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幀數

2021-02-08 SODO

2016年上映的120fps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幀數是遊戲圈的日常話題,也是最容易引起混亂的話題之一,部分原因是缺少必要的基本知識,另一部分原因是個人評價標準不同,這涉及到審美、閱歷甚至是視力,大家的觀點差異太大,經常是聊到一半就聊不下去了。

個人觀點沒辦法,但是基礎知識還是可以補習的,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談透。

一、30幀的3D遊戲與24幀的電影動畫

關於人類為什麼會將連續播放的靜止圖片看成動態的圖像,目前科學還不能完全解釋清楚,涉及到視覺暫留、似動現象等一大堆科學概念。我們今天不需要研究那麼深,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麼同樣的幀數下,電影看上去比遊戲流暢?

因為動態模糊。

電影的本質,是一堆連續播放的照片,而照片有快門時間/曝光時間的概念。電影的一幀,記錄的不是現實的瞬間,而是現實中一段時間內的信息。而遊戲畫面受限於原理,每一張圖像都是絕對的瞬間,相比電影圖像缺失了很多信息。

電影是每秒24張,但電影每張的曝光時間並不是1/24秒,因為膠片捲動和攝影機快門是兩回事。看過一張「索尼影視專業製作樂園」做的教學圖,一般的攝影機,1/200秒快門就已經有明顯的跳躍感了,要保證流暢最好用1/50秒或者說1/48秒的快門,即所謂的180度快門。

話說回來,電影卡不卡要看跟誰比,24幀這個標準太老了,在一些高動態的片子裡已經有明顯的卡頓感,如果遊戲能有240幀,就算不帶動態模糊也能吊打24幀的電影了。好萊塢也認識到了24幀的局限性,所以才會有傑克遜的48幀電影和李安的超高幀電影出現,希望高幀率電影未來有一天能普及吧。

可能有人會問了,皮克斯的3D動畫電影也是24幀,為什麼不卡呢?

因為預渲染3D動畫會模仿電影攝製過程,加入動態模糊的信息,3D動畫的一幀,並不是只包含了一幀的信息。專業3D動畫軟體有非常複雜的算法實現動態模糊,反正人家幾分鐘甚至幾小時才出一幀,有無窮無盡的算力可以浪費。而遊戲中的實時動態模糊特效當然不可能那麼講究,多數僅僅是高斯模糊的變體,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遊戲開了動態模糊效果反而讓人覺得卡。

理論上,如果機器算出120幀畫面,然後合成到30幀,那麼30幀的遊戲畫面會有巨大的提升,然而有那功夫把120幀原樣放出來就行了,沒必要脫了褲子放屁。當然,如果顯示設備或者接口受限於60幀的限制,也可以使用幀合成的動態模糊算法,這應該是未來算力富裕之後的事了。

這是實拍的截圖,注意看左側,圖像模糊的方式非常複雜,車不是作為一個整體模式,而是要考慮到各部分在畫面上移動的速度。

這是GT賽車遊戲畫面在照相模式下進行後期渲染的效果

顯然預渲染動畫的效果要比遊戲機實機畫面好得多,哪怕加上後期處理也是專業軟體更好

然後再說動畫。動畫是人手畫的,按理說不會有動態模糊(後期特效另說)。而且日本動畫為了節省成本,一般是不會畫足24幀的,比如一拍三就是24幀只畫8幀,但是我們在看8幀的日本動畫的時候,並沒感覺特別的卡,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動畫師在繪製時,已經考慮到了動畫的劣勢,做了大量的變形加工。包括迪士尼的十二法則,本質上也是為了彌補手繪的缺陷,才故意做出誇張的處理。

