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蔓郭德綱為什麼會火

2020-11-04 縣東巷

郭德綱現在是相聲界第一流的大蔓。正所謂樹大招風,關於他的爭議也是最多的。郭德綱也是在各種爭議中一路走來,從一個寂寂無聞的小藝人歷盡艱辛終於成為如今如日中天的大蔓。郭德綱是怎麼火起來的,都有哪些因素造就了他的成功?我們來理一理。

郭德綱的能耐大

首先來說一個相聲演員想要火起來,最最根本的是你得「有能耐」。這個能耐就是指相聲的基本功、舞臺功夫和文化素養。這個「能耐」是郭德綱火起來的基礎。坊間曾流傳郭德綱說自己會600多段,但立即遭到蘇文茂等老藝人的反駁,於是郭德綱解釋了一下自己說的600段不單單指相聲,而是包含了小曲、太平歌詞、戲劇和大鼓等。不管是不是真有600多段,但郭德綱在舞臺上「說學逗唱」的功夫的確不錯。

他的聲音非常的清脆而且說話很清楚。聽郭德綱唱小曲,唱評戲根本不用看字幕,真是字字入耳。這看似不是什麼大事,其實這是常年練就的本事,這就是功夫!舞臺上說話、唱戲,嘴裡不清楚的人很多,有時候聽不真真得很煩人,確實有「鈍刀子殺人」的感覺。特別是聽老郭背貫口,那是字字清楚,從沒有說吃掉哪個字。而且他在語速、調門、語氣的把握上可以說爐火純青。「說」作為相聲基本功的第一個,郭老闆在這方面的表現堪稱完美。有一陣說單口,說評書,每次來個定場詩臺下也是一片喝彩,觀眾紛紛要求「再來一個」!這也是自古第一人了。

要說「學」,那是郭德綱的長項。從小的戲劇薰陶加上刻苦的練習,他對大鼓、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京劇、評劇、二人轉、竹板書等等也是頗有研究,都是信手拈來,學的有模有樣。儘管有人在他的京劇唱腔裡聽出了梆子味,但你也不得不佩服這個相聲藝人的博學多才。正因為會得多,說相聲時唱幾句已經滿足不了郭老闆了,所以他特願意跟專業院團一起唱整本的大戲。咱是外行,老郭的戲劇表演好不好咱也就是看熱鬧,但是一個相聲演員能上京劇大舞臺表演,不用說在現有的相聲演員裡,就是在相聲歷史上也挑不出幾個來了。


要說「逗」,老郭最拿手。他在舞臺上調侃自己,調侃同行那是家常便飯。他甚至因為調侃別人被告上法庭。大家對於後期郭德綱相聲最熟悉的莫過於老郭調侃謙哥一家了。老郭編排的謙哥一家的各種故事,各種歷史莫不是把全場逗得前仰後合。再加上他身邊還有個母儀天下的相聲皇后,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墊磚兒」、「遞肩膀」,那效果真不是蓋的。

「唱」這一門是老郭最擅長的。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學過那麼多年的戲,老郭唱起來是韻味十足。各位如果不信你也可以找段「太平歌詞」自己唱唱,就按照老郭說的那個簡單的老調來唱,我保證你唱不了幾句自己就唱不下去了,找不著調了。聽老郭唱太平歌詞,你會覺得就是挺簡單的,但你自己就是來不了,這就是人家的功夫!

郭德綱的很多相聲其實是「人保活」,也就是說郭德綱的舞臺表演讓一段相聲增色很多。同樣一段相聲如果換成另外兩個人說就沒那麼好的效果。比如早期何偉、曹金就使過郭德綱改編的活,但效果真的跟老郭表演時差很多。何偉和曹金已經算是老郭徒弟裡的佼佼者了,如果換成現有的德雲社弟子去使《西徵夢》或者《夢中婚》估計得在臺上尷尬死。這就跟周星馳現象一樣。周星馳的」無釐頭「讓人看著舒坦,搞笑,但要是別人學他的風格就讓人看著彆扭、尷尬。

