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揚仁欽仁波切】人生處處是修行

2021-02-19 順緣田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為的是我們所愛的家人;其實真正愛一個人,不是給他多少財富,而是給他快樂的保證──佛陀的教法,就是這個保證。


有人問我:要如何同時兼顧工作與修行呢?言下之意,這兩者是衝突的。


提到修行,一般人馬上聯想到的是念經拜懺,不然就是打坐閉關。這是一般人對修行的刻板印象,認為修行要有一定的場所,或是要有很多的時間,所以導致有個錯誤認知: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回到家中已疲憊不堪,在沒時間又沒場所的情況下,修行成了「以後再說」的事情。


一般人對佛教的認識,出現兩極化的現象: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迷信,是種只重視形式的宗教。這些人認為拿香拜拜、磕頭念經、必要時再供個鮮花素果,這就是他們心裡認為的佛教。另一種人認定的佛教,則是艱深難懂的經、律、論,在門外的人,覺得深奧不易親近,在門內的人則因能研讀經論,而覺得自己智慧過人,說起話來咬文嚼字,內心貢高我慢。


其實修行的內容,既包括禮佛、持咒、供養、打坐,也包括研讀深奧的經、律、論,但這都只是部分的內容。佛教修行的精髓,在於如何修心、斷除煩惱。沒有煩惱的產生,就不會有惡業的造作,而能使內心常保平靜,進而脫離輪迴的痛苦,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諦。

佛陀並沒有教導我們:只要你們拿香拜我,買水果供我,我就保佑你們平安健康、財運亨通;佛陀只告訴我們,人生的好壞與否,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供養、禮拜固然有功德,然而在做這些事時,內心的動機不純淨,或只為沽名釣譽,那麼這些作為非但不能添福添壽,反而可能有減損的作用。


如果,修行真正目的是希望能斷除煩惱、尋求內心平靜,那麼修行和工作就不但沒有衝突,反而有結合的必要。我們不是常說「紅塵處處好修行」嗎?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就是修行的最好場所。

同事間可能有處處找你麻煩的人,先別忙著找方法對付他。還是運用想像力把他當成你的老師,當成一位修忍辱的對象,不論這個同事如何刁鑽難纏,就當他在為自己消業障。如果這個方法,還是不能讓你平心靜氣與他相處,想想《佛子行三十七頌》的一句話:「吾以如子愛護人,彼若視我如怨仇,猶如母憐重病兒,倍悲憫是佛子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把我當仇人,我會以慈母對待重病在身的孩子一般的心來悲憫他。

他之所以處處與人作對,難以相處,不正是因心裡受無明的痼疾所苦而不自知,誰忍心苛責一個有重病在身的人?


回想這一天,我們既沒念經拜懺,也沒打坐閉關,但這一整天下來,我們不也是在修行嗎?如此說來「人生處處是修行」啊!

