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2020-12-22 華貴禪心

01、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錢就是一切。等我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75歲潘阿姨說,人到晚年,手裡有錢跟沒錢的區別太大了,親家老兩退休金高,手裡積蓄多,我兒子平時去親家就多,而回來看望我就少了很多,不打電話,也就過節時回來看看就走了。

02、傾訴人:70歲的潘阿姨

潘阿姨有一兒一女,都在同一個城市裡居住,可他們卻很少回家,偶爾回來也只是看看,買些日常用品,待一會就走了,沒有更多的交流。

而我兒子卻是經常開車去親家那裡吃飯,有時還主動開車帶他們一起出去遊玩。主要還不是因為親家給他買的車,每次出去親家報銷費用。

我的退休金少,一個月也就剛夠生活費,要是多拿些藥,就沒錢了。兒子結婚時,我已經花完了積蓄,還把女兒的彩禮錢也花完了。

現在是女兒覺得我當年沒有把彩禮錢讓她帶回自己的小家生氣,覺得我這個做母親的偏心,兒子覺得親家有錢,更喜歡去她家。

這人啊,什麼時候沒錢都不招人待見。越老越沒錢的時候,也只能自己獨自享受清靜的日子了。

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生活,真的很少惱火自己年輕時為什麼不知道多存下錢,總是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等到了老年,才發現,沒錢和有錢的日子區別太大。

03、

親家也是一兒一女,可他們都把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的日子都很好過,他們自己的退休金也高,一個人就比我多不少,何況兩個人的呢?

聽兒子說,親家每到節假日都會給他們小輩人發紅包,大家聚餐時都是親家去結帳,如果那個年輕人結帳了,他就給發紅包。親家總說,年輕人能夠回來陪伴他們,已經很是開心了,哪能讓年輕人出錢吃飯的啊。

親家在孫輩人讀大學的時候也是每個孩子都給了大學獎勵基金,孫輩人開心,孩子開心,他們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的,這樣的日子是錢給的底氣,而我只能坐在樓下曬太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來來往往。

偶爾女兒回來看望我,我也想給她點錢,可女兒說什麼也不要,她對我說,媽,您自己留著吧,將來需要錢的地方多,我自己夠花。

其實,誰不稀罕錢的呢?女兒只是不願意要,她怕我以後會朝她要的更多吧。

04、

人到晚年,有錢沒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底氣和尊嚴。有錢人的話好聽,沒錢人的話沒人聽,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上:

首先是錢能夠決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錢人的日子叫生活,沒錢人的日子叫活著。

老人操勞了一輩子,老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去看看大好河山。

有錢的人,經常相約一起出去轉轉,跟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出遊,吃飯,喝茶,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留下些美麗的照片,在更老的時候拿出來回憶。

還有的人去學習自己以前沒有時間想學的東西,把自己的老年過得豐富多彩,快樂幸福。

那些沒錢的人,即使退休了也不得好好休息,而是儘量去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實在不行就去社區撿拾廢品,攢些零錢,為自己攢些未來的養老錢。

至於遊山玩水的閒情逸緻,只能是羨慕一下罷了。平時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總想著為自己的子女多攢些錢。

05、

人到晚年,手裡有錢,也會影響到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更能夠融合家庭關係。

很多人覺得跟子女談錢傷感情,可不談錢又傷心情,覺得用錢去買的親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可這卻是最真實的現實。

人到晚年,兜裡有錢,心裡不慌。每月的退休金足夠開銷,包括看病吃藥。老人能夠自給自足的養活自己,不給子女添加負擔,偶爾在子女困難時還能夠伸手資助,你再看看家庭氛圍是什麼光景。

同事老李當了一輩子領導,按說比我這些基層人收入要高很多,可因為年輕時不知道存錢,老了,自己的退休金吃飯看病還行,一住院需要墊付藥費時,兒女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另外一個同事老趙從年輕時就知道存錢理財,現在生個病,住個院,子女搶著來照顧伺候。因為老趙自己出錢給自己看病,出院後,還會給照顧自己的子女補助費,這樣誰不願意好好的照顧伺候他的呢?