要說「天分」郭德綱一定比我們多不少,但所有這些」能耐」肯定不是天生的,這些都是刻苦學習,長期磨練的結果。老郭自己也說藝人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雖然學歷不高,但誰也得承認郭德綱是個有文化的人,因為人家讀書讀得多。這一點對於一個藝人來講真的是難能可貴。練功、演出、創作、應酬,然後再擠出時間讀書學習,而且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孜孜不倦,郭德綱應為藝人的楷模。說句實話,他的徒弟在這方面比老郭差得太遠了。有些孩子雖然也有「萬兒」,但一張嘴你就能聽出來沒文化。是誰誰知道。

郭家大書房


說學逗唱門門精通,舞臺表演功底紮實,文化底蘊深厚,這就是郭德綱能出人頭地的基礎!

郭德綱帶來的新鮮感

郭德綱有句名言:「不是我有多優秀,主要是同行們的襯託」。他說這句話時,「同行」主要是指「主流」相聲演員們。雖然這句話主要流露著勝利後的郭德綱對「主流」演員們的蔑視,但我們也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那就是郭德綱跟我們以前習慣的那些相聲演員不一樣,他給我們帶來了「新鮮感」。

首先郭德綱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傳統」的東西,也就是太平歌詞、小曲小調、西河大鼓,梆子評戲等很多內容。這些東西在相聲舞臺上已經很久不見了,所以乍一出現馬上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好奇,進而成為對郭德綱的讚賞。說實話,如果你讓一個觀眾去聽一場京韻大鼓專場或者京劇專場,他不一定有興趣,但在相聲舞臺上聽到幾句學唱卻讓他倍感新鮮,非常興奮。郭德綱不但在相聲內容裡努力去表現「主流」演員們做不到的東西,而且在演出模式上也儘量的「復古」。比如前期德雲社的一些重要演出中都有開場的集體小唱,又是蓮花落,又是崔鶯鶯,又是太平年,搞得臺下一起合唱「豆豆起豆起豆強」!這些東西擱在舊社會很正常,但在消失幾十年後再翻出來反而新鮮的不得了了,太吸引人了。

這個舞臺背景代表老郭的高峰期,當時還賣過」臺票「

第二,郭德綱努力的拉近著與觀眾的距離。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過去的相聲演員真的只出現在電視和電臺裡,而且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距離感。而郭德綱恰恰相反,他努力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一口一個「衣食父母」,讓觀眾們心裡很是受用。而且郭德綱不論在多大場面的演出裡都努力跟觀眾互動,有時為了滿足觀眾的要求而頻頻返場,甚至因為返場多而受到相聲界的指責。這些都讓觀眾們覺得他跟其他相聲演員不一樣,他就是咱們「自己人」。這種「自己人」的感覺也是很新鮮的,因為之前的相聲演員們都太脫離群眾了。

在有些段子裡,郭德綱故意留給觀眾們機會去表現,去參與,比如一起喊「抽菸、喝酒、燙頭」,比如唱個《送情郎》故意留個口子讓觀眾一起「呦呦」等等。這樣的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參與其中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觀眾們是十分受用的。甚至德雲社的幾個演員就用這招便輕鬆走紅了。

另外,郭老闆還有一招讓人不能小瞧,那就是廣泛招收名人的後代。比如侯震、孫越、劉源、靳鶴嵐等,這些人都是相聲名人後代,或者自稱後代。在早期的德雲社演出中,郭德綱每每都要在演出結束前把這些人向觀眾再推出一次,觀眾也以掌聲向相聲老藝人致敬。同時,大家也會感覺到郭德綱確實是在為「恢復」,「拯救」相聲在努力。這是老郭很討巧的一招。

