容易,有天災有人禍,但從這些突發事件中,有人頓悟,有人糊塗;有人覺知生命不易,且活且珍惜,有人依然視生命如草芥,隨意糟蹋,丟之棄之。

面對逆境時,是繳械投降,還是奮勇向前?在與死神搏鬥時,是束手就擒,還是視死如歸?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充滿疑惑,不妨翻閱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或許會有所收穫。

作者鬼腳七是個電商奇才,曾就職於阿里,從基層做到了高管。之後,他從事自媒體工作,公眾號擁有百萬忠實粉絲。他曾短期出家,用八十一天託缽行走。

如今,他遠離塵世喧囂,已在山間修行三年,法號行空。這本書就是他修行期間記錄的所歷、所思、所悟。

01向死而生,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沒有人不怕死,但每個人對待死亡的看法都不同。

有些人面對死亡時戰戰兢兢,想到有未了的心願很是不甘,有些人早已看透生死這回事,覺得活著的每一天都是黃金日子,鬼腳七愛人的奶奶就是後者。

奶奶今年九十歲,雖然年事已高,但耳聰目明,手機玩得很溜,平時微信發語音、發朋友圈,視頻聊天,什麼都會玩。奶奶平時還喜歡和鄰居打牌,每天下午一打就是幾個小時。

和奶奶打牌的一般是五六十歲的大叔、大媽,有些人要是出牌慢了,奶奶還會不耐煩地抱怨說:「快點出牌,你們還有的是時間,我打牌的時間不多了。」

一番話逗得鄰居哈哈大笑,紛紛說她精神得很,活到一百歲沒問題。

奶奶不僅幽默,而且心思細膩,她有自己的私房錢,每月還有退休金。她在手機上設置了生日提醒,把晚輩的生日都記下來,等到生日那天,會給個紅包,打個電話,見面的話還會送禮物。

很多子女晚輩們在外地,奶奶每年都會去不同的城市在不同晚輩家裡住上幾天。她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去一次少一次,趁自己還走得動的時候,好好珍惜。

奶奶說:「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黃金日子。」她認為過一天就賺了一天,唯一的要求是活要活得好,死要死得快,不想躺在床上被人照顧。

關於死亡,奶奶說沒人不怕死,所有人都會死,這是不能改變的事情。但她的心態很好,自從三十年前爺爺去世後,奶奶懂得人隨時可能會死,所以,她給自己準備好了壽衣、壽鞋還有遺像。壽衣、壽鞋過時了,她又換了新款的樣式。

奶奶每次去子女家住,也會隨身攜帶壽衣、壽鞋。鬼腳七問奶奶原因,奶奶回答道:「要是忽然死了,他們找不到壽衣和壽鞋放在哪裡啊?」

奶奶正是接受了隨時會死的事實,從而做好了隨時死的準備。因為有著向死而生的領悟,所以一直活得很好。

02逆境,是最好的老師

反觀我們年輕人,對死亡的態度可能就不如老人這般有智慧了,遇到一些生活的挫折時,就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草率地結束生命。

事實上,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古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與人語者十之一二。」

既然,不如意之事無法避免,那處於逆境時,該如何面對呢?鬼腳七在書中借用高僧妙葉禪師的「十不求」做了解答。

「一不求」是念身不求無病。有人可能會疑惑,無病不是好事嗎?為什麼要不求無病呢?

因為,身體不生病的時候,貪慾就會變多。古人云:「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意思就是欲望過多了,則心力分散,意志就會薄弱,就會思力不暢達。相反,身體有病時,人卻不得不放下很多,更容易看透一些事。

「二不求」是處世不求無難。雖然,每個人都想要順風順水,但有時候物極必反,太順利的人容易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驕傲自大,容易引來更大的災難。

「三不求」指究心不求無礙。這是指學習的時候,不求自己一學就懂,有點障礙也不是壞事,否則容易自負,以為自己有多聰明。

有時,心中有煩惱感到苦悶,吃不好睡不好也無妨,這說明我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此時,可以想想我們以前學過的道理,看能否化解這些障礙。這時,我們就能知道是真的明白了道理,還是只知道了皮毛並不懂得實踐。

「四不求」是立行不求無魔。什麼是魔呢?魔指各種破壞,各種挫折,各種誘惑。行可以指我們的理想和願望。願望越大,魔就會越多。不過,我們無需懼怕這些魔,因為這些魔是來磨礪我們的,看我們是否足夠堅定,毅力夠不夠大。