人生命裡的很多東西,在冥冥之中早就標好的價錢,年輕時不懂得存錢節約,那麼晚年就會受些罪。

06、

「養兒防老」似乎是老人最後的歸宿,可現實生活卻是「養老防兒」,晚年最大的安全感來自你自己的存款,而不是子女。

過去老輩人的傳承就是「養兒防老」,把自己的養老依託在子女身上,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而非子女。

子女各自有家,過著各自的生活,每個人都不容易,不是有些子女不願意孝順老人,而是真的有心無力,無法在父母需要金錢的時候給予,更要為生存奔波,無法陪伴父母身邊。

對於人到晚年的老年人來說,手裡的錢才是最大的依靠和保障。身體不適了,可以請小時工,也可以請住家保姆,這樣子女不必過多的操心。

自己手裡有錢,自己想買什麼不必找子女要。生活裡有多少老人,連買藥的錢都捨不得花,都是自己硬扛著,把小病拖到了大病。

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年的手裡的錢,是自己老年生活的底氣和尊嚴。趁著年輕,還有很多能力的時候,好好掙錢,多多存錢吧。

END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相關焦點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現在周大爺哀嘆自己的命運,手裡沒積蓄,也不受家人待見,目前最希望的是沒病沒痛,否則也沒錢醫治。有錢沒錢,體現了一個人的底氣和地位。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
  • 65歲老人自述:人到老年,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太大,趁早多存點錢
    「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這句話已經流行多少年了。但是對於王阿姨來說,她卻很孤單,自從老伴去世後的6個年頭,只有一個年是兒子陪他過的,剩下5個年他都是陪嶽父母過年去了 ,直到65歲了王阿姨才明白了一個終身哲理——有錢才是硬道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聽一下65歲老人王阿姨的自述:人到老年,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太大,趁早多存點錢吧!
  • 子女孝順的老人還需要存錢嗎?2位70歲老人說出實情
    導語如果到了晚年,手裡沒有錢,那我肯定會活得苦不堪言,因為老年人到了晚年之後花錢的地方特別多,如果沒有存錢的話,那麼怎麼可能過上好的生活呢,要是問子女拿,子女肯定會嫌棄,所以手裡有錢真的很重要。但是,有的老人覺得,如果子女孝順就沒有必要存錢了,因為子女會給他們花,但真的是這樣嗎?
  • 人到中年,不懂得為自己多存錢的人,晚景悽涼
    更關鍵的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不會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可以瀟灑的資本。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肩膀上的責任就會不斷增加,在花錢方面就會有很大的收斂,即使不會一塊錢掰成兩半花,也會著手考慮存錢的事情。
  • 有遠見的人,會趁早多嘗「三苦」,以免晚年悽涼
    沒錢的時候不敢生病,生病了也不敢上醫院,總是硬撐著,獨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卻也難以掩飾沒錢的不堪。困窘的時候更加沒有能力,去考慮生活品質了。人到晚年,賺錢的能力逐漸退化,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這個時候若是沒錢,就等於沒有一切。父母老去,朋友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各自的難處,而孩子們則剛剛處於人生的新階段,本就自顧不暇,更加沒有多餘的精力來分擔。
  • 85歲老人哭訴:年輕時太霸道,現在即使有錢有房,晚年也很悽慘
    導語: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順風順水的,無論你是高官厚祿,還是平頭百姓,都不會一輩子不遇到點事。人生的一路坎坷,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遇到,尤其是到了老年,更多的時候是會期待兒女能夠多陪伴自己,會期待以前忽略的親情。
  • 七旬老人坦言:找老伴,做到「四不要」晚年越過越美滿
    人老了,有個伴陪著,餘生平靜、安逸、美滿。只是怎樣才能找一個好老伴呢?其實,只要自己做的正,行的端,發自內心的對待感情,就會找到好老伴。正如一位七旬老人坦言:找老伴,做到「四不要」晚年就會越過越美滿。
  • 午夜夢回,哭著醒來,深深體會到,有些事要趁早
