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阿凡達」的擬真影像時代

2020-08-11 雲納君

雲納君【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1948年,二戰後重建。

世界電影也隨之發了極具革命性的運動——「派拉蒙判決」

美國電影在經歷了歐洲電影席捲的市場危機後,本土藝術影院和獨立電影開始興起。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之後,終於在上世紀70年代,隨著《星球大戰》《終結者》為代表的「高概念」的電影形態,重新贏回了年輕的觀眾,重新確立了好萊塢電影的霸主地位。

世界電影中心,也終從西歐「漂洋過海」到了美國好萊塢。

隨著21世紀的全球化與網際網路構建的「地球村」,好萊塢電影的霸主地位進一步被鞏固,甚至在新世紀初以《為奴十二年》《美麗心靈》為代表的經典好萊塢電影引導了整個世界電影的文化浪潮。

2019年以前,即便曾有無數文化學者,電影批評學家,把劍直指好萊塢電影的創作困境與文化弊端,但是在票房與全球語境上,依舊是好萊塢電影呼風喚雨的時代。

馬丁·斯科塞斯

直到2019年,馬丁·斯科賽斯在接受《Empire》採訪的時候說道:

They seem to me to be closer to theme parks than they are to movies as I』ve known and loved them throughout my life, and that in the end, I don’t think they’re cinema。大意是:漫威電影更像是主題公園,而不是一部電影。

作為好萊塢泰鬥級別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一席言論,雖然有些尖銳,但也更像是在提問:「全球化的浪潮後,新的電影形態究竟是什麼?」

隨後《紐約時報》專訪馬丁斯科賽斯並發表了著名的——《馬丁·斯克賽斯:為什麼我說漫威世界不是「電影」

馬丁·斯科賽斯在文中直指:

今天的許多電影人對藝術的問題漠不關心,對歷史的態度也總是輕蔑且專橫。今天的電影也出現兩套分離的領域:

  1. 全球範圍的娛樂至死的視聽娛樂
  2. 純粹的電影

雖然它們不斷在不斷重疊,但是在未來,具有經濟優勢的一方可能會將另一方邊緣化,甚至是縮小另一方的生存空間。

在馬丁·斯科塞斯看來,漫威電影的「視聽」並不屬於電影的視聽,而是屬於為娛樂而娛樂的視聽語言,雖然「漫威電影」雖然出色,但是卻遠離了傳統電影的範疇。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好萊塢電影在工業技術與高概念的進一步提升,世界電影的形態似乎已經變得模糊起來。

正在興起的「新形態電影」正在挑戰我們的「歷史」。我們已經不能夠再單純去沿用現實主義理論,形式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去探討人與電影的關係。但追求變革的源頭,這個改變似乎早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就已經開始了。

擬真的影像時代

2009年,《阿凡達》席捲全球的時候,大家驚嘆的是它帶來的3D,那是人類第一次戴上眼鏡,便有了親臨其境的感受。

如今,我許多電影批判學家,也開始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開始對《阿凡達》舉起了大旗,直指《阿凡達》的「神奇黑人,救世白人」,「人類中心主義」,「英雄主義」等形形色的宏達理論的批判。

雖然這些問題值得被探討,《阿凡達》也的確深陷那些「宏達理論」的困境,但是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阿凡達》的革新之處就在於:它是擬真時代的拓荒者。

以往的科幻電影大多數是類似於《終結者》《銀翼殺手》《星球大戰》《黑客帝國》類的「高概念」世界,雖有著「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但卻還是與人有著相當的距離,它是一個由電影傳遞思想與內容的單向通道,雖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關懷,但與大多數的觀眾無關。

卡梅隆的《阿凡達》出現則打破了那層「虛幻」的狀態。雖然仍和觀眾保持著距離,但是給觀眾們提供的是一個「擬態」的生活環境,觀眾們能夠在這個環境裡邊修煉,自省,深思。

在納美人把弓箭射進前衛的戰機開始,它就已經宣告了「人類中心主義」的結束,「傳統現實主義」一統江湖的時代也隨之結束了,並且在「後阿凡達」時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電影人的創作。例如:

  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島》裡,那座象徵的婆娑教義的海島。
  2. 《水形物語》裡,那跨物種畸戀與冷戰幽靈。
  3. 《權力的遊戲》裡,冰與火之歌的權力戰爭。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神秘主義」色彩的故事,幾乎不可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發生,但是在電影中所呈現的那種「擬真」的狀態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另類的空間,電影人可以在這個「擬真」的環境內,完成思想上的啟蒙或者內涵上的象徵隱喻。