郭德綱與觀眾的共鳴

郭德綱的火爆還離不開一點,那就是他在拉近與觀眾距離的同時,努力讓觀眾跟他產生共鳴。這主要體現在郭德綱早期的演出中。

在那時的演出中,「悲慘」,「懷才不遇」,「遭受同行打壓、排擠」,「我就是不服」,「我就跟他們對著幹」,「他們不會說相聲」等內容頻頻出現在他的作品裡。正是這些內容的一再渲染,讓廣大觀眾在體驗到郭德綱給他們帶來的「新鮮」與「親切」之後,對郭德綱的遭遇表達了極大的同情,對於他的懷才不遇,受到排擠、打壓等表達了極大的憤慨。大家對於當時「另一類」相聲界的「白開水」相聲水平從以前的漠視突然變成了憤怒。郭德綱的「遭遇」給了很多觀眾「代入感」,在現實中大都不太如意的人們一下子跟郭德綱站在了一起「同仇敵愾」!矛頭直指「另一類」相聲界。但我們冷靜的想一想,「這一類」或者「另一類」的相聲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何必去恨其他相聲演員呢?其實這就是一種「共鳴」。大家跟郭德綱產生了一種共同「反抗壓迫」的感覺,甚至把郭德綱的反抗壓迫獲得成功幻想成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功績,哈哈哈哈。

郭德綱的貴人

即使有本事,即使有手段,但沒有貴人還是沒有機會。郭德綱很幸運,他遇到了好幾位貴人。在他們的扶持下,郭德綱終於一飛沖天了。關於他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咱就大概一說吧。

第一位就是郭夫人王惠。當時已經比較知名的京韻大鼓才女下嫁了窮小子郭德綱,並且把全部身家用在了支持郭德綱的事業上,如果沒有王惠,估計老郭還在天津小劇場裡混日子呢。

第二位張文順。他對郭德綱也是仁至義盡。不但出人出力,而且出錢,幫著老郭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老先生雖然知道自己在圈裡沒什麼知名度,沒什麼權威,但對於當時打壓郭德綱的勢力也是絕不嘴軟,儘自己的全部能力為郭德綱遮風擋雨,力保德雲社沒在早期就垮了臺。

第三位是大鵬,這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心茶館》的主持人。就是他將郭德綱在小劇場說的相聲搬到了他的節目裡,通過電波傳播到了千千萬萬部汽車的收音機上。正是通過這個渠道,郭德綱的聽眾幾何倍數的增加了!如果說是大鵬捧紅了郭德綱,這可是一點也不為過,老郭都承認這點。大鵬的確是老郭的貴人。

第四位是于謙,這個不用說了吧。一對好搭檔就像一對夫妻,互相扶持,互相體貼。希望他們白頭偕老吧。

反正老郭就是這麼紅的,以上這些東西缺一不可。

我很慶幸能跟郭德綱這樣的相聲演員同時代。說實話,老郭這水平放到過去跟那些老藝人比也不次。可是隨著功成名就,老郭在一點點的改變了。我們希望老郭能不忘初心,堅持「根本」,最終成為相聲藝術家。也希望德雲社能堅持說「相聲」,而不是發展成一個四不像的社團。

