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戰士鞠萬昌:「我們一個連全殲美軍一個連」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一進屋,早已等候在家的鞠萬昌就拄著拐杖走出房間迎接記者。今年93歲的鞠萬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三等功四次,負傷四次。為了接受採訪,老人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軍裝,軍裝上掛滿了獎章。

「敵人被打得亂作一團」

1950年,正在廣西肅清國民黨殘餘勢力的第39軍接到北上的命令,鞠萬昌和戰友們在柳州登上列車。1950年10月,第39軍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新義州地區。

入朝作戰時,鞠萬昌在第39軍115師343團1連任指導員。在第一次戰役雲山戰鬥中,鞠萬昌所在的1連全殲美軍騎1師騎5團1營B連,創造了一個連殲滅美軍一個整連的光榮戰績。

雲山戰鬥打響之前,志願軍第39軍115師343團奉命由明堂洞向龍頭洞開進,擔負阻擊敵軍增援和截擊雲山敵軍逃跑的任務。11月1日,343團為擴大敵我之間緩衝區,改善防禦態勢,決定殲滅敵前衛連,奪取龍頭洞。

鞠萬昌回憶,當晚22時許,主攻連1連向龍頭洞敵軍發起突然攻擊。當戰鬥發展到村中小學校時,部隊被敵人在學校內的工事火力壓制。關鍵時刻,戰士李富貴不顧身上已多處負傷,帶上集束手榴彈隻身衝向敵工事,在左肩中彈滿身鮮血的情況下,頑強接近敵工事將其炸毀,為戰鬥的勝利開闢了通路。

隨後,鞠萬昌和1連副連長孫殿生一起帶領尖刀排衝進敵人陣地,在消滅小學校的敵軍後,又在村西側遭遇逃跑的敵軍,還有幾輛坦克和吉普車。孫殿生端起機槍向敵人掃射,打坦克小組又將敵軍一輛坦克擊毀。

「激戰中孫殿生中彈犧牲,敵人被我們打得亂作一團。」鞠萬昌說,1連指戰員猛打猛衝,最終奪取了龍頭洞,將敵前衛連全殲,斃傷敵方80餘人,俘敵28人,繳獲迫擊炮3門,1連傷亡37人。

該戰首創志願軍以一個連全殲美軍一個連的模範戰例。後來,第39軍115師343團1連被授予「戰鬥模範連」光榮稱號。

「砥平裡戰鬥打得很艱難」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次大戰役,鞠萬昌都參加過,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砥平裡的戰鬥。

「砥平裡打得很艱難!」鞠萬昌說,前一秒連長還在指揮,敵人一個炮彈過來,連長、司號兵、通訊員都被炸死了。戰鬥中,敵人一發炮彈落在鞠萬昌身邊,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把他掀起了好幾米高,落到地上後,鞠萬昌被摔得鼻子、嘴、眼睛裡都是血。

美軍不斷有大量增援部隊,鞠萬昌就帶著二班去阻擊美軍坦克,在一個山隘中伏擊敵人。「這個隘口特別狹窄,只能容下一輛坦克通過。二班長張勤帶領戰士們用反坦克手雷打掉最前面的美軍三輛坦克,後面敵人的坦克、汽車就都被迫停下來了,我們的部隊趕過來把這股敵人都消滅了。我和二班的戰士因此也立了功。」鞠萬昌說。

戰鬥後期,部隊需要在戰鬥中轉移,但敵人猛烈的轟炸是部隊轉移的最大威脅。「我們剛開始轉移,敵人的飛機就來了。正當我們要躲避轟炸時,天氣突變,下起了大雪,能見度降低,形勢逆轉。美軍飛機的轟炸掃射不起作用了,部隊因此順利完成了轉移任務。」鞠萬昌說。

「我就是打一槍換個地方」

自從1944年加入新四軍開始,鞠萬昌參加過的大小戰鬥不計其數,多次負傷,戎馬生涯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老人的耳朵在戰場上被炮彈震傷了,有一側耳朵始終聽不清楚。鞠萬昌撩起左褲腿,指著左腳踝處一個黑點告訴記者,這是在一次戰鬥中留下的彈片。當時手榴彈就在他附近爆炸,彈片炸進了他的腳踝裡。因為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取出彈片很危險,所以彈片至今仍留在腳踝裡,每逢陰天下雨這裡就會紅腫疼痛,走不了路。

戰鬥中,身為重機槍手的鞠萬昌往往是敵人的重點攻擊對象。他回憶說:「打一槍換個地方說的就是我,要是跑得慢了就會被炸死。我的一個副連長在一次戰鬥中指揮大家撤離,他留在最後,被炸犧牲。」