相關焦點

  • 龍欽巴尊者的心滴之光,每個都是修行的關要!
    龍欽巴尊者(1308~1363),是藏傳佛教寧瑪巴最重要的傳承上師之一,著有《龍欽七寶藏》《四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脫》等。尊者一生撰寫了超過二百五十部論著。法王如意寶曾說:他傳給我們的大圓滿法,傳承來自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意傳,而麥彭仁波切的傳承則是得自全知無垢光尊者的意傳。
  • 推薦閱讀:頂果欽哲仁波切《覺醒的勇氣》
    仁波切根據弟子的不同根器,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走向究竟內在平靜與自由。在那次欽哲仁波切及其他上師所給予的開示中,《覺醒的勇氣》尤為獨特重要。於是我也特別感激蓮師翻譯小組,讓我為此書撰寫前言。  《覺醒的勇氣》是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和西藏大師督美·藏波的修心法教。欽哲仁波切根據他個人一生的修行和經驗來教導。
  • 【創巴仁波切】修行之路不是好玩的!
    修行之路不是好玩的——最好別開始走上去。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
  • 至尊上師 色麥欽則仁波切 住世祈請文·海螺之聲(藏音)
    至尊上師 色麥欽則仁波切住世祈請文 · 海螺之聲    此乃比丘·慈成嘉措  比丘·阿旺吉美  優婆塞· 阿旺格勒  優婆塞·阿旺索巴  優婆塞·阿旺普雄  優婆塞·阿旺楚成等再再祈請 由色麥聞思摩尼扎倉撰作 註:此《住世祈請文·海螺之聲》祈請文是色拉大乘洲彌勒大願法會期間 為祈請色麥欽則仁波切
  • 至尊上師大寶與怙主司督仁波切之因緣
    在圓滿完成了蓮師的授記和第三世司督仁波切的心願後,堪欽大師即而示現了涅盤。堪欽勒協玖丹大師之再來者--上師大寶洛噶活佛,為了尋找堪欽大師的轉世,噶陀寺諸多活佛和廣大喇嘛幾經舉行祈禱法會,並由大成就者、上師尖巴扎巴仁波切將主尊護法大神「巴燈拉母」(即「欲界主母」)真實降入自身後,怙主第四世司督·卻吉尼瑪仁波切詢問道:「堪欽·勒協玖丹是否已轉世」?護法大神「巴燈拉母」就堪欽法王已經轉世在古龍扎瑪龍地方一事作出了詳細的答覆。
  • 《人生處處是修行》:逆境,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充滿疑惑,不妨翻閱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或許會有所收穫。作者鬼腳七是個電商奇才,曾就職於阿里,從基層做到了高管。之後,他從事自媒體工作,公眾號擁有百萬忠實粉絲。他曾短期出家,用八十一天託缽行走。如今,他遠離塵世喧囂,已在山間修行三年,法號行空。
  • 睡不著的人得看看——上師仁波切日記:放下就是幸福
    春花萎落、秋葉飄零,示現了宇宙的無常;紅顏易衰、青絲成雪,示現了人生的無常。如果我們不能從大自然所昭示的真諦中預知死亡的無常,在如露如電的人生中,空耗暇滿,為無明繩索所縛,貪執世間財物及親友,對死亡毫無準備,一旦死亡來臨,就會有千變萬化的醜態上演。如同《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因執著於多點了一盞燈而死不瞑目。
  • 丹貝旺旭仁波切於藏區所掘殊勝伏藏品簡介
    任波切把一生大部分的經歷去傳授隆欽巴大師大圓滿心要教言了,這和仁波切自身與隆欽巴大師的殊勝因緣有關,在任波切的傳記中記載仁波切曾經多次親見隆欽巴大師並獲殊勝加持,並且只要一作意上師就可以在夢境之中拜見大師請益教授。
  • 無雲晴空︱措尼仁波切回憶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
    就世俗的角度而言,我和我的三位兄弟——確吉尼瑪仁波切、慈克秋林仁波切、明就仁波切,當然都是祖古烏金仁波切的兒子,但這不是我們和他的主要關係。我對仁波切最主要的想法是:他是我的修行導師,是我的根本上師。我相信,我的兄弟也有相同的感受。當祖古烏金仁波切健在時,他把自己主要修行的大圓滿和大手印傳授給無數人。我們也從他那裡領受教法,視他為上師。
  • 秋吉尼瑪仁波切回憶祖古烏金仁波切: 無別的本質
    對祖古烏金仁波切來說,這個上師就是他的根本上師——桑天嘉措。在我們強調心性的傳統中,大圓滿教法談到了「立斷入本淨」,簡稱「立斷」之見,以及「任運頓超」稱「頓超」之禪修,祖古烏金仁波切把大圓滿的見地當作他修行的核心。他也非常熟悉大手印的傳統,儘管他修持大手印和那洛六法,但是他總是把認識無二明覺當作重要的核心——究竟的修持。
  • 瘋智:邱陽創巴仁波切的傳奇人生
