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老人感慨:晚年日子想要幸福,在這幾方面保持「清醒」是關鍵

2021-01-10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亦亦(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幾天舅舅給我婆婆打電話,說他和表哥吵架了,婆婆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表哥家老二馬上3歲了,表哥想著過了年就把老二送去幼兒園,可因為是插班生再加上其他原因,表哥如果把家裡老二送去他心儀的幼兒園就要花些錢,可舅舅認為沒必要,說表哥亂花錢。大概就是這事爺倆觀點不一致就吵了起來。

表哥的立場是孩子的教育是大事,自然要儘自己的能力從小就給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可舅舅認為只是幼兒園,完全沒必要花那冤枉錢。而表哥又表示舅舅老了就把自己管好就行,家裡的事情也不需要他操心,然後舅舅又反擊說表哥嫌棄他,意思是他老了沒用了。

後來我婆婆就做舅舅的工作,可老頭子倔,自己還是生氣。不過沒過幾天,舅舅又給我婆婆打電話,說自己想通了,原來是舅舅晚上遛彎的時候碰到一位和他年齡相仿的老爺子,對方今年73歲,比舅舅還小一歲,在聽了舅舅的事情後老爺子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後把舅舅給說通了。

那位73歲老大爺的觀點大意是說人上了歲數,如果想要幸福多一些,煩惱少一些,那麼在這幾方面保持「清醒」是很關鍵的。

晚年日子想要幸福,在這幾方面保持「清醒」是關鍵

①上了歲數要服老,接受年老的自己

73歲的老大爺告訴舅舅,人上了歲數首先需要「清醒」的一點就是自己要服老,要接受年老的自己。畢竟自己一把年紀了,孩子們就是真的「嫌棄」自己也是應該的,更何況孩子們說家裡晚輩的事情不用自己操心,其實也是為老人好。

如果老人自己認不清事實,非要逞強,自己管得多,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如果那樣自己每天氣呼呼的,又何來幸福一說。

②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愛惜

舅舅直言,他感觸最深的是那位老大爺告訴他:你的身體你揮霍,你生病的時候就要自己獨自承受所有的苦難和不適。真到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就是再孝順的孩子也沒辦法替自己去承擔那份痛苦。所以說何必呢?因為這,舅舅自己領悟到,人到了晚年想要幸福,那麼就要足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愛惜」。

③不必要的人情世故,該拒絕就拒絕

晚年想要幸福,在這方面足夠「清醒」也是很關鍵的,畢竟花心思和精力去應付那些不必要的人情世故,真正透支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身體和健康。而人上了歲數,剩下的日子也是過一天少一天,所以還是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這樣才更有意義。

④有關積蓄,該自私時別慷慨

不管是子女,還是其他親友,張口「借錢」時自己都要權衡清楚再做決定,畢竟手裡有錢,才能夠心裡不慌。

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和子女的這幾點覺悟也是分不開的

①父母需要自己贍養時,不要踢皮球

即便是父母有多個孩子,可如果他提出喜歡在自己家住著,做子女的也要儘可能去滿足老人。不要在贍養父母這個問題上各種計較或者踢皮球。更何況人上了歲數,只要不糊塗,膝下又有多個子女,他們也是不會一直只指望某一個孩子贍養照顧自己的。在這個問題上,做子女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覺悟,這樣老人才不會傷心。

②有時間多陪陪父母

上了歲數的父母,其實他們是很容易滿足的,你的一通電話,你周末帶他一起出去吃頓飯,或者一起飯後溜個彎,老人都會很開心。所以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父母。

③有些事不該讓父母知道的就不要在父母面前提起

父母上了歲數,他們能夠顧好自己已經不錯了,做子女的還需要有的一點覺悟就是有些事情不該讓父母知道的時候就不要在父母面前提起。這樣父母不操心,自然日子也能夠過得更舒坦一些。

父母上了歲數,想要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幸福,可以說除了老人自己在一些事情上保持「清醒」之外,做子女的有一定的「覺悟」也是很重要的。這樣老人和孩子都給力,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能無慮無憂。