當年,和鞠萬昌一起參加抗日的同鄉有180多人。抗戰結束後,這些戰友就剩30多人了。大家又一起開赴朝鮮,等到抗美援朝結束後,就剩四個人。在講述戰鬥的過程中,鞠萬昌不住地用手使勁揉眼睛,不讓眼淚掉下來。

【人物簡介】鞠萬昌,1927年出生於江蘇鹽城,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遼瀋戰役中立過大功;1950年入朝作戰,參加過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三等功四次,負傷四次;歷任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1960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畢業;1965年從部隊轉業,1987年11月離休。

年輕時的鞠萬昌(受訪者供圖)

鞠萬昌近照(丁非白 攝)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假扮南韓軍,靠近美軍後突然襲擊,15分鐘全殲美軍一個連
    這時候的美軍,已經警惕起來了,開始尊重,並且正視志願軍了。李奇微認為,志願軍的劣勢正是美軍的優勢。美軍有強大的空軍戰鬥人員和補給人員、裝備,有強大的海軍支撐,後方還有距離僅僅一個朝鮮海峽的日本,作為補給基地。美軍可以準確、及時、高效地為前方戰士送去補給,同時,美軍武器裝備優勢遠遠超過志願軍。匯總這些優勢後,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消耗志願軍,最後逼迫志願軍不得不撤退。
  • 在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中,一個野戰炮連為何中了「大獎」?
    毛主席向吳瑞林提問了一系列問題後,為志願軍制定了一項新的戰略方針,就是「零敲牛皮糖」。所謂″零敲牛皮糖」,就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中不再謀求全殲美軍一個師或一個團,而是集中優勢兵力,一次「敲」滅美軍一個營或一個連為目標,逐個「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張世有: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
    為回顧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傳承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即日起,阿拉善日報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與盟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推出「鐵血榮光·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報導,講述我們身邊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曾經的英勇戰鬥經歷,重溫光輝歷史,追憶崢嶸歲月。敬請關注。
  • 這位年過八旬的志願軍老戰士為何珍藏著一個護身符?
    86歲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於志明,顫顫巍巍地舉起了布滿皺紋的右手,面向展覽牆上「空軍英雄」王海、劉玉堤、趙寶桐、孫生祿的照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幕,發生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館中,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70載歲月洗禮,歷史的記憶從未褪色。
  • 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孫佑傑孫佑傑近影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一次成建制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本是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獲此殊榮。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軍王牌部隊,卻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畔,被我所在的志願軍第27軍「包了餃子」,徹底、乾淨、全部殲滅。那麼這個奇蹟是怎樣得來的呢?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驚魂未定的美國大兵這樣描述死裡逃生的經歷:我們的周邊到處都是敵人,他們有時候在前方,有時候在後面,你不知道哪裡就會射過來子彈。我們被團團包圍了…… 戰鬥結束,被志願軍俘虜的美騎一師第七團參謀長不服氣地說:「沒有飛機轟炸,炮火準備,沒有坦克衝擊,班、排、連悄悄地靠過來就打,這算什麼戰術?」
  • 戰地記者孫佑傑:我軍是怎樣全殲美軍「北極熊團」的?
    ,全殲美軍王牌部隊「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因戰功顯赫獲此殊榮。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軍王牌部隊,卻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畔,被志願軍第27軍「包了餃子」,徹底、乾淨、全部殲滅。那麼這個奇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年93歲的抗美援朝《勝利報》社戰地記者、原煙臺日報社副總編輯孫佑傑做為見證人,講述這段壯烈故事。
  • 抗美援朝冰雕連,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仍保持舉槍射擊姿勢