    他從不保留個人隱密的角落,更痛惡那些假道學的欺世修行者。 即使外表看似瘋狂,但在內裡,誠如他自己所言:「我從未逾越我的三昧耶誓戒。」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描述一位覺者的燦爛人生。導演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來構思、製作本片;許多故事交織穿梭、取材敏銳而寬闊,發人深省。
  • 從龍欽巴大師到第三世華智仁波切的轉世歷程
    龍欽饒絳匯集了當時西藏所有宗派的法門和傳承,特別是所有的大圓滿傳承源流都融匯於尊者,並以尊者的名號「龍欽」命名,開啟了大圓滿龍欽寧提法門,一生著述十分豐富,最重要的有《龍欽七寶藏》、《大圓滿精義四支》、《三休息》、《三自解脫》等佛教著作二百餘種,是寧瑪派歷史上最著名的祖師之一。 晉美朗巴(1729-1798)是大阿奢黎蔣巴西寧、大智者毗瑪拉彌札和法王赤松德贊的共同化身。
  • 宗薩欽哲仁波切導演影片:《高山上的世界盃》
    《高山上的世界盃》是由宗薩仁波切執導的喜劇片,Orgyen
  • 仁波切可以結婚生子,因為是密宗嗎,宗薩仁波切,主修的是哪種法?
    有人問:仁波切您在最近《南方人物周刊》對提到你有女朋友,這件事讓許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難過,請問您是出家人嗎? 仁波切答:首先,有一點很重要,大家應該知道持守出家戒律並不是修行的唯一方法。仁波切答:不然人生就沒有什麼意思啦!你懂嗎!(笑)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問:因為我想大部分中國人會覺得這些事是你應該要捨棄的,為什麼還要在人生裡追尋這些東西? 仁波切答:喔,不對,如果你能夠捨棄,那麼捨棄它們。但是光光只是對情感感到悲觀,並不是捨棄。你只是感到悲觀,那也是另外一種苦受。你也應該練習勇敢。 問:那你為什麼穿僧袍?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如果你是佛教徒,請以本書印證你的修行。《人間是劇場》唯明白人生即是劇場的真理,方能看清人間實相,持有正見。《人間是劇場》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的開示合集,以簡單透徹的語言,說明佛教最核心的正知灼見。仁波切希望藉由書中的文字,能夠帶領眾人更接近佛法。仁波切的文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
  • 【竹慶本樂仁波切】上師與弟子的關係
    【宗薩欽哲仁波切】為了確保長壽,甚至是長生不老等等,而做的任何修持,就如同試圖及時凍結一個肥皂泡【宗薩欽哲仁波切】修持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全然的孤立!當你置身於一場聚會或足球賽時,試著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不融入於其中...【宗薩欽哲仁波切】關於修持你必須採用這個態度:經歷一段長途旅行,卻不設定任何目標。這點很重要...
  • 傑尊蔣帕邱吉——伏藏師甘珠爾仁波切的佛母
    1936年她14歲時,她踏上了去南部藏地的朝聖之路,她在桑耶青浦遇到了後來成為六世佐欽法王父親的修行人,告訴她甘珠爾仁波切將會在此給予佛陀所說教法之總集甘珠爾經文的傳承,因為這些傳承非常稀有珍貴,他建議她去接法。而阿媽拉一聽到仁波切名字就非常欣喜她知道她一定要去見這位上師。
  • 桑傑年巴仁波切
    仁波切後來轉生為印度另一位大學者「森越廷也那」,並不斷追隨自已之願力,化身為多位護持佛法之大修行人,利益無量眾生。 第一世之桑傑年巴仁波切曾為第八世大寶法王‧米切多傑之根本上師,所以桑傑年巴仁波切在噶瑪噶舉傳承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在噶瑪噶舉皈依境中也有桑傑年巴仁波切。
  • 為什麼朝陽區盛產仁波切?
    【導語】近日,有網友從各種細節扒出「臺灣藝人阿雅的老公居然是活佛,是竹慶本樂仁波切」。13日晚,阿雅接受臺灣媒體專訪時承認,老公確實是轉世仁波切,並說:「他是我人生最好的伴侶。這位竹慶本樂仁波切確實不簡單,包括阿雅在內,王菲、梁朝偉等人都是他的信徒。如今,仁波切在大陸同樣極受尊崇。社交網絡上,他們已經成了心靈雞湯的生產主力軍。面對無數渴求心靈撫慰的信眾,山寨「仁波切」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坊間甚至出現了「朝陽區有三十萬散養仁波切」的笑談。那麼誰最愛仁波切?朝陽區為啥盛產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