【今日話題:人上了歲數,晚年日子想要更幸福,你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相關焦點

  • 67歲老人感慨:老伴離開後,我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多煎熬
    舅媽今年67歲,用舅媽的話說,她這一生和舅舅一起吵吵鬧鬧,每天見他會煩,他惹自己生氣的時候更是會忍不住想要把他「趕出家門」。可也如舅媽所言,就是這樣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男人,卻陪自己經歷了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尤其是後來孩子們大了,各自成家後,更是這個老頭子時刻陪在自己身邊,現在他走了,自己一個人過,沒有誰惹自己生氣了,而她也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是有多煎熬。
  • 多子女家庭,父母不想晚年過得悽慘,年輕時在這幾方面可別犯糊塗
    其中有位老太太說,現在才想清楚,晚年幸福不幸福的關鍵根本就不在於子女的多少,其他幾位老太太也表示贊同。這位老太太還說了自己親姐的故事,說姐姐年輕的時候生了5個孩子,3個兒子2個女兒,可她現在需要養老的時候,子女們卻開始踢皮球,這個推給那個,那個推給這個。老人眼下的日子也是過得很悽慘了。
  • 特克斯幸福大院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亞心網訊(記者張進峰)11月19日,記者從特克斯縣民政局了解到,為切實解決農村困難老人生活照料問題,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該縣投資近5000萬元在喬拉克鐵熱克鎮、喀拉達拉鎮、闊克鐵熱克鄉建成了3座總建築面積為2487.41平方米的幸福大院,目前已啟用,可以滿足91名老人入住,如今有28名老人入住,其樂融融地安享幸福晚年。
  • 72歲老人坦言:晚年再找老伴是為幸福相伴,做不到寧願孤獨終老
    生活裡,有的老人覺得找個年歲比自己小些的女性做伴會比較好,晚年時女性可以有體力精力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自己只需要多出些生活費而已。  也有的老人覺得還是找個年歲相當的好些,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和話題,再找老伴的目的是為了幸福相伴,只要能夠彼此陪伴在一起,少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很好。
  • 有這兩種特徵的老人,晚年通常過得更加幸福,過來人都知道
    老年人應該有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後能夠衣食無憂,兒孫環繞好不愜意。但是有些老人在辛苦了一輩子之後,依然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要幫助帶孫子,或是就算是年輕時候努力工作,存在了不少的錢財,在心裡上依然是空空撈撈的。因此,要想過得好,在心態上需要正確,為什麼晚年老人會過得不幸福,大多時候和「自私」「貪財」有關係。
  • 只有一兒的晚年生活有三種狀態,日子並不舒坦
    2)如果兒子孝順,老人的晚年生活會更幸福俗話說:養兒防老,如果兒子能有一顆孝心,那老人晚年的生活就不會太悽涼,畢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保持身體健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不會找上門,所以,如果兒子孝順,即使這一刻真正到來,他也會陪在父母身邊,給予家人最大的支持。
  • 歲月不等人,老夫老妻想要「晚年幸福」,年輕時就要開始準備了
    兒孫滿堂,合家歡樂,是每個人都嚮往的晚年幸福生活。然而總是有不孝順的逆子,人們常說兄弟姐妹一家親,但是再中國現如今有太多因為兄弟姐妹越多,反而在贍養老人的時候互相推脫導致父母傷心受罪。後來,兩口子厭倦了打工生活,想要創業,又開始向老兩口索取,父母已經沒有太多積蓄了,母親數落兒子,大把年紀了不用瞎折騰了現在的工作穩定挺好的,創業有風險。父母這次沒有金錢的支持,媳婦就各種甩臉色,兒子也不管不問,這讓老兩口意識到了日子開始難了。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01:李大爺,三子二女,晚景悽涼。到了晚年,幾個侄子把王大爺當成父親一樣在養老,王大爺以前疼侄子,後來疼侄孫,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沒有人知道那不是孩子的親爺爺。一樣的享受天倫之樂,幸福晚年。03:劉大爺,一個不靠譜的爹,卻有幸福的晚年。
  • 73歲老人哭訴:五個子女都不孝,為了逃離他們,我帶老伴背井離鄉
    73歲周大爺的自述:我今年73歲,從小就是頭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多個孩子多條路,所以我和老伴總共孕育了五個孩子,即使那時候我們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可還是把五個孩子養大成人。實在沒辦法,我就打算問親戚朋友們借點,可還沒等我籌夠手術費,老伴就撒手人寰走了,這對我來說是晴天霹靂的打擊,我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不知道以後該怎麼繼續生活。可好死不如賴活著,日子還得過,我只能繼續住在那個小房間裡,種點菜,再到街上把菜賣掉,這才有了一點經濟來源。