像京都這個手部的動態模糊,就完全是手工畫出來的。

而結合變形後就是這樣了。

有一種特殊情況是轉描動畫,就是先用真人拍一遍然後照著描成動畫,轉描時很難加入動態模糊,所以轉描方式的動畫往往給人以非常楞的感覺。

二、幀數、刷新率、動畫張數

刷新率是一個硬體概念,指的是信號本身和顯示器的特徵,與遊戲無關。之所以很多人搞混,是因為在模擬時代,遊戲的幀數與信號刷新率是綁定的。

美日的N制每秒是29.97幀圖像,每個圖像480行,受限於帶寬,實際傳輸時每幀拆成2組240行的隔行信號,計算時一般取整到60,與59.94大約一分鐘差2幀。而早期街機和遊戲機輸出的是逐行信號,第一幀和第二幀都是奇數行,偶數行空著,CRT遊戲特有的掃描線其實就是解析度不足出現的空行。也就是說老遊戲機每秒輸出60張不同的圖片。

3D時代初期的遊戲機開始採用480I信號,輸出時是隔行的,也就是說奇數偶數幀的圖像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PS2的遊戲畫面在逐行設備上會出現拉絲的現象。

歐洲與中國大陸的電視標準為PAL,頻率50HZ,也就是50幀。老式遊戲機的運行方式是行掃描,在使用歐亞版遊戲機運行日美版本遊戲時,遊戲內部機制仍然以60HZ為基準,這就導致了圖像壓扁(因為P制信號行數更多)和拖慢。不僅是圖像,連聲音也是一樣,我們之前玩的FC上的盜版遊戲,由於沒有修改遊戲內部時鐘機制,圖像和音樂都是比原版慢的。

老遊戲機的2D在遇到運算不過來的情況時,往往會採取拖慢的方式,這就是STG遊戲中著名的「處理落」,而運算3D遊戲時採用跳幀還是拖慢由設計者決定。像DC上的莎木1,場景人數一多就會拖慢。

幀數(FPS),指的是遊戲內部運算每秒產生多少張圖像,與刷新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幀數不足是「卡」,突然掉幀也是「卡」,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比如遊戲輸出信號是60hz,而遊戲畫面是30幀,那麼顯卡就會把同一張圖輸出2次。如果遊戲突然掉到15幀,顯卡會繼續輸出緩存中的上一張圖,也就是一張圖輸出4次。

萌新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認為卡頓是幀數不均勻造成的,這是不對的,30幀的遊戲卡,30幀突然掉到15幀更卡,你覺得30幀不卡僅僅是因為你弱。

動畫張數,這是一個讓很多人糊塗的概念。

像街頭霸王2,角色一個動作也就3、4張動畫,每秒還不到8幀,為什麼遠比3D遊戲的15幀要流暢呢?因為2D遊戲的幀數與動畫張數是完全無關的兩件事,雖然角色的動作沒有變化,但是角色仍然在畫面上運動,遊戲仍然是60幀的。所以你並不會產生3D遊戲的卡的感覺,只會覺得角色動作有點生硬。

比如這3張截圖,只有2張角色動畫,但實際上是3幀不同的畫面。

越新的格鬥遊戲,角色動畫張數越多,有時候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中間幀,目前為止角色動畫張數最多的應該還是街霸3,也並沒有達到全動畫的水平,有的必殺技每秒只有6張圖,換算到動畫僅僅是一拍四而已

三、影響幀數的因素

在2D遊戲時代,遊戲機遊戲的幀數基本是由CPU決定的。這是因為遊戲機的圖像運算完全由顯卡負擔,2D顯卡採用硬體活動塊+硬體捲軸的原理,畫面上能同時出現多少個元素都是硬體定死的。如果畫面上元素太多,不好意思,只能輪流顯示了,所以FC遊戲經常發生畫面缺損。而2D遊戲的拖慢,一般是因為CPU無法負擔邏輯運算造成的,典型的就是STG遊戲的大量活動物體軌跡運算導致的拖慢。

同期的PC遊戲則不一樣,PC的圖像運算由CPU生成,2D顯卡只是一個簡單的合成單元,這就是為什麼早期PC的CPU性能是遊戲機的幾十倍,畫面卻不如遊戲機。

3D遊戲畫面的生成原理與2D完全不同,在光柵化體系下,圖像運算分為空間坐標變換+光影效果,以及光柵化渲染兩部分。早期的3D顯卡比如VOODOO只負責光柵化的像素紋理填充,3D運算的主體由CPU完成。同期的遊戲機比如N64也是一樣的結構。SS和PS結構更加奇葩一些,不過基本也是分成前後兩步。

之後來到以GeFore 256為代表的第二代顯卡,賣點是硬體T&L,也就是顯卡接手空間坐標變換+光影效果的工作,CPU從圖形處理中解放了。

由於CPU負擔的工作越來越少,導致遊戲機的CPU越來越弱。幀數不足的問題,CPU和GPU都有責任,但是GPU可以通過降低特效降低解析度等一系列方法減輕負擔,而CPU的運算是不能打折扣的,所以現在的遊戲機遊戲幀數不足一般都是CPU背鍋。

四、遊戲畫面多少幀才算流暢?