「五不求」就是謀事不求易成。事情太容易成功,人會心生狂妄之心,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易求成,會讓自己對一件事情沒有太高的期望,即使事情沒成,也不會太失望。

「六不求」就是交情不求益我。與人交往如果總是想著為自己謀利益,容易虧失道義。看看周圍那些總想佔人便宜的人,過得大都很一般。

「七不求」則是於人不求順適。這句話的意思是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希望別人都順著自己,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方式和習慣。相反,若能順從別人,那絕不是泛泛之輩。正如老子所言:「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這種人才真正強大。

「八不求」就是施德不求望報,我們總覺得自己有恩於別人時,別人就要知恩圖報,這樣往往會讓人變得心胸狹窄,斤斤計較。若能做到施恩不忘報,可以發現自己的貪念,破除很多執念。

「九不求」就是見利不求沾分。當聽到好項目或者看見好處時,是不是自己也想分一杯羹呢?這看似人之常情,實則是嫉妒心和貪心作怪。看見他人獲利,能做到不求沾分反而真心祝福,這點不容易做到。

「十不求」說的是被抑不求申明。「抑」是指冤枉、誤解。被誤解了還能做到不解釋,這就是修行的進步。

03結 語

不管是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尤為重要,把逆境與苦難都當作我們修行的道場,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而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終點,若每個人都有向死而生的覺悟,就會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在生活中,也不會過度計較得與失,而忽略了這趟人生旅途中那些曼妙的風景。