這是傳統現實主義美學所無法提供的,因此,當我們去看電影的時候,依舊用著「人文主義」,「達達主義」,「傳遞現實主義」的角度去解讀那些科幻電影註定會是落後的,在「逆真」時代,電影的解讀也早已經悄然無息的走向了更大更廣的符號學。

狂歡的美學

詹姆斯·卡梅隆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早已經完成了「阿凡達」的劇本寫作,但過了近20年,才在電影工業的工業支撐下,拍出了「阿凡達」,舉起了「擬真電影」的旗幟。

從2008年,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鋼鐵俠》開始,漫威影業也用了「十餘年」的時間,逐漸把美隊,索爾,黑寡婦等漫畫裡邊的「超級英雄」搬上現實的大銀幕,高舉著「擬真電影」的大旗往前邁步。


如今「漫威」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賣座的IP品牌,但影迷們也抱怨電影越來越不好看了。這種抱怨不是沒有理由,早在《鋼鐵俠3》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升級打怪式」的動作漫畫,而《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黑寡婦沒有任何人物動機的墜崖,似乎只是在為了離開而離開。似乎,漫威電影正在逐漸偏離「現實主義」的審美範疇。

如果你是資深的漫威迷,你應當十分清楚,2008年的《鋼鐵俠》之所以能夠吸引住你,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的是「史塔克·託尼」的這個人物形象,這個「肉身凡體,卻肩比神明」的花花公子,但必須要說的是,這些設計的任務細節都基于于「現實主義的科幻電影」之上,正是那些「現實主義」的人物塑造元素才緊緊的抓住了觀眾們的心。

但到了2011年的《美隊》,漫威雖然加入了二戰的背景元素,但顯然它的「特效變多了,真實感別削弱了」,漫威電影走向了背叛「現實主義」的道路,並最終在去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達到了背叛的高潮。

羅素顯然明白《終局之戰》也是初代超級英雄的謝幕之戰,因此早在創作之初,它就選擇性忽略了電影的邏輯,劇情的設計,畢竟羅素顯然已經沒有任何來自「投資方的壓力」以及「講故事的負擔」,這十餘年的「擬真電影」的鋪墊,顯然已經給觀眾們埋下了「情懷」的種子,羅素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超級英雄聚集到一起的「擬真」景象,然後給觀眾們一個交代即可。


萬裡長徵

無論如何評價漫威「擬真電影」的次文化批評,單純從電影的發展角度來看,「擬真」的影像空間的確帶來了美學的狂歡時代。後來的《阿拉丁》《獅子王》「漫威系列電影」以及國內的《捉妖記》《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的成功,無一部都在宣告著:「虛實主義」的「擬真電影」正在得到觀眾的熱捧,一種新形式的電影美學的到來。

推動這股浪潮到來的,正是成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人們。年輕人,早已經習慣了「虛擬與真實」的交互,那些過去的老三件「現實主義,形式主義,新浪潮」似乎已經沒有辦法再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正在興起的「擬真影像」的「虛無主義」似乎恰好了迎合了年輕人們的內心的渴望。

無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虛無主義」的「擬真時代」早已經到來。它並不隨著人的個人意志而消失或改變,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將會「戰出」冰與火之歌,寫就一部部「低俗小說」,在現實世界與擬真的影像空間內,搭起一座交互的橋梁。

世界電影早已走過了新浪潮,德國新表現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好萊塢類型電影的電影革新運動,隨著《阿凡達》的到來,我們的電影革新已經進入到了——「擬真電影」的時代。

我們的需要思考的是:現實主義的電影追求的是「逼真」,擬真電影追求的「幻真」,在未來的「擬真時代」中,「真實與虛擬」的交融到底該如何分配「真與假」,在真與假的背後到到底什麼值得被傳遞。

2019年的《流浪地球》就這個問題,曾給中國觀眾「中國擬真電影」的答卷,但這份「擬真」在「思想性」上回答的但還遠遠不夠,它還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那瞬豪放的詩意,那一瞬的裂痕攝人心魄的華麗美感。

走過萬裡長徵的中國電影人,一定會在未來不久的將來交出一張滿分的答卷,只是希望黎明不要到來的太晚。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相關焦點

