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了3句話,被學生曾子用1句話帶火,成為多數人的口頭禪

2020-12-22 百家號

卡耐基說過一句話,「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喜歡找各種各樣的藉口為自己辯解。」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因為一句話沒說好,一件事情沒做好,就會被周圍人指責和批評,但是我們習慣性的不回去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去找各種理由和藉口。

首先是將責任推脫在別人的身上,當無法賴給別人的時候;又會找尋各種客觀、自然的原因來解釋,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證明,「這不是我弄得,都怪它。」

這種現象,不管放在朋友、親人、夫妻的交往中很常見,在職場工作中更是很明顯。

所以,孔子說「過而不改,是為過也。」一個人倘若犯了錯,而不去改正它,,才是真的錯了。儒家另一賢人孟子也說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和孔子表達的是同樣道理。

後來曾子很好的傳承了儒家思想,在《論語》中說下這樣一段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同朋友交往以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這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提出的學問。曾子,又名曾參,是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人裡較有名聲。

可能最讓人熟悉曾參的,還是因為「曾子殺豬」這一個故事。

話說,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去市集買東西,兒子吵鬧著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說:「等娘親回來了,讓爹爹給你殺豬肉吃。」

等妻子從市集上回家,發現曾子正在捉豬要殺掉,妻子忙上去阻攔他,說「我是哄孩子的,不用當真。」

曾子卻說,「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否則孩子怎麼學會誠信呢?」

說完,曾子真的把豬殺掉了。

曾子認為,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事、做人和做學問。

我們常念叨「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被很多人拿來當座右銘。但究竟反省哪三件事情,你真的知道嗎?

首先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自己替別人辦事,真的有用心、盡力了嗎?

有時候人家求你幫個忙,本來對你來說很簡單,但因為自己的不在意或者輕視,而應付了事;

因為朋友遇到困難,想找人幫助,你見是朋友開口拉不下臉拒絕,結果這件事情讓你跑東跑西,還耽擱了自己的正事,然後索性找藉口說不行。

上面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既然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要辦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言必信,行必果,己諾必誠。」。如果總是這樣讓對方失望,時間久了,好人緣也就沒了。

卡耐基在暢銷書《人性的弱點》裡寫道:「心靈的成熟過程,是持續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

人際交往中,往往更注重的就是對方的真實人品怎樣,而對待自己就明顯比對別人要求寬鬆,這是不對的。

曾子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句話孔子也曾傳授過「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與朋友交往,能夠以誠相待,十分重要。

的確,平常生活中我們都講究「真誠」,有些人表面笑嘻嘻,暗地卻耍小心思,這樣的一旦被識破,就會遭到周圍人的指責與遠離。

畢竟誰不想要一個我好,你好,最後大家都好的交際圈呢?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根本。正如《擇友》裡說的,「在這個世上,誠實的人最尊重、最珍視的莫過於真正的朋友,這種朋友可以說是另一個自我。」

除了前面兩件事,還需要反省什麼呢?

曾子說「傳不習乎?」讓我想到孔子在《論語》中說到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說,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從表面看,是說學生從學校裡、課本上學習到一個新知識後,要回去再多複習。那就沒有我們成年人的事情了嗎?不是。

你看看,當年孔子的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裡,都幾乎是已成家立業的成年人,年齡層次比較偏大,和現在的學校教育完全不同。

所以,孔子覺不可能只是說讓他們回家認真複習他的學問或思想,因為孔子不僅是大思想家還是一名老師,老師負責「傳道受業解惑」目的就是能讓學生回去能在生活中實踐運用。

所以,在這裡說得「溫習」,寓意就是能夠學到一門技能、掌握一個知識點,然後需要反覆在實踐中操作、檢驗,最後才能徹底掌握,知識也才真正的屬於你。

就好像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也是同樣道理,不管是生活經驗還是課本知識,都是需要反覆在生活中運用,然後總結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做學問是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明代大儒王陽明,曾說「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可見儒家人都十分重視自我反省,藉此提高自身修為,你認為新時代的我們,有哪些更好的自我反省方式?

