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只要遵循唯一的忠誠法則,
而開放式關係?……@#¥%……&*?
—
開放式關係,聽上去就是一個帶有刺激性的語彙。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歷史可能比一夫一妻制更源遠流長。
美國性治療師和兩性作家Tammy Nelson形容這種關係為「新夫妻制」:
「粗略地說,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夫妻擁有相對於傳統一夫一妻制更為靈活的關係。在這種新型關係裡,婚姻或固定戀愛關係的參與雙方互為對方的主要關係依附者,只要不威脅到這種主要關係,戀愛雙方都能擁有其他形式的外部戀情。」
開放式關係的存在比我們想像得要普遍。它不僅存在於明星或公眾人物中,同樣存在於普通人之間。
根據美國《性與婚姻療法》雜誌在2016年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每5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經歷過開放式關係。ELLEMEN Digital 2017年4月刊發的《問30個中國男人》系列中也做過一次關於開放式關係的調查,其中,18位男性表示拒絕認可開放式關係,剩下的12位分別一半擁有過開放式關係,一半願意接受或嘗試開放式關係。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嚴肅地聊聊「歷久彌新」的開放式關係。
—
換妻、群交和開放式關係
上世紀70年代,在那個充斥著LSD和搖滾樂的嬉皮公社年代,"Group Sex「一詞曾是一個遍及全美國的議題,它常常指小規模的多方性交。儘管這仍然屬於一個較小的群體,但根據當時的統計,舉國大約有100至200萬人涉及到群交這一行為中來。這其中,參與者也多是已婚伴侶或擁有固定關係的伴侶,他們的身份不乏有藝術家、音樂家以及中產階級家庭。
1967年,舊金山著名的「愛之夏」
1980年,在首例愛滋病被發現以前,非虛構作家、記者Gay Talese撰寫過一部長篇紀實報導Thy Neighbor’s Wife,記錄了在美國那些中產階級社區裡丈夫妻子們流行的換妻遊戲。這份報告是1970年後嬉皮文化的延續,他們代表著性解放、自由戀愛和第二次女權運動影響後暗藏在不少美國家庭中隱蔽遊戲。
但如今,我們討論的「開放性關係」則在一個更為廣泛的定義裡。它不是簡單的換妻或群交,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一種觀點認為,願意接受開放式關係的「社會性戀」是一種獨立的戀愛取向,平行於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或介於兩性之間。
兩性專欄作家、Slutever博客的創始人Karley Sciortino表示:「我們在成長起來的過程中,總是被告知要去尋找相同興趣愛好或者價值觀的人,但從來沒有被告知要去尋找在性方面相容的對象。」 但保持沉默或壓抑是大部分人會選擇的結果。不論是對性方面有特殊愛好、或者天生習慣開放性關係的人,都很害怕自己的要求一旦提出會遭到拒絕,但是隱忍多年又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煎熬。
同性戀活動家和Savage Love專欄的作者Dan Savage則認為,很多人並不是一輩子保持著對一夫一妻制或者開放性關係的興趣,這種取向是會隨著人生階段的改變而改變的的。他自己與現在的丈夫保持著開放式伴侶關係,他說他自己在一開始向丈夫提出這個建議時被拒絕了。但是過了幾年後,丈夫又主動提出願意嘗試。
「但是如果我在一開始自我介紹時就把』開放式關係』放在我的個人簡介裡,我認為我的丈夫不會願意和我在一起。但前提是我不會強迫他接受。」Savage說。
—
開放式關係是屬於未來的一種新秩序?
