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2020-12-28 默默耕耘甘做人梯

曾子的「三省」可歸於兩點,一為治學二為處世。「為人謀」和「與朋友交」這是為人處事;「傳習」是治學 。

先講治學,什麼是「傳」?古人尤其是先秦時期,由於紙張未能發明,字只能刻於竹板故簡冊繁重。所以口耳相傳者多。學習的常態應該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面受機宜者多,坐而論道者多。據王東嶽先生講,當時孔夫子弟子分為三種,及門、登堂、入室,也代表著學問程度的高深,同時看出和老師的親疏關係,畢竟那時供學習的文字資料實在匱乏,師生之間口耳相傳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為了方便記憶背誦,在內容前加上了數字,如三省三友三樂三戒四教五美六言九思之類。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書籍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書籍這一載體,經驗傳承思想傳播會受到極大束縛。所以人們被迫想盡辦法,如在竹板上石碑上刻字,在青銅器上鑄字。每個字都是如此艱難如此的珍貴,使古人在文字表述上極盡簡約內涵盡力豐富,以至於我們現在翻譯古文會補上很多句子的成分,也造成現代對古人思想理解的見仁見智,甚至大相逕庭。正因為古時鑄鼎刻碑刻竹板如此不易,所以古人治學態度無比嚴謹,往往傾其一生心血澆灌自己的學術成果。這些勞動成果便是流傳千古濡養萬代的精神食糧。

現在已進入科技時代,一部方寸間的手機外加看不見的網絡便可知曉天文地理,查閱古今中外。這是知識數千年間傳承,尤其近200年來工業文明的結晶。這也是科技對當代求知者的饋贈,但很多人擁有如此優渥條件反而不懂感恩,不思進取,蹉跎一生。更可怕的是很多治學者只想不勞而獲沽名釣譽,以至於出現了很多抄襲剽竊的醜聞。更有甚者為謀私利或博眼球者不惜造謠傳謠引起恐慌,自己也身陷囹圄,害人害己,可悲可嘆,令鑄鼎刻碑的先人們情何以堪?

由於學習機會的難得,古時學者不敢不珍惜。孔子和他的高足曾子顏子均是勤奮好學之人,夫子曾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都不如他好學,自信自豪之情溢於言表。顏子顏回更是安貧樂道終身求學的千古典範。曾子自己有自述,天一亮就開始學習,傍晚則自省反思。「日旦就業,夕而自省」。並且,孔子讓曾子傳孝道,然後曾子著有《孝經》,後世評價曾子言論深得孔夫子要旨,並使「師資之法無絕,先王之道不湮」。

同時治學也隱含著為人處世的「忠義」要旨。古時學者凡是講經述義時必講為先師所傳,否則等同叛逆,對老師所傳學說不重視,不做為重要事業研習則等同毀棄師說,同樣為叛徒。曾子每日自省故為忠厚之人。

處世,也稱處事,自己一生做人做事的信念風格稱為處世,具體接人待物稱為處事。曾子一分為二,為人謀盡忠;與朋友交講誠信。人無信不立,篤行誠信才能築牢人生基石。

曾子後裔人才輩出,遍布全國並遷徙海外,與今日傳世亦有七十餘世。

相關焦點

  • 《論語》導讀之四:「吾日三省吾身」,人們日常生活的口頭禪
    《學而》(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字子輿,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05年,比孔子小46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著稱,後世被人稱為曾子,尊為「宗聖」。
  • 從曾子的日三省吾身,到王陽明的致良知,真誠懇切自修的踐履精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謀而不忠乎?一提到「忠」,現代人可能會反感,認為「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尚且如此,像我們修養尚淺的人,還有什麼不這樣做的呢?「吾日」,指的是曾子天天都有做反省的。那要是有一天在家都睡大覺,哪也沒去,啥事也沒幹;或者生病了,誰也不招惹,他這天反省什麼呢?無事可反省,一次反省也不用啊,還多次反省什麼呢?你也許會說,曾子可以反省以前做過的事啊,每天多次反省以前啊。這好似講得有道理。
  • 吾日三省吾身 | 老王樂隊2019新專輯發行巡演,門票已開售
    後因另有生涯規劃,昱萱於首張 EP《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發行前離團,大提琴手由佳瑩接任後,便成為老王樂隊今日的編制。2017年秋,老王樂隊以新臺灣地區後民搖的曲風,於9月28日發行第一張 EP《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歌曲在 YouTube 上創造了每首皆破百萬點擊的驚人紀錄。其中《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至今已累積破1500萬次點擊。
  • 達世陽:年輕幹部當「吾日三省吾身」
    那麼如何能幹成事、幹好事,溯其根本年輕幹部當「吾日三省吾身」。「一省」有沒有提高政治能力。年輕幹部作為黨的事業繼承人,作為各條戰線的生力軍,肩負著責任和使命。提高政治能力於年輕幹部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年輕幹部一是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二是要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增強政治自制力,始終作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 孔子說了3句話,被學生曾子用1句話帶火,成為多數人的口頭禪
    後來曾子很好的傳承了儒家思想,在《論語》中說下這樣一段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同朋友交往以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精品推薦)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是叫弟子查看身體嗎?朱子集註: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門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難如此;至於將死,而後知其得免於毀傷也。小子,門人也。語畢而又呼之,以致反覆丁寧之意,其警之也深矣。程子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沒,為終其事也,故曾子以全歸為免矣。」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曾子臨終而啟手足,為是故也。非有得於道,能如是乎?」
  • (第三講:巧言令色+三省吾身)
    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yú) ,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孝經》就是他撰寫的。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本義就是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們看一下吾的字形發展狀況:
  • 我用行動「質疑」曾子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早年在家具工廠做設計,當時畢業有幾年了,一個不常聯繫的同學,讓我幫忙設計一個2200*900的儲物櫃,然後由工廠加工,我嘴上答應,實質上什麼也沒做。
  •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知識改變命運!
    吾日三省吾身
  • 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就說義勇
    孟子接著說:「比較起來,孟施捨像曾子(這說的沒錯,曾子是孔子的徒弟,就是日三省吾身的,臨死也不躺超標的蓆子,那是特別教條和倔,就堅信自己是對,其實孟子也這樣),而北宮黑黝像子夏(孔子另一個徒弟)。這倆人的高下,難說誰更強,但相比之下,孟施捨更掌握了養勇的要領(是啊,孟子也正好是這樣的,通過心理暗示,對行仁政和王道、仁者無敵篤信到了渾不拎的地步)。」
  • 「宗聖故裡 孝善平邑 」大型歷史紀錄片《曾子》在紅黃藍幼兒園取景拍攝
    12月8日,小朋友們背著書包走進紅黃藍幼兒園,特殊的是,除了可愛乖巧的小朋友之外,還來了一群特殊的大朋友,大型歷史記錄片《曾子》劇組
  • 什麼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晉代名士範宣自幼便喜隱遁,性情內向。在學習上刻苦自勵,博通典籍,精於《三禮》。他家境不好,常親自耕作度日。
  • 曾子殺豬的故事及寓意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曾子殺豬的故事及寓意吧!曾子殺豬的故事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
  • 最高境界的亮劍精神——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是:「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