相關焦點

  • 郭德綱的相聲火了後,為什麼看不到之前的「大腕」們上臺講了
    自從一個叫郭德綱的「野路子」,他和他的相聲在群眾裡慢慢火起來後,硬是將處在邊緣化的相聲重新拉回正軌復活了,並讓大眾重新愛上了它。讓人尷尬的是,這個讓他們從心眼裡瞧不起的曾經「野路子」,卻幫他們拯救了在他們手上敗落掉的相聲,這得多讓講臺面的相聲「大腕」們丟面和打臉呀!
  • 為什麼挽救了相聲的郭德綱,卻不斷地說相聲這個行業已經完了?
    所以每年春晚,只會盼著小品快點出來。再往後,趙本山統治了春晚舞臺,沒有人再提起相聲了。後來我知道,郭德綱是在2005年火起來的。但那個時候的我正在為生活奔波,早已失去了聽相聲的心思。有人說他的相聲是從錄音機裡火起來的,可是很遺憾,那個時候坐不起計程車,所以自然沒有機會聽錄音機。
  • 如果郭德綱和德雲社沒有了,相聲會怎麼樣?
    用郭德綱自己愛說的話,這叫「平地一聲雷」。30到50歲一般是一位相聲演員的巔峰期,而那時的相聲圈多少有點青黃不接,當打之年的「流量小生」只有郭德綱一人。帶動作用很大。不說業內怎麼討論他的業務,單說普通老百姓,人們重新開始認識相聲,就是因為06年的郭德綱于謙。
  • 郭德綱相聲為什麼受歡迎?
    搞笑之處在於,郭德綱在相聲中抖的各種包袱,金句頻出的「墊話兒」部分以及讓人直呼過癮的各種葷段子和倫理哏。富有哲理之處在於,郭德綱的金句中,處處道盡了人生百態和世間百味。郭德綱相聲背後的民情與政治的關係,在具體的作品中是如何呈現的呢?下文會一邊以郭德綱的成名作《我是黑社會》為例,分析德雲社相聲的生產模式;一邊從從社會學視角出發,分析郭德綱相聲作品中蘊含的時代要素。
  • 德雲社相聲沒代表作,德雲社受歡迎是因為相聲還是郭德綱?都不是
    德雲社自從2004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之後,逐漸火起來了,這其中不光有媒體的大肆報導,也有恩師侯先生的鼎力相助,至今已經有16年了,那麼德雲社的相聲火起來到底是因為德雲社的相聲還是因為郭德綱?如果德雲社是因為相聲而火,那會讓人驚訝!為什麼?因為德雲社並沒有代表作,你去問哪個觀眾說你喜歡德雲社的哪段相聲呀?他可能說不出來,如果你問你為什麼喜歡德雲社的相聲,他或許會告訴你因為郭德綱,當然如今像嶽雲鵬、孟鶴堂、張鶴倫甚至張雲雷都有大批的粉絲。
  • 為什麼相聲只有商業化才能存活?郭德綱又為此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作為從2018年開始關注郭德綱相聲的年輕綱絲,今日為大伙兒詳細解讀一下:當初的境遇決策了郭德綱務必要把德雲社產品化、要走商業化路線在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之前那麼多相聲大師都沒有像郭德綱那樣把相聲產品化呢,關鍵的緣故還是取決於他們都是有飯吃,有錢花,生活無憂。
  • 郭德綱的相聲,為什麼「不好聽」了?
    因此平心而論,郭德綱對於相聲的貢獻是看得見的。不過這種大量開館的模式也讓其他相聲同行們不滿,畢竟現在聽相聲的人就不多。德雲社網上這麼有名,在相聲界就像名牌一樣,他這麼四處一開自然就會削弱當地相聲同行的生意。這就讓郭德綱少了很多與同行交流的機會。沒了交流光靠自己想,新的段子自然也不容易產生。
  • 「不懂相聲、資質一般」的嶽雲鵬,當年為什麼被郭德綱收徒?
    嶽雲鵬的成功,基於三個原因嶽雲鵬聽話用郭德綱的話說,嶽雲鵬的資質,在德雲社是排倒數的,然而他卻是德雲社,除了郭德綱、于謙外,最火的相聲演員。郭德綱擅長培養徒弟德雲社一哥可以是任何人,即使沒有曹雲金,嶽雲鵬,也會有其他人擔當重任。郭德綱說他有能力將任何相聲演員捧紅,無論你過去是當保安的,還是搓澡的、做飯的。
  • 郭德綱究竟是救了相聲還是害了相聲?相聲前輩這樣說
    隨著幾年前的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的播出,成功將嶽雲鵬推進了大眾的視野,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德雲社越做越火之前,相聲還只是我們春晚時津津樂道的一項表演而已,但如今在郭德綱的帶領下,很多年輕的相聲演員也越來越被大眾熟知,並且相聲這一門藝術也夾雜進了商業、綜藝等各個領域,而相聲演員也不單單只是站在舞臺上說相聲而已,特別是郭德綱的幾位得意門生,也接起了廣告、綜藝、甚至電影電視。
  • 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龍字科即將開始招生這對相聲界來說是一個大事。要說郭德綱在什麼方面排第一的話,首先徒弟個數能排上號,現在就一百多個了,並且還在不斷的攀升之中。郭德綱自稱是給相聲看墳的,卻打造出了「相聲第一天團」,不可不謂其是一個奇蹟。
