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芳光:獨立時代的影像先鋒

2021-02-08 Cinemania

戳藍色字Cinemania加入迷影俱樂部


森田芳光(1950.01.25—2011.12.20)

編者按:今年北京電影節舉辦了「森田芳光回顧展」,放映了他的《像那樣的東西》、《家族遊戲》、《其後》、《春天情書》、《失樂園》、《宛如阿修羅》、《乘A列車前行》7部電影。森田芳光,這個曾拯救日本電影的導演,一直是我最佩服的導演之一。森田芳光是位比較多產的導演,但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嘗試實驗性的變化。


獨立時代的影像先鋒


作者:任知 公號:任性之日(renzhijp)授權發布

Cinemania / 第12期出品

2011年歲末名導森田芳光因急性肝功能不全在東京某病院去世,起日本影壇震動,眾多影星紛紛而來弔唁,北川景子痛哭流涕,追憶恩師的提攜與厚待,男主演役所廣司深表感激,讚嘆森田導演的獨創精神。最初在《失樂園》開拍時因為與角色有年齡差距「缺乏自信」,差點與影片擦肩而過,是森田導演給予鼓勵,也讓他的演藝事業再創新高。演技派歌手由紀沙織不禁唏噓,出演森田出世作《家族遊戲》的兩位主演松田優作、伊丹十三均已不在人世,如今導演……他們都是愛電影之人,神情無法掩飾失去故人的遺憾。 


《失樂園》1997


森田芳光生於東京都澀谷區圓山町,母親是經營料亭,父親是職員,店裡的客人不乏來自一流大企業,他目睹食客和藝妓的言行,幼小時便已有了「人類真是徒有其表啊」的感喟,這讓他不想只從外表觀察人。在東寶藝能學校上學時期就喜歡演戲,常參與電視節目與舞臺劇的演出,成為一名小童星,此後這種情懷不減,即使自己擔任導演後,在《東京日和》、《不夜城》及《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影片客串出境,他對演戲的熱誠可見一斑。

中學時代他立志當個廣播人,閱讀麥克盧漢的《媒體論》,受到巨大影響仿佛是他的人生哲學一般的著作,然後是影響了他對人類的觀察方法的書——戴斯蒙德·莫裡斯的《看人》,後來他進入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放送學科就讀,大學時熱衷參與社團活動,還擔任過影評人,因為受到電影研究社認識的同儕原將人得獎刺激,開始踏上導演一途。

在他18至19歲(1968至69年)時,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全學共鬥會議」學生運動(1960年代末深受中國「文革」影響而在日本各大學結成的學生自治團體,堪稱日本的「紅衛兵」),森田用8毫米底片拍攝參與運動的點點滴滴,很快被電影深深吸引,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家族遊戲》1983


森田屬於自學成才型導演,早期做過攝影構圖、影像效果等方面進行試驗,與醫學院出身的導演大森一樹籤訂合同,為松竹公司拍片,開創了電影企業與電影人合作拍片的先河。離開大學他搬到母親的老家居住,邊拍婚禮錄像賺點錢,邊拍攝首部短篇作品《生活在茅崎》在匹亞(PIA)電影節獲得好評,讓他真正邁嚮導演之路。

《像那樣的東西》(1981)引起人們重視,有人稱其為「票友型玩法』,雖然技巧稚拙,但由於整體效果流暢,給人以清新的感受,當時也有人稱之為「森田主義」,以後更被成為技巧派人物。《家族遊戲》(1983)是他早期有人影響力的作品,以叛逆不群的姿態批判了「填鴨式「教育,犀利幽默地反映人性與體制的衝突,片中借用了日本電視臺「問答遊戲」的方式,全家人坐成一排吃飯的場面成為經典的鏡頭,這部影片讓他獲得當年電影旬報最佳導演,並奠定其國際地位。