相關焦點

  • 孔子隨口罵了兩句髒話,卻流傳至今,成為許多現代人的口頭禪
    從古至今都沒有缺少的就是智者,縱觀古代的先賢,可以說孔子是對我國文化影響很大的人,不管是曾經的帝王,還是現在的學者都對孔子十分尊敬。而且孔子的每一句話都成為了後世的至理名言,由於當時是封建社會,孔子創建的儒家思想在當時成為了統治思想,正因為這樣孔子才被稱為孔聖人。
  • 最「紅」的顏回未必是孔子最優秀的學生
    就是想遇到子貢這樣的學生。然而,孔子對子貢的評價比顏回差遠了。老師總誇顏回,弄得子貢自信心有點受損,也想求認同,《論語·公冶長》記載,子貢問孔子:老師,您覺得我怎麼樣?給點評價唄!孔子說:「你是瑚璉之器。」許多人認為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很高:「瑚璉」是祭祀用的器皿,貴重華美,列於廟堂。其實不然。孔子還有句話叫「君子不器」,君子不會成為某種器皿,一旦成為,就定型了。
  • 通過口頭禪猜動漫人物,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句話誰說的?
    每一個動漫人物都經過作者的斟酌和思考才創造出來的,而且都各有特點,這也是動漫人物吸引我們的魅力之一,《海賊王》、《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犬夜叉》、《魔卡少女櫻》、《阿拉蕾》、《灌籃高手》和《鋼之鍊金術師》裡的人物都是有口頭禪的,很多人都會有口頭禪,動漫人物也一樣,通過口頭禪,你們都能猜出來是誰說的嗎
  • 學生時代最常說的口頭禪,基本上是這些,看看你說過幾句?
    除了各種感情外,還有一種東西會被大家津津樂道,那就是曾經說過的「口頭禪」,本來都是些不經意的話,但說的次數多了,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來一波回憶殺,盤點一下學生時代最常說的口頭禪,基本上是這些,看看你說過幾句?這節課上什麼?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儒與道高下立見
    老子雕像第二句話:「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良賈,賈,讀「古」音,指善於做生意、賣東西的人。深藏,指把好的貨物隱藏起來,不給別人看見。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第三句話:「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老子建議,孔子驕傲的神氣和姿態、過多的欲望和志向,必須去除,因為這些對孔子的修身都沒有好處。
  • 簡單,用這3句話代替訓子口頭禪
    讀書難,學個特長也讓人操碎了心。看看你是不是經常說這幾句口頭禪:◆你怎麼這麼笨/傻?我們小時候也被父母這樣說過,聽到這句話是最難過的。問其原因,他表示,進了家長群,不自覺地會被別人帶跑,別的孩子學鋼琴,你也想讓孩子學,別的孩子英語棒,你就要求孩子也得達到個什麼標準。拿自己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自己焦慮,孩子痛苦,太不值了!當然,中國父母的「訓子口頭禪」遠遠不止這些,這3句是最有代表性的。
  •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8句話,99%的人不知道!
    多數人將這句話作為君子之道,常被後人當作誠信的美德來讚揚,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硜硜然小人哉」。 真相: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聽說這件事之後說:「考慮兩次就夠了」。 《鬼谷子》中講到:「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想太多,反而容易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遲遲無法決定;做事太優柔寡斷跟太急躁冒進都不可取。 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現在的老師不過是一種稱呼或許換另外一種稱呼更合適應該叫做看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大多數不過是照本宣。這兩句話對人的差異性視而不見,過分誇大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 孔子一生經典語錄無數,而這三句話,作為國人你一定要知道!
    說到國學經典,就不得不提孔子的經典論著——《論語》。孔老夫子所說的至理名言,都在這本書中詳細地記錄。作為國人,孔子說的這三句話,你一定要知道!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朽木不可雕也。」這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句老話了。這句話傳了幾千年,我們聽了幾千年,也說了幾千年。幾乎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聽過老師對學生唉聲嘆息之時發表的這句「肺腑之言」。
  • 孔子被氣得說了句髒話,沒想到流傳2500多年,今成老師慣用語!
    大家都相信對孔子有自己的理解,自古以來,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受人尊敬的思想家、教育家,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統治者的進一步尊重,成為中國2000多年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與此同時,孔子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孔聖人、池城禪師、萬歲導師等被世人景仰。
  • 孔子是什麼樣的老師?儒家思想為何流傳這樣廣?一句話告訴你真相
    但在近代,這句話卻常常被拿來讚美老師。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是對這句詩的化用。將老師比作春雨,將師德與春雨的特點聯繫在一起,很好地形容出老師對學生的溫柔體貼和無私奉獻。說起老師與師德,古代最有名的老師自然是「至聖先師」孔子。那麼,孔子究竟是什麼樣的老師呢?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為何從古至今,流傳如此之廣?我認為一句古話可能會告訴你真相。
  • 把4句話當成口頭禪的人,或許已經有抑鬱傾向,身邊人要多留心
    把4句話當成口頭禪的人,或許已經有抑鬱傾向,身邊人要多留心1、全部都是我的錯有非常多的抑鬱症患者他們是不善和別人交流的,而且他們還非常的善良,總是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自己的身上,無論是團隊犯錯還是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他們總是認為全部都是自己造成的,會把很小的失誤無限的放大,進而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 文言文閱讀:《曾子殺彘》
    1、  ①.的           去,到  ②.代指豬  ③.代指孩子2、曾子殺豬是有必要的。 首先,既然已經答應兒子要殺豬了,那麼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是做人之本。第二,妻子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保住了。
  • 四大「損人名言」皆出自古代名人之口,如今也成了某些人的口頭禪
    然而,有時用古代名人的話罵人很有趣。它似乎也文雅而有見識。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歷史上有四句著名的「損人名言」。這些名言皆出自古代名人之口,如今常被人掛在嘴邊,幾乎人人都會說。第一句損人名言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來自孔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子曰」。目前,許多人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女孩,但他們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中的「女子」不是指女性,而是指一種內心陰暗、想法惡劣的人。
  • 海賊王:黃猿隨口一句話,徹底火了,成為00後的口頭禪!
    也不知道最近這段時間是怎麼了,裡面的黃猿突然之間火了,很有可能是前段時間在每一篇文章的評論區裡都有一個叫做「蒙奇D黃猿」的人出現,所以說黃猿這個人也就火了吧。他可以說是這部動漫中一個實力很強的人,但是性格也是讓人一直琢磨不透,或許這就是本領大的人才有的一種特徵吧。平時的他就喜歡穿著西裝,但是一點都沒有商業人士的那種感覺,或許是因為他總是留著鬍鬚吧。
  • 從曾子的日三省吾身,到王陽明的致良知,真誠懇切自修的踐履精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在任何一部儒家經典著作中都找不到這句話,甚至找遍整個網際網路都找不到出處。而這句話多次出現在明清兩朝的小說中,所以這兩句話很可能是在明清兩朝極端的皇權統治之下才出現的。說這句話的人是歷史的罪人呀,歷史上沒有人敢站出來親口承認這句話是他說的,沒有人敢承擔這個歷史責任呀。
  • 南懷瑾: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
    孔子對曾參說,為什麼不對別人說?這就是人的問題了,怎麼是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討厭。我們現在姑且把他劇本化來說,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裡,曾參經過他的前面,於是孔子便叫住他:「參!」曾參聽到老師叫,回過頭來,於是孔子便告訴他說:「吾道一以貫之。」就是說,我傳給你一個東西,一以貫之。這一以貫之的是什麼呢?如果說是錢,把它貫串起來還可以,這「道」又不是錢,怎麼一以貫之呢?
  • 嘴上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孩子,一般情商低,10歲前不改就晚了
    ,嘴上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孩子,往往情商低,10歲前不改就晚了。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有旁邊的大人看到孩子的錯誤就會跟他說並要求他改正,像是家長、老師、其他長輩還會有哥哥姐姐等。但有部分孩子並不會虛心接受這些建議或是批評,有時候來火還會對對方說:"你管我!"這其實是孩子情商低很明顯的表現,旁人還願意幫孩子指出錯誤說明還是對他好的,這樣的態度只會讓真心對待自己的人變得越來越少。
  • 曾子:曾點用棍棒打出一個孝子,為什麼沒有他的兒子曾參出名?
    有句俗語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此話雖是俗語,卻大有來頭。因為它與春秋末期的曾子有關,而曾子也是大有來頭的。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人。關於他名字中的"參"字,不同書籍中的注音一般有兩種,有人認為應該讀cān,也有人覺得應該讀shēn。
  • 《天天向上》:王一博撒嬌說了3句話,粉絲1句話暴露了有多愛他
    《天天向上》已經成為很多人每周必看的綜藝節目,雖然播出時間有些煎熬,但是願意為了王一博而熬夜追的觀眾大有人在,而且連預告都不放過,她們有著統一的名字——「摩託姐姐」。 那麼看過節目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王一博撒嬌說的3句話呢?反正看到彈幕中粉絲說的一句話後,就知道有多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