遊戲圈把60幀定為標準,有一定的歷史因素。在80、90年代動作射擊遊戲的黃金時代,大部分街機和遊戲機都是輸出逐行信號的,每秒有60幀不同的畫面。遊戲界所有關於手感、反饋、打擊感的概念,都是在60幀的情況下定義的,包括了從馬裡奧到魂鬥羅,從街霸2到KOF的一系列經典大作。如果新遊戲不夠60幀,老玩家很快就能發覺,然後在媒體上批判一番。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30幀也能湊合呢?因為90年代興起的RPG AVG AADV這些類型,以及21世紀興起的沙盤遊戲(AADV或者ARPG),對動作性的要求遠不如早期的遊戲,所以30幀也能湊合玩。

同為後起之秀的FPS,對於幀數的要求比老街機遊戲還高,所以你看到PC上的FPS玩家都聲稱非60幀不玩,120幀最佳。

至於現在遍地的30幀,一方面是大部分玩家玩的遊戲類型對幀數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是3D時代硬體性能跟不上畫面的發展速度,廠商只能做到30幀。如果遊戲公司真的認為30幀夠用,就不會把60幀特意當作優點吹噓了。廠家認為大多數玩家更在意畫面的特效,解析度和幀數屬於可以犧牲的範疇,所以PS3和PS4兩代主機,越到後期解析度和幀數越糟糕。

除了畫面本身,遊戲的反饋延遲也影響到玩家的感受。FTG玩家要求60幀,是因為遊戲的判定以1/60秒為單位,比如A招在輸入後3/60生效,B招4/60生效,那麼A招就會有優勢。格鬥遊戲的製作公司會主動向玩家灌輸這些專業的概念,比如VR戰士中結城晶的提膝彈腿,明確要求按某個鍵1/60秒,超過這個時間就無效,所以格鬥遊戲玩家也被稱為「生存在1/60秒世界的人」。

當然,人的反應速度是絕對到不了1/60秒的,一般比較快的人有1/10就不錯了,但是實際遊戲過程中,我們的動作都不是憑藉臨時的反應,而是條件反射,如果遊戲反饋慢,會明顯影響感受,真的是1/10秒的話這遊戲也就不用玩了。如果遊戲空有120幀,操作要延遲4幀才能反應到畫面上,那跟30幀就沒有太大差別了。

