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很多老人退休後,既有錢又有錢,為什麼仍然過不好晚年?
這時候,有人肯定會反駁:怎麼會呢?有錢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就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怎麼會不幸福呢?
但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質層面,花錢就能得到的物品或經歷。其實,相比這些,老年人的心理生活更值得被關注。
現實中,你會發現很多有錢的老年人,日子過得並不爽,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難道,錢不能買來幸福的晚年麼?
二,真實案例(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
01
愛操心,使我的晚年生活裡也瑣碎不斷。
我今年66周歲了,除了有退休工資、還有積蓄,經濟上完全沒有問題。
按理說,應該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才對,可我過的每一天都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毫無幸福可言。
大兒子在體制內工作,因為沒有後臺,也不懂得拍須溜馬,那麼多年來一直無晉升,還坐著最基礎的工作。
為此,兒子整天不開心,而兒媳也整天嫌棄兒子沒本事、不上進,兩口子之間的吵架,也成了家常便飯。
愁啊,一方面為兒子擔心,怕他心情不好想不開;另一方面,擔心兒媳婦撇下孩子和丈夫,一走了之。即使不走,他們家過的日子也不是日子,狼煙四起的家庭,勢必會影響小孫子。
而我的女兒,長期在家裡帶倆孩子沒上班,也沒經濟收入,哪怕花一分錢,都要問女婿要。
女婿前幾年還好,這幾年對妻子不如原來上心了,而且在花錢方面極其苛刻,整天嫌女兒不掙錢而又花錢多。
雖然就兩個孩子,但因為這倆孩子,我的晚年充滿了惆悵、不安和焦慮。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惦記那個,一天好日子沒享受過。
命苦啊!
02
心軟~老年幸福生活的死敵。
女兒的日子過成這樣,我於心不忍,經常給她點經濟貼補,不想讓女兒過得那麼沒尊嚴。
平時,我經常買了魚和肉,給女兒送過去;另外,還有兩個小外孫的衣物或零食,都是我買了,給她送過去。偶爾的,每個月也會給女兒點錢,讓她手頭寬裕點。
兒媳婦知道後,大鬧一場,嫌我偏心。為了堵住兒媳婦的嘴,也為了她別找我兒子的茬,我也時不時的給她經濟資助,只為了讓兒媳婦開心。
他們說我偏心,其實哪有的事,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希望他們過得好。
無論兒子還是女兒,只要有一個過得不好,我就徹夜難眠、寢食難安。哎!整天,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
或許,是我太心軟的緣故吧!
三,老年生活幸福的保障,究竟是什麼?
01
錢是老年幸福生活的前提,但不是全部。最重要的還需要一個好的心態!
兒孫自有兒孫福,上了年紀的老人,照顧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讓子女無後顧之憂,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
甭管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都已經成家立業,有自己的生活,自然有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打打鬧鬧也好、吵吵鬧鬧也罷,那都是他們自己的生活,與你無關。
另外,學會多方面看問題。凡事都有利有弊,或許在你看來的吵吵鬧鬧,在兒女心裡就變成了打是親、罵是愛,凡事不要只向壞的方面想,或許這就是他們幸福小日子的日常。
所以,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整天跟著兒女瞎操心,能做到這些,就是好日子的開始。
02
心太軟的人,不容易幸福!
有一句話說得好:心太軟,是病,得治。想要過上好日子,就要治好心太軟。
很多事情,不是你放不下,而是心太軟,這種人,凡事想到最壞,容易悲傷。
那天,在悟空問答上看見一個老人的自述:不想去兒家當自帶費用的「保姆」,就把兒子不高興;如果去,就會有婆媳矛盾,令自己煩心,另外,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為此感到苦惱不堪。
其實,這個阿姨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心太軟。這種家庭的子女,一般都會以為~父母怎麼對他好都是應該,哪怕已經成家立業,也要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父母之上,不知道感恩;一旦父母不如他們的願,他們就會各種抱怨和指責。
心軟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所以,老年人想要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就要適當的「心硬」,充分尊重每個家庭的獨立和擔當,別把自己置於其中。可以力所能及而又適當的幫助,但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覺得沒有自己兒女就混不下去。
有可能,沒有你們的參與,他們會過得更好。用另一句話來說:就是要適當的放手。
這樣,對子女好,對老人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