森田的《其後》(1985)呈現日本文藝電影的高格調,將明治時代的故事以現代的手法捕捉,對文豪夏目漱石的作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因繁就簡,去掉多餘人物。電影既保持了隊員朱應有的尊敬,又充分利用電影媒介的優勢,整部電影處理是得體而含蓄,鋪排和線索潛伏得不露聲色,每場戲精雕細琢,有股含蓄收斂的氣質。一如片首三千代的相片淡入銀幕一樣,慢慢嵌入觀者的心坎。 


《其後》1985

在上世紀80年代,他與中原俊、大森一樹、柳町光男被視為電影新秀的代表性人物,經歷過電影廠制度的最後一代人,他們同時在電影工業的明暗交接期湧現,依照個人藝術理念和商業規則成為其內心糾纏的必然過程,擺脫影像言情言志的窠臼,也要力圖在商業上求生,這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折射反映。森田在此間進入高峰,為中原俊、根岸吉太郎導演操刀寫劇本,在音樂製作、寫書等多領域活躍,被視為走在時代尖端、對於趨勢非常敏銳的「時代之子」。 

完成《其後》森田陷入了事業低潮期,同樣是「家族」題材的《廚房》1989)遭遇滑鐵盧,選角和電影節奏表達上都犯了致命錯誤,影片票房慘敗奇差,但對他的打擊甚無大。以至到1990年代初期,尤其是《未來的回憶》(1992)到《春天情書》(1996)這四年來進行修整,沒有拍攝處於沉寂狀態,影評專家將這四年來區分他電影的前後期。這個區間他把精力專注於編劇以及寫寫馬經。當時的他在電影製作上極度困惑,甚至於曾一度考慮轉行去做馬評家。

《春天情書》(1996)堅持獨立製作,盡情展示個人影像風格,算得上佳作,影片雖獲得好評,票房卻依然不濟。因為前作失利的刺激,森田決定選擇有啟示的話題,他選擇改編暢銷小說來翻盤,在採訪中他對前作的落敗埋怨,同時又以發行錄像帶的好評,為自己申辯。言稱新作《失樂園》不是藝術電影,而是以觀眾感覺為出發點。果不其然《失樂園》上映爆棚,他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找到了平衡。

這部電影是森田名氣最大的作品,在所有電影中屬於中流水平,在拍攝時導演顯然很用心,尤其是情戲最難把握,拍不好影響全片質量,而且這些場面服從劇情,絕無贅筆,全是展示男女情感發展所必須的真實。拍攝時導演要求越來越高,花了大量時間琢磨,攝影師拍了不少局部特寫鏡頭,就連擁抱接吻的方式都得考慮其中,因為影像要傳達男女情感的微妙感受,觀眾通過這些鏡頭體會出中年不倫的愛恨糾纏。 


《春天情書》1996

森田導演在《失樂園》之後,仍然不徐不疾地拍著電影,首先他很熱衷「文學影像化」,像最初佳作《家族遊戲》由本間洋平同名小說改編;《其後》改編自夏目漱石名作;還有渡邊淳一暢銷作品《失樂園》、宮部美幸的《模仿犯》、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羅》、奧田英朗的《南方大作戰》、江國香織的《間宮兄弟》,歷史學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的家計簿》等作品都被森田慧眼識中。 


《宛如阿修羅》2003

其次森田作品的選材不斷拓展,不同風格的影片展現了森田駕馭多種類型影片的全面能力。作為導演他既有藝術片的雕琢能力,又有商業電影的銳利頭腦,他的作品大多與現代生活有關,他擅長將很平常的生活,加入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像「家族」題材,觀眾從《廚房》、《宛如阿修羅》等作品中看出拓展;話題情慾作前有《失樂園》、後有《海貓》;喜劇影片前有《王八蛋》系列,後有《間宮兄弟》、《我買單》;《罪惡之家》、《刑法39條》、《模仿犯》等驚悚心理片,令人緊張不安的情節(懸而未局)恐怖的語言,特別是現代技法、音樂和電影攝影技術,編輯以及優美的節奏,讓觀眾可看到感受到他崇拜的導演貝託魯奇《死神》的深刻影響;對於「人物的動作、演技和場面」的掌控可以看出美國導演史匹柏的影子。

