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老人實錄:我有錢又有閒,但晚年生活卻用倆字來形容~心塞

2020-11-18 騰訊網

一,導語

很多老人退休後,既有錢又有錢,為什麼仍然過不好晚年?

這時候,有人肯定會反駁:怎麼會呢?有錢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就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怎麼會不幸福呢?

但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質層面,花錢就能得到的物品或經歷。其實,相比這些,老年人的心理生活更值得被關注。

現實中,你會發現很多有錢的老年人,日子過得並不爽,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難道,錢不能買來幸福的晚年麼?

二,真實案例(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

01

愛操心,使我的晚年生活裡也瑣碎不斷。

我今年66周歲了,除了有退休工資、還有積蓄,經濟上完全沒有問題。

按理說,應該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才對,可我過的每一天都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毫無幸福可言。

大兒子在體制內工作,因為沒有後臺,也不懂得拍須溜馬,那麼多年來一直無晉升,還坐著最基礎的工作。

為此,兒子整天不開心,而兒媳也整天嫌棄兒子沒本事、不上進,兩口子之間的吵架,也成了家常便飯。

愁啊,一方面為兒子擔心,怕他心情不好想不開;另一方面,擔心兒媳婦撇下孩子和丈夫,一走了之。即使不走,他們家過的日子也不是日子,狼煙四起的家庭,勢必會影響小孫子。

而我的女兒,長期在家裡帶倆孩子沒上班,也沒經濟收入,哪怕花一分錢,都要問女婿要。

女婿前幾年還好,這幾年對妻子不如原來上心了,而且在花錢方面極其苛刻,整天嫌女兒不掙錢而又花錢多。

雖然就兩個孩子,但因為這倆孩子,我的晚年充滿了惆悵、不安和焦慮。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惦記那個,一天好日子沒享受過。

命苦啊!

02

心軟~老年幸福生活的死敵。

女兒的日子過成這樣,我於心不忍,經常給她點經濟貼補,不想讓女兒過得那麼沒尊嚴。

平時,我經常買了魚和肉,給女兒送過去;另外,還有兩個小外孫的衣物或零食,都是我買了,給她送過去。偶爾的,每個月也會給女兒點錢,讓她手頭寬裕點。

兒媳婦知道後,大鬧一場,嫌我偏心。為了堵住兒媳婦的嘴,也為了她別找我兒子的茬,我也時不時的給她經濟資助,只為了讓兒媳婦開心。

他們說我偏心,其實哪有的事,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希望他們過得好。

無論兒子還是女兒,只要有一個過得不好,我就徹夜難眠、寢食難安。哎!整天,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

或許,是我太心軟的緣故吧!

三,老年生活幸福的保障,究竟是什麼?

01

錢是老年幸福生活的前提,但不是全部。最重要的還需要一個好的心態!

兒孫自有兒孫福,上了年紀的老人,照顧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讓子女無後顧之憂,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

甭管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都已經成家立業,有自己的生活,自然有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打打鬧鬧也好、吵吵鬧鬧也罷,那都是他們自己的生活,與你無關。

另外,學會多方面看問題。凡事都有利有弊,或許在你看來的吵吵鬧鬧,在兒女心裡就變成了打是親、罵是愛,凡事不要只向壞的方面想,或許這就是他們幸福小日子的日常。

所以,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整天跟著兒女瞎操心,能做到這些,就是好日子的開始。

02

心太軟的人,不容易幸福!

有一句話說得好:心太軟,是病,得治。想要過上好日子,就要治好心太軟。

很多事情,不是你放不下,而是心太軟,這種人,凡事想到最壞,容易悲傷。

那天,在悟空問答上看見一個老人的自述:不想去兒家當自帶費用的「保姆」,就把兒子不高興;如果去,就會有婆媳矛盾,令自己煩心,另外,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為此感到苦惱不堪。

其實,這個阿姨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心太軟。這種家庭的子女,一般都會以為~父母怎麼對他好都是應該,哪怕已經成家立業,也要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父母之上,不知道感恩;一旦父母不如他們的願,他們就會各種抱怨和指責。

心軟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所以,老年人想要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就要適當的「心硬」,充分尊重每個家庭的獨立和擔當,別把自己置於其中。可以力所能及而又適當的幫助,但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覺得沒有自己兒女就混不下去。

有可能,沒有你們的參與,他們會過得更好。用另一句話來說:就是要適當的放手。

這樣,對子女好,對老人也好!

