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
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
攝影 | 來自網絡 · 編輯 | 花草姐姐
文字整理:秋豔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士」者,事也,任事之人,先任事,有事給你幹。
「弘」,是弘大,規模廣大,大在兩個方面,一是有大涵養,能容人,二是有大器局,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毅」,是毅力,執守堅定,事必有終。
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博大的胸襟與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
以仁為己任,你說這任重不重!
「仁」,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要達到仁的境界,任務很重。
另一方面是德被眾生,要全天下的人,都得到我的幫助貢獻,以天下為己任!任務當然很重。
使命是永恆的,沒有終點的,「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只有到你死的那一天,你才能放下,你說遠不遠?
️賦能王解讀️
哈嘍哈嘍,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來先複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可以被託孤,把撫育幼子成人的責任給他,可以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他,碰到大是大非不改其志。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當然是君子了,而且是君子中的君子。
為了這個,我們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諸葛亮受劉備託孤,文天祥臨死不改其志,周公輔佐成王安定天下,伊尹輔佐商朝四代,他們都是可以完成這三條的。還有不是很成功的例子,比如霍光,還有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以及鰲拜。
有了這些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做正面榜樣或者反面榜樣,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了。
昨天的回饋我也很高興地看到,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或者說身邊的人可以託孤,可以寄命,能夠臨大節而不改,都是很不簡單的。
今天來繼續學習,還是曾子說的,加上前面幾篇曾子說的,可以說是把曾子的思想非常完美的呈現出來了,大家一定要好好聽。
先看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昨天我們說過,曾子除了前面講到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廣為天下人熟知以外。
還有第二句,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這一句了。特別是任重道遠,特別為大家所熟知,到底什麼意思呢?
我們今天來詳細的剖析一下,光看內容理解起來有點難,但是真的要剖析開了以後,會讓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先說一說士,大家都知道,我們以前提過,說士為知己者死,這個是什麼意思啊?為什麼說士大夫啊?孔子以前說過,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啥意思啊?
我們先有必要對「士」做一個了解。有的說是,士者,事也,任事之人。
先任事,有事給你幹,然後再仕,有官給你做,有爵位,從事到仕,再到爵。這也算是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從助理到總監到合伙人,這任重而道遠。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國的上古文化,兩三千年前的士,有一點類似現在的兵役制度,這是上古的政治制度,也是社會制度。
每十個青年中推選一個人出來為公家服務,就是士。所以士是十字下面加一個橫,被選為士的人,要受政治教育,學習法令規章,士出來做官,執行任務叫公務員,就叫出仕。
所以古代的士,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一個讀書的青年就可以叫士。士的教育,都是政府主辦,一個是要想知道法律政治需向官方學習。而平民教育是由孔子的才開始的。
不過當時沒有這個名稱,曾子這裡所講的「士」,已經不是上古時代的士,而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的通稱。還可以說這個就是有志者,一個心懷大志的人,而不是小民,我就做一個普通老百姓,做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就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了,別人也沒法要求他,他也不會要求自己。
因為這個「士」他要求比較高,我們往下看就知道了。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還得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
「弘」是宏大,規模廣大,哪兩個方面的大呢?一個是有涵養,能容人;二是有大器局,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就是說要胸襟大,器局大,眼光遠。
再說說「毅」,「毅」是毅力,執守堅定,事必有終。也可以說是剛毅,有決斷,看得準拿得穩,對事情處理有見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就是說有志者,知識分子,讀書人,心懷天下的人。他不可以沒有博大的胸襟,沒有寬廣的胸懷,沒有剛強的意志,沒有決斷的能力。因為你肩上的擔子重,道路遠。
任重,就是任務重。道遠,就是路比較長,也可以說實現道的過程比較遠,不是一抬腿就能到的。那到底身上有什麼任務呢?為什麼那麼重?
