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能夠成為相聲商演市場的金字招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郭德綱對徒弟們相聲功底的重視,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達不到一定的條件,肯定不可能登上舞臺來表演。
一般來講,德雲社的演員能夠達到分錢的標準,需要兩個基本條件,如果達不到的話,對不起,這說明學藝不精,還不能靠著演出來獲得收入。
第一,必須會五十段傳統相聲作品,因為小劇場一周演五天,如果你就會三段五段,很快就黔驢技窮,觀眾們就不來買票捧場了。
第二,這五十段作品,每次上臺都必須說出不同,讓通過的觀眾從中感覺和上次聽的不一樣,這就要求演員必須有強大的創作能力,以及現掛包袱的能力。
既然徒弟們都必須會50段相聲,那麼作為師父的郭德綱會600段相聲,到底可不可能呢?
相聲前輩人稱「白眉大俠」的蘇文茂蘇老,曾經非常明確地認為,郭德綱所謂會600段相聲,這是在吹牛。因為在這些前輩們眼中,到底什麼才叫會呢?
從各種相聲作品的集冊來看,流傳到今天的傳統作品確實有600多段,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流傳下來並不代表著流行,像《扒馬褂》《大保鏢》之類,任何一個時期都流行的作品,僅佔了其中很少的部分。
具體來講,所謂會一個作品,需要達到能背,能說,能演,能活,尤其是達到「能活」非常之難,必須把這個作品精通到爛熟於心,並且演出了很多場作為積累,才能說是自己會這個活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問,既然600多段作品都已經成書成冊了,真的要背下來有這麼難嗎?
其實這裡還牽扯到一個問題,相聲授徒為什麼要「口傳心授」,就是因為沒有師父教,只是看相聲文本,該響的包袱點也不知道怎麼才能響。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看,郭德綱會600段傳統相聲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蘇文茂蘇老可能誤解了郭德綱的話,如果加上郭德綱自己創造的作品呢?這個數字達到600多段,還真是有可能的。
2010年之前的郭德綱,正處於相聲創作的高峰期,新作品層出不窮,而且作品都有著相對完整的故事結構,尤其是「我字」系列「你字」系列,更是百聽不厭的經典。
總而言之,郭德綱會600段傳統相聲,這個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會600段相聲,這個概率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