文/紫竹凌:多平臺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相關焦點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遇到逆境時,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
  • 【蔣揚仁欽仁波切】人生處處是修行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為的是我們所愛的家人;其實真正愛一個人,不是給他多少財富,而是給他快樂的保證──佛陀的教法,就是這個保證。沒有煩惱的產生,就不會有惡業的造作,而能使內心常保平靜,進而脫離輪迴的痛苦,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諦。
  • 人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我出生在河套平原的一個小村莊,從小我就熱愛學習,對於學習從來不需要老師和父母的督促。由於我的聰明好學,我的成績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很優異。也正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好,我成了同學眼中的天之驕子,受人尊重被人誇獎的對象。在老師的眼裡我是一個前途無量,一定會出人頭地的好學生。在村裡人的眼裡,我是一個懂事聽話,有出息的孩子,將來一定能為父母爭光添彩。
  •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強大的內心,需要一點點去修行,清·金蘭生在《格言聯璧》養生類裡講述到: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生在世,不凡會經歷一些事情,如:經歷過感情挫折,  貧寒、勤工儉學,大病一場後痊癒;經歷過人間冷暖,嘗盡生活酸辣苦甜,等等,都是人生的修行,修行貴在修心,明白了自然會大徹大悟,更會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內心強大,無往不利,自然而然。
  • 在路上,在修行,一路感悟這人生
    一個人在路上,看似是一個人在遠行,其實是一個人在修行。孤獨寂靜中一個人獨處沉思,那是自我思想境界的一次升華。熙攘人群裡獨坐沽酒,這是本心抗禦雜念的一場修煉。人面千相,世事萬般。看著身邊這形形色色的旅行人的表情,或興奮,或焦急,或篤定,或小憩。我無法獲知他們是出還是回?是哪裡上的車?目的地又是哪裡?是去見什麼人?還是在辦什麼事?
  • 你的人生中,一定會有這樣一位陪練
    關注「星空大勢」為您生命保駕護航,為您的修行提高智慧;傳承中華智慧,助力偉大復興,締造世界大同!!!      2020年是最好覺醒悟道的一年…進入2021年1月1日我們就進入新時代,新徵程了。。 自性狀態沒有感覺,只是自然而然~   有感覺,憑感覺都是大腦的幹預,都是五蘊的一個表現形式。
  • 人生的不甘來源於苦難,終於修行
    人生的不甘其實來源於苦難。生離死別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喑啞聾苦,鰥寡孤獨苦……,這樣細細推究,人生真是一個苦海呵!成功了又如何?當一瞬間的幸福感過去後,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怎麼樣保持住名聲不被超越?如何使成功更加地羽毛豐滿?還要抵擋看不到的因嫉妒而來的暗箭,真是壓力巨大,高處不勝寒!
  • 漫畫大師蔡志忠送給現代成年人的——人生修行哲學
    對待這些問題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解決背後的人生困惑。如何解決?去解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生修行哲學。有了它,你的迷茫、掙扎也就有了排解的通道,你的人生路也有新的方向和可能性。這一代的成年人,無論生活環境,或是工作環境,都有著很多的不容易。所以,蔡志忠老師結合自己幾十年的修行感悟,對《莊子》《論語》《菜根譚》等進行了一場深層次解密。
  • 從任職阿里高管到山間修行,鬼腳七新書教你日常不費力修心法則
    山間長期修行,給凡塵人世寫一本《人生處處是修行》鬼腳七將自己託缽行走的經歷寫成《人生所有的路,都是必經之路》,而如今的他更是長期出家在山間修行,每天挑水、做飯,聆聽山谷空靈的鐘聲,看看春秋更迭和草木榮枯,內心逐漸安靜,生發出力量,紅塵內外的感悟都化成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
  • 一位高僧指點:人生逆境,黴運纏身,熬過「三道坎」好運就來了!
    一位高僧指點:人生逆境,黴運纏身,若熬過「三道坎」好運就來了!一:熬過「自暴自棄」的坎。
  • 《逆境成長》:逆境是人生必經之路,跌倒爬起來就是人生的贏家
    文/喬平一個從21歲就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的成年人,應該怎樣面對今後的人生?霍金教授用充滿成就、豁達通透的一生,留給了世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創傷性成長」經歷。事實上,我們身邊真有不少人,面對逆境時就此敗給了「弱」,向現實舉起了雙手,從此破罐子破摔,一敗塗地。
  • 花開次第,跟著希阿榮博堪布學佛法,讓你的人生充滿修行
    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以煩惱為契機領悟世間的紛雜萬象,從煩惱入手實現終止煩惱的目的,那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面對的是苦惱與困惑,自己的情緒、感受與反應,無法解脫的困境,往往讓我們走上不歸之路。而希阿榮博堪布在書中讓人對修行產生了親切感。
  • 《轉變逆境的故事》《苦才是人生》
    如古代先賢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 成功人生為什麼要修行,修行三部曲
    人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爭名奪利的社會裡,為了追求更多物質滿足更多的欲望,不停的加快工作與生活的步驟,恨不得一天當兩天來用,整天神經繃得緊緊,擔心稍停一下自己就給別人拋得遠遠的,為的就是可以快人一步走在人生高峰的前沉。這樣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最終損害了心靈的健康,導致心靈嚴重缺氧,心不安神不寧。
  • 機鋒無限:生活處處是佛法 吃茶去!
    因為佛法就是教我們在煩惱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逆境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順利的時候不迷失自己;在成功的時候不迷失自己;在失敗的時候不迷失自己……乃至在生死面前不迷失自己。總之是在教我們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迷失自己,佛佛祖祖就是以他自己的覺悟經驗,告訴我們如何不迷失自己。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人生就是一次修行
    工作是一種修行,吃飯,做飯,旅行同樣也都是是一種修行,這都是我們修心的最基本的形態,借用一句禪語,這裡應該叫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吃飯,看似小事,卻能夠吃出人生態度,有人說,習字是一種境界,習字修煉的就是人生,吃飯也一樣,為了生計的吃飯,那是填飽肚皮。而吃出美好,吃出幸福,除了美食,還需要心情和環境,懂得分享更是一種境界,據說善於創造美食的手,也有一顆樂於讓別人分享成果的心,這就是態度,何嘗不是修心?
  • 蕭老師時時講(五):人生之路需要修行和愛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被出生之時的八字所束縛,你是萬裡挑一的天之驕子,還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都是註定的,那麼普通人就沒有逆襲的可能嗎?怎麼才能在一定程度讓原本平淡的人生得到一些改變?且看今日蕭老師的時時講.依然裝飾張二狗:今天是2020年4月27日,庚子 庚辰 庚子 庚辰 金水漫天呀!蕭玄:你確定嗎?說說怎麼漫的?哪個是天?
  • 人生是一場修行,工作是最好的道場
    最後,我要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工作是最好的道場。我們在做事中領悟做人的道理。疫情雖是一次無情的危機,但是能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生活和工作的辯證關係,促使我們更加智慧地擁抱今後的生活,也算是一個意外中的驚喜。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安祥禪】耕雲導師關於逆境的開示
    第一篇 《愛的人生》開示四、逆境和困難是成功立業必經的鍛鍊和要素看過鮭魚逆水而上,到它原來出生的水域傳種接代的紀錄片嗎?鮭魚一出生就順流而下,到達海洋,經過幾年的成長以後,要返回它原來的出生地去交配、產卵,延續後代。這幾千裡逆流而上的途程,到處都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