森田導演從個人中追求普遍的人性,善於捕捉現代人生活中的驚濤,在糾結裡呈現人性選擇的可能性。他塑造豐富而又獨特的藝術形象,像松田優作飾演的另類家庭教師吉本勝;役所廣司飾演的情感困頓的中年職員;森田拍攝藝術電影並未忘記追求電影所需的娛樂性及趣味性,宅男間宮兄弟是令觀眾喜歡的新類型角色;以及無政府主義的情歌《南方大作戰》中由豐川悅司和天海佑希飾演一對充滿理想主義,反抗社會惡習的夫婦,他們攜手作戰,情深意篤。 


《椿三十郎》2007


森田導演1977年與和子成婚,他的妻子是位製片人。他行事低調,執意拍攝只有自己才可以拍的電影;他摯愛的專輯有The Beatles《A Hard Day's Night》,他最喜愛的花是蝴蝶蘭。 他生前喜愛賽馬,寫過馬評,他曾笑言:如果說黑澤明導演是(日本影壇的)Shinzan,那麼我想成為SymboliRudolf」。 Shinzan(新山)為日本競馬史上最頂級名馬之一,為1964年二戰後日本全國賽馬三連勝的冠軍馬,叫神贊。Symboli Rudolf是1985年日本杯賽的冠軍馬,騎師是岡部幸雄。森田導演以此為喻,是想說自己和黑澤明導演都是名駒,僅僅時代不同而已。

他在生前也重拍崇敬的黑澤導演的經典作《椿三十郎》,想超越這樣一部經典作品,對於任何一名導演或者演員而言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森田說:「黑澤明的作品就像教科書,迄今為止我也仍在學習。這部影片也是一部充滿時代感的影片,我們也將沿用以前的劇本進行翻拍。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這部歷史劇中,表現出對當今社會的影響。至於說超越,我是絕對不敢想,頂多是希望能讓年輕人看到更多這樣優秀的作品。」比起原作森田的翻拍差強人意,基本遵循原作,也可視為一種向前輩的致敬方式。 


《藍色假期》1984

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發了條微博,「森田芳光導演……我看過的他的作品中,還是要數《藍色假期》是最棒的傑作。願他一路走好。(=森田芳光監督・・・・が観た彼の作品の中では「ときめきに死す」がなんと言っても最高傑作でした。ご冥福を。)這部電影又被翻譯成《心跳致死》,由澤田研二主演,這是部講述二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同性戀交織,這很容易讓我想到松岡錠司《星閃閃》(1992),不同的是這部影片還摻雜著驚悚懸疑的氣息。


《海貓》2004 

藉此可見,觀眾和影迷對於森田導演的了解遠遠不夠,61歲對於一名導演正是風格完全純熟的時期,已經儲備了個人藝術生涯再創巔峰的一切能力和閱歷,他的辭世無疑非常遺憾,斯人已去,遺風永存!如今他已得償所願,成為與黑澤明前輩步入電影殿堂的「名駒」。

對於喜愛森田芳光電影的影迷,可以閱讀他留下幾十部作品,對於電影人而言,則是在他的映像裡汲取滋養,他作為影人勇於創新的作風,這是對一位終身導演最大的肯定和尊重,正如在《海貓》出演角色的三田佳子對著森田的遺像說:「森田的思想及森田的世界將成為傳說永留於世」。


森田芳光遺作《乘列車前行》片場

任知


詩人,日本文化學者。南開大學畢業,現居天津獨立寫作。曾為假日100天人文版編輯、昆明生活新報、廣州信息時報、上海時代報專欄作家,有詩歌、影評、樂評、書評諸多文章散見《詩歌月刊》、《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上海時代報》、《錢江晚報》、《城市畫報》等;曾主編獨立詩刊《個》,著有詩集《孤嶼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癒系》、《東瀛文人風譚》等。如果你對日本文化感興趣,請關注「任性知日」公號。