相關焦點

  • 高端玩家養成系列:你可能並不了解畫面幀數
    高幀數的影響       那麼,用高於24幀的幀數拍電影會是什麼效果呢?我們就拿影史上唯一一部48幀電影《霍比特人》開刀。,但你在玩遊戲的時候,你可以飛快地將一個畫面拖動到另外一個畫面。 以60幀為例,當滑鼠一秒移動60像素的時候,顯示器一秒輸出60幀畫面,一秒移動600像素的時候顯示器還是一秒60幀畫面,問題就來了,當一秒60像素的時候,滑鼠箭頭是1像素1像素的移動,一秒600像素的時候,箭頭就變成10像素10像素的移動了,畫面就不連貫了,就卡了。
  • 《使命召喚16戰區》幀數不穩定怎麼辦 幀數不穩定解決辦法分享
    導 讀 使命召喚16戰區幀數不穩定怎麼解決?遊戲中幀數不穩定一般由多個原因造成的,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希望下面這篇幀數不穩定解決辦法能夠幫助到你們,一起去看看吧。 使命召喚16戰區幀數不穩定解決辦法...
  • 刷「經費燃燒」,「幀數爆炸」的你,真的了解動畫製作嗎?
    吹爆一部動漫,看官老爺們總喜歡用「經費燃燒」,「幀數爆炸」等詞刷屏打call,經費燒在哪兒了,幀數又是什麼,看官老爺們真的了解嗎
  • 遊戲幀數都那麼高了,為什麼還是卡頓?
    不知道最近李安的《雙子殺手》大家有沒有看,這部電影除了劇情外的最大亮點就是他120幀的超高幀率顯示。超高幀率是現在許多遊戲玩家所追求的,它帶來的視覺享受是無與倫比的。但遊戲幀數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到底多高的幀數才覺得流暢呢?
  • 英雄聯盟手遊幀數限制介紹 lol手遊幀數設置攻略
    英雄聯盟手遊幀數限制介紹,lol手遊幀數設置攻略。不少玩家還不是很清楚英雄聯盟手遊幀數,本期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對於各位朋友來說有所幫助。 LOL手遊支持高頻嗎?
  • 幀數和遊戲畫面之間的那些事 不只是「流暢」那樣簡單
    每當我聽見某些LOL玩家、甚至是遊戲主播說自己「我FPS都180多了,怎麼那麼卡」的時候,相信除了我以外,還有許多人想一起吐槽和科普關於幀數和遊戲畫面的那些事。今天我們來談談遊戲和幀數的一些原理,講講遊戲和電影畫面在幀數方面有哪些不同之處,順便和大家聊聊被玩家所討厭的「動態模糊」和「垂直同步」特效。
  • 為啥我遊戲幀數那麼高,畫面還是"卡"?
    這個疑問其實步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遊戲流暢度只和幀數有關,幀數高則畫面流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不會有了。—1—幀生成時間的概念與幀數這一家喻戶曉的概念不同的是,許多玩家對於幀生成時間這一同樣重要的概念並不了解。
  • 遊戲加加如何在遊戲中顯示幀數?實時查看幀數變化
    但是有些用戶反映說自己在玩遊戲的時候,遊戲的幀數顯示不出來,搞得自己無法查看遊戲的設置是不是最理想,從而影響了遊戲體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將為大家講解遊戲加加怎麼在遊戲中顯示幀數,讓大家在玩遊戲的同時還可以實時看到遊戲的幀數。遊戲加加如何顯示遊戲幀數?
  • 知道什麼是「幀數」嗎?不知道還怎麼裝X
    或者應該說是打鬥戲)刷「這幀數太低了」「這幀數我給差評」之類的,但你並不懂他們說的幀數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他們是在發這種貌似高大上實際也是高大上的高逼彈幕,讓你仰視他們(或許他們的OS就是:你們知道這打鬥戲為什麼會那麼渣,就是因為幀數問題!)從而達到鄙視的目的!次元醬這就給你們這群不明真相的吃(chun)瓜(huo)群眾來講講課!
  • 輻射76PC版遊戲幀數怎麼提升?高幀數畫面設置推薦
    輻射76PC版遊戲幀數怎麼提升?高幀數畫面設置推薦 輻射76PC版怎麼進行設置可以讓畫面幀數顯示比較高,有哪些畫質設置推薦選項可以參考,這裡來推薦一套適合大多數玩家可以使用到的畫面幀數提升的設置方法,各位玩家可以參考。
  • 怪物獵人世界:幀數、攻擊判定對遊戲的影響簡析