    醒來第一反應就是想:還好是夢,感謝一切……下半夜幾乎沒再睡著,加上四個月大的寶寶睡眠不踏實,索性坐起來抱著他睡。手機寫了一會稿子,心裡想著遠在五百公裡外的父母,覺得還是要回他們身邊才安心。父親今年75了,母親小他10歲,也是65了,最近母親在老家整修老屋,打算帶父親回去住。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人到晚年最怕什麼? 俗話說「鳥怕落單,人怕孤獨」,一旦上了年紀,尤其害怕寂寞落單。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有網友提問:什麼樣的人晚景最悽涼?網友眾說紛紜,有的說光棍漢,有的說獨生女父母,等等各式說法。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
  • 長壽的噩夢:吃不飽飯,沒錢看病,在日本每年有上百萬人晚年破產
    2014年,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錄製了一部紀錄片,名為《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對多位老人的生活進行了跟蹤採訪。這些70多歲、80多歲的老人,都是靠領取養老金生活,有的有存款,有的沒有,但他們的晚年生活,無一例外地只能用「悽慘」來形容。
  • 農村60歲以上老人和城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上有什麼區別?
    按理來說,人活過60歲,身體一天比一天地衰弱,身體健康逐漸變差,疾病也逐漸增多,老人應該靜下心來休養生息,安度晚年。在城市,年滿60歲的老人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早已成為社會現實。而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都閒不下來,仍然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甚至超負荷的農活,究竟是為什麼?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中年後的女人,有錢跟沒錢的區別,會很明顯,你知道嗎?
    一般說這種話的人都是不尊重女性的人,他們沒有真正體驗過生活,沒錢是多麼困難。 要不就是家裡非常有錢,從來沒有感受到賺錢有多難,才會輕而易舉的他女人靠勞動賺錢說成是她虛榮。 好像錢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活在這人世間沒有錢真的就舉步維艱,你去觀察過身邊的那些人嗎?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有的人甚至願意做一個長不大的啃老族,用「你不給我花錢,我就不給你養老」來要挾自己的生父生母。有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晚年喪偶,膝下只有子女可以依靠。那麼,假如他們有錢卻不給子女花,晚年真的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同齡人得到借鑑的同時,也讓我們晚輩警醒。錢,不能換來子女的真孝順。
  • 兒女真心孝順,老人還需要存錢嗎?這2位老人的回答很真實!
    可也有一部分老人,她們到了晚年依然是過得很幸福,子女繞膝,享受著天倫之樂,那對於他們來說,還需要存錢嗎?兩位老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位老人說,我今年已經65歲了,老伴去世之後,兒子就把我接過來住了,一是方便我照顧孫子,二是又擔心我一個人在家發生點什麼事,所以,現在就是我和我兒子兒媳孫子生活在一起,我兒子啊,對我是挺好的,看我每天照顧孩子不容易,一個月都會給我貼補點錢,方便我生活,現在我生活的確實很幸福,手裡也有點錢,但你要問我,老人應不應該存錢,我覺得還是應該要的
  • 「有錢女生」和「沒錢女生」的區別,一般有這3處,一眼就看得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女生雖然沒什麼大牌衣服和包包,但是簡簡單單的打扮卻能給人一種很「有錢」的感覺,而一些女生就算是穿上價格不菲的衣服,但也總給人一種「低俗」、「窮」的感覺,其實「有錢女生」和「沒錢女生」的區別,一般有這3處,一眼就看得出。
  • 84歲老人坦言:自從給子女日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舒心
    02、傾訴人:84歲的陳大爺 我今年84歲了,老伴82歲了,我們有3個孩子,現在我的兩個女兒和兒媳都退休了,兒子和女婿們還都在上班。
  • 66歲老人實錄:我有錢又有閒,但晚年生活卻用倆字來形容~心塞
    一,導語 很多老人退休後,既有錢又有錢,為什麼仍然過不好晚年? 這時候,有人肯定會反駁:怎麼會呢?有錢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就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怎麼會不幸福呢?
  • 那些不存錢的小年輕,如何面對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分水嶺」?
    昨天一條「存錢上癮是怎樣的體驗」微博熱搜燃爆網絡,瀏覽量達到了1.4億,討論量也超過了1800萬之多。起因是一個月光族的年輕人向一位知名情感博主詢問,那些因為有存款而生活未受到疫情衝擊的人,是怎樣存錢的?