文末福利


後臺回復「森田芳光」,給你看

【森田芳光電影精選】

責編 | 水野津波(Cinemania主編)

投稿郵箱:cxbok2@163.com

點擊連結查看更多導演主題文章

紀念 | 他真的如願死在了拍片過程中

紀念 | 他只拍過四部作品,卻足足影響了一個電影時代

紀念 | 不是所有人都叫卓別林

紀念 | 不想當美術家的花道家不是好導演

創作真美妙!黑澤明的彩色片之路

做影迷,我們專一又專業


影史 | 訪談 | 影評 | 資源

合作轉載請聯繫微信:cxbok2


相關焦點

  • 森田芳光 他和黑澤明、北野武一樣重要
    森田芳光導演生涯的早、中、晚期,各有一部與火車有關的電影:1975年的《水蒸氣急行》(《蒸汽機車》)表現了他對於火車和鐵道的熱情;1996年的《春天情書》中,男主角乘坐的新幹線以時速200公裡的速度穿過女主角的家鄉,原《電影旬報》前主編、著名影評人關口裕子說森田芳光導演開啟了「以時速200公裡的速度超過了日本電影界」的時代;2011年,他的遺作《乘A列車前行》拍完還沒有上映,他就猝然過世
  • 森田芳光五周年忌:他的電影可美可銳
    撰文:梅生日本名導森田芳光2011年12月20日晚,61歲的日本著名導演森田芳光因急性肝病,逝於東京一家醫院,未能看到剛剛拍竣的《乘列車前行》的上映。而其中的恬淡與浪漫,在森田芳光的諸多影片中有過更為極致的展示。深入骨髓的「菊之美」
  • 森田芳光——八十年代最偉大的日本導演
    同中原俊、大森一樹、柳町光男一起,森田芳光被視為電影新生代的代表人物,這些有才華、有理想的年輕導演很快就開創了日本電影的新時代。森田芳光意識到,個人的藝術理念必須與商業規則相結合,克服純粹的個人意志,在商業上求得生存是必然的選擇。趁著舊時製片體制的衰弱,森田芳光很快抓住了一手推動日本新浪潮運動的ATG的「一千萬日元」計劃,以極低的預算拍出了他的成名作《家族遊戲》。
  • 試讀 森田芳光的《武士的家計簿》
    9月25日有三池崇史導演、役所廣司主演的《十三刺客》,10月16日有佐藤純彌導演、大澤隆夫主演的《櫻田門外之變》,12月18日是杉田成道導演、役所廣司主演的《最後的忠臣藏》,而12月4日已上映了森田芳光導演、堺雅人主演的《武士的家計簿》。《武士的家計簿》是一出沒有打鬥場面的武士片,描寫幕末時代下級武士的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
  • 森田芳光:王家衛將他視為偶像,巖井俊二為其辭世痛惜
    後來森田芳光改編了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役所廣司和黑木瞳主演),掀起一場空前的觀影風暴,席捲日本影壇。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羅》構思縝密,溫軟又藏殺機,個人驚豔其對世態人情細膩的把握,對女性心理的刻畫,足見導演的功力。
  • 重磅影展 春天情書:《失樂園》《其後》名導演森田芳光紀念回顧即將登陸北京
    電影節展的功效不止在一時,有時會徹底改變一位作者/一個流派在異國的文化認同。路易張的這篇文章將向大家介紹這七部作品,也希望這封「春天情書」能讓更多的人,愛上森田芳光。(文.張耀婷)2011年12月20日,日本國民級導演森田芳光因急性肝衰竭逝世,這時,他剛完成作為鐵道迷的個人心水之作《乘列車前行》不久。森田芳光195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涉谷區園山町,家庭條件優越。
  • 紀念森田芳光丨讓我們乘列車前行吧,去看不同的風景