  • 郭德綱為什麼會捧女相聲演員姬天語?其實她是正宗的候氏相聲傳人
    去年,郭德綱和張國立擔任召喚師的一檔綜藝競技節目《相聲有新人》大火,不僅讓我們認識了很多的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也知道了很多在當地小有名氣的相聲團體
  • 嶽雲鵬那麼火,在德雲社的團綜裡,郭德綱為何不讓他登臺說相聲?
    其實就拿參加這次節目的相聲演員來說,名氣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最火,最有名氣的還是嶽雲鵬了吧!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相聲水平和受歡迎程度上,目前德雲社基本上還沒有人能比得上小嶽嶽。就連師父郭德綱現在都不能和嶽雲鵬匹敵。
  • 郭德綱相聲不具備藝術性?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德雲逗笑社》綜藝的開播,在很多媒體都聽到關於德雲社的新聞,最近的德雲社真的是火得不行。我認為,這個話題可以拆開討論,是說相聲不是藝術?還是單說郭德綱的相聲不具備藝術性,那麼首先還需要搞清楚以下問題。
  • 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還是相聲成就了郭德綱?
    郭德綱,1981年開始正式學習相聲,1995年在北京開辦德雲社,到現在德雲社在全國各地開辦分社,相聲也走出了上世紀末的低谷,再次繁榮。那麼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還是相聲成就了郭德綱?直到郭德綱的出現,郭德綱脫離了主流的相聲藝術團,讓相聲回歸到民間,恢復了小園子
  • 新相聲會取代舊相聲嗎?郭德綱取代姜昆是大勢所趨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時代是會變化的。新相聲好不好?可假如,沒有某些外力幹涉,新相聲會取代舊相聲嗎?我想不會。一旦外力放鬆或者消失,歷史走向恐怕就該重新回到正軌。因此,郭德綱的舊相聲取代姜昆的新相聲,實際上是大勢所趨。事實證明,屎尿屁雖然「不雅」,但觀眾就愛看這個。
  • 郭德綱相聲被怒斥:低俗相聲對不起良心?
    說起郭德綱啊,子言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作為國內最出名的相聲大師,郭德綱可以說是憑藉一己之力將瀕臨滅亡的相聲行業拉到現在這種高度。而且很多人都知道,在多年以前,相聲這個行業確實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完全沒有人愛聽,不過現在確實成為喜劇界的主流。
  • 同是主流相聲演員,苗阜為什麼會被張玉浩打?真應了郭德綱那句話
    苗阜為什麼會被張玉浩打?這事說來話長,喜歡八卦的小夥伴可以慢慢往下看。但是後來何雲偉又拜了侯耀華為師,從輩分上變成了郭德綱的同輩,大家便一邊倒指責他。郭德綱也說過,相聲演員能一塊吃苦,很難能一塊享福,一旦涉及到金錢利益,必然分裂。
  • 當代相聲傳奇郭德綱,一己之力拯救相聲行業,造就現在相聲盛世
    郭德綱總是說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外向的人,舞臺上的他和私下的他完全是兩個人,一個是相聲演員郭德綱,一個是普通人郭德綱。每次他說這些話的時候,觀眾們總是不信,發出唏噓的聲音,其實當我們去回顧郭德綱這麼多年的歷程之後你會發現,他說的他內向,未必不是真事兒。
  • 有相聲師承但沒吃這碗飯的文藝明星們
    如今相聲又一次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並願意從事曲藝工作了。但在不久前,相聲有一段時間幾乎銷聲匿跡了,很多學相聲、說相聲的人都紛紛改行去從事其他「更有前途」的工作去了。徐秀林在軍隊裡收了朱軍為徒,所以說朱軍在相聲門裡跟郭德綱是同輩,而且可以論師兄弟,因為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也是趙佩茹的徒弟。後來朱軍進入了中央電視臺從事了主持工作,並且創造了主持春晚次數的紀錄。
  • 郭德綱當年為何會受到那麼多「相聲人」的抵制?看完你就知道了
    對於郭德綱很多人應該是很熟悉的一個相聲演員了。如今的郭德綱可以說是一個相聲大家。郭德綱7歲就開始學藝了,這應該算是他的飯碗,他讓一個不景氣的相聲到如今這麼火的藝術,郭德綱付出了很多,但是也收穫了很多。「相聲人」為何抵制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