在儒家來講,一個字就足以讓你覺得很重要,就是仁。我們以前多次講過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曰仁,孟子曰義。就是在孔子這個時候還沒有孟子的時候,他主要強調的就是仁,一生在追求仁的道路上。
什麼是仁呢?關於仁,可以說以前多篇都講過,就像我們上一章講君子一樣,有多處描述。
在這裡再說一下仁,就是愛人,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愛天下,這是儒家的道統精神所在。
首先從親親開始,親是親近,友好。第二個親,是自己的親人,比如說從父母開始,先孝父母,再友愛兄弟,關心愛人,然後再疼愛你的孩子,從內及外,然後再朋友,再推及宗族的人,再我們同鄉的人,然後我們中國人,最後全世界的人。
這是對人而言,然後推而及之,要愛物,愛動物,比如說我們要憐憫小動物,不要去濫殺無辜,我們要珍惜糧食、珍惜器具。
推而廣之,愛天下一切的東西,大自然的東西,只要它存在就有合理性,我們就有一點博愛的意思。
這種又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自己先達到仁的境界,我首先具備這種優秀品質,要求自己。
另外一個就是影響別人,因為我的踐行,我的品德,我的行為德行,影響誰啊?家人。比如說孩子、愛人、還有父母,然後影響自己的學生,影響自己身邊朋友同事,再去影響自己的下屬,治下的臣民。讓他們也像自己一樣,具有仁的品格。
大家想一想,這樣你的任務擔子是不是很重啊?如果你沒有博大的胸襟,沒有寬廣的胸懷,沒有堅強的毅力,能不能做到?
如果我們只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身上,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你是不可能的。
大家想一想,這樣的道路漫不漫長呢?是不是說我們今天立下了說以天下為己任,以仁為己任,一年就能完成或者十年就能完成呢?不是的。
這條道是沒有盡頭的,就是像我們追求仁一樣,哪天我說自己已經達到仁的標準了,我就不動了,那你就不倒退了嗎?
仁是一種狀態,就像我們說幸福,幸福也是一種感覺,這一刻我非常幸福,我已經達到幸福了,或者我求仁得仁了。
但是我一自滿,可能下一刻你就感覺不到幸福了,你就不在仁的狀態了,所以仁這個狀態無止境,沒有終點,所以需要我們用一生去追求。
就像諸葛亮說的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哪天我不在了,這個事兒對於我來講才算完成了。
只要我活著,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推行仁,達到仁,永遠不懈的努力著。
關於仁,我們可以再具體一點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仁?除了我們以前說的那麼多仁,我們再說一下。
商湯的宰相伊尹,也就是我們上一節提到的,他說: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就是說,一想到天下還有老百姓沒有得到堯舜之治那樣的恩澤的,就好像他們是被我推進溝裡去的一樣,都是我的責任,這就是以天下為己任,自任以天下之重。
還比如說,我住的村子垃圾遍地,誰的責任?那是我的責任!我光說別人沒有用,要從自我做起,我看到垃圾就撿,我看到這裡髒了我就打掃,這樣一來從我開始然後慢慢的影響別人,大家都開始撿垃圾,開始掃垃圾,開始不亂扔垃圾了,這個地方自然就乾淨了,我們抱怨別人能管用嗎?不管用。
如果說你在一個公司,公司管理混亂,人浮於事,誰的責任啊?就是老闆的責任,就是總經理的責任嗎?也不是啊!
他們自然有他們的責任,我的責任是什麼呀?我在其中也沒起好作用啊,如果說我也要是能夠身體力行,或者說我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拿出來讓領導採用,我能夠正而八經的去認真做事,那也會影響一批人,讓整個公司環境因為我變好,這也是具體的表現。
所以說,所謂的仁首先是要求自己,如果不要求自己,只要求別人,那根本就不叫仁。
能夠以天下為己任,其實也是經營使命。
什麼叫使命?這個使命是一個職責,永遠沒有終點的才叫使命,說已經完成了使命,結束了,那就不叫使命,這是華杉講的。
他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是警察,任務是抓壞人,這個壞人能抓完嗎?肯定抓不完!我們不幹了,眼一閉,這個事兒對於我來講結束了。對於別人還要繼續做下去,與壞人作鬥爭。
醫生也是,我們來治病救人,但這個病人你治的完嗎?治不完。我能做的就是在我活著的一天,我都儘可能的去幫助我所接觸到的病人,讓他們恢復健康。
所以說使命是永恆的,沒有終點的,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只有到死的那一天,才能夠徹底的放下。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再總結一下這一段。就是曾子說,作為一個有志者,作為一個讀書人,一定要胸懷大志,不是為自己一己謀私利,而是關係天下蒼生。
自己身上任務重而道路遠,要以讓天下得仁為己任,然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能夠徹底的放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要讓自己的一生都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孔子,孟子,顏回,曾子等等,他們之所以到現在,一直被人們所廣為傳頌,其實就是因為他們能夠以天下為己任,任重而道遠。
到今天關於曾子的言論就算告一段落了,從明天開始還是學習孔子說的話。
明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解讀下一章。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再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 THE END —
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後點右下角的👍和「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