    ▲《失樂園》4年前的今天(12月20日),日本導演森田芳光因急性肝功能不全在東京去世,享年61歲。時間退回到1983年,那時的日本影壇正處在低迷時期,三十出頭的森田芳光帶著他的長篇作品《家族遊戲》橫空出世,一舉奪得了當年《旬報》五項大獎。
  • 森田童子:曇花一現的民謠歌手,唱出了一個時代的輓歌
    ,她曾經紅極一時,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歌手了。如今我們回首那個時代,如同仰望夜空,是一片深邃的黑暗,偶爾閃過點點星光。 一、時代造就的民謠歌手森田童子出生於1952年,60年代是她的青春期。西方國家的60年代,在經濟繁榮的背後,卻是危機四伏,各種運動此起彼伏,是一個充滿動蕩與不安的年代。
  • 日本歌手森田童子去世 森田童子個人資料生前作品有哪些
    日本民謠女歌手森田童子於今年4月24日去世,享年66歲。日本媒體在森田童子去世近兩個月後才得到這一消息,森田童子的離去在日本當地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回望森田童子生平經歷,其出道後的作風就保持著神秘,一頭長捲髮、戴墨鏡是她的標誌性形象。此後森田童子消失35年,而今悄然過世後也沒有人見過其真面目。那麼森田童子生前經歷作品是什麼?
  • 《春天情書》想想森田芳光會怎麼做
    文字與畫面不斷交叉,這種手法沒《獨立時代》隱晦,卻比獨立時代代入感更強,很難說清兩者哪個走的更遠。文字是:看看自己的周遭,一定有人在注意你,畫面立馬接現實中喜歡自己的人出現。論壇上偽裝成男人的女人,果然要有偽裝才能有十足的戲劇感。學習語言再展現的場景永遠看起來都讓人覺得有趣,「我們一起去吃飯,怎麼樣?」男人也裝成女人,真做假時假亦鎮,如果這麼反著來,兩個人的見面時刻,註定有趣。
  • 中國獨立電影(下)|「後獨立時代」
    產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獨立電影,是一次影像生產方式上的革命,它實踐了國家電影體制與商業電影體制外的個人影像生產方式。
  • 劇本 森田芳光最好的電影《其後》,劇本中這樣訴說因倫理道德而隱忍的愛
     提示點擊上方藍字↑免費訂閱編劇幫來源:《電影劇本》 筒井伴已(日本)/文  陳篤忱/譯今年北影節的森田芳光作品展
  • 跨越時代的網紅爆款面膜—森田1934
    除了服務於國內消費市場,森田集團早已邁出亞洲,布局國際。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美國、加拿大等地區,都能看森田面膜的身影,全球共計超過兩萬以上個銷售據點。   作為美妝市場的爆款商品,是對森田不斷創新研發的最大鼓勵;旗下產品連續三年榮獲Monde Selection國際大獎的加持,是對森田面膜品質的專業認可。
  • 森田芳光《其後》電影劇本,據說王家衛看過100遍
    好吧,其實我只是想說,直到在北影節看完《其後》大銀幕後,我才終於開始篤信,原來森田芳光真的是墨鏡王的偶像,儘管我一直覺得王家衛在風格上顯然走得更遠。今年北影節的森田芳光作品展,無疑是當仁不讓的重頭戲,這部拍於1985年的《其後》也歷來被稱為森田芳光最好的電影。《其後》改編自夏目漱石小說原著,趁著北影節的熱度,我們不妨來看看《其後》的電影劇本。
  • 中國獨立影像年鑑2018
    整個年鑑的影片選取根據當年度公開放映過的,分為獨立紀錄片、劇情片(包括動畫、實驗等)和中間地帶,考慮無標準獨立影展時代的語境(不再公開舉辦的三大影展-北京獨立影像展、中國獨立影像展、雲之南影像展),將部分已經以及可能申請龍標的,但往常有過獨立製作的影像作者的影片劃歸到了年鑑的中間地帶,介於藝術影片與獨立影像之間的一種模糊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