    這時,美軍在雪地裡小心翼翼地搜索前方。連日被志願軍團團圍住的美軍必須加強警惕。志願軍進入北方後,美軍似乎見面了,無聲無息地來到了他們面前。顯然,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沒有料到中國敢強硬地派遣數十萬志願軍和全副武裝的美軍。當時沒有想到貧窮的中國會與世界超級大國交鋒。志願軍入境後,美軍飽受各種痛苦,在朝鮮作戰的美軍一度成為景宮之鳥。
  • 中美精銳部隊巔峰對決:27軍如何全殲美軍王牌團?
    1950年冬季,中美兩軍精銳部隊在冰雪降臨的長津湖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中國精銳部隊第27軍向美軍第7師步兵第31團亮劍。經過激戰,27軍硬生生的將美軍王牌團全部殲滅,創造了中國軍隊一次性全殲美軍團級戰鬥單位的紀錄。
  • 當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
    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記者一邊介紹一邊加熱自熱食品十幾分鐘過後一份熱乎的飯菜就出現在老人眼前不用火不用電的加熱方式讓老人直呼:「變魔術嗎?」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秋季防禦戰鬥是志願軍最艱苦的階段,也是美軍戰鬥力最強、氣焰最為囂張之時。中旬,我師奉命投入戰鬥,我們連接受了堅守城山陣地的阻擊任務。全連4個排排成一線配置在約1公裡長的陣地上。每天,敵坦克群和火炮向我陣地輪番轟炸,敵機在我陣地上空盤旋掃射,還有無數敵人向陣地瘋狂進攻,但我們絲毫不退縮,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種信念,正義必勝!
  • 志願軍勇猛追擊潰逃美軍,美軍指揮官祭出高招:朝英國人扔照明彈
    僅僅一個小時志願軍就全線突破了李奇微苦心經營的防線。就連李奇微都對志願軍這次戰役企圖的隱蔽性和中國軍隊出色的偽裝技能嘆為觀止,他略顯無奈地說道:「中國軍人在這片毫無生機的荒原上發起了元旦攻勢。」
  • 抗美援朝炮一師英雄輩出,27團9連4班,20發炮彈滅美軍一個炮兵連
    作者:李明道編者按:近日我原工作單位同事張軍,是退伍軍人,也是我公眾號粉絲,微信發給我一張照片,說照片為他的親戚長輩,是抗美援朝的老戰士,問我認識否,我一看認識,是我的老首長,炮一師27團副團長李明道,轉業後同城居住。可是,我並不知道老首長是參加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 《兄弟連》裡,E連敢主動打夜戰,5年後遇上志願軍卻慫了
    「十字路口」給人的感覺是面臨著一個選擇,再加上它和之前、之後的劇情關聯性不強,不少人第一次都沒看明白。在結合了書之後我才明白,所謂十字路口其實是溫特斯連長個人面臨一個選擇面非整個E連。在這一集裡,溫特斯連長打了他整個二戰裡的最後一次實戰:率領E連30多人殲滅德軍150多人,這究竟是德軍太弱還是E連太強呢?
  • 美軍打造一支超級精兵,欲挑戰志願軍最強領域,志願軍吃驚後樂了:找死
    二戰老兵愛德華·E·克魯斯上校千裡迢迢調到朝鮮戰場,並以上校的身份屈尊當一個營長,就是專門過來指導訓練的。而且我們要注意,美軍定的訓練計劃是每天訓練至少8個小時,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夜間訓練,也就是說差不多有3個小時是夜間訓練,這意味著每天晚上都進行夜間進攻訓練。
  • 志願軍老戰士蔣愷:「被釋戰俘感動得淚流滿面」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文/宋宇)記者在北京見到志願軍老戰士蔣愷時,老人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背挺得筆直,這是他從軍多年的習慣。96歲高齡的蔣愷精神矍鑠、滿面紅光。然而一個多月後,韓戰爆發。很快,蔣愷所在的解放軍15兵團機關(入朝後改編為志願軍總部)奉命北上保衛東北邊防。到達安東(今遼寧丹東)後,因具備外語優勢,蔣愷受命入朝後接管外軍戰俘工作。10月23日晚,蔣愷隨兵團機關從鴨綠江邊的長甸河口進入已硝煙瀰漫的朝鮮。第一次戰役打響不久,前線部隊就抓捕了一名美軍軍官,送到志願軍總部駐地。
  • 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一句話引人淚目!
    本文轉自【人民網】;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 「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
  • 「鋼七連」固守陣地戰至7人,僅憑一把軍號,嚇退了英軍一個營
    1951年1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打響,由於前兩次戰役以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打到了三八線以南,因此打著「先停火,後談判」的原則,積極謀求捲土重來,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志願軍考慮到,如果在戰場上打不贏,那麼無論談判桌上怎麼談,結果都是一樣的,於是決心在這一戰中,依託於三八線固有陣地
  • 長津湖血戰美軍「北極熊團」:志願軍「小米加步槍」打了大勝仗
    全殲美軍王牌步兵第7師第3 1團,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唯一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範例,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全團由三個步兵營、一個坦克連編成,員額3191人;主要武器裝備除步槍、卡賓槍、輕重機槍外,還有大量的六O火箭筒、九O火箭筒和五七反坦克炮、六O迫擊炮,特別是其坦克連在當時就裝備了各種坦克22輛。
  • 十幾名美軍擠在堆肥坑裡,志願軍班長咬著手榴彈跳進來,全部俘虜
    1951年1月6日,志願軍42軍124師272團2營6連奉命偵察橫城以北地區,當他們前進到靜冰亭村時,意外的與美軍第2師的一個加強連遭遇。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這突然的遭遇,志願軍臨危不亂,一舉消滅了這個加強連,其中6班長於世財一人徒手俘虜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