在赫胥黎著名的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情慾是無比開放的。不論是誰,男男女女,都能在一輩子裡擁有無數伴侶。作者為此設置了一個大前提——在新世界裡,人類不再是胎生的,而是被「批量生產」的。擺脫了「生育」的前提,性才真正變得無拘無束起來。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的「致幻劑」,嗦嘛
某種意義上來說,事情似乎也正在朝著赫胥黎所預言的那樣發展。試管嬰兒也好,未來可能真正實現的複製人也好,以及在高度發達的城市裡越來越急速下降的生育率和群體數目增長越來越快的「空巢青年」,人們對性和伴侶的渴求,已近越來越少和「繁衍後代」有關。
另一方面,在全世界,正有很多夫婦經歷著無性婚姻。男性在社會上承擔著許多責任和義務,隨著都市節奏的加快,很多男性不堪工作和生活的重壓,經常深更半夜才回到家,面對妻子則表現出疲憊、毫無興致的樣子。日本的妻子曾一度走上大街,抗議企業對員工的非人化壓榨。
與此同時,網絡的興起卻為人們的交友提供了越來越大的便捷。在目前美國頗為流行的約會網站OKCupid上,用戶可以為自己標註上「非一夫一妻制」的標籤,這裡沒有價值觀的判斷、沒有明確戀愛的制度,因此成為人們探索新型關係的試驗地。根據網站發布的信息,在OKCupid上,16%的45-50歲用戶標記了自己已婚。
—
開放式關係是屬於未來的一種新秩序?
歷史上的確有成功的開放式關係。去年下半年上映的《馬斯頓教授和神奇女俠》,改編自一段真實成功的三角戀。
著名漫畫人物神奇女俠的創造者、心理學家William Marston是一名BDSM(BDSM:綁搏與調教,施虐與受虐)愛好者(其實喜歡拿著鞭子讓人講真話的神奇女俠就是象徵這SM中的施虐一方),他長期和兩位女伴——他的妻子和他的學生生活在一起,三人中既有同性戀和雙性戀,也有異性戀。兩位女性在這段關係中發展出了穩定的伴侶關係,在Marston死後,共同撫養了Marston的孩子。
電影《馬斯頓教授與神奇女俠》
儘管如此,看似自由的開放式關係,真的執行起來要比傳統的一夫一妻制擁有更多規則,畢竟一夫一妻制的標準只有一個,忠誠。否則,人們很容易將這種概念和「濫交」、「亂搞」以及出軌扯上關係。例如在我們文章中採訪過的男性裡,曾有幾位受訪者提出對「開放式關係」較為精確的定義,但仍有細微不同。
文藝美學博士「但願君」認為:「實際上,開放式關係是「亂搞」的某種下位行為類型的具體描述。」而24歲的自由職業者N認為:「開放關係是一種雙方基於共同認知所訂立的契約,這種認知要求很高的精神成熟度。而『亂搞』是一種基於性行為的道德汙名,沒有可比性。」
宣揚反戰、自由氣息的青春電影《戲夢巴黎》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曾對開放式關係有一個比較系統性的總結,提出了7個要點:
開放式關係並不適合所有人,但一夫一妻制也同樣。不要把開放式關係作為退出一段感情的策略。開放式關係也不是被用來維繫一段感情的方法。開放式關係中的規則和狀況都是可以改變的。在開放式關係中,永遠有一個被你優先考慮的主要伴侶。開放式關係中,主要戀愛雙方所開放的關係對象,所有人都可能成為朋友。嫉妒是一種普遍情緒。
也就是說,要處理好一段成功的開放式關係,你必須是個更為成熟、充分了解自己、擁有較高溝通技巧,並且能夠體恤對方的人。畢竟,即使像薩特和波伏娃的那段著名的開放式關係裡,也依然不缺少猜忌、爭吵、背叛、嫉妒等各種情緒。
開放式關系所面對的東西很複雜,情慾、金錢和家庭。很多例子證明了,這三者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個冥冥的平衡所在。但這個平衡必然伴隨著參與者願意為了彼此在某一方面的巨大付出。人是自私物種,只要身處關係之中的人有一人拒絕付出,那麼所有的一切均會失衡。
設定秩序是為了更自由,而往往看似的自由有可能會產生以巨大犧牲為代價的混亂。
#你怎麼看?#
編輯、撰文:佳辰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