  • 李琳琳:論數字影像的後現代性
    當億萬觀眾在為《阿凡達》驚呼時,毫無疑問,這種追求視覺刺激的「奇觀電影」已經取得了勝利。顯而易見,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意義不是後現代影像所追求的,來自身體的、感官的、感性的刺激才是後現代理念真正的存在。後現代社會裡的數字影像只打算利用視聽刺激帶給觀眾一種自我的,私密的或者身體的個人體驗,至於影像的深層意涵,則漸被眼花繚亂的畫面淡化乃至消解。
  • 《阿凡達2》將開創全球裸眼3D時代!?來看最新概念圖一探究竟!!!
    因為《阿凡達》的幾部續集是套拍的,拍攝進程相當漫長。《阿凡達》2-5全部後推一年,第一部在2022年上映,隨後隔2年上映一部。《阿凡達》全球轟動之後,全球觀眾都在期待著卡梅隆的《阿凡達2》,而直到12年後的今天,《阿凡達2》的後期仍然未製作完成,可見卡神對電影特效的要求之高...
  • 《阿凡達》將於9月18日內地重映! ​​​​《阿凡達2》也出了最新消息!!!
    後經證實非官方消息上映日期待定《阿凡達》於2009年12月首登北美院線,中國大陸則是在2010年1月上映。影片上映後,電影好評如潮,並實現了27.9億美元票房,成為了有史以來北美(不考慮通貨膨脹)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超過了保持這一紀錄12年之久的《鐵達尼號》。
  • 消失的「阿凡達」
    併購協議生效後,迪士尼第一時間更新了官網焦點圖,但居於最中心位置的並非那些漫畫角色,甚至不是自家招牌「米老鼠」,而是那部佔據全球影史票房榜首位置近十年的《阿凡達》。僅僅4個月後,榜首易主,漫威鋪設十年、畢功一役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成為了新的票房總冠軍。
  • 「很多人不知道,是我創造了「阿凡達」中的納美語」
    其實我們對這一類語言並不陌生:「權力的遊戲」中的多斯拉克語,「阿凡達」中的納美語,「星際迷航」中的克林貢語等,都是 Conlanger 們精心構建的產物,而非一些電影中外星人滿嘴嘰裡咕嚕的胡言亂語。擬音師的工作,就是將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聲音效果(比如腳步聲,開門聲等),在後期重現出來。擬音師,英文為 Foley Artist,來自音效藝術家 Jack Foley 的姓氏。他是在電影製作中使用多種音效技術的開創者。時至今日,擬音師們仍舊延續著他的方法,在後期過程中與畫面同步地實時製造聲音效果。一個簡單的聲音,有可能是由擬音師使用多種道具,做了上百種嘗試後得來的。
  • 影像製作與影像敘事
    )李全勝(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副教授)劉向陽(《中國青年報》數字青年版主編)郝冰(以下簡稱郝):我們今天處於一個多屏的時代,作為多屏內容的影視作品是否完全適應了這樣的時代,還是未知數。李:其實3D熱一方面反映觀眾不斷增長的視覺體驗上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票房收益也推動了3D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劉: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一方面,卡梅隆說未來所有的影像都是立體的,我也認同,看好將來的3D影像;但另一方面,目前的3D影像技術確實還很小兒科,觀眾的新奇感形成市場驅動。就我個人的觀感,戴3D眼鏡看大片,體驗並不怎麼樣。所以我又不看好現在的3D影像。
  • 《阿凡達》要拍五部?別了吧
    >我覺得《阿凡達》在卡神的作品裡,排不進前五。既沒有《星球大戰》、《復聯》那樣的國民基礎的群像人物,也沒有《黑客帝國》那麼驚人的腦洞,單論那顆倒黴星球上的俗套故事,真有必要拍下去嗎《阿凡達》真有那麼好嗎?當然,《阿凡達》是神作。對於神作的粉絲來說,就算續集再沒有存在的必要,也依然是期待的。
  • 《蜻蜓之眼》主創對談 │ 在後影像時代裡無中生有
    我意識到今天這個時代應該和前公共攝像頭影像時代不同。它其實進入了一個後公共攝像頭時代,因為很多攝像頭都被民間公司和個人掌握著,所以把公共攝像頭領域擴展出了一個比過去更大的範疇。所以這個影像作品其實更多的是在討論這一部分,即我們人類和公共攝像頭畫面的關係。
  • 阿凡達2,僅僅目前洩露的這點消息,就已經讓人激動不已了
    然而有趣的是,剛剛被這部聲勢浩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所超過的是一部10年前的電影,《阿凡達》,而且2021年即將上映的《阿凡達》續集很有可能將迅速奪回剛剛失去的全球票房第一的寶座。電影《阿凡達》續集從2009年第一集上映後便開始籌備,經過漫長的12年等待之後,終於將要在2021年上映。
  • 用影像為時代寫真