    幀數:動作的拆分:遊戲內的「攻擊」或者「動作」是由多個部分組成。動畫:每一個動作,都有對應的動畫,而這個動畫在內部會以60幀的速度運行(當然,會轉換為你的目標幀數,這個是上一節提過的)。比如你可以看到見切的無敵幀是比判定時間長的,所以是存在不吃傷但也沒有叮的可能性。而既然無敵跟判定是分開的,那麼有個問題就來了,他們之間是否「同步」。而在高幀數或者幀數不穩定的情況下,判定與無敵是有可能失去同步的,也就是無敵並不能完全覆蓋判定的部分。
  • 買了藍寶石A卡遊戲幀數低?那是你沒設置對
    下面小編就帶你來解鎖藍寶石A卡的正確使用方式!想要顯卡體驗好,驅動正確安裝少不了驅動對於顯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很多朋友出的各種問題基本都是栽在顯卡驅動上,而顯卡驅動出問題,很大一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安裝。這次小編就教你如何正確的安裝藍寶石的A卡驅動,這裡我們用20.4.2版本驅動來做一個列子。
  • 教你一鍵穩定幀數不回檔!
    但不少玩家反映《絕地求生》正式服卡頓嚴重,進入遊戲之後難以忍受的回檔,表示12G的更新包在下載的時候被限速,好不容易下載完之後遊戲內容還十分的卡頓,遊戲體驗極差。更有激進的玩家跑到Steam頁面狂刷差評,指責藍洞的不作為。
  • N卡DLSS更新版體驗:小孩才做選擇,畫質與幀數我全都要
    遊戲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超高清圖像,開啟DLSS,實際上是啟用了驅動程序內置的超算預先計算好的模型,你玩遊戲打開DLSS功能就會調用。三款遊戲實測:2060能打2080Ti▼三款遊戲幀數對比:RTX 2060也能4K開滿光追爽玩??  前排提示:新技術改動多,統計出來的數據也比較多,想深入了解的就請耐心看完每項測試。
  • 隱藏模式,讓你一鍵提升10%吃雞幀數
    玩絕地求生,如果想要體驗感最好的應該玩端遊,但一個遊戲98元,可能很多人不願意購買;再加上玩端遊版的要求電腦配置要很高,也導致了很多人不知道,原來絕地求生原版是端遊版的。可是只要你玩過端遊版絕地求生模式,你絕對會愛上這種刺激感。絕地求生端遊版確實更好玩,就是優化問題一直沒做好,備受詬病。哪怕你已經是高端的電腦,遊戲中都會有丟幀的情況。
  • 幀數?崩壞?來看看評論動畫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主要是大家總是用「經費燃燒」形容動畫做得好,言下之意動畫之所以出色就是錢砸得多,這種說法是對動畫創作者所付出努力的輕視。我們應該去關注製作者是如何做好動畫,而不是這部動畫到底花了多少錢。順著上文提到的張數,我們進入對幀數這一說法的討論。
  • 曝《生化危機8:村莊》當前PS5幀數表現不佳 1080p也存在問題
    Dusk Golem指出《生化8》公布預告的幀數表現不佳,並表示當時預告的幀數效果多少代表了當前該遊戲在PS5平臺上的表現。遊戲在XSX平臺上完美運行,但PS5上卻出現了幀數問題(預告的奇怪幀數是因為索尼要求展會中的實機演示要在PS5上錄製造成的)。但因為遊戲由RE引擎驅動,開發者會側重於這方面來優化遊戲。
  • 來聊聊關於遊戲幀數...
    雖然都是電視劇裡誇張化的表現手法,但前者勉強還算符合邏輯,但後者「肉眼識幀」的設定就有點不太科學了。今天,筆者就從畫面幀數的定義開始說起,談談關於遊戲幀數的那點事。 01 為什麼「肉眼識幀」不可能 先說結論:「肉眼識幀」是不存在的。 幀數這一概念誕生於虛擬世界當中,從定義上來講,它的主要展現方式是通過播放一連串靜止的圖像,而幀數就是這些畫面的播放次數。由於人眼視覺殘留效應,當畫面每秒的幀數達到最低的10-12幀,這時人眼就會認為畫面是連貫的。
  • 近年來最佳的合作類割草遊戲,就是幀數太拉胯
    那麼如果你還沒有買這個遊戲,也想知道它到底好不好玩,那麼我們今天就從優缺點上來分析一下無雙版的塞爾達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不像是出自光榮之手的無雙系列,光榮:你在罵?
  • 你所不了解的郭德綱
    老郭其實不太有錢當然我知道我所這話有人要反駁我了但是我希望你能看看下面這張圖片再說話圖片來源於企查查這是我在企查查裡面了解到的所以從公司層面上來講,郭德綱是德雲社的一員籤約藝人,沒錯,你沒看錯,就是普通一個藝人,就像他的徒弟們一樣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