相關焦點

  • 林青霞正面照曝光,66歲嘟嘴賣萌太可愛,有錢有閒憑什麼不漂亮
    66歲林青霞近照曝光,強行賣萌心態好,息影多年復出居然當作家。作為武俠電影裡繞不開的裡程碑,一代女神林青霞在網友心中的地位自然不用多提,到了武俠片沒落的今天,許多熱愛武俠電影的網友也只能緬懷過去,翻一翻當年的老電影來過癮,更加讓人懷念林青霞當年還活躍在舞臺上的那個年代。
  • 66歲老人自述:退休金一月一萬多,卻連買塊肉的錢都沒有
    因為他們心系兒女,子女經濟好的,他們擔心夫妻關係;夫妻關係好的,老人又擔心經濟條件不夠好;子女清閒的,老人擔心工資不高;工資高的,老人又擔心掙錢太少……看,他們永遠都不能快快樂樂的過老年生活,心裡裝著事,怎麼能快樂呢?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有的人甚至願意做一個長不大的啃老族,用「你不給我花錢,我就不給你養老」來要挾自己的生父生母。有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晚年喪偶,膝下只有子女可以依靠。那麼,假如他們有錢卻不給子女花,晚年真的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同齡人得到借鑑的同時,也讓我們晚輩警醒。錢,不能換來子女的真孝順。
  • 有錢才最管用,76歲老人:用退休金請保姆,我也過得很好
    真實案例。 陳大伯,76歲。(為了方便陳述,採用第一人稱) 我和老伴退休前都是國企員工,也算個小領導。因為工作特殊,我們這一代人,退休工資都不低。她6200,我7000,而我們這的房子直到現在才四五千一平,可想而知我們的退休生活應該很滋潤。 但我們也是吃苦的一代,當年隻身來到這裡打拼,家裡的一磚一瓦都是靠自己雙手打拼出來的。
  • 84歲老人坦言:自從給子女日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舒心
    養兒防老是我們的美德,是我們的優良傳承,多數老人老了都會被子女接到身邊贍養。也有的老人喜歡自己獨立居住,請住家保姆照顧伺候,不麻煩子女。 院區裡84歲的陳大爺說,與其把自己的錢給了保姆工資,不如拿這些錢,讓自己的子女來照顧自己,那樣也舒心,親切,溫馨。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66歲阿姨自述:退休後沒有繼續找老伴,我才過上幸福晚年生活
    男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下面這位66歲的姑姑自述:「退休後沒有選擇找老伴,我就過著想要幸福晚年的生活。」童姨媽/66歲我66歲了,我的女兒也結婚了,我的老伴在55歲時病逝了,那時我正好退休,老伴去世時,我特別難過,因為再也沒有人陪伴,沒有人疼愛我,所以我心裡特別難過。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 65歲老人自述:自從給兒孫發紅包後,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幸福
    現在很多老人都是等著兒女為自己花錢,或者給自己買禮物,收到女兒的心意時就會很高興。可是現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也許兒女拿不出多餘的錢孝敬老人。沒有了金錢來往,沒有了表達心意的途徑,就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都會顯得冷漠。 其實,現在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也積攢有存款。只是他們不再願意為兒女花錢,生怕花一分少一分,晚年沒有保障。
  • 66歲成龍與電影《急先鋒》節奏真的是太緊湊了,倆字「救人」
    「成龍」對於大家來講都不陌生,國際上享有極強的號召力與影響力,也是把中國功夫打到國際上的其中一人,已經66歲的成龍還在努力的為大家帶來新的作品,今年國慶檔一部《急先鋒》上映讓大家看得了龍叔還能打,以年紀而言大部分人在這個年紀早就享受天倫之樂,而成龍還在拼,讓觀眾感到敬佩之餘還是期待電影內容的精彩。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以現實幽默的風格,演繹了一對年齡合計近180歲的老父子,在面對晚年生活時的迥然態度。102歲的老爸達特利是一個心態年輕樂觀的酷老頭,他總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挑戰自我。
  • 老了有錢最管事,85歲老人:用退休金請保姆,相處3年感覺很好
    人到晚年,日子都不好過,若遇到子女孝順,又有能耐的,老人可能會享些清福;若遇到子女不太好,自己有沒有多少養老錢的,那麼晚年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養兒防老」是我們多少輩人的傳承習慣,可在當今社會卻越來越被遺棄了,更多的時候,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 四位老人的親身體驗與感悟:為了享受晚年的幸福
    介紹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都想要一個幸福的晚年。年輕時,為了這個家庭,很少有人能休息,只有年老時,才能享受生活。雖然是這樣,但過了老年,生活很痛苦。當然,如果你想晚年生活得好,你應該對你的女兒做「四不」。我們來看看四位老人的經歷。
  • 85歲老人哭訴:年輕時太霸道,現在即使有錢有房,晚年也很悽慘
    可是,那些人卻忘記了自然規律,人人都會有老了的那一天,也有期盼子女來看望自己的那一天。如果年輕時種下了因,那麼晚年結下了不好的果,也只能是自己咎由自取。生活裡,有些老人,年輕時對待子女和老伴,太過苛求,以至於老了之後,不僅子女不願與他親近,老伴也會對他敬而遠之。
  • 農村60歲以上老人和城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上有什麼區別?
    按理來說,人活過60歲,身體一天比一天地衰弱,身體健康逐漸變差,疾病也逐漸增多,老人應該靜下心來休養生息,安度晚年。在城市,年滿60歲的老人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早已成為社會現實。而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都閒不下來,仍然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甚至超負荷的農活,究竟是為什麼?
  • 67歲老人感慨:老伴離開後,我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多煎熬
    舅媽今年67歲,用舅媽的話說,她這一生和舅舅一起吵吵鬧鬧,每天見他會煩,他惹自己生氣的時候更是會忍不住想要把他「趕出家門」。可也如舅媽所言,就是這樣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男人,卻陪自己經歷了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尤其是後來孩子們大了,各自成家後,更是這個老頭子時刻陪在自己身邊,現在他走了,自己一個人過,沒有誰惹自己生氣了,而她也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是有多煎熬。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如果年過半百,身旁卻無兒陪伴、無女孝順,那麼晚年生活多半會很悽慘。 都說愛子女是天性,愛父母是人性。 可人們常常忘記: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01:李大爺,三子二女,晚景悽涼。李大爺就是一個這樣的老人,生了三子二女,到老了,一個人住在破房子裡,兒女僅僅一年一次來給夠一年的生活費和米麵油之類。要說一個不孝,兩個不孝,兒子不孝還是女兒不孝,五個孩子咋一個一個都不孝順呢?五個孩子給的生活費也僅夠他一人日常生活,想吃點好的也沒有錢買。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鄰居潘大爺是退休的生意人,每個月還有社保,在他年輕時期積累了不少資本,他不但可以補貼孩子們買房買車,偶爾還會給小孫子們添置電腦,每年還給每個晚輩大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