    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突出導向引領,匯聚攝影成果,用影像為時代寫真,為人民抒懷。定格抗擊疫情瞬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是兩大關鍵詞。本屆攝影藝術節的兩大主題展包括「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和「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白衣執甲的最美逆行者拿著手機,手機裡是他們救助患者的畫面,眼神堅毅而溫柔,與患者同框定格。這組「你是我最牽掛的人」專題照片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出現在了「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現場。
  • 疫雖未清 電影尚在《阿凡達3》紐西蘭接近殺青!
    這讓大批影迷,甚至整個國際影壇都在關注《阿凡達》進程,然而在疫情後期卡梅隆已經帶著《阿凡達》系列於紐西蘭復工了!疫情改變了太多,卻也給人更多改變後的堅定和堅持,夢想就像一顆種子,當你懷揣夢想的那一刻,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了。就像當初《阿凡達》的成功,也奠定了後續即將出新的系列作品和我們見面。而疫情的到來,可以攔住我亮相的路,卻攔不住種子繼續生長的模樣。
  • 呂克·貝松再創太空史詩,特效趕超《阿凡達》
    呂克·貝松多年來,他一直暗暗思忖,想要把《星際特工》搬上銀幕,可由於當時技術還不成熟,無法從影像視覺上實現漫畫中的宇宙世界,所以這一想法就只能被一直擱置。《第五元素》《第五元素》標誌著呂克·貝松科幻時代的正式到來,可在此之後,他卻陷入了漫長的等待。直到2009年,電影《阿凡達》的問世,掀起了世界範圍內電影觀念跟技術的革命,讓一切影像表達成為了可能。
  • 卡梅隆親口告訴你,為什麼我們一直等不到《阿凡達》續集?
    卡梅隆 , 心中的偉大藍圖永遠超乎想像「(續集) 會是一部世代家族的史詩,它們會與第一集截然不同,」卡梅隆上個月表示:「從說故事的角度,我發現我自己──不是參考時代價值或是現在流行的文化──身為五個孩子的爸爸,開始思考:『如果《阿凡達》是一出家庭劇會是什麼樣子?』如果《阿凡達》拍成像《教父》那樣呢?
  • 《阿凡達2》與《阿凡達3-4》或與《阿凡達1》形成閉環故事
    在最近的世界環保峰會上,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透露,《阿凡達2》真人實景拍攝已完成,而在拍攝《阿凡達2》真人實景的同時,《阿凡達2-3》甚至是《阿凡達4》的實景與CG採景也都在同步進行。而《阿凡達》系列最新的進度則是《阿凡達2》真人部分已經拍攝完,《阿凡達3》還剩約5%的內容沒有拍攝完,不過卡梅隆也表示,拍攝只是其中一塊工作,還有大量的後期工作要完成,而《阿凡達3》的製作則要等到《阿凡達2》上映後才開始。
  • 經典科幻電影《阿凡達》被稱為神作的奧秘:死磕一切細節
    《阿凡達》2009年上映,創造了票房第一的奇蹟。這一記錄直到10年後的2019《阿凡達》的導演是詹姆斯·卡梅隆。恐怖谷效應認為當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的時候,人們並不覺得機器人很真,反而覺得僵硬恐怖。CGI角色模擬真人是不少創作者的目標。《最終幻想》《貝奧武夫》等影片角色就是表情呆滯的恐怖谷效應體現。
  • 阿凡達機器人逼真得嚇人!
    先看個偷跑出來的炫到不真實的阿凡達機器人視頻吧!
  • 《阿凡達2》又跳票了!卡神,你確定要等《阿凡達》十周年紀念?
    片方二十世紀福斯宣布,《阿凡達2》無法在2017年聖誕節期間上映。但影片具體的上映日期仍未公布,至於另外兩部與《阿凡達2》套拍的續集(此前分別計劃於2018、2019的聖誕節檔期上映)就更沒有什麼消息了。周四時,福斯官方還否認了《阿凡達2》延檔的消息。
  • 【時代影像·匠心預告】生生不息
    歡迎請收看本期《時代影像》——生生不息。 展播單位 存永芷澄貿易(深圳)有限公司 欄目 《時代影像》 播出時間 2019年3月3日17:302019年3月4日繼承祖父彼時的志願,經過65年歲月更迭後,南都品牌的第三代傳承人蔡孟軒先生把目光投向了80、90一代年輕人身上。
  • 被影像建構的真實——從《獵謊者》談起
    當下,我們越來越被影像所包圍,銀幕、螢屏、電腦屏、手機屏……各式各樣的「影像載體」充斥在生活中,人們開始藉助影像完成對事物的認知和記錄,一個事件的發生如果沒有影像的記錄,人們甚至會懷疑事件本身從未存在過,但隨之而來的,假使有影像記錄的事件就一定真實存在過嗎?
  • 森田芳光:獨立時代的影像先鋒
    獨立時代的影像先鋒作者:任知 公號:任性之日(renzhijp)授權發布Cinemania / 第12期出品2011年歲末名導森田芳光因急性肝功能不全在東京某病院去世,起日本影壇震動,眾多影星紛紛而來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