  • 四位老人的親身體驗與感悟:為了享受晚年的幸福
    介紹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都想要一個幸福的晚年。年輕時,為了這個家庭,很少有人能休息,只有年老時,才能享受生活。雖然是這樣,但過了老年,生活很痛苦。當然,如果你想晚年生活得好,你應該對你的女兒做「四不」。我們來看看四位老人的經歷。
  • 「不要求孩子孝順,晚年會過得更幸福」老人的解釋,充滿智慧
    文|文兒「養兒防老」,這是一部分人生孩子的目的。而且,即便大膽地說出來,好像也沒什麼。畢竟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孩子生出來,供孩子吃,供孩子喝,供孩子上學……孩子長大以後,理所應當投桃報李,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父母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 58歲的退休女人自述:想要晚年生活幸福,請你學會「薄情」一點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晚年生活,都要學會「薄情寡義」一點,這樣晚年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58歲退休女人的自述 周阿姨今年58歲了,她退休已經8年了,這些年她從剛開始得不適應,到現在生活過得如魚得水,她說:自從學會「薄情寡義」,晚年生活越過越有勁。
  • 重溫劉德華主演的《桃姐》,多少老人幸福的晚年都毀在這3點
    電影講述了一個叫羅傑的電影製片人,他家有一個叫桃姐的傭人,從十幾歲到七十多歲,一直在他家,服務過四代人。羅傑是桃姐一手帶大的,從出生到他五十多歲,一直享受著桃姐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桃姐中風了,不能再做傭人工作了,住進了養老院。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2位老人坦言:幸福的晚年就是和兒女「劃清界限」
    生活中,一部份老人哭訴自己一輩子為兒女掏心掏肺,最終卻落得悽涼慘澹的下場,有時不是這些老人不好,而是這些老人過於插足兒女的生活並溺愛他們。 後來,我的生活更豐富了,積極參加社區活動,旅遊、爬山,體味晚年幸福生活,才知道原來兒女也是需要成長的,適當的放手,適當的與兒女「劃清界限」才是晚年幸福生活的根源。
  • 「想要晚年幸福,兒媳婦是關鍵」鄰居大媽的話提醒這位「惡婆婆」
    婆媳關係如何,直接決定了女人婚姻的幸福與否。誠然,在大多數婆婆眼中,對兒媳都是不滿意的,再優秀的兒媳婆婆仍然能夠挑出錯漏。兒媳普遍認為,婆婆是在雞蛋裡面挑骨頭,其實婆婆的出發點可能是「同性相斥」,認為兒媳搶走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兒子。婆婆對兒媳的不滿,兒媳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回報,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 獨生子和多子女家庭,誰的晚年容易悽涼?兩位老人的實話警醒世人
    周爺爺今年70歲了,他的情況應該屬於前者,他只有一個女兒,但過得比誰都幸福。 劉爺爺時常感慨: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會再生那麼多孩子,而是把心思放在教育上。不是生的孩子多,晚年就有保障,如果他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順,就算孩子再多也是無用的。
  • 66歲老人實錄:我有錢又有閒,但晚年生活卻用倆字來形容~心塞
    一,導語 很多老人退休後,既有錢又有錢,為什麼仍然過不好晚年? 這時候,有人肯定會反駁:怎麼會呢?有錢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就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怎麼會不幸福呢?
  • 65歲老人自述:自從給兒孫發紅包後,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幸福
    現在很多老人都是等著兒女為自己花錢,或者給自己買禮物,收到女兒的心意時就會很高興。可是現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也許兒女拿不出多餘的錢孝敬老人。沒有了金錢來往,沒有了表達心意的途徑,就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都會顯得冷漠。 其實,現在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也積攢有存款。只是他們不再願意為兒女花錢,生怕花一分少一分,晚年沒有保障。
  • 73歲王奎榮:與原配離婚後,二婚娶小37歲嬌妻晚年得女,幸福嗎?
    73歲王奎榮:與原配離婚後,二婚娶小37歲嬌妻晚年得女,幸福嗎?說到那些有品質高評價的影視作品,裡面不僅僅是需要好的主演,也需要好的配角配合。他進入中戲進修學習的時候,已經四十歲了,作為班裡年紀最大的王奎榮,經常自己嘲笑自己。一把年紀了才來上大學,但這恰恰能說明,他是真的喜歡上演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