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①.的 去,到
②.代指豬
③.代指孩子
2、曾子殺豬是有必要的。 首先,既然已經答應兒子要殺豬了,那麼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是做人之本。
第二,妻子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保住了。不然,兒子就會埋怨媽媽失信於他。
第三,父母是子女最有力的榜樣。曾子的兒子還小,他只會去學父母的一舉一動,他見媽媽欺騙了自己,長大後也會學著欺騙別人。
(自由表達,言之有理即可。)
3、 曾子即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被尊稱為曾子。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並以孝著稱。曾子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並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是以此作為規範。
曾子的妻子上街,他的兒子跟在後面哭著要去,他的妻子沒有辦法,就哄孩子說等從集市上回來後就殺豬煮給他吃。等他的妻子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這只是哄小孩的,不過是玩笑而已。但是曾子卻告訴他的妻子:小孩是不可以哄著玩的。小
孩並不懂事,什麼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等於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會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
曾子為了不失信於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小孩子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小孩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他們記住,並且也會用於他們IEI後的實踐中去。曾子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教育子女,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能以欺騙作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如果是做不到的事,那麼一開始就不要輕易承